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936|回复: 8

[知识普及]为什么说天下汪姓出徽州(转)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56

回帖

154万

积分

版主

爽公之后。近系66世和公67小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632
QQ
发表于 2007-12-2 17: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汪氏姓氏的起源

    汪氏祖上本姓姬,应是周文王的后裔。汪鲁父亲叫姬黑肱,公元前573年,姬黑肱妻姒氏夜梦白兔,虹复其身,居期生子,手上有字曰“汪”,因该地当时属鲁国,取名汪鲁叫姬汪鲁。
    汪鲁的出身地是现河南太康县西面,嵩山东面,颍水流域的一村落,晋时该地是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汪鲁长大后有功于鲁,被封为上大夫,卒葬河南阳城山南的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下(共有十五祖合葬其中)。后人以其尊贵称他为颍川候,并以他手上的汪字为姓,这样汪鲁就成为汪氏一世祖。
    ,汪氏望出应是颍川而不是百家姓中写的汪氏望出平阳(现山西临汾市)。在“汪氏通宗世谱”中的“平阳辨、颍川辨、平阳后辨、汪茫辨”诸文中分析了这一谬误根由。特别是宋代大家歙县人罗愿在“平阳后辨”中指出了产生这一谬误的原因。他在文中指出,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国界多变动,犬牙交错,相互伸入可达千余里。考之古代有两平阳,望出平阳者有十五姓,为鲁平阳(在曲阜北面)者有三姓:衡、饶、汪;为晋平阳者有八姓,还有四姓不知何平阳。后来晋平阳比鲁平阳出名,又加上从汪氏一世到宋代过去了一千多年,宋人就误把汪姓归为晋平阳了。

    二、汪姓的发展概况

    汪氏的发展大概有下面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人物介绍如下:
    1、汪氏一世到三十世。这一阶段主要在北方发展,这时人口增加不快,在“通宗世谱”中辑录的唐初汪华主修的谱中,当时,北地共有七支派三十九户,这大概与北方中原地区多战乱有关。这一段的汪氏子孙绝大部分在政府中为官,小的也是个县令。
    2、三十一世文和公感到北方多战乱,在平黄巾起义时打过江南,攻下会稽令后被孙策上表汉献帝册封为淮安候,任会稽令。攻下歙、黟后(当时歙、黟属会稽邑)成立新郡叫新都,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就家于始新,其次子超公仍住会稽。文和公卒葬邵石山(今淳安小金山)并建有墓祠。之后几世任职地和住所多有变动。
    3、三十六世道献公任歙县令(又一说任黟县令)就家于歙,卒葬歙东七里吴清山(现吴三铺吴山)建有墓祠,合葬的还有三十三世澈公夫妇等五人。墓祠已遭破坏,现改建为吴山铺小学。墓前练江(上游为绩溪扬之水)从北向南偏西流过。从三十六世以后汪氏基本以歙州基地发展,所以道献公被称为新安始祖。
    举公字鹏远,宋孝武大明间为军司马,又一说南齐明帝为军司马(相当于兵部尚书,或大将军手下主管军政要务的军官),人称司马公,也有人称司马齐人的,一场大病后勇退不仕,于乡间乐善好施,后举家迁绩溪登源洞汪村,九十八岁卒。司马公墓有两处,一处在登源洞汪村,汪华的“忠烈庙”后,墓前有“司马公祠”,“司马公祠”目前尚在。另一处在登源岭前白杨坑,土名叫高车村、石榴村附近,墓道两边有石人石马,现已无存。叔举公之后汪氏在登源洞有较快增长,四十四世及其子女都是在这儿出生长大的。
    汪华之后汪氏人口急速增长,成为汪氏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唐初由于汪氏政治上的地位加上人口急速地增加,唐开元五年丁已族望敕中汪氏被封为十大柱姓之一(同时还封了十六大木梁姓)。

