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208|回复: 0

逢乱世保境安民  顺天命奉籍归唐

[复制链接]

80

主题

82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徽州魂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55
发表于 2010-3-24 19: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逢乱世保境安民  顺天命奉籍归唐

汪小红


汪华是隋末唐初群雄割据的重要人物,也是汪氏家族中最受推崇的一位名人。可惜新、旧《唐书》均无传记,其事迹幸在明清汪氏家谱中得以保存,今依据《漳县汪氏族谱》收录的宋人胡伸《越国公行状》、明人程敏政《越国公本传》,参稽《歙西堨田汪氏家谱》、《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诸史籍,对其事迹作一简单钩沉,庶几使这一埋没的重要历史人物得以彰显。

汪华原名世华,入唐后避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华。字国辅,又字英发,新安人。其“曾祖泰、祖勋明、父僧莹皆仕于陈,” 世袭戴国公。华母歙西郑氏,夜梦黄衣少年身长丈余,抚五云自天而下,觉而有娠,于陈后主至德四年(587年)正月十八日生华,据说香雾覆室,三日始散。不幸华父亡故,家贫无以依靠,郑氏只得带上儿子往依外家,谁料祸不单行,郑氏不久亦卒,扔下汪华兄弟成为孤儿。汪华九岁替舅家放牛,役使群儿,有同伴张士,有一次未能按约定的时间内赶到,被华几击死,是以群儿皆惮,俯手帖耳听从指使。汪华为了在群儿中树立威信,出言必行,一次大家在山中突遭风雨,华鼓励同伴割茅草搭屋避之,为不失信,杀舅家牛犒赏群儿。及长,以射猎为生,好屠饮,不事田业。十八岁拜睦州演公学习武艺,从此在乡里以勇侠出名。

歙州婺源县有一伙盗贼,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刺史遣押衙董平前去平定,不料大败。慌乱间郡将张某急召土豪抵御贼寇,汪华应募领兵进发,直捣贼营,布疑兵伏于山林间,多张旗帜。贼兵远望误以为满山遍布官军,相谓曰:“郡兵盛如此,天亡我也。” 各自溃散逃命,汪华破贼立功,赐补有差,吃上了皇粮。

隋炀帝杨广,这位靠伪装夺得帝位的伪君子,君临天下后一下子就露出了他穷奢极侈的真面目。自即位开始,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发丁男数十万掘堑”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由于“役使促迫,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 同年又下令“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 大业四年正月,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 大运河修通后,炀帝出游江都,所用的龙舟等各色各样的船有几千艘,拉纤船工有九千多。沿途几百里内的州县,都要贡献食物,“多者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 ,吃不完就埋掉。

除游山玩水外,为炫耀武力,从大业七年到十年(611~614年)炀帝三次亲征高丽,在全国进行大征调,终把隋帝国推向绝境。当时“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行者不归,居者失业”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 。在沉重的徭役、兵役压迫下,大业七年十月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山东章丘)首先揭起反抗的大旗,天下奋起响应,主要的起义军有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以及东南江淮一带活动的杜伏威等。

正当农民起义蓬勃兴起之时,一些怀有政治野心的地主官僚也乘乱起兵,一时间战乱频仍,无辜百姓横遭涂炭。汪华痛心道:“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郡将张某是个“贪而酷,赏罚不公”的家伙,野心膨胀,也乘乱而起,欲与杜伏威联兵,担心汪华不从,遂借机谋害。汪华部下不服,奋起赶走张某,推举汪华主政,他们请求道:“方时扰攘,何恃以守?今幸已遂,内无所统一。天子南幸江都,盗贼相隔,诏令不至。欲求摄刺史以镇一方,非公不可。公宜从众,贼平请命于朝未晚也。”汪华不得已,自任歙州刺史。宣州太守闻讯,准备遣兵来伐,汪华担心本州百姓再逆刀锋,遂主动出击。乃分部诸屯,亲率精兵八百人攻入宣境,离宣城三十里,城中遣将陈罗明来战,被华击败,斩之宁国岗上。宣守面缚请降,汪华“释而不问”,出榜安抚民众。时江淮饥荒,人皆食草木,汪华“发仓廪以赈饥民,远近乐附,于是邻境皆杀令以应分” ,杭、睦、婺、饶等州相继归附,汪华奄有六州之地,带甲十万,威誉日隆。诸将乘机劝汪华称王建号,以安定六州士民之心,“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但以刺史统军之号临之,恐复瓦解,天与不取,古人所戒,公宜建王号。” 华推辞再三未获,于是称吴王,以同族天瑶为右相,铁佛为左相,“为政严肃,赏罚明信,远近莫不爱慕,虽四方大扰,部内赖以安业,私谓太平之主。”

