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1 0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陵为何坐落聊城———“堠堌塚”今昔
堠堌塚是位于我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西4公里处的一个土丘,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8米,占地万余平方米,当地人称“堠堌 塚”。“堠堌塚”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日前,我市文博研究员陈昆麟先生揭开了堠堌塚的神秘面纱——它是东汉孝德皇陵,亦即清河王刘庆之塚。对于今人而言,孝德皇陵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堠 堌 塚如何保护、整修、利用?
前不久,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西4公里处的堠垢塚,终被揭开千古身世之谜,我市文博研究员陈昆麟先生经研究大量文献史料和多次现场调查确认:堠堌塚实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塚,即文史记载中的“孝德皇陵”。
今天的聊城,远离东汉京都洛阳,一座皇陵,为什么选在了这里?
孝德皇陵所在的一带地方,东汉时期叫做“清河国”,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设立,刘庆被封为王。王国,在东汉封地中名列—等;而且,清河国还属于远近闻名、较为繁盛的一个国,藩辅朝廷,位置重要。
刘庆被封于此,跟他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刘庆,系汉章帝之子,2岁被立为皇太子,4岁时因宫廷斗争被废,5岁生母被逼自杀。由于章帝对他十分怜悯,新立的太子刘肇也跟他相处融洽,所以无论是章帝在位期间,还是刘肇(汉和帝)继位之后,刘庆都一直留在京城洛阳,地位非其他王能比。
刘庆28岁那一年,和帝驾崩,刘庆号泣前殿,吐血数升,导致旧病复发。次年到清河就国,清河国国都在今临清市东北约7.5公里处的石槽乡。当他到达清河国属地贝邱县时,因病重不得不滞留下来。到了年底,最终因病去世,葬于贝邱县南15公里处地势高亢的广丘。广丘,就是今天的垢堌。
和帝驾崩后,汉殇帝继位,这位即位时刚满百天的婴儿皇帝,在位仅8个月就因大病死在襁褓中,成为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无奈之下,把持权政的邓太后征立刘庆之子刘祜为嗣皇帝,即汉安帝。刘祜即位时年仅13岁,直到15年后28岁时,邓太后卒,才得以亲政。亲政后,安帝采纳有关官吏奏议,尊刘庆为“孝德皇”,生母左姬为“孝德后”,追刘庆生母宋贵人谥号“敬隐后”。尊刘庆塚为“甘陵”、庙为“昭庙”。又配置令、丞等官职,设兵车守护皇陵,并把广川县并入清河国。安帝其实是个荒疏朝政的皇帝,但此事干得算是合乎情理。
在今人眼中,聊城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而在古代,这方土地却一度是一块发达、繁盛的热土,是人们不可小视的地方。东汉时地位特殊的刘庆封于斯,葬于此,就应该视为有力佐证之一。
延伸资料:
“坟、墓、塚、陵”之异同
“坟”、“墓”、“塚”、“陵”,都指埋葬尸体的地方,但有区别。
“坟”与“墓”,古代筑土隆起的叫“坟”,穴地而平的叫“墓”。另外,“墓”是埋葬死人时必须的,“坟”则不一定,可以“墓而不坟”。“坟”与“墓”连用,可泛指“坟墓”。
“塚”,古籍也作“冢”,但比“坟”高大,多指王侯将相及高贵者所葬的坟墓。后“塚”亦可泛指一般的坟墓。
“陵”,是比“塚”还要高大的坟墓,古代专用于称帝王所葬的坟墓。后来也用以泛指高大的坟墓。 |
-
东汉清河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
孝德皇陵远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