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0202|回复: 12

对汪华“据六州”的疑惑兼谈新安洞之战的地点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7

帖子

2631

积分

认证会员

鄂东黄冈世泽堂 汪(广)洋

Rank: 6Rank: 6

积分
2631
QQ
发表于 2008-6-9 03: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汪华“据六州”的疑惑兼谈新安洞之战的地点

作者:汪 洋(baconwang)


摘要:本文基于新旧唐书、各地家谱等重要文献,结合汪华所辖领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隋末唐初南方主要地方势力的实际控制范围详细分析之后,针对汪华历史事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以下看法:1.武德四年, 汪华纳表归降时其势力范围应该仅局限于歙州、睦州(可能包括饶州的部分地区),也即古徽州和浙江的淳安县地区. 其"据有六州"的事件可能发生在他起兵的早期. 2.汪华最后一战----新安洞之战应该发生在浙江和安徽两省边界的天目山和白际山之间的新安江流域.



       汪华作为隋末唐初割据一方的地方首领,在文化上促进了古山越文化和晋代中原士族文化的逐步融合,为后世徽州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同时,汪华作为“汪氏宗族史上里程碑式的显赫人物” [1],寄托了上百万汪氏族人的家族感情。因此,对于汪华的详细研究既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也有着客观的现实需要。
 
      自汪氏宗亲网建立以来,一些学者对汪华的资料[2-5], 尤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家谱、碑文等进行了系统而细致地整理,使我们的资料逐步丰富起来。最近, 随着黄山汪华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人们对与汪华有关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李宾可[6-8]及汪如鋐[9]对汪华逝世之谜进行有益的探讨.

     然而,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 人们对汪华人生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依然认识不够,尤其是汪华从 “摄刺史” 至 “纳表归降” 这一段历史. 如:汪华是如何摄刺史位?汪华如何据六州?汪华最后一战发生的地点等等. 本文拟基于史书、家谱等文字资料,结合隋末唐初南方主要地方割据势力分布情况以及歙州地理特征,对其中的少数几个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汪华所据六州的基本情况

        几乎所有的汪氏宗谱在涉及到汪华时,均有汪华据有六州的记载。比较典型的如下:宋代胡伸的《越国公行状》[10]称“既而杭、睦、婺、饶等州相继皆下。至奄有六州,带甲十万,威誉益隆”;明代汪道昆所撰之《越国世家跋》中也道:“杭、睦、婺、饶各以众应,公悉籍之,奄有六州,带甲十万”[11];汪克宽的《越国汪王论》一文中更详细指出“遂兼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12].

     这六州的范围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江西的上饶市、景德镇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主要在西部)这五个地区的总和。但实际上隋末唐初之际,以上六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以下引用《旧唐书.志二十.地理三》[13]的记载:

1.“歙州 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歙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二十一,口二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2. “睦州 隋遂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改为睦州,领雉山、遂安二县……旧领县三:雉山、遂安、桐庐。户一万二千六十四,口五万九千六十八。”

3. “宣州 隋宣城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宣州总管府……旧领县八,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口九万五千七百五十三。”

4. “ 饶州下 隋鄱阳郡。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阳、新平、广晋、余干、乐平、长城、玉亭、弋阳、上饶九县。”

5. “杭州上 隋余杭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杭州,领钱塘、富阳、余杭三县。六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杭州。”

6. “婺州 隋东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领华川、长山二县。”其位置在今天浙江金华市西,基本上和歙州不接壤.

    上述文献[13]对六州的的记载似乎表明: 至少在武德四年, 汪华占据的地方仅仅只有歙州和睦州.其中睦州所辖仅两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淳安县. 其他的杭州、婺州两州由李子通所控制,宣州则为杜伏威所控制.

       关于饶州, 情况要稍微复杂一点. 文献中[13]仅指出“武德四年,平江左。”一种解释是: “江左”是当时占据饶州的地方势力,但笔者还未发现任何与此名有关的记载. 因此更有可能是另一种解释:即此“江左”指的就是长江东南部的皖南和江南地区.由于当时的江左主要有以下三股地方势力, 即: 李子通、杜伏威和汪华. 因此此句话也可解读为饶州是由李子通、汪华、杜伏威三家各占据一部分.但实际上, 从地理上来说,饶州东边是李子通所据的衢州(“衢州,武德四年,平李子通”[13] );西南边的南昌、抚州分别为林士弘所据有(“抚州, 武德五年, 讨平林士弘”[13]);北部即为汪华所据之歙州婺源. 而杜伏威此时的势力范围南界在池州(见后文第二节所述),所以可以基本排除杜伏威占据饶州的可能性. 因此剩下的应该就是李子通和汪华两人.这也许是旧唐书在介绍其他州郡时,均详细记载该州的实际占据者,而唯独对饶州未加介绍,仅用"平江左"一词.