隋太原留守李渊也加入反隋的队伍,起兵攻克隋都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江都发生兵变,骄横不可一世的炀帝被杀。各路反王争夺帝位的斗争更加激烈,五月李渊废掉杨侑,称帝建国,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这年秋,缢杀炀帝的隋将宇文化及率军北返,驻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和王世充设下圈套,诱使李密与宇文化及进行决战,瓦岗军虽重创宇文化及的隋军,但自己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劲卒良马多死”。又遭到王世充的突袭,李密战败,率残部降唐,后欲图东山再起,为唐所杀。窦建德于武德二年(619年)初,出兵击杀宇文化及,自称皇帝。武德三年,当李唐进攻洛阳的王世充时,带兵直趋洛阳救援,战败被俘斩。江淮义军首领杜伏威在群雄纷争中更是摇摆不定,先是上表洛阳的隋越王杨侗,受封楚王。当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时,他又归降唐朝,受封“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但伏威仍心持两端,并未真心归唐。

各路反王“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但更多的是无辜老百姓命丧黄泉,如张金称攻陷平恩,一个早上就杀了男女万余口,“所过民无孑遗” 。唯独汪华,不争霸,不抢夺地盘,牢牢守住六州,专意保境安民,静观时变。杜伏威据丹阳(江苏南京),声势席卷东南,于义宁元年(617年)派人招附汪华,麾下有劝往附之,汪华却自有主见,“杜总管非真主,不过贼尔,附之无益,少需天命。” 拒绝了杜伏威的招抚。

汪华是要割据自雄,长久作六州之主,还是他看中了真正的真龙天子呢?答案当然是后一种,汪华认识到各路反王中惟有李唐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唐王朝建立后,采取先巩固关中,后经营中原和江南的战略。武德元年,李世民举兵灭占据金城(甘肃兰州)的薛仁杲,占领陇西全境。二年,推翻了武威的李轨政权,取得了河西五郡。三年,消灭了勾结突厥的马邑(山西朔县)刘武周。武德三年(620年)秋,李世民率军出关,经略中原。四年,在唐军击溃河北窦建德援军后,困守洛阳的隋将王世充出城投降。随后唐将李孝恭、李靖进军东南。

割据六州的汪华已然明了天下形势,李唐统一全国已成定局,归附新朝的时机已经到了,不容再有延迟。一日,汪华谓群下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可乎?顷吾夜见天象,荧惑正侵太白,太白西方,于音为商。吾姓,商音也。灾异既形,吾计决矣。” 武德四年九月甲子,汪华遣宣城长史铁佛籍六州土地兵民,奉表于唐。表曰:“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聚,伊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赈乏窒奸,镇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敢令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以闻。” 兵不血刃得来六州之地,高祖李渊大喜过望,曰:“华来,东南定矣。” 自然要大加褒赏,是月二十二日即命中书舍人颜师古下诏,“具官某,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宴。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接受唐朝官爵,占据丹阳并未真心归唐的杜伏威,得知汪华奉表归唐,想起早年招抚汪华被拒绝的耻辱,置同为唐臣而不顾,竟然于十一月命部将王雄诞率兵攻打汪华。汪华遣将天瑶“作铁盾,重百二十斤,左执之以冲敌,伏威军大败,死者过半,天瑶与八十人追之,贼还军合战,天瑶势蹙,因奋势越巨石,所践成迹,贼军惊异,乃退,郡境以宁。” 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眼见李唐统一全国已成事实,始“惧而来朝” 。

