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9397|回复: 9

方利山研究员文章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52

回帖

75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7520
QQ
发表于 2011-4-18 08: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用汪华文化资源  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方利山

        隋唐时期徽州的汪华起兵据有六州,保境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此后又顺应历史潮流,归附唐朝,维护了国家统一,使百姓免遭刀兵之苦。汪华匡扶正义、守土保民、爱乡爱国的历史功绩,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褒奖,千百年来得到了六州百姓的崇仰和拥戴,形成了至今影响很大的汪华信仰,在徽州民间产生了许多“汪王祭”民俗活动,成为重要的徽州文化资源。
                                                                                                汪华文化资源
         汪华文化资源,物态的有汪王墓、汪王庙、与汪王有关的遗址遗迹等等;非物质形态的有汪王祭祀、汪王庙会民俗、抬汪公嬉菩萨、汪华民间传说,民间文学等等。
歙县云岚山的汪王墓,是徽州文化重要的文物遗产,是天下汪氏寻根问祖的圣地,也是所有拥戴这位徽州历史名人者心中景仰的地方,保护的意义自不待言。
         历史上遍布徽州城乡供奉汪华及其九子的庙宇,也是重要的汪华文化资源。歙县城东乌聊山“越国公汪王神庙”,是唐大历中建成的最早的汪王庙。此后在徽州之域汪王庙遍布城乡,仅徽州各类方志记载的就有七十六座之多,每一座汪王庙差不多都有关于汪华及其“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生动的徽州文化记忆和民俗的物态载体。歙县最著名的六大汪王“忠烈庙”:新馆、棠樾、龙山、龙阁山、龙屏山、信行代表了历史上汪华信仰的繁盛景象。绩溪汪公大庙被民间称之为金銮殿,可见汪华在历史上的的赫赫声名。随着时代风雨的冲刷,而今徽州域内,汪王庙已经所剩无几,除渔梁忠护庙是原庙留存外,有的属近年复建,有的仅存遗址,但都应作为汪华文化的遗存,实行文物保护。
         在徽州域内与汪华文化相关的村名、地名,也是宝贵的汪华文化资源,象乌聊山古称“汪王山”, 徽州府衙前南樵楼“二十四根柱”即汪华当时治所之正门遗存,休宁古城岩是“汪王古城,又称”万岁山“,渔梁坝有“相公潭”,街口有“八老庙村”,槐塘古称“华堂”,棠樾古名“唐越”,等等,发掘研究这些遗迹、遗闻,对了解汪华文化,了解乡村历史,都极有意义。
         最值得关注的,是千百年来徽州民间汪华信仰所形成的汪公祭祀、汪公庙会、抬汪公嬉菩萨等等徽州文化“非遗”项目、民间民俗,这是最重要的汪华文化资源。
         汪公祭祀,是广泛流传在徽州汪氏宗族和广大百姓之中、经久不衰、规模盛大的汪王信仰活动,它衍生出的花朝会、赛琼碗、演徽戏,展灯彩、赛龙舟、跑马磨豆腐等等最具特色的徽州民俗活动,差不多都是植根百姓民间的生动非物质文化遗产。
汪王庙会是在汪王祭祀之后,徽州百姓的文化狂欢节,象问政山的放猪血祭、西坑的“五月行香保熟节”、石潭周磅头的“放盘乌”,白扬北岸的“驼龙舟”等等。人们在景仰汪华的同时祈福求祥,消灾保安,娱神娱人。
        “抬汪公”嬉菩萨民俗,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徽州民间百姓已将汪华信仰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民间文艺活动、民间体育活动、民间娱乐活动,最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象溪头、湖岔的“文嬉汪公,武嬉太子”,藩村的“颠轿”,南源口的“游神赛龙舟”,祁门的“游太阳”、黎阳的“得胜鼓”、丰瑞里的“汪公看稻”,绩溪上庄的“安苗节”等等。一个古老的“嬉”字,把汪华信仰在徽州民间向汪华文化进行了智慧的发酵。将这些汪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旅游开发进行连接,真是意味无穷。
       大量的汪华民间传说和民间口头文学,是徽州文化最生动的艺术创作素材和学术研究资料,给徽州文化的现代繁荣准备了广阔空间。
这些汪华文化资源,歙县民间民俗研究专家柯灵权先生有深入具体的描述。
                                                                                                 关键在于“善用”
        已故徽州先贤孙起孟孙老曾叮嘱我们:要善用徽州文化资源。汪华文化遗存这么多物态和活态的珍宝,不仅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发展徽州文化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金饭碗”。关键在于善“用”。
