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201|回复: 7

汪氏修谱史简述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0-10-7 0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氏修谱史简述
汪 振 亮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编修谱牒,而且多对谱牒怀有一种极其崇敬的心情。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谱牒,几乎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全民性”文化运动。
汪氏谱牒是众多姓氏谱牒的一种,汪姓修谱的历史与我国谱牒发展史基本一致,但它比其他姓氏谱史更明晰,更具有典型意义。它的修谱历程其他姓氏谱牒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就我学习汪兴吾《汪氏家族修谱简史》的心得对汪氏谱牒发展历程作些简单介绍。
     汪姓始祖为鲁成公次子汪侯(生于公元前573年)。探讨汪姓修谱史应该从春秋时的汪侯始。

1、汪氏最早的谱牒——鲁国玉牒和汪氏家传

      
汪姓最早的谱牒应追溯到春秋时的鲁国。当时周王室设“宗伯” 一职,掌管王室宗族谱牒事务,称为“玉牒”,鲁囯为周公封地,而鲁国亦设“宗伯”,汪姓始祖既为鲁成公次子,是王室之属,理所当然地要记入 “玉牒”,所以记录汪姓最早世系的当然是鲁宗伯掌管的“玉牒”。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汪氏八世祖汪欣举家奔秦。汪姓人虽不再有“宗伯”专门管理修谱工作,但保留了记谱的习俗,汉景帝 (公元前156—前143年间 )时十五世祖汪婴就进行过类似家谱的整理工作,这次整理,侧重于祖先的业绩,淡化了世系传承。这就是所谓的“家传”。 “家传”是最初级的家谱形式,这些“家人传记”为汪文和渡江后修谱提供了依据。

2、汉代---汪氏第一套家谱:“汪文和谱”。
     
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汪氏三十一世祖,文和公渡江而南,定居新安江流域,生活稳定后开始整理编辑家谱, 他也曾到历代祖先墓地考察、祭祀,并适当修理,并对历代汪氏先祖的坟墓是做了大量的维护工作的。

3、东晋---成帝咸康二年丙申(336年)三月,诏天下索谱。淮安侯汪旭编修《汪氏大宗血脉谱》,《汪氏血脉谱》是汪氏第二次正式修谱,是在文和谱的基础上修成,侧重记载血缘关系的谱系,即家谱。


4、唐代—-

(1),汪华的《汪氏宗谱》。
    唐太宗贞观元年太宗下令秘阁秘书汪行忠对现有“行世”谱状进行等级评定,结果,沛国朱 河间刘 陇西李 梁山姬 上党陈 安定胡广平程 延陵吴 中山鲍 太原王 敦煌洪等十一姓评为国之柱。 东鲁孔 汝南周荥阳郑 宏农杨 高阳许 陇西牛 颍川汪 河内江 顿业葛 冯翊赵河南方 扶风马 河东饶 庐江何 天水贺 武阳潘 京南叶 并州郭 清河张 武阳贾 京兆杜等二十一姓评为国之梁。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越国公汪华的递了《上谱表》,并获准编了
一部较完整的《汪氏宗谱》,也是后期汪氏宗谱的唯一篮本。  

  

(2)、唐.汪芬编的《汪氏宗谱》
     
高宗继位后,永徽六年,高宗下令重新考定族望敕。对大姓重新进行考定,此敕中,汪姓排在一等“国之柱”的第六位。 同年,汪芬重修《汪氏宗谱》。

唐开元五年以后,政府没有再进行簿状谱牒的编修工作了。但人们观念中固有的家族观念还在起作用,于是官修谱牒便转为私修谱牒。汪姓在唐末有记载的私家谱是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所修的《汪氏宗谱》。
      


