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664|回复: 5

湖南永州道县•长田汪家风俗习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5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1
发表于 2012-3-16 1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生产生活习俗
一、农具。道州传统农具多为铁木竹类,而农民挖土多用锄头。大块的土地则用牛犁或用踩锹翻土,用踩锹翻不用弯腰,也可以省力。翻土既平整,又能将杂草深埋以增加土壤底肥。同时又不踩紧泥土,有利于土层疏松,便于作物生长。用竹子破成篾子来织成箩筐和粪箕等盛物工具用来挑提东西。
二、禾苗撒石灰。湘南丘陵地都是黄土。黄土粘性重,土壤容易板结,对作物生长不利。一般在冬天把石灰石装在石灰窖里,用柴火烧一天一夜,使之变成石灰,等石灰熟化后,可在犁田时撒在水田里,或待第二年待禾苗分蘖时,把石灰撒在稻田里,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除掉在草和防治禾苗的病虫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化肥和农药问世,代替了石灰,稻田撒石灰已渐成历史。
三、红薯育秧。道州龙岩坊地处湘南丘陵地带。旱土较多,水稻田相对较少,加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带以前,高杆水稻产量底。而每亩只插一季,每亩一般只收稻谷两百到三百斤,四百斤是最高产量了,永远也不能解决吃饭问题。过去有句俗语:“红薯半年粮。”所以红薯是主粮之一。红薯的吃法很多,既可吃鲜,还可吃干,而且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把鲜薯推成丝,晒干后,可拌大米煮成红薯饭,也可单独煮,还可以用红薯磨碎,拌水过滤,沉淀成粉晾干,加工成红薯粉条,是上等的佳肴。同时薯藤还是喂猪牛的主要饲料。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红薯生产一直占据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红薯生产一般要经过育秧、插秧、锄草、翻藤等环节。育秧时,一般在清明前后,将地整好,一般用穴播,或用牛粪、薄膜等进行温床育苗等薯秧长成藤后,再将藤剪成一尺来长插入大田。大田一般整一尺多宽的行子,每一尺多插一株,在立冬前后收获。红薯生产分夏红薯和秋红薯。夏红薯插在旱地,秋红薯插在早稻收割后的稻田里。收回的红薯该加工的加工,不加工的鲜薯放进地窖里保鲜。
