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是旧历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自然受到关注。它从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动最终发展为一个全民狂欢的最大娱乐性节日。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很多,但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的太一祭。太一祭是皇家在正月上辛日祭祀太一星——北极星,当时人认为太乙星主宰着人类命运。后来元宵节祈求丰收、祈求子孙的风俗均渊源于此。 晋代已有元宵张灯的做法。
隋代元宵节发展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化装游行节日。《隋书。柳彧传》记载:柳彧上书皇帝云:“窃见京邑,爱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即十五),充塞街陌,聚戏朋友,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唐代,元宵张灯习俗风靡于世。政府还专门开放夜禁三天,以便于人们赏灯。宋代元宵观灯更加兴盛,从十四一直延续到十八,而且燃放烟火。迄今为止,张灯已经成为元宵节最为突出的、最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元宵张灯本来并不仅仅是为了游玩欣赏,而是为了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祝愿他们添子孙。
元宵节赏灯活动中还有猜灯谜游戏,充满智慧和趣味。
同时还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传统艺术表演。
元宵节的时令食品是元宵,又名汤圆、汤团。宋代出现汤圆,当时叫浮圆子。周必大《平国续稿》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明清以后,吃元宵成为全国习俗。
现代元宵节习俗已经基本成为一种完全娱乐性的节日。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为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为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各种社区性的大小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全城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灯、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