5、宋代---唐末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门阀制度。五代时期,征战不已,家谱就荡然无存。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又开始兴起。宋代不仅修谱又形成一个高峰,而且修谱的体例有“革命性”变革。宋人改造和确定的体例延续到当代。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汪姓在宋代人口发展较快,从居住的中心区域徽州向周边赣东、淅西扩散,并且人到哪里定居, 就在哪里修谱, 汪姓名人也踊跃修谱,如汪澥、汪藻、汪应辰、汪立信都曾修谱。

  

6元代---汉人遭到血醒镇压和奴役,所以元朝修谱非常少。但有一定地位的家族名人还是执着地坚持修谱。如元代著名的汪氏家谱有:
   
大元大德丙午(1306年)修《汪氏旧谱续编》
   
休宁人汪松寿于元代至治(1321-1323)纂修有《汪氏渊源录》。
    泰定元年(1324)汪德馨纂修《鳙溪汪氏家承》
   
元泰定年间刊刻的《新安旌城汪氏家录》。
   
元代的谱虽然数量少,但在汪氏修谱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为汪氏后期修谱提供了重要论据。

7明代---因元末战乱,明初实行大移民政策,许多汪姓移民后裔丢失了家谱,且这次移民被政府禁止与原迁出地联系,所以明代许多家族没有修谱。当然也有一些家族因保存有老谱且出现了某位名人而坚持了续修,汪氏家族也有些仁人志士坚持修统宗谱,比较著名的有:
      
嘉靖四十年(1561)汪子仁纂修《汪氏续修统宗谱》。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汪湘始篡《汪氏统宗谱》。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汪鸿懦等纂修《汪氏统宗正胍》,

  万历元年(1573)汪国言纂《新安汪氏迁派宝录提纲》。      
      
嘉靖二十九年(1850)汪镂纂修《汪氏世纪》。

     
同时,明代也出现了不少支谱。如:

婺源鳙溪《汪氏家承》,

洪武六年汪福三始修《潜阳汪氏宗谱》,

嘉靖汪尚琳编《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五卷。

万历年间汪道昆纂修《汪氏十六族近属家谱》十卷。

福(字伯升)编成《陇右汪氏宗谱》。
8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提倡民间修谱,当时,没有不修谱的家族,也几乎没有不入谱的人。

清代修谱有个特点:由修统宗谱向修支系谱转变。由于清初人口发展较快,修统宗谱的难度加大,人们只能寻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宗族圈中开派修支谱。

当然也还是出现了一些无法统宗的“统宗谱”,比较有名的谱有: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69年)《汪氏统宗谱》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汪氏统宗正胍》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汪氏统宗谱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汪氏统宗正胍》
   
乾隆四十年(1775)《汪氏通宗世谱》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汪氏统宗谱》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汪氏统宗谱》

  

由于元代的战乱和明代修谱不够普及,清代许多家族没有或没能找到老谱,他们便从自己的始迁祖起另立支派,编修支谱,所以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支谱。但究竟出现过多少支系谱, 实难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只能说, 凡有汪家人的地方就有汪氏族谱。数量之多,不胜枚举!


10、民国时期---是修谱的高发期。续修谱。如民国十六年汪时鸿编修《旌德板桥汪三晖堂家乘》,补修谱。如汉阳汪氏,明初74世善庆五子自环溪先后迁至鄂西汉阳,因兵燹失谱,90世汪厚山于清末创修未酬,并请翰林学士李哲明序,民国37年由91世汪明恕创修成功。合修谱。由于编修统宗谱困难太多,于是同一区域的本家有创意地走上了合修之路,如湖北红安民国三十六年由三支汪姓联宗续修;太湖县境内九支汪姓族人于民国九年创修《汪氏会谱》;民国三十二年合修的六州堂《武进汪氏统宗谱》,有二十三支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汪葆春还坚持重修了《汪氏统宗谱》。