四、谷米加工。道县一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谷米加工一直采用铁碓或石硅舂米。即用一根周长一尺多,长七尺多的坚实杂木,由木匠加工制作成“碓木”。“椎木”的前端凿一方洞,将铁碓套上固定,将后端削平,便于脚踩,一人或两人脚踩,使“碓木”翘起。利用杠杆力将谷壳去掉,称之“舂米”。 舂米颇费力气。一个农妇一天舂谷一般在一百五十斤左右。另一种是用木碾子或石磨子碾米。即用坚实杂木制成象石磨一样的碾子,上、下都用坚实木片做成齿状。由于木制碾子不易压碎稻米,碎米极少,因而叫“糙米”。 糙米主要用于酿酒。如供人食,再用“木碓”舂一次变成精米,作米饭食用。1963年后,开始利用水力、动力机械碾米。使用人力舂米已成为历史。
五、抖糍粑。抖糍粑也叫打粑粑。湘南一带村民自古以来就有抖糍粑的习俗。特别是逢年过节或男方到女方定亲、贺寿辰,几乎都有打粑粑的习俗。大户人家定亲要打几担糯米,一般农户也要打上几十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抖糍粑一直用人力完成。事先将蒸熟的糯米饭盛入石缸内,一次大概只打五到十斤米。两个人趁热用木棒捶捣,反复捣打十几分钟,待米饭糊烂很有粘性后,从石缸挖来由妇女们将大坨糍粑捏成大、小不一的小糍粑压成扁状。定亲的糍粑分爹粑娘粑。爹粑娘粑直径为两尺左右,上面还用彩笔绘成龙凤,分别写上“乾”、“坤”二字。还有桌面粑和送粑三种。糍粑可用来送客和自已食用,糍粑凉干后,可用冷水放在桶内浸泡储存。每隔几天换一次水,以备随时煎、烤食用。食用时可适量用水将糍粑煮软再捏成小团,撒上香豆粉拌糖即可食用,也可用糖水煮食,还可用火烤软就吃,味道可口。二十一世纪后,人力抖粑逐渐用动力机械所代替。
六、住宅。湘南一带的住宅,在清代以前多为泥冲墙或用泥砖、卵石、片石筑墙。以后,大户人家改用青砖青瓦建房。一般房屋为四壁三间,或三壁两间,也可叫四面墙或三面墙,最多为两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改用红砖建房。八十年代以后改为砖混结构,钢筋水泥结构建房。根据各地基地不同,楼层也增至三层或三层以上。顶层为水泥楼面,可供晒谷或晾晒衣物等。
七、交通。湘南丘陵地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交通闭塞。村与村,村与县城几乎没有公路,都是羊肠小道的泥路。出家买卖和走亲戚,全都是靠脚行。大户人家骑马或叫人抬轿。连人们吃的食盐都步行到广东挑回来卖给商人。人们再从商人那买回来。苦力把本地产的红瓜子、黄豆、花生、茶油等步行肩挑到广东去卖。换担食盐,每次都是一担去一担回。往返大约要二十天垤一个月时间,旧时称之为“过广东”。解放初时,我们龙岩坊一带的群众,送公粮都要送到县城。主要劳力每次要挑一百多斤,弱者挑五十多斤往返六十华里,一天只能送一转。这是后代人不可想象到的苦事情。
八、通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我们丘陵区的农村,与外界亲友联系唯一的只靠书信。到了六十年代初,乡村开始架设电线,安装手摇电话机。但全村只有大队部一台手摇电话机。二十世纪末,程控电话进入我们农家,而后手机迅速普及,到2009年,大部分青年村民都配有手机,真正是一拨天下通。
九、造土纸。造土纸是长田一带的祖传手工业。男性大部分会造土纸,女性多管细加工。以前,土纸需求量很大,畅销周边的几个县。利润很低,一顶斗笠的利润由于土纸的原料来源于麦杆,小麦现在很少种植,缺乏原材料,所以,我们龙岩坊一带的土纸生产已失传,成为历史了。