二.汪华周边各主要政治集团的势力范围

   通过对汪华周边各主要政治集团势力范围的研究,能对汪华所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进行较好的限定,并给出间接的证据.

       1. 汪华北部的杜伏威: “大业九年,率众入长白山……不被礼……转掠淮南,自称将军”, 接着“引兵据历阳(即今安徽和县),自称总管”. 随后在宇文化及杀隋帝之后, “移居丹阳(即今南京)”. 后来“太宗之围王士充,遣使招之, 伏威请降……武德四年, 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 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14].

       因此武德三年, 杜伏威已经控制了和州(今巢湖市) 、滁州、舒州、润州、常州、寿州(今安徽六安市)、宣州、池州等地[13], 也即今天安徽除徽州之外的大部以及江苏西南部等江淮大片区域.

       2. 汪华东部的李子通: 李子通早年跟随左才相“据齐郡之长白山”, 因功为左才相所忌,“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11年615年)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称吴,建元为明政……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弃江都,保于京口,江西之地尽归伏威。子通又东走太湖,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已达到其割据势力的顶峰.随后与王雄诞"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子通穷蹙请降。"后李渊赦免他,并"赐宅一区、公田五顷,礼赐甚厚".后因露谋反之意,"遂相与(杜伏威左仆射乐伯通)亡,至蓝田关,为吏所获,与伯通俱伏诛"[14,15].

     武德四年,李子通的势力范围已基本控制了婺州、苏州、台州、湖州、越州、处州、衢州等地[13],也即浙江大部分和江苏南部等地区.

    3.汪华西南侧的林士弘:“大业十二年,与其乡人操师乞起为群盗。师乞自号元兴王,攻陷豫章郡而据之,以士弘为大将军”[15]。在一系列的战争之后,林士弘于"大业十三年(617年),徙据虔州,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以其党王戎为司空。攻陷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诸郡,北至九江,南洎番禺,悉有其地"[14,15]。在先后经历张善安的“击破豫章” 萧铣的“舟师破豫章” 以及“铣败,其亡卒稍归之,复振.”等历史事件后,武德4年,林士弘基本保有所最鼎盛时期的领土范围.最后,在相继被唐军"降循、潮二州",其弟鄱阳王林药师为杨世略所斩杀之后,“武德五年,士弘请降”[14,15].

    因此林士弘的控制范围主要包括虔州、赣州、洪州(今南昌市)、抚州、吉州、江州(今九江市)、宜春等地[13],也即江西省的大部.其北部边界应该在饶州-九江一带.

三.讨论

1. 汪华是否曾经"据六州"?

    由以上资料来看:武德四年,汪华处于东、北南三面强敌环视,外加唐朝基本统一北方的大历史背景下,其所管辖的范围仅仅只限于歙州和睦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的绩溪、江西的婺源县以及浙江的淳安县,可能还有饶州的北部的部分地区.但问题是为何相当多的家谱和研究汪华的资料均称其"奄有六州"?

    然而这些资料所记载的汪华"据有六州"的过程都十分简单:或者是”六州守将感德摄威,相继归顺”[16];或者"杭、睦、婺、饶各以众应,公悉籍之"[10];在或者"既而杭、睦、婺、饶等州相继皆下"[11].但在隋末唐初群雄割据的混乱时期,这种兵不刃血即获得六州的说法值得怀疑,尤其是在混战不断的南方.如:豫章(今南昌附近?)一地就曾经历过林士弘、张善安、萧统等数度易手[14,15].让人对这段历史产生更深的怀疑?

    一个折衷的解释是:汪华"据有六州"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他起兵的早期,而随着东部李子通的崛起,北部杜伏威的南侵最终将汪华的势力范围缩减到武德四年的范围,即歙州、睦州(可能包括饶州的部分地区).其具体时间推测应该在李子通大业十一年称帝伐吴郡之后.

