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6602|回复: 5

汪世显家族的丧葬习俗与阴山汪古各部可以说完全不同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4-18 18: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专门研究汪古部的专著《阴山汪古》这部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盖山林著 1991年版)中,其中第六部分是《汪古领地的丧葬制度》。在考证了所有汪古各部丧葬习俗后,其总结中是这样说的 “从总的来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四子王旗的汪古墓更多地保留着汪古部固有的习俗,而甘肃漳县徐家坪汪家坟汪氏家族墓葬已基本汉化,汪古部的葬俗已经消失。” P 211—212

      这就是说,研究者自己也承认汪世显家族的墓葬同真正的阴山汪古各部有明显的区别。但研究者哪里知道长期处于动乱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混杂的地区,一个家族要想生存下去其困难程度有多大。为了生存有时不得不打着其他民族的旗号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南阳市的镇平县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个王氏家族改为蒙古族,因为他们从元末隐姓埋名已经多少年了。他们是元代王室的后裔,当元代即将灭亡时,元末汉民族起来造反,“八月十五杀鞑靼”,形势危机,为了生存只能如此。

  所以,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说明汪世显家族是汉族,是汪达公之后裔。




附:汪家坟古墓

元朝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大改革,他们吸取了过去那种“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倾天下之财以充藏椁,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以及其后“几经变乱,多道发掘,形体暴露,甚至坟土未干,其坟墓已空”的教训,而采取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后人无法发现。这种墓葬制度,比起糜费巨大人力、财物营建皇陵,无疑是一大进步。
    帝王如此,那么元代官宦的墓葬又是怎样呢?定西地区漳县元代汪家坟古墓群为考察元代墓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汪家坟古墓群,是汪氏家坟,始于蒙古海迷失后己酉(公元1249)年,止于明万历丙辰(公元1616)年,历经十四代,360多年。据史书记载:汪氏系旺古族,金、元、明三代,累官多人,仅三史有傅老30余人。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至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汪氏家族死后,多葬于此。《重修漳县志》载:“南山在城南五里,一名江古山,元陇右玉汪世显墓在其东麓。”
    古墓群位于漳县城东南2.5公里的徐家坪东坡地,墓区呈三角形地带,四面环山,东有硝井沟,沟水流人漳河。墓地自西向东倾斜15度,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原有封土堆200余座,高家累累,喝石林立,并有围墙及守墓佣人住房设施。元代是汪家的极盛时代,从元初到元末,汪氏在朝廷的达官贵人连续不断。1972年以来,甘肃省、漳县等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发掘墓葬17座,掘出陶、铜、竹木、金石、丝织物、墓志等共728件。其中元代衣帽、木屋模型与花草飞鸟纹瓷坛,极为珍贵。
    汪家坟元墓群与宋墓相似,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有方形、复斗顶或卷项和盝顶式,并有坚穴土坑墓。墓室结构极为繁华,有反映墓主人和当地人民生活的画像砖,有神话故事的壁画,有刻有二十四孝图、鹤鸟、花草、天马、牡丹和飞人的砖雕。
     如 M20墓,墓壁由刻花砖砌成,起基四平,自下而上交互垒砌。垒至1.5米左右后,顺壁砌成交错的7座回廊、楼台和仿木构门窗。门侧阁人侍立。门内刻着端坐的墓主人。楼上层雕仿木结构的斗拱、椽、檐、瓦垅。然后逐次分收。叠涩砌成攒尖顶,最高处悬铜镜。墓室置二棺,棺前置供桌,其上放盅、碟和供果等,棺左右也置供物。
     汪家坟古墓群不失为元代风格奇巧的珍贵文物。


注:
1.    我们从埋葬风俗来看,北方草原民族没有中原民族的这种埋葬习惯。
2.    我们从汪世显家族的墓葬中的布局格式看,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后来有了这种埋葬形式后,也没有达到这种布局格式。
所以,我们从墓葬这种形式,以及布局等方面也能看出汪世显家族是汉族人,而非汪古部,汪古部也叫“白鞑靼”,居住在内蒙古阴山一带。