       在我们徽州民间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汪华信仰”,发自百姓内心,是一种对匡扶正义、守土保民、爱乡爱国、忠孝节义美好操行品德的坚守和倡扬,和我们今天主张的核心价值观有一致的地方,是徽州人家国观、义利观、公私观、荣辱观的生动表现。我们对佛、道迷信宗教尚且能那么尊重宽容,对“汪华信仰”是不是更应该有理解的尊重?完全可以通过正确引导,把它化为一种有利于乡村道德约束、有力于乡村民众自治、有力于凝聚人心、引人向善向上的教化力量。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金钱至上”观念在徽州乡村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物俗横流、道德滑坡、乡村自治无力、公益缺失、人心涣散,在求温饱奔小康过程中,徽州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做人美德被颠覆太多、已丢失太多。而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富裕而没有文明建设是不行的。发掘汪华文化的精华,复活汪华文化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各种群众参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扬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搞活乡村文化旅游,抢救乡村民俗文化的“非遗”项目,还可以增加乡村自治能力,改善乡风民俗。“汪华信仰”起码比一天到晚迷恋麻将桌、全民“砌长城”要好得多。
         徽州府衙的历史文化,精要在于“24根柱”不同一般的历史见证价值,在于汪华治理六州之功。衙前明代古牌坊:“六州重镇、三辅名藩、守土保民、承流宣化”的定位,即肯定了汪华的历史功绩,又突出了这一地块在徽州文化中的份量。可以把乌聊山“越国汪公神庙”迁建衙前,供民间膜拜,有序地把“赛琼碗”、徽菜在府衙最盛大地摆起来,把“抬汪公嬉菩萨”在徽州府衙热热闹闹地文嬉武嬉表演起来,把迎汪公的“得胜鼓”在府衙前天天擂响,把“跑马磨豆腐”,“游太阳”、“徽州傩”、徽戏《破寒酸》等等,在府衙多姿多彩地演起来,跳起来,正月、二月、三月、六月、八月的“汪华祭”可以搞,以后还可以在搞活文化旅游时表演常态化。这样徽州府衙就成为人们了解体验和参与徽州文化特别是汪华文化的唯一的旅游目的地,徽州府衙的文魂也得到复活,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自己特色的示范园。
         在贵州屯堡,从我们徽州去的后人至今把“汪公”抬得热闹,抬到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还拿山花奖最高奖金奖,把“抬汪公”民俗做成了发展文化旅游的特色产品,名闻中外。从棠樾传过去的“腰带”编织传统工艺,也成为中外注目的“非遗”项目。他们善用汪华文化资源的聪明,值得我们借鉴。
       “善用”是一种眼力和胆识,“善用”是一种创新和智慧。徽州的老祖宗给我们有丰富的厚赐,我们徽州后人身在宝山应识宝,“善用”包括汪华文化在内的徽州文化资源,让它们造福当代,惠及子孙,我们各方面都要坚持不懈,踏实努力。
                                                                        2011年清明于披云山庄
(方利山,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山学院研究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徽州宗族祠堂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 主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1-4-18 0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充分利用汪华文化资源,打好寻根旅游品牌,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1-4-18 09: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知灼见,越读越受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4-18 1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利山先生,不愧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山学院研究员。讲述的有理有据,“善用”是一种眼力和胆识,“善用”是一种创新和智慧。“善用” 是关键!!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91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爽公支系,迁松始祖福一公支下96世裔孙