    三、汪华其人其墓

    汪华原名汪世华,因避题李世明的世字改名为汪华。其祖父勋明陈武帝时为会稽令,后历任两朝,陈元帝时因功被封戴国公。父僧莹于陈文帝天嘉元年袭封戴国公,为海阳令。汪华出生于陈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公元586年)。汪华青少年时代就好习武,以勇侠著,其叔父常教以兵法。故汪华成年后具有统帅兵马作战能力。
    隋末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汪华顺应民意揭竿而起,很快聚集十多万众,并占领歙、杭、宣、睦、婺、饶六州,自称吴王,从此六州人民免受了很多战乱之苦。唐王逐渐统一中原后,汪华于唐武德四年九月归顺唐王。因保卫六州有功,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封汪华越国公,食邑三千户。后在长安任典宿卫二十余年,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伐辽时被诏为九宫留守(房玄龄为正)。
    三年三月(公元649年)卒于长安。死后灵柩于永徽三年(652年)由家人运回徽州葬于城北七里云岚山下,墓前建有墓祠,并在歙城乌聊山建忠烈庙,庙中供有高祖授越国公圭;皇朝榜文一;铜印之一;玉束带二等庙之镇宝。
    现庙已经没有踪影,庙中之许多珍贵文物也不知流向何方。除此之外在汪华出生地登源洞建有规模宏大的“忠烈庙”,徽州地区各县都建有“忠烈庙”。凡有汪氏后裔的村落都建有宗祠与宗庙,宗庙供着汪华及其子的塑像,每年定期(一般春节期间)迎接到宗祠进行祭祀活动(宗祠中还供着族人按辈分摆放的灵位牌,对族人的最大处罚是不准其灵位牌存放在宗祠中,族人也把这看作很神圣的事,这也成了约束族人不敢做坏事的紧箍圈,这是徽州族文化的一大特色)。有不少非汪姓的村落也建有供着汪华及其儿子的塑像,并每年进行祭祀活动。   
  
     宋朝皇帝宋徽宗、宋孝宗、宋宁宗、宋理宗、宋恭宗不断下昭追封汪华为各种名目的王,九个儿子也不断被追封为候、公,德祜元年四月元顺帝也封汪华为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到了明朝汪华又被追封为越国汪公之神,后人称汪华为汪公大帝。皇帝老儿们一个个地封他为王,即反映了汪华在民众中的影响之大,也折射出封建统治者都希望子民们一个个的都像汪华那样效忠于他。
     2004年夏末在老乡的带引下我去寻访了云岚山汪王墓。墓全部被毁,1970—1971年间,盗墓者从一非常难以打开的石棺中抽出一未腐烂的,身穿兰色绣花丝绸衣服的女尸,该女尸头戴凤冠,左手握金,右手握银,是一年青少妇。该女尸应是汪华的四夫人继钱氏。据说该女尸皮肤还呈白色,有弹性。很快变成紫铜色并腐烂。这一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唐古墓,连一张影像资料都未留下。现还有两个老年男子各盖了一间小平房住在墓区。墓区又见到了三个新坟包,是开发东山营工业园区移进去的。墓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富山从墓祠西南角环绕墓区一直沿伸到墓区南口东面,西面一不知名小山又从墓祠西南角向南沿伸到墓区南口西面,两山高二十多米,富山背靠云岗山,整个墓区如同一个葫芦形,两山如同左青龙右白虎守护着汪王墓大门。墓前右面是大厅,据老乡介绍厅内富丽堂皇,两根大柱上盘着两条雕塑得十分精美的大龙;墓前左面是一个可容纳二百多人同时吃饭的餐厅;大厅往南到墓区口还有两口水塘。据老乡介绍这两口水塘是供二条龙洗澡用的。墓道两旁有石人石马。汪王墓的东北面约三里处是许国墓,也有石人石马;墓的东面约六里处是三十六世道献公的墓。站在墓区南口的塘埂上望去四面环山,中间是从歙县城到岩寺的盆地;左面是练江自北向南偏西流过;右面是富资水,与练江在县城附近会合。古时两水中帆船点点,汪王墓真是一块仙境般优美的风水宝地。
    在云岚山合葬的还有汪华祖父勋明和许氏;汪华父僧莹和郑氏;汪华夫人钱氏、继钱氏、次稽氏、张氏、庞氏共10人。

