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寿杰

《凤池吟稿》专贴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发表于 2010-9-10 0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观是集,大都清刚典重,一洗元朝文人纤媚之恶习。然观其遗作,究不愧一代开国之音也。''多么崇高的赞词呀!这充分证明广洋公在明代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军亊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2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配画《画虎》

                                              【画虎】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临行更相顾。
      偶发奇想:汪公广洋所处世代,正是元末明初,元人二百多年,所奉行游牧文明,对中华汉文化的主流——中原文化多有压制。广洋公诗文虽“一扫元人媚之气”,终究还是受前代影响,故显晦涩。若在原文之后加上今文意译,并辅以国画,即或简笔画,是否更具有普及性呢?
       诚恳邀请宗亲供“画”,以期祖先遗著“如诗如画”!  

诗配画

诗配画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5: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中秋夕

           省中秋夕
              流火遵西陆,新秋届在兹。①
              群英罢趋谒,夕漏滴多时。②
              肃肃繁露降,飘飘凉风吹。③
              兰蕤翳金井,梧叶下彤墀。④
              徙倚待清问,张灯照薄帷。⑤
              六经浩茫海,悠悠遗所思。⑥
     
【注释】
        ①句:心宿火星伴随着秋天渐渐向西流转;今夕又是中秋佳节了。
        流火:《孔颖达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
        西陆:《隋书•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东行,……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西陆,指秋天。
        ②各路英豪争相我皇贺拜后,夜间的滴漏早已滴淌多时了。意指时间已经很晚了。
        夕漏:计算夜间时间的工具。
        ③阵阵的寒露弥散了整个夜空,伴随着凉凉的夜风一起吹面而来。
        ④枝叶繁盛的花草遮蔽着庭院中的天井,阔大的梧桐叶子飘落在红色的台阶上。
        墀:chí 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⑤我独自徘徊在院子里等待着皇帝的责备,点点灯光映照在帏章上。指心神不定,睡意全无。
        徙倚:心神不定。
        清问:清审详问。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谏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
        ⑥翻开浩瀚如海的经卷,留下很多的思绪。
【评注】
        该首诗歌,并未注明写作年代,但依稀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境遇并不乐观,至少说心情不是很愉快。特别是第二句中的“趋谒”一词,表露了作者不愿附炎趋势的清高心理。三、四句的六种景物的堆叠,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第五句“徙倚”直接剖白了内心世界的旋转。这首诗歌应该写于广洋公“三起三落”中的“一落”前后。
        汪公广洋三起三落为:
        洪武三年(1370年)初,任左丞相。?月被迁徙到荒僻的海南。
        洪武四年(1371 年)正月,任右丞相。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任广东行省参政。
        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再任右丞相。洪武十二年(1379)十二月,蒙冤废相,朱帝追加圣旨赐死。
        据此推断:该诗歌写于洪武三年中秋。由此也得到了汪广洋首次罢相的具体时间是1370年中秋节前后。


       后记:《明太宗实录》记载:汪广洋首次罢相是1370年6月,返高邮;8月再遭谗诬,谪广南。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瑞菊诗卷后并序】

  【题瑞菊诗卷后并序】
        穆尔萨,元之故帅也,尝仕于吴乡,种菊数百本,秋芳烂开,一本有二色,诗友咸作诗称其美,余亦缀书卷末。后密理公宦游海上,兵革四起,奔走南北,声问各无闻焉。甲辰冬余承王命,开谕赣州。乙巳春,守臣熊天瑞附顺,两军遂解。入城召父老故官,宣以上旨。有庞眉皓首年几八十者立于众人中,扣其从来,乃知为密理公。公亦不记余为谁何。访故箧,得诗文一轴,出示于余,怅然追思,已二十年矣。卷中诗文名字炳然,手迹如故,但不知存者今几人。临风拜观,涕泗交集,遂赋此以纪岁月云。
         
我对青山倦著鞭,君垂白发赋归田。
        偶来把臂三千里,却忆题诗二十年。
        零落亲朋逢乱日,萧条松菊委荒烟。
        临风展玩长挥泪,谩想当时思惘然。

        1364年,汪广洋受朱元璋之命,招降死守赣州的熊天瑞(陈友谅部将),遇到20年前的故交穆尔萨,追忆题诗往事,百感交集,写了一首诗。穆尔萨本为元臣,天下大乱后归隐田里。
          此诗得出广洋公行迹:  
        1、1344年中进士。“已二十年矣”。  
        2、1364年冬至1365年春,奉命开谕赣州,1365年收赣州。
甲辰冬余承王命,开谕赣州。乙巳春,守臣熊天瑞附顺,两军遂解。”