积分
21636
QQ
发表于 2011-4-18 12: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汪济圣于2011-04-18 08:38发表的 :
充分利用汪华文化资源,打好寻根旅游品牌,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1-4-18 1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利山研究员的话入木三分-----

关键在于“善用”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金钱至上”观念在徽州乡村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物俗横流、道德滑坡、乡村自治无力、公益缺失、人心涣散,在求温饱奔小康过程中,徽州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做人美德被颠覆太多、已丢失太多。而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富裕而没有文明建设是不行的。发掘汪华文化的精华,复活汪华文化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各种群众参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扬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搞活乡村文化旅游,抢救乡村民俗文化的“非遗”项目,还可以增加乡村自治能力,改善乡风民俗。“汪华信仰”起码比一天到晚迷恋麻将桌、全民“砌长城”要好得多。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153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九十三世金寨之汪

积分
104333
QQ
发表于 2011-4-18 18: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教授发言-------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金钱至上”观念在徽州乡村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物俗横流、道德滑坡、乡村自治无力、公益缺失、人心涣散,在求温饱奔小康过程中,徽州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做人美德被颠覆太多、已丢失太多。而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富裕而没有文明建设是不行的。发掘汪华文化的精华,复活汪华文化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各种群众参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扬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搞活乡村文化旅游,抢救乡村民俗文化的“非遗”项目,还可以增加乡村自治能力,改善乡风民俗。“汪华信仰”起码比一天到晚迷恋麻将桌、全民“砌长城”要好得多。
金寨汪讳铁佛公后裔汪氏93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7
QQ
发表于 2011-4-19 14: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山学院研究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徽州宗族祠堂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 主持人方利山教授从"五个方面"讲述挖掘" 汪华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汪华文化资源,物态的有汪王墓、汪王庙、与汪王有关的遗址遗迹等等;非物质形态的有汪王祭祀、汪王庙会民俗、抬汪公嬉菩萨、汪华民间传说,民间文学等等。
        一:歙县云岚山的汪王墓,是徽州文化重要的文物遗产,是天下汪氏寻根问祖的圣地,也是所有拥戴这位徽州历史名人者心中景仰的地方,保护的意义自不待言。
        二: 历史上遍布徽州城乡供奉汪华及其九子的庙宇,也是重要的汪华文化资源。歙县城东乌聊山“越国公汪王神庙”,是唐大历中建成的最早的汪王庙。此后在徽州之域汪王庙遍布城乡,仅徽州各类方志记载的就有七十六座之多,每一座汪王庙差不多都有关于汪华及其“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生动的徽州文化记忆和民俗的物态载体。歙县最著名的六大汪王“忠烈庙”:新馆、棠樾、龙山、龙阁山、龙屏山、信行代表了历史上汪华信仰的繁盛景象。绩溪汪公大庙被民间称之为金銮殿,可见汪华在历史上的的赫赫声名。随着时代风雨的冲刷,而今徽州域内,汪王庙已经所剩无几,除渔梁忠护庙是原庙留存外,有的属近年复建,有的仅存遗址,但都应作为汪华文化的遗存,实行文物保护。
        三:在徽州域内与汪华文化相关的村名、地名,也是宝贵的汪华文化资源,象乌聊山古称“汪王山”, 徽州府衙前南樵楼“二十四根柱”即汪华当时治所之正门遗存,休宁古城岩是“汪王古城,又称”万岁山“,渔梁坝有“相公潭”,街口有“八老庙村”,槐塘古称“华堂”,棠樾古名“唐越”,等等,发掘研究这些遗迹、遗闻,对了解汪华文化,了解乡村历史,都极有意义。
        四:最值得关注的,是千百年来徽州民间汪华信仰所形成的汪公祭祀、汪公庙会、抬汪公嬉菩萨等等徽州文化“非遗”项目、民间民俗,这是最重要的汪华文化资源。
         汪公祭祀,是广泛流传在徽州汪氏宗族和广大百姓之中、经久不衰、规模盛大的汪王信仰活动,它衍生出的花朝会、赛琼碗、演徽戏,展灯彩、赛龙舟、跑马磨豆腐等等最具特色的徽州民俗活动,差不多都是植根百姓民间的生动非物质文化遗产。
汪王庙会是在汪王祭祀之后,徽州百姓的文化狂欢节,象问政山的放猪血祭、西坑的“五月行香保熟节”、石潭周磅头的“放盘乌”,白扬北岸的“驼龙舟”等等。人们在景仰汪华的同时祈福求祥,消灾保安,娱神娱人。
        “抬汪公”嬉菩萨民俗,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徽州民间百姓已将汪华信仰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民间文艺活动、民间体育活动、民间娱乐活动,最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象溪头、湖岔的“文嬉汪公,武嬉太子”,藩村的“颠轿”,南源口的“游神赛龙舟”,祁门的“游太阳”、黎阳的“得胜鼓”、丰瑞里的“汪公看稻”,绩溪上庄的“安苗节”等等。一个古老的“嬉”字,把汪华信仰在徽州民间向汪华文化进行了智慧的发酵。将这些汪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旅游开发进行连接,真是意味无穷。
        五:大量的汪华民间传说和民间口头文学,是徽州文化最生动的艺术创作素材和学术研究资料,给徽州文化的现代繁荣准备了广阔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75

回帖

8827

积分

版主

汪氏家族,和谐为重;众志成城,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27
QQ
发表于 2011-4-20 06: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胖子道生于2011-04-18 18:44发表的 :
方教授发言-------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金钱至上”观念在徽州乡村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物俗横流、道德滑坡、乡村自治无力、公益缺失、人心涣散,在求温饱奔小康过程中,徽州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做人美德被颠覆太多、已丢失太多。而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富裕而没有文明建设是不行的。发掘汪华文化的精华,复活汪华文化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各种群众参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倡扬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搞活乡村文化旅游,抢救乡村民俗文化的“非遗”项目,还可以增加乡村自治能力,改善乡风民俗。“汪华信仰”起码比一天到晚迷恋麻将桌、全民“砌长城”要好得多。
支持
肥西大墙(堂号:崇源堂)字辈:立德为本  文章荣先 礼义广训 事业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发表于 2011-4-22 1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用”是一种眼力和胆识,“善用”是一种创新和智慧。

真知灼见,好文章,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