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364|回复: 2

《皖南行》——汪曾祺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5-24 1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皖南行》——汪曾祺

屯溪

到屯溪,住华山宾馆的三江楼。三江者:自镇海桥以西为横江;桥东为与横江成直角,南北向者率河。率河,直河也。又东,则为新安江。走到阳台上,三江在望。接待站的同志嘱为宾馆写字,即为书“三江一望”隶书大横幅。三江水皆清浅,两岸早晚都有妇女捶衣,捶声清越。

到屯溪,主要目的是看看一条老街。据说这本是一条明代的街,因遭匪掠,街尽毁于火,现在的老街是清代重建的,但规模还是老样子。街不宽,有一段两边店铺的风火墙尖几欲相接,但因禁车辆通行,故很安静。店铺中有放迪斯科音乐的,音量不大,不吵人。小小一条街有几家卖文房四宝,古玩瓷器的,使这条街有颇浓的文化气息。杂货店中卖桂圆、荔枝,黄山小胡桃尤其多。有一家酱园,酱油、醋都放在敞盖的缸里。有一家相当大的药店,放药的抽屉的位置很高,看样子是一家老药店了,药香直飘到街上。这虽是重建的街,但黑瓦白墙,犹存旧制,漫步街头,可以感受到一些历史气氛,比花了重赀新造的什么“宋街”之类的假古董要有意思。

歙县

歙县谯楼的门洞是方的,两边各竖十二根巨大的木柱,柱皆向外倾侧,涂红漆,上建楼,甚宽广。这样的建筑别处未见一般的钟楼鼓楼都是发券的拱形门洞。本地即称这座建过筑为“二十四根柱子”。

“许国石坊”在正街中心,本地人叫做“八角牌坊”。牌基为长方形,实为两座同样的牌坊而左右连接,形制很特别,据说这样的石坊中国只有两座,为全国重点文物。石坊有横额两道。上面一道大书“大学士”,下面一道写的是“少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皆阴刻涂黑漆。字极端正,或云为董其昌书。许国事迹待考。石坊柱子是方形的,四面都刻了狮子,颇生动,两侧的狮子是倒立的。倒立的石狮我还是头一回见到。石坊为“黟县青”所研冶。黟县青石多大材,硬度宜于雕凿,而又坚致不易风化,是造牌坊的好材料。皖南多石牌坊,牌坊大都是“黟县青”。

歙县是我的老家所在。在合肥,我曾戏称我是“寻根”来了。小时候听祖父说:我们本是徽州人,从他起往上数,第七代才迁居至高邮。祖父为修家谱,曾到过歙县。这家谱我曾见过,一开头是汪华的像。汪华大概是割据一方的豪侠,后来降了唐,受李渊封为越国公。“越国公”在隋唐之际是很高的爵位,隋炀帝时的司空杨素就被封为越国公。他在当地被称为“汪王”,甚至称之为“汪王大帝”。据说汪家的老祠堂很大,叫做“汪王庙”。一说汪华降的是南唐,非李唐。我问徽州人,汪家老祠堂还在么?答云;早没有了,早年还能拾到一些残砖断瓦。汪家是歙县第一大姓,我在徽州碰到好几位姓汪的。我站在歙县的大街上,想:这是我的老家,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抹不掉的一种心态。而且,也似无可厚非。