      ***********************************************************************************
      
解放后,由于当时政府认为修谱是封建的东西,便有不少人将老谱用于糊窗户、作手纸,有的卖掉。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汪氏宗谱同全国各姓宗谱一样遭到毁灭性地摧毁。 当然,也有一些家谱被人们千方百计地保留下来,这些幸存的家谱为新时期修谱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宗谱的认识有所变化,我们汪姓少数族人在解冻初期,就敢于冲破禁锢,率先修谱。如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开始该家族的第六次修谱, 诞生了进入新时期的第一部叫“家誌”的家谱。 同年湖北英山、罗田两县汪姓人《英罗汪氏宗谱》。1989年,黄梅蔡山第十届续修汪氏宗谱, 1995年《南雄县汪氏家谱》, 1990年安徽越国堂编修了《汪氏家史》等。

台湾汪海波于1994年给本家族第五次编修桐城《梅城汪氏宗谱》。台湾人员回国修谱对推动国内修谱有很大帮助。官员们认为不能干涉台湾人士的修谱活动,因为是统战工作的需要;百姓看到政府官员对台湾人士修谱持默认态度,也就放心起来。 实际上, 到90年代末,国家早就对修谱持肯定态度,修谱工作基本得到默认,地方官员基本不再干预。
因此,
各姓氏都开展了这种活动, 汪氏家族修谱也进入了鼎盛时代。

     
迈入新时纪,汪氏修谱工作有了新的特点:
     
修谱与联谊相互促进。如汉阳2005年成立“汪氏家族续谱工作室”,在完成修谱使命后适时转为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将单纯的修谱工作转化为综合性的联谊活动。

      
2008年以来,各地汪氏纷纷成立联谊会,对汪氏修谱也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北京汪氏宗亲联谊会鄂豫皖周边越国堂宗亲会、、合肥汪氏宗亲联谊会、09年3月广东及海外汪氏宗亲联谊会、重庆宗亲会; 05年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太湖汪氏联谊会、汪氏(红安)联宗理事会、浙江大陈汪氏宗亲联谊会等。广东茂名汪氏宗亲联谊会、山东临清汪氏宗亲联谊会等等

     
地域合谱成为发展趋势。如2003年金寨暨周边鄂豫皖地区实现了14支汪华后人的联合修谱,完成《越国堂汪氏同宗谱》。2009年安徽太湖全县暨周边地区27支汪氏族人联合修成《太湖会谱》。还有云贵川三省合修《云贵川汪氏宗谱》,正在进行的以仙桃市为首的中南地区三省二十八县大汇谱等等。

  

由汪氏修谱史不难看出,汪氏宗谱脉络清晰,总的世系真实可信。尽管清代以后在世系传承上出现了不少混乱和断代的现象,但总的来说,他们依然是姬汪的后人。

                                                                  2010.10.5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7
QQ
发表于 2010-10-7 08: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作文 于 2016-7-14 15:34 编辑

       亮翁辛苦啦!不愧新时代汪氏家族政治活动家,开创"新时代全国汪氏第一人"的称号就是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发表于 2010-10-7 0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作文 于 2016-7-14 15:34 编辑
引用第1楼临清汪氏于2010-10-07 08:59发表的 :

               亮翁辛苦了,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0: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抬爱,本人愧不敢当.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393

回帖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514
QQ
发表于 2010-10-8 09: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亮翁)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作文 于 2016-7-14 15:34 编辑

亮翁我做的是你的皮毛,你是我汪家的磅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190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清贫乐道,敬宗爱祖。

积分
28851
发表于 2010-10-15 18: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作文 于 2016-7-14 15:34 编辑
引用第1楼临清汪氏于2010-10-07 08:59发表的 :

f 支持这个观点。

镇市东头旧井亭,穹碑高护碧梧阴;名芳里社先封邑,泽配乾坤自古今;越国图书传世久,登源泉水注窪深;年来浚彻寒云骨,飞出人间遍作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0-11-8 2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作文 于 2016-7-14 15:34 编辑
引用第3楼汪光裕于2010-10-07 10:11发表的 :

     很有价值的资料·!亮翁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