关于汪华归唐始末,新旧《唐书》中多处言,汪华是被唐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杜伏威的部将王雄诞打败,在走投无路之际被迫降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未照抄两书观点,在该书卷189《唐纪五•高祖武德四年》载:九月甲子,汪华“遣使来降,拜歙州总管。”十一月,“雄诞还军击之……(汪)华不得入,窘迫请降。”从上述《漳县汪氏族谱》所录《奉籍归唐表》和《唐封越国公诏》,再参考《资治通鉴》,充分说明汪华先归唐,后遭杜伏威袭击。至于个中缘由,宋罗愿在《新安志》中著《汪王庙考实—纳款》言:“谨按《资治通鉴》,王遣使归唐载于九月,而雄诞来伐别载于十一月。则是归唐之后,已受封拜,而伏威、雄诞自以私意伐之尔。是时,伏威之于唐未为纯臣,王之归唐也,必思以忠自列,耻因之以成事,故籍其土地兵民遣使间道越伏威之境以归之天子,意伏威之党相与窃议,疾王归唐之事不出于己,因袭之以为己功。”

江淮义军首领杜伏威入朝后,其长史辅公祏仍留在东南,不久在丹阳称帝,建国号宋,与唐军对抗。汪华与唐将李孝恭引兵进讨,“旗帜蔽江而下,公祏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公(汪华)振旅还,令兵民可复其业。” 公祏退保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 对于镇压辅公祏事,《新唐书》卷78《李孝恭传》交待颇详,“公祏将冯惠亮等拒嶮邀战,孝恭坚壁不出,遣奇兵绝饷道,贼饥,夜薄营,孝恭卧不动。明日,使羸兵扣贼垒挑之,祖尚选精骑阵以待。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惠亮退保梁山,孝恭乘胜破其别镇,贼赴水死者数千计。公祏穷,弃丹阳走,骑穷追,生禽之,江南平。”遗憾的是只字未提汪华的功劳。武德六年(623年),汪华朝于京师,遂留长安任职。贞观二年(628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

太宗李世民为了抬高李唐皇权的地位,打击依靠门阀的山东士族,下令全国上交谱牒,命高士廉等刊正全国姓氏,修《氏族志》。贞观十二年四月十八日汪华奉诏递上汪氏家谱,“臣伏闻家谱,分封创于姬旦,得姓始于汪侯,枝叶相承,代膺簪绂。或腾芳周室,或著绩秦朝,冠冕蝉联,悉称良最。暨汉建安之岁,臣十三世祖文和膺荣墨绶,治任会稽,道居江左,牧守建无之荣,令书兰握之望,源流不忒,代次无疑。”

贞观十七年汪华升任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折冲都尉,备皇宫宿卫。十九年二月,太宗亲统六军远征高丽,诏皇太子留定州监国,汪华为九宫留守,华“夙夜尽瘁,事无乏。驾还,尤称其勤。” 贞观二十三年六十四岁的汪华在长安去世,太宗赐以功臣之礼,“公初疾,上常劳问,赐医药。及薨,赐杂采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 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十月二十六日诸子归葬家乡歙县北七里云岚山。

汪华生逢乱世,不忍百姓涂炭,率兵而起保境安民。乱中而起,但不争霸,更不穷兵黩武,因为他深知,战乱的结果往往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的惨状,最大的受害者是无辜的百姓,他不作“一将功成万骨枯” 的英雄。当李唐王朝逐步削平各地割据,统一全国之际,他坚决维护王朝的统一,排除阻挠,主动放弃王位,奉籍归唐,并协助唐兵荡平割据势力。归唐后,忠心不二,故尊宠终生,封妻荫子。死后褒奖更甚,“唐朝以来先后有九位皇帝十九次下诏加封他,最大达到无以复加的‘汪公大帝’的高度;同时还分别对其祖父母、父母、五位夫人、九个儿子及孙子,以及堂弟、族弟、部将和山越族首领等四十多人加封达一百多人次。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五个朝代、九位皇帝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加封一位重臣及其亲属、部将等,且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极为罕见的,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这与其他反王身死名灭形成巨大的反差,汪氏后裔元代汪克宽就此评论道:

方是时,江左之聚兵据土,如林士宏、李子通之徒,并称尊号,残忍苛刻,卒覆其宗,且祸逮无辜之民。惟公保全终始,子姓显荣,盖其仁足以拯生民之死,而守义有所不为,求之当世,实绝无而仅有者也。

因此后世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文人雅士、凡夫俗子,或褒封,或赋诗,或建祠立庙,旱则求雨,涝则祈晴,奉为神灵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汪鑫,又名汪家弘(支系“家”字辈),湖南人在北京。《徽州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