黟县

到黟县,为看古民居。

先到西递。西递之名甚怪。据说镇中流水萦绕,先向东流,又折而向西,水可一直流到每一家的堂前、灶前;又说这原是通往西路的驿站,故名。似乎这都有点想而然尔。

传说西递始建于南宋。徽州商业是南宋以临安行在所之后发达起来的。徽商在外面发了财,回乡盖房,聚居成镇,有这种可能。现在看起来,里巷曲折四通,一律铺了黟县青石;人家住宅分布得很有秩序,不是杂乱无章,随便乱盖,是一个古镇的样子,也可以说有一点南宋的遗规,但房屋都是后来翻盖过的了。在两家看到他们家祖先的“影”,男的都是补服顶戴,顶子是水晶的,官不大,大概是捐的官(女的则是凤冠霞帔,据一个讲解员说,洪承畴的母亲死后,顺治帝特许以明代服饰成殓,成沿成风,人家祖先影像都是男的穿清代服装,女的穿明代服装,说或有据,我回忆我家从前的影像,都是如此)。看看人家挂的字画,题款年代多为咸同之际。有一个绅董议事的厅堂,廊下挂了一幅木质的对联:“之九万里而南;以八千岁为春。”字是郑板桥写的。那么这所厅堂的建筑年代最早也不会超过乾隆。

因为是商人的家(有一家的朱红对联上写道:“做官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很朴实的说出了商人哲学),没有深宅大院。门小,进门是一个天井,天井石条上照例有几盆花。上水石积苔甚厚。有一家有一丛天竺,结实才如胡椒大,而颜色鲜红发亮,与别处常见的如梧桐子大者不同,或别是一种。正面为前堂、后堂,是待客起坐处,两侧是卧室。房屋不高大,谨谨慎慎,人口不多,住起来大概相当舒服。门窗雕镂得很精致,或有涂金漆者。我没有看到流水直到堂前灶前,倒看到一家“四水归堂”。堂中方砖下面是空的,落雨,水由天井流至堂下。有一块石牌可以揭起,取水甚便。

有一家在两巷相交处有一转角楼,楼在围墙内,依势而起,逶逶迤迤,不方不正。屯溪人说这是小姐抛彩球的绣楼。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抛球择婿是戏文里的事,于史无证,而且即在戏里,也只有王宝钏 抛过彩球,余无闻焉(据说广西壮族有抛——“彩楼配”最初大彩球风俗,不知如何回传到山西梆子里概是山西梆子)。明清以后,黟县何能有如此风俗?抛球的彩楼是临时搭起的,怎么会有一个永久性的建筑?这家有多少小姐?每个小姐都用抛球的方法择婿吗?再说这座楼下是两条相交的巷子,并非通衢广场,也容不下许多王孙公子挨挨挤挤的抢彩球。这座楼上有一白底黑字的横匾,文曰“桃花源里人家”,证明这是主人静处闲眺的地方,与小姐无涉。楼下围墙开一小门,黑色的大理石横额上刻了一行小篆,涂金,笔画细秀,“做退一步想”,是这一家的后门,而已。因为这座楼形制特别,小巧玲珑,望之有趣,因此生出小姐抛彩球的附会,也无足怪。

下午到宏村,参观一家旧宅。

我们是从后门进去的。房子是一个盐商盖的。盐商大概是发了点财,房子很考究。主房两进。两进之间是一个大天井,两面“跑马楼”。楼上无隔断,不能住人,想是庋藏财物的。楼下北面为大厅。木料都很粗大,涂生桐油。这宅子引起美术界的注意,是因为有极精细的木雕。徽州木雕是在素面的木枋上开出长方的一块,内刻人物故事。天井南面的木枋上刻的是“百子闹元宵”。整整一百个孩子,敲锣打鼓,狮子龙灯,高跷旱船,很热闹,只是构图稍平。北面木枋上刻的是“唐肃宗宴客图”。两边的人物都微微向内倾侧,形成以肃宗为中心的画面,设计很聪明。据讲解同志说,这幅木雕共七层,层次分明,最后的人物的靴鞋都交代得很清楚(“百子闹元宵”只三层)。木雕右侧是一个侍仆在煽风炉烧茶水。左侧有一个大臣坐着,歪着头,眯着眼,由一个待诏为之挑耳。宴会上掏耳朵,这风俗也奇怪。也许是明清之际或唐肃宗时有此习俗,否则雕刻的细木匠不会无缘无故地刻出来。