2. 关于新安洞之战的地点

  关于汪华所领导的战争,据现有资料,可查的仅有两场:一是宣城之战,即斩宣州守将并降陈罗明一事[10,11,12,16].(这段历史记载简单且相互矛盾,问题不少). 但考虑到歙州四周环山的特殊地形,北部宣州、南部饶州两地的进攻威胁最大,此战应该大体稳固了汪华的势力范围,为其割据称王奠定了基础.另一场战争就是新安洞之战(李宾可教授称为“洞口之战”[6]), 这是汪华作为吴王的最后一战,在新旧唐书中均有详细的记载:

1.“歙州首领汪华,隋末据本郡称王十余年,雄诞回军击之。华出新安洞口以拒雄诞,甲兵甚锐。雄诞伏精兵于山谷间,率羸弱数千人当之,战才合,伪退归本营。华攻之不能克,会日暮欲还,雄诞伏兵已据其洞口,华不得入,窘急面缚而降。”[14]

2.“歙守汪华在郡称王且十年,雄诞还师攻之,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雄诞伏兵山谷,以弱卒数千斗,辄走壁,华来攻,壁中奋殊死,不可下。会暮还,雄诞伏兵已据洞口,不得归,遽面缚降.”[17]

       关于新安洞之战的地点问题: 李宾可教授《“洞口之战”和汪华降唐》一文中提出此战的地点可能发生在歙州的某个洞口(花山谜窟之类).但根据当时的战争情况和当地的地形,笔者认为更可能是发生于淳安县西侧的浙江和安徽两省交界的新安江流域(见附图1中所表示的区域).理由如下:

    1. 汪华所辖地区为四面的山峰所围限,西部为九华山,中北部为黄山,东部为天目山-白际山,南部为怀玉山.而且前三者的山脉均呈东北走向,怀玉山则偏东西向.因此在战争时期,有三个方向的进攻对汪华的威胁较大,一是沿天目山和白际山之间的新安河自东向西直接攻入歙州的中心地带歙县和黄山.此路线山石陡峭,沟窄谷深,进攻难度较大,但一旦攻入,对汪华的威胁也最大;二是从宣州由北向南进攻歙州.这条路线道路平坦,进攻方的战线可能较长,而防守方则绩溪等纵深之地可起缓冲之用;三是自南部的饶州、江州由南向北进攻,但幸运的是,林士弘、张善安、萧统三股势力均陷于争夺豫章的混战之中,无暇北侵.由此,笔者推测王雄诞所能选择的进攻方向将局限于前两条路线.

    2.史书中记载王雄诞是在"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14]之后"回军击之”或"还师攻之”.杭州离淳安县和宣城市两地的直线距离均为150公里左右,但宣城市离黄山的距离200公里以上,淳安县离黄山市的距离仅50公里不到,从距离来看,明显由东至西的路线对他们更加有利.

    更重要的一点是:新旧唐书中均记载了"伏兵山谷[14]""辄走壁[17]". 而天目山一直以”峭壁突兀,怪石林立,”[18] 等著称,新安江两岸也是"诸峰对峙"[19].与此相反的是, 自宣城向南进攻的路线则地形平坦, 无明显的山谷、石壁.

        3. 新唐书中明确记载: “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17]”. 如前所述: 睦州(淳安县)一直都是汪华的势力范围, 这也就解释了汪华主动出新安洞拒战的原因,因为王雄诞已经侵犯到他的领土. 另外, 为何称为“新安洞”?笔者认为源自新安江, 在安徽和浙江的边界上, 天目山和白际山恰好位于新安江的北南两岸,使用“新安洞”来表示这种地形特征也未尚不可.

       4. 此外,怎样理解“雄诞伏兵已据洞口,(汪华)不得归”[17]? 只有当汪华被挡在东侧的群山之外, 王雄诞占据新安江, 并侵入歙州核心地区, 才会最终被迫投降.

结论

1. 武德四年, 汪华纳表归降时其势力范围应该局限于歙州、睦州(可能包括饶州的部分地区),也即古徽州和浙江的淳安县地区. 而汪华"据有六州"可能发生在他起兵的早期.

2. 汪华最后一战----新安洞之战应该发生在浙江和安徽两省边界的天目山和白际山之间的新安江流域.


