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393|回复: 2

山东的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1-6-6 17: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的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
  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山东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较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历山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龙山镇(今属济南章丘市)龙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时代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统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孔子、孟子、墨子、鲁班、孙子、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朝时期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唐朝时期
  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宋江等人为了民族大义,天下黎民百姓,在水泊梁山起兵造反(现济宁市梁山县),这个故事被施耐庵编写成《水浒传》,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金元时期,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 。金代山东人口约1000万,144万户。
明朝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清朝
  清朝设山东省,到康熙年间,山东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和津浦铁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全省的西方传教士。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东北终于向汉族移民开放,加上民国初年张作霖的鼓励措施,在100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今天东北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当代
  1914年,日军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

        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归还中国。
        1930年,国民政府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东省菏泽、聊城等地,1952年撤销该省,将其辖区并入山东、河南。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
        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
        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
        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
        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
        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
        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
        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专级市。
        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专级市
        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专级市。
        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
        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泽市。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7: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行政区划

山东行政区划
  1949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17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94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23个,乡295个,镇1223个。
  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青岛市于1987年9月12日被对外经济贸易部正式批准为对外经济贸易实行计划单列,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青岛市省级的经济财政管理权限。 
城市                                     辖                     区
济南市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 |槐荫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市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市南区 |市北区 |四方区 |李沧区 |崂山区 |城阳区| 黄岛区 |胶南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
淄博市张店区 |临淄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桓台县| 沂源县 |高青县
枣庄市市中区 |山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薛城区 |滕州市
东营市东营区 |河口区 |广饶县 |垦利县 |利津县
烟台市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 |临朐县
济宁市市中区 |任城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微山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
泰安市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环翠区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日照市东港区 |岚山区 |莒    县 |五莲县
滨州市滨城区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县 |惠民县∣博兴县∣ 邹平县 |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
德州市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河东新区|宁津县 |齐河县 |武城县 |庆云县 |平原县 |夏津县 |临邑县
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 |高唐县 |阳谷县 |茌平县|莘 县 | 东阿县 |冠    县
临沂市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 苍山县 |费    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菏泽市牡丹区 |鄄城县 |单    县 |郓城县 |曹    县 |定陶县 | 巨野县 |东明县 |成武县
莱芜市莱城区 |钢城区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663

帖子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1-6-6 17: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的历史沿革对寻根问祖,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可以了解山东省的过去地名的变迁。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