前进是住人的。正中为堂屋,两侧是卧房,分别住着房主人的大小老婆。两边的格扇都雕镂贴金,刻的是八仙,无特别处。我们还参观了房主人抽大烟的房子,打牌的房子。这家房主人有一个贴身丫头,前几年死了,八十几岁,她曾在这里住过,对于这座房子的建造始末,各处作何用处,可以历述。这位贴身丫头死时八十多岁,那么这所房屋也就是八九十年,故能完好如新。房主只能算是个中等盐商,他的生活也止于娶小、抽大烟、打牌,房子也只能是这样。不像扬州大盐商可以盖的起大花园,养一些名士,附庸风雅。从这所房子看无一处匾额对联,可见此公无甚文化。但是他的房子里的木雕,特别是“唐肃宗宴客图”,实在是海内精品。在文化史上,可为此俗人记一小功。

木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由当地政府议决,用泥糊了,上写“毛主席万岁”,乃得幸存。

正屋右侧,由一块三角形的余地,即于其上建一间不规整的三角形的房屋,两边靠墙,一面敞开,形制很特别,亭子不像亭子,大概可称之为“簃”。中国建筑学家引美国同行参观,即以这间屋子作为中国建筑善于因地制宜,利用空间的实例。屋前阶下有石砌的养鱼池,也是三角形的,现在还有四五条鲤鱼在池底游着。这间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在这里下围棋倒是个好地方。但房主人大概不会下棋,只会坐在阶前,看池中鱼,命令厨子今天选哪一条宰了吃。

引导我们参观的讲解员捧了参观题名册,请写几个字。写什么呢?这家房主人姓汪,讲解员也姓汪,我也姓汪,于是写了四个大字:“宗传越国”。

讲解员说:“你们等一等,我给你们看一个宝。”他拿来一个布包,打开来,是一只干制的野人的脚!看起来,这像是人脚,从骨骼上看,这“人”是可以直立的,不像是野兽的掌。脚趾甚尖利,脚面密被寸长的棕黑色的粗毛。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据讲解员说,他母亲交给他时,说到她这儿,这只脚已经传了九十二代。奇怪!

讲解员一直把我们送出村口。这村子倒是家家墙外有石砌水沟,流水清澈,有人在沟边洗菜。讲解员说村中皆姓汪。村南有一圆门,外姓人只能住在圆门外。村外有南湖,湖上有南湖书院,旧制,凡汪姓子弟可免费在书院中读书六年。看来当初建村(或镇)是经过整体规划的,这些活水流通的水沟是盖房之前就设计好了的。宏村和西递,都是研究中国村镇史的极好材料。

徽菜

徽菜专指徽州菜,不是泛指安徽菜。徽菜有特点,味重油多,臭鳜鱼是突出的代表作。据说过去贵池人以鱼篓挑鳜鱼至徽州卖,路上得走上几天,至徽州,鱼已发臭,徽州人烹食之,味极美,遂为名菜。我们在合肥的徽菜馆中吃的,鳜鱼是新鲜的,但煎熟后浇以臭卤,味道也非常好,不失为使人难忘的异味。炸斑鸠,极香,骨尽酥,佐以连骨嚼咽。毛豆腐是徽州人嗜吃的家常菜。菜馆和饭店做的毛豆腐都是用油炸出虎皮,浇以碎肉汁,加工过于精细,反不如我在屯溪老街一豆腐坊中所吃的,在平锅上煎熟,佐以葱花辣椒糊,更有风味。屯溪烧饼以霉干菜肉末为馅,烧出脆皮,为他处所无,徽州人很爱吃,但亦不能仿制,不知有何诀窍。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选自汪曾祺:《昆明的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5-24 2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站在歙县的大街上,想:这是我的老家,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抹不掉的一种心态。而且,也似无可厚非。......."

====名人,普通人,老人,青壮年,男人,女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似无人例外!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发表于 2007-11-20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微风,似流水。
好文章就是这样,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s:1]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