其他有关汪世显家族的资料请看《各地宗亲》栏目中:有关《陇右王汪氏世家勋德录》的几个问题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1: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山汪古分为四个部分或四大家族,汪世显家族只是另类

      一般研究汪古部都是研究内蒙古阴山东段的汪古部,而汪世显家族只是在研究汪古部的一个附带。如下面这种介绍:

    汪古部是金元时期及其之前活动与内蒙古阴山东段地区的一个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汪古部信奉景教。 关于汪古部的族源问题有多种看法:一、属于突厥诸族中的回鹘的一支;二、属于突厥沙陀的一支;三、属于蒙古族;四、本非蒙古族,后融于蒙古族。元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将“雍古歹”归入“色目”之中,说明他们不是蒙古人,而应属于突厥语族。汪古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迁居于阴山南北,它的组成可分为四部分: 一、居住于黑水新城的汪古部族,它应是留居于阴山的回鹘人的一支,还吸收了其他部族,包括与回鹘同种的突厥和沙陀。他们在蒙古帝国和元朝时,与成吉思汗家族历代联姻。二、居住于今阴以北四子王旗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净州天山的马氏汪古。它们应是突厥诸族中的维吾尔族。 三、世居云中塞上的赵氏汪古。元代著名中书平章政事赵世炎即出生于这个家族。《元史.按竺迩传》云“其先居于云中塞上”,因此赵氏汪古可能是隋唐以来驻牧于今呼和浩特的突厥人的后裔。四、居住于近四子王旗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耶律氏汪古。从王墓梁耶律氏神道碑碑文看是“西域帖里薛人”,即属于新疆的维吾尔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部族、部落和氏族分布其间。所以汪古部很可能是回鹘的一支,他们在回鹘败亡时,被唐朝驱散后留在阴山一带的余部、唐末由雁北北上的沙陀人、金初释放的回鹘俘虏等组成,可能还有其他民族成分,但回鹘可汗统治下的突厥部落的后裔应是其主体成分。

    除了阴山汪古的四大家族外,甘肃陇西漳县还有一个汪氏家族,也是“系出汪古族”,“亦沙陀突厥也”。
   
    12世纪末,净州以北的边墙建成,汪古部阿剌兀思惕吉忽里为金朝守边,1203年,克烈部为蒙古部所灭,乃蛮太阳汗遣使来汪古部,欲结联盟,共同对付成吉思汗,却被阿剌兀思惕吉忽里拒绝,反而帮助成吉思汗一同出征乃蛮。当成吉思汗攻金时,阿剌兀思不仅将守护的界壕交给了蒙古大军,还帮助成吉思汗一举攻下净州一带的要塞乌沙堡。因此,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但封阿剌兀思为五千户汪古人的首领,还把自己的女儿阿剌海公主嫁给了他。并相约两家世代通婚。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1: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古部是突厥后裔,后来归属金朝,把守着阴山的要塞,在军事上占有相当 重要的地位。当时,漠北的蒙古部落被称为“黑鞑靼”,漠南(大漠以南,阴山以北)的汪古部却被称为 “白鞑靼”,再联想到他们的祖先是突厥,因此,汪古部人似乎并非黄种人。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7-1-30 22: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发表于 2007-3-9 2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hnnywjg 先生的认识极对,当时我在认识汪氏身份的时候,也曾反复的对比、比较,从模糊到清楚,《阴山汪古》认为汪氏是汪古族的一个家族,我亦认为是一种误解,虽然汪古族在蒙古、元朝时期算是汉化程度很高的一个特例,但就汪古信仰道教缺乏,而汪氏则十分好道教,在家风修养、藏书、取号诸多方面都是汉人诗书翰墨大家族的显示,就藏制而言,汪古与汪氏的做法也各具特色,那么又怎么能认为汪氏是阴山汪古四大家族的另一支呢?岂不谬哉!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7-3-10 1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hnnywjg 從喪葬習俗看世顯公的族屬------源于新安的達公後裔,希望有更多的證據可以說服不同意見的學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