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公长子,广洋名自朱帝所赐,原名广泽,字朝宗,号洪波。幼年随父由高邮寓居太平。公少显聪颖,师从余阙,淹通经史,颇具才华,登元末进士后回太平待职。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大军渡江,求贤若渴,闻公才名,相见恨晩。故于太平得以知遇和重用,初为元帅府令史,历仕江南行省都事,中书右司朗中,江西、山东、陕西、广东三行省参政,中书省参政、左丞、右丞相等职。满腹经纶,为人忠厚,居官清正。
洪武三年(1370),公被诏由陕西参政进京任左丞相,遂遭右丞相扬宪的嫉恨,唆使侍御史刘炳以“奉母无状”捏罪弹劾,公因此被革职返乡,侍奉老母,进而又受“抗旨延归”诬告,被流放海南垦荒。不久遭前丞相李善长以“诬陷同僚”举罪弹劾使扬宪伏法,遂公被召回雪耻。当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冬月公被封为拥军忠勤伯。洪武四年(1371)初,公被授为右丞相。洪武六年(1373)初,因长期廉明持重、不敢建树,被派任广东行省参政。一年后,朱元璋愈念公之诸多优质,再诏回京,授任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秋,公被再授右丞相,以期制衡左丞相胡惟庸。然公无邦无派势单力薄,又恐再遭陷害,故随波逐流、谨小慎微,毫无制衡作用,本使朱帝不悦。洪武十二年(1379)末,中丞涂节参奏胡惟庸害死刘伯温一案,朱帝召公质证,公本不知因答“未有”,朱帝大怒,责公“盟党欺君,贬罚广南”。随后,朱帝又愈加猜疑,气甚怒极,追加圣旨“就地正法”。
有诗曰“前脚才受贬,随后又断头。只因皇上疑,临死不知由”。朱元璋称帝之后,逐渐变专治、多疑和武断。皇、相权力之争并遇奸臣加害,使公十年内三异相位。最终于贬放广南的途中被追杀于(长江采石矶段,临近于太平府)木船之上,遂葬如此。
生子三 ── 子持、子守、子元。公被受贬蒙法后,家人未及诛灭,诸子已避居于(山东)登州府福山县苟塔村。洪武二十五年(1392),子持携长子彦才、长侄彦琛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临清唐元镇西枣科村),扶彦才、彦琛居住于此,后将公遗骨移葬至枣科里(今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村),密立祖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