    四、天下汪氏出徽州

    从歙县西溪支派族裔孙汪懋炎那儿看到一份收集了七十多种族谱的资料,资料的名称是“天下汪氏出徽州”。七十多种族谱只是诸多族谱中很少的一小部份。比如被称为歙县支派的慈川支派,是汪华七子的后裔,慈川在汪华墓北约三里路,成为世守祭祀汪华墓的支派,该支派从五十九世永固公之后到八十六世就向全国各地迁出十四支。其中六十一世焱公迁到歙南琴川后又分迁出十一支,有八支是迁出徽州的;七十一世宗荣公迁歙县南乡遐阜川(现叫显村)后又分迁出六支,有四支是迁浙江富阳、常山邑岩口、汾水邑等地,这些在七十多种族谱中都没有反映。去年夏天曾接一友人电话,问我有一台湾汪氏族谱是否愿看,因时间太紧未看着。这反映了汪氏人口的增多,有限的土地无法维持生计,只有外迁,且越到后来迁得越远。三十一世文和公之前北方总共只有三十九户,文和公到江南后只有在会稽与睦州(淳安一片)有少量汪氏后裔。这些早期的汪氏后裔淹没在大量从徽州迁往各地的汪氏后裔人员之中,所以“天下汪氏出徽州”也就成为自然现象了。
    在诸多族谱中最主要的是明万历三年(1575年)间,徽州汪同文主修的“汪氏统宗世谱”共172卷。谱中内容前后呼应。在当时交通与通讯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分类可真是一个浩大工程。谱中子上部(即第一册)记录了大量史料。有历史上二十多位关键人物的画像;有汪氏一世、三十一世、四十四世的墓葬图;有汪氏发源地的木本水源图;有汪华的保卫六州的六州地图;有一世到四十四世人物情况介绍;墓碑记;有汪华归顺唐高祖归顺书,各皇帝的各种昭书等,可以说是徽州族文化的珍宝。我见到的是“汪氏通宗世谱”,“统”、“通”的区别大概是:“统”是明万历本,“通”是乾隆间重印本。乾隆间重印本中其子上部(即第一册)与明万历间印本完全一样,全册共二百八十面只有少数几页人物表中有变动。在我见到的卯上部“通”本中,在每页中缝中部有“××部××卷××”的编号,中缝下部有“原续××部××卷之××”。从这些页数编号中看出,“通”本只是从明万历到乾隆间汪氏人口后代的补充,整个框架没有变。可惜显村汪氏德茂堂保留的这套宗谱文化大革命时被付之一炬,当时村中一个有识之士偷着将“子上部”和“卯上部”交与一个年青的生产队长保管,这二本现在才得以重见天日。

    五、寄后语

    云岚山下汪王墓及周围的优美环境以及沉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确实给歙县古名城增添不少色彩。开发这一族旅游资源不仅仅是一个汪王墓的问题,乌聊山忠烈庙、登源洞忠烈庙等都是汪氏后人关注的地点。目前对我们徽州人特别是汪氏的后裔们的当务之急是把我们祖先的历史搞清,把散落民间的珍贵文化收集起来,当然这也不是靠1—2个散兵游勇所能完成的。如果外地的汪氏后裔们拿着他们研究成果,拿着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来徽州寻根问祖,而我们却一无所知,那我们真是愧对我们的祖先。
     
                                                       作者: 恋煜
                       
45爽公—49凤思—50文秀—55师全—56道安—58中元—60延之—62元凤—63绒—66和—67小三—68华一公—69德铭—70思义—71金铨—72仲琏—86祖根—87光复—88恭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12-2 18: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如果外地的汪氏后裔们拿着他们研究成果,拿着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来徽州寻根问祖,而我们却一无所知,那我们真是愧对我们的祖先。”
徽州本家们,该行动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12-2 19: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作者恋煜是否姓汪,但他对汪家的事了解那么多,也很难得。不过文章中有些话值得商榷:

               "汪鲁父亲叫姬黑肱,公元前573年,姬黑肱妻姒氏夜  
                梦白 兔,虹复其身,居期生子,手上有字曰“汪”,因
                该地当时属鲁国,取名汪鲁叫姬汪鲁。.......汪鲁的出身
                地是现南太康县西面,嵩山东面,颍水流域的一村落,
                晋时该地是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

           据我所知,黑肱是鲁成公,其庶子叫姬满,因手有异文又名汪,长大 仕鲁有功,被封为汪侯,食邑颍川,故又被后人称为颍川候,其孙汪诵以祖父之名为氏,尊汪侯为始祖。此说有家谱为证。
            但不知"汪鲁"一名,出生于"颍水一村落"一说出自何处?鲁成公之子又怎会降生在"村落"?