第二章     节日禁日习俗
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谓之元宵节。各家各户均用糯米粑粑捏成大母指一般大的汤丸在早餐食用。
二、禁鸟节。农历二月初一,说是百鸟生日。由于小鸟喜好吃青,危害农作物,特别是秧谷之类。村民为保护农作物不受鸟类侵害,选择农历二月初一这天为禁鸟节。是日,各家各户用蒸好的糯米粑,制成指头大小一粒,串在去叶的小竹枝上,分别插在菜园或田地上,过插边言道:“小鸟快来吃粑粑,吃了粑粑粘住嘴巴。”言下之意是小鸟吃了粑粑不再危害农作物,以求丰收。
三、清明节:在清明节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均到祖先坟上扫墓,以敬祖先。多户的祖先,共同到祖先坟上扫墓。扫墓归来后,各户男丁汇在一起聚餐,谓之吃清明。妇女不能参加,这是重男轻女的一种表现。
四、禁鼠节: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定为禁鼠节。据说这天是老鼠嫁女日,这天不能开柜子和箱子。
五、四月八:这一天村民习惯采集凉亭树叶和清热解毒草与糯米饭,谓之乌米饭。全家老少人人都吃,说是吃后可避灾防病,一年平安吉利,老年延年益寿,小孩健康成长,易养成人。
六、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夏柳一带村民都在中午采些菖蒲、艾叶、金银花、夏谷草、九牛藤等草药拌蛋烧水洗澡。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洗,洗了澡才吃蛋。据说用这种水来洗澡和吃这种蛋能去邪治病。这天午时还用雄磺泡酒擦在脸上、身上,避免生毒疮。用雄磺酒撒在房屋的周围,避免蛇虫入屋内。在端午期间还有划龙舟的习惯。在龙舟上面有粽子,用粽子抛在河里喂鱼和用龙舟上的锣鼓声来驱赶鱼,以免被鱼吃掉大诗人屈原的尸体,用这种方法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以后国家还把这种划龙舟活动定为民间体育活动。改掉了抛粽子下河的习惯,粽子只供人食。
七、六月六:湘南一带主要食粮是稻米。一般早稻在这时也既将开镰,用新禾米煮饭,人们谓之尝鲜。各家各户在这一天跟其它节日一样,吃肉敬神,主要敬田神。敬田神时不但有酒肉,还要用新禾穗敬神。祈祷田神保护禾苗,不受病虫侵害,以保粮食丰收。
八、七月半:每逢农历七月十四这天,要过七月半,也叫“中元节”,俗称“鬼节”。据说,祖先的灵魂在七月十一日回家,在七月半这天,各户都为祖先烧包。所谓包是用纸做成象信封一样的纸袋,上面印有谁给谁烧的包。包内面装有钱纸。七月半还要用糯米包在笋估叶(包在竹笋上的竹叶)内,用草灰水放在锅内熬,历时十二小时左右,一根粑粑大约用一斤糯米。这种粑粑可用业敬祖,也可供人食用。十五日早餐前用两根粑粑(谓之一担),烧纸送祖先回去。
九、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最时兴的传统节日。人们早一天就把嫁出去的姑娘姐妹接回来过节,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中秋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购好月饼、水果,杀鸡宰鸭,热热闹闹过中秋。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六门前,一边吃水果,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相互交流家庭的发展及离别之情。晚上,青年男子,把柚子用竹棒穿起,再用点燃的香插在柚子上。他们聚集在一起排成队,边歌边舞,走村串巷,犹如一条火龙在小巷间游动。十五、十六还要唱戏。
十、过年:农历每年最后一天谓之“过年”。过年前是村民最忙碌、最辛苦的时间。人们忙着打粑粑、磨豆腐、炸馃子、酿甜酒、购年货、添置家俱、衣裳、杀猪宰羊、破鸡杀鸭。这些事务都要在过年前办好,安安心心过大年。过年这天,全家人都换上节日盛装,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过节。吃年饭了,大人们早把丰盛的佳肴摆上餐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敞开肚皮,大吃大喝,正如当时人们所说:“过年过年样样有,三十夜晚胀斑狗。”边吃边聊天。席间,大人们把压岁钱发给孩子们,愿孩子们平平安安,茁壮成长。饭后,一家人围在火坛边,边吃点心边聊天,不许睡觉,名曰:“守田埂”。随着24时最后一下钟声敲响,各家各户鞭炮齐鸣,烟花爆竹升上天空,把天空绘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画。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连续不断。这样做,意在辞旧迎新,新的一年有一人轰轰烈烈的好兆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663

帖子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2-3-16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田汪家风俗和我们这里的差不多,只有2、4、5、7点没有。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4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369
发表于 2012-3-17 14: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祚主是你发的帖吗?

去年我与二叔到江西鹰潭联宗,在村子里也吃过他们那里的打糍粑,
看来道县有的习俗是外来的,主要是家族的迁徙所致。

你写的很好!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4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369
发表于 2012-3-17 14: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网上,建议你用户名用汉字表示,以便交流和联宗、联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250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清贫乐道,敬宗爱祖。

积分
28853
发表于 2012-3-17 1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写的很好!辛苦了!
将来一定要好好温习一下老汪家的风俗习惯。
镇市东头旧井亭,穹碑高护碧梧阴;名芳里社先封邑,泽配乾坤自古今;越国图书传世久,登源泉水注窪深;年来浚彻寒云骨,飞出人间遍作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25
QQ
发表于 2012-3-17 18: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烈日长空于2012-03-17 15:53发表的 :
你写的很好!辛苦了!
将来一定要好好温习一下老汪家的风俗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