参考文献

[1]汪承兴《唐越国公汪华――在徽州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的影响》发表于 《徽商》
[2]汪兴吾《徽州的太阳》 引自:www.huizhouren.cn/simple/
[3]汪兴吾《是主动归顺,还是被动投降——一段关于越国公归唐史料译释》
           引自 汪氏宗亲网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3329
[4]汪道显《汪华的历史再辩》
           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3686&fpage=2
[5]汪道显 《汪华的历史考辩》
           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3685&fpage=2
[6] 李宾可《洞口之战和汪华降唐》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4924
[7] 李宾可《华山谜窟等石窟群开凿于汪华时期》
          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4975
[8] 李宾可《龙剑一沉,死而不朽——读汪台符文,论汪华之死》
                    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5064
[9] 汪如鋐 《关于汪华“忠烈而死”一说的异议》
         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5137
[10] 见 胡 伸 撰《越国公行状》 转引自 汪兴吾资料
[11] 见 汪道昆 撰《越国世家跋》,转引自 汪光裕《黄梅汪氏宗谱》
[12] 见 汪克宽 撰《越国汪王论》,转引自 汪兴吾资料
[13] 见 《旧唐书.志二十.地理三》
[14] 见  《旧唐书.列传六》
[15] 见 《新唐书.列传十二》
[16] 汪长富 撰《越国公年谱》引自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1482
[17]见《新唐书.列传十七》
[18] 引自百度百科:天目山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94.htm
[19] 引自百度百科:新安江 http://baike.baidu.com/view/57297.htm



后记:
    此文成形于戊子年端午时节,笔者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态度,追求"尊重事实,有理有据"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尽最大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越国公.在此,笔者仅以此文纪念数百万汪氏的显祖――越国公汪华.

遥思吾祖,生当隋末,徒手起家,逐鹿江左,保据一方,建国封王.功于宣州战,败于新安洞,英雄岂以成败论哉?

新安洞之战的可能位置

新安洞之战的可能位置
http://baconw.blog.sohu.com/#tp_38b1658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52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弱智到极点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040
QQ
发表于 2008-6-9 0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爽-道安-濆-中元-元正-福金- 信六-汪拥军 (96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8-6-9 1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成各自割据一方的局面。攻城略地,相互争夺地盘自所难免,今日为已所有,明日被人夺去应是常见现象。汪洋本家对汪华据六州的疑惑和考证很有价值,对弄清历史上真正的汪华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资料和论断。本家辛苦了!

尤其赞赏汪洋本家认真严肃的治学态度和言必有据的研讨风格!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77

帖子

2631

积分

认证会员

鄂东黄冈世泽堂 汪(广)洋

Rank: 6Rank: 6

积分
263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2: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亮公赞誉.....

武德四年汪华的实际控制范围,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重要的问题:一是新旧唐书为何未给汪华立传;二是汪华为何要纳表投降......
http://baconw.blog.sohu.com/#tp_38b16587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8-6-9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本家的论述和分析.特别是质疑的新观点和据理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9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弘扬汪姓文化

积分
10697
发表于 2008-6-9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洋本家

大学士风范!
45爽公-56-道安公76荣六公-80灌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388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8-6-9 1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8-6-9 2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77

帖子

2631

积分

认证会员

鄂东黄冈世泽堂 汪(广)洋

Rank: 6Rank: 6

积分
263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诸位本家....

此文的形成首先需要感谢建立汪氏宗亲网的本家,他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要感谢诸位本家,尤其是兴吾公,光裕公,亮公,长富公等,在收集,整理资料上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
http://baconw.blog.sohu.com/#tp_38b16587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77

帖子

2631

积分

认证会员

鄂东黄冈世泽堂 汪(广)洋

Rank: 6Rank: 6

积分
263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menp9999于2008-06-09 13:36发表的  :
1、王起兵时据有六州完全可能的,因为州没有兵。
                                     ~~~~~~~资料或出处?

2、武德四年时,王的占据的地方可能比你说的还要小。
                                    ~~~~可能?

3、归降多半是因为已经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王在政治上很幼稚。
                                          ~~~~~~何谓政治幼稚,何谓政治成熟?

4、没有立传的原因可以参考狄仁杰禁毁淫祠,王祠在毁之中。可见后来所记叙的东西多属于虚构。
                                                                  ~~~~~~                   没有证据否定之不一定是假的,不相信某物并不等于此物就是虚构的                           

5、汪台符的文章虽然百般掩饰,却也说明了一些史实。
.......
http://baconw.blog.sohu.com/#tp_38b16587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