                "汪氏一世到三十世。这一阶段主要在北方发展.......这一段
                 的汪氏子孙绝大部分在政府中为官,小的也是个县令。"                                                                                       

            据我所知,汪氏1-----30世的传承是31世祖文和公第一次创编族谱时录入的,隔了30代人,可想而知,其记录是极不完整的,只能从一些政府史官的记载中去找资料,而史官会把普通老百姓记进史册吗?所以我认为"这一段的汪氏子孙绝大部分在政府中为官,小的也是个县令。"一说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应该说,这一段族谱只记下了绝大多数在政府中为官的汪氏子孙,而那些没有在政府中为官的汪氏子孙的传承关系,正是现代研究汪氏历史的人所要关注和查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56

回帖

154万

积分

版主

爽公之后。近系66世和公67小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63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8: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的时候也看了,和我的家谱资料比较是有差别.

"汪鲁父亲叫姬黑肱,公元前573年,姬黑肱妻姒氏夜  
                梦白 兔,虹复其身,居期生子,手上有字曰“汪”,因
                该地当时属鲁国,取名汪鲁叫姬汪鲁。.......汪鲁的出身
                地是现南太康县西面,嵩山东面,颍水流域的一村落,
                晋时该地是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
______这一段文字是来自外姓还是本家资料不得而知,作者本人参考的资料是什么也不知道.现在来论远古的事情,自然有谬误的成分.
           既然 是姬姓,手有汪纹,叫姬汪,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鲁表明住地,附在姬汪之后,也很 正常.就古代同一个人,可以对他有许多称谓,或出生地,或为官地,或祖籍,或官职.或封赏.....等等,都不能算错.那么,作者写这个文字的参考物应该来自外姓原始文字.

呵呵 ,个人分析啊
45爽公—49凤思—50文秀—55师全—56道安—58中元—60延之—62元凤—63绒—66和—67小三—68华一公—69德铭—70思义—71金铨—72仲琏—86祖根—87光复—88恭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12-3 1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汪氏祖源问题,本来就众说纷纭,家网上有许多本家煞费苦心地从众多历史资料中,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做了大量工作,使一些原来模糊的东西明朗起来,原来错误的东西纠正过来,目的是让宗亲们对自家的祖源有一个基本符合原貌的认识,因此,大家对有关祖源的帖子总是郑重其事,发表不同的意见也是尽量做到有凭有据,尽量做到不把一些似是而非、道听途说、主观臆断和证据不足的新提法发表出来给祖源研究工作添乱----基于以上认识,才对恋煜先生关于汪氏始祖的新说提出置疑。
           
            与功彦本家共勉。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85

回帖

4925

积分

版主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25
发表于 2007-12-3 2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56

回帖

154万

积分

版主

爽公之后。近系66世和公67小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63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6: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得进一步研究
45爽公—49凤思—50文秀—55师全—56道安—58中元—60延之—62元凤—63绒—66和—67小三—68华一公—69德铭—70思义—71金铨—72仲琏—86祖根—87光复—88恭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489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发表于 2008-3-21 16: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值得探讨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15

回帖

4335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335
QQ
发表于 2008-3-21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到的是“汪氏通宗世谱”,“统”、“通”的区别大概是:“统”是明万历本,“通”是乾隆间重印本。
=====================================================================
我个人的理解:统和通的意义不是这个。通只是平等的互相通而已;而统的约束力是非常强的,用古代的话说就是:不仅要通,更重要的要明大小宗之义。想想为了这个“统”,明朝死了多少人啊,当朝宰相被当场廷杖而死。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统是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