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寻根网2011年3月5日,为全球华人提供家谱数字化服务的“中华寻根网”正式开通。这个网站是为了满足海内外华人“盛世修谱”的需求,由澳门基金会出资,国家图书馆负责内容建设的。它除了满足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需要,还将成为华人家谱教育和研究的平台。
据介绍,“中华寻根网”一期已拥有姓氏数据500条、家谱书目数据3万条、家谱全文影像500余种约50万页,与家谱相关的文献6000余种约300万页。
“中华寻根网”作为一个跨地域、跨国界、世界性的网站,以传扬中华谱牒文化为重要目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实现寻根问祖、寻根百科、家谱编纂互动、家谱专题咨询、家谱在线查阅、家谱目录和全文检索等功能,建造全球华人寻根中心、家谱资料中心、家谱服务中心和家谱研究中心,并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总平台和第一门户。
500姓氏可网上问祖
一个普通人要如何通过这个网站寻根问祖呢?在这个网站首页上,有个“在线家谱”专题,里面排列了500个姓氏,点击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看到该姓氏家谱的详情。比如一位老家在江西的谢先生想查家谱,就点击姓氏“谢”,在“谱籍地”一栏选择“江西”,屏幕上就会出现江西萍乡、铜鼓、万载、玉山等各地谢姓家谱的书目。如果是山东的谢先生,就把“谱籍地”换成山东,上面同样会列出山东各地谢姓的家谱书目。
每一条家谱书目都把修撰者、版本年代、家谱现在的收藏地点一一列出。大部分家谱也都有全文影印件,可以直接点击图片,一页页翻看里面的详细内容。部分家谱还对相关地方志等信息做了摘录和链接。
最远家谱溯至先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历史档案,就是家的“史记”。翻开家谱,可以了解到家族的历史变迁、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创业发迹、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 据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网站上大多数家谱文献属于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它们大多出版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家谱中对始祖的记载,上溯到唐末宋初和明朝初年的比较多。不过,也有些姓氏如“诸葛”的家谱可上溯到三国时期,“姜”姓的家谱历史最远,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不过,工作人员提醒,“上溯到这么远,是因为部分家谱只能说明是同姓,无法详细说明各个分支的繁衍变化,所以附会的成分比较多,后人查阅时还需要甄别。”
目前,国家图书馆馆藏家谱有40 00余种,包含姓氏上百种,分布地区约20余省市。从赵宋的皇室谱牒《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到清爱新觉罗家族的各支玉牒,以及各地名门望族的大宗谱、名人家谱等等,包罗宏富,珍品纷呈。
华人共建“文明树”
“‘中华寻根网’的理想目标是能建立起‘文明树’。”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文明树”是个形象的说法,也就是把各地同姓家谱的横向联系建立起来,从而详细考察一个姓氏的迁徙过程。不过,这部分工作需要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协助才能完成。
此外,目前网站上的姓氏还缺很多。比如,“初”、“隗”以及很多复姓都没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编纂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共收录了大陆和台湾的11969个姓氏。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多为少数民族使用),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要把这些姓氏的家谱补充上来,也需要全球华人的通力合作。
免费上传家谱很简单
想要把手中的家谱公开到中华寻根网上其实很简单。在该网站“我的空间”频道里,有一个在线自建谱系工具,可以直接输入家谱中的文字,同时在这个频道里还有一个网络相册,可以用来存放家谱的扫描图片。上传资料的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家谱的公开范围,既可以全部免费公开,也可以只对好友或同一个姓氏的人公开。
如果是学术机构、宗乡会等机构要上传家谱,可以直接联系国家图书馆,通过服务器进行上传。据介绍,国家图书馆还计划开辟一个上载专区,供更多人上载家谱的扫描件和文字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据研究发现,在家谱中附会、攀附名人、望族的情况时常出现,中华寻根网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无法负责辨别家谱的真伪。
“中华寻根网”是建立在广泛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华人家谱数字化服务、教育和研究项目;是国家图书馆与澳门基金会开展的第一个文化合作项目。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表示,“盛世修谱”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需求;“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热潮在民间涌动,澳门是一个以华人为主导的移民社会,家族观念非常浓厚,寻根问祖的期盼一直非常殷切”。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詹福瑞表示,“中华寻根网”是一个开放型项目,欢迎各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学术机构、宗乡会、家谱编委会等组织和个人加入,使之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家园。
汪氏共441条信息
部分有镜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