       经汪志林本家指教:1344年之说实为大错特错!向各位宗亲致歉!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3楼(汪寿杰) 的帖子

                                 【题卜子敬所画干竹轩图为夏仲南赋】
       道人家在南山颠,长日罢读秋水篇。迩来种竹不数本,稍觉窝户生云烟。龙稍交交翠欲举,恍疑泊近湘江渚。鸾凤翻影云背来,高处风惊夜深语。东湖隐者亦好歌,手把绿玉披紫荷。清晨梳头塔曙色,到此从倚秋珂上。君之画,迥不俗,上君之容美如玉。明朝拟买好东绢,请君写我筼筜容。

       此诗为《凤池吟稿》(卷之二 七言古体)中的一首。
  
       筼筜:yún dāng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广洋公自称“筼筜容”,如果不是谦称,就可以证明:广洋公面部稍长,面容清瘦。是为内忧外困所致。呜呼!一代名相!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如其人汪广洋

诗如其人汪广洋  
       汪广洋作为明初大臣,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两度出任右丞相。后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于流放途中赐死,他在明史上的形象成为了懦弱无为的一介文臣。  
       实际上,汪广洋是能文能武的一个人,在朱元璋集团中的地位略逊于李善长,但高于刘基。在洪武三年的大封功臣中,文臣封伯的有两位,他和刘基,但他的排名比刘基靠前,食禄是360石,而刘基仅240石。他对朱元璋的事业大有襄助之功。
       汪广洋的确是一位颇有才名的儒将。史载他年少之时师从名儒余阙,通经史,善篆隶,工诗歌,著有《凤池吟稿》八卷。戎马倥偬之时,他常有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比如他的《与栾凤同使广陵马上偶占二首》其二:“昔为歌舞地,今为战争场。与君骑瘦马,联辔踏夕阳。……”给人一种沧桑之感。而《珠湖隐者篇》则风格豪迈:“李白醉暮宫锦袍,倒骑长鲸鞭怒涛。笑歌濯足九江水,睥睨万象轻鸿毛。…… ”  
       诗歌中那个与李白一样潇洒的“珠湖隐者”,显然是诗人自况。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对汪广洋的诗文十分推崇,并且认为他的诗风受其从军经历的影响:“当皇上龙飞之时,仗剑相从,东征西伐,多以戎行,故其诗震荡超越,如铁骑驰突,而旗纛翩翩与之后先。……故其诗典雅尊严,类乔岳雄峙,而群峰左右如揖如趋。”毕竟是战阵中历练出来的,诗风沉郁苍凉,读后令人想见当日情怀,甚或泪下。

       读他的诗歌,能够感受到铁骑奔腾、战旗飘拂的铿锵韵律,典雅中有尊严,仿佛高山雄峙,令人顿生崇敬之感。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陈教授并序】

      【怀陈教授并序】   

      余自甲午寓太平,获交于永嘉陈君天祥,别后音问寥绝。戊申年得来书,且云于湖,一别十有五载。每思送舍弟子盛归觐诗,有曰:朝出乘金鞍,暮入坐锦茵。人生固云乐,不如归见亲。此贱子遽还乡里者,诚有感于此也,龙泉杨县丞至,方知入赞。皇猷出秉六政,为吾道增重。如贱子父母俱亡,鬓发尽白,状如六七十岁人,言之可为于抑余披诵,再四夜窗寂然,不能无感君名善,前乡贡进士。   
          于湖春日草萋萋,十五年前忆旧题。幸际盛时开幕府,愧无长策及青齐。江城四月杨花过,公馆三更杜宇啼。念子不眠增感慨,越上迢递水云低。

       查:此“甲午”为1354年,“戊申”为1368年。此时的汪广洋不是“(?)幼年随父汪河迁太平。”而是再一次证明汪广洋是中进士后返回太平“侍职”时与“陈教授”相识相知。从而佐证广洋公中进士之年应该为1352年,而不应该是1343、1346、1349。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22: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南海驿楼】

                                           【登南海驿楼】
       海气空濛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冯唐头白怀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海空氤氲之气在细雨迷茫中日夜流动,这座山城刚刚下雨就有了秋天的感受。我这老迈得再也不能做官的人,容易生出感慨;我在南海各地所登之楼都可号称“百尺楼”——其实离朝廷很近。
       风雨潮由东来自大海,带来的灾害引出了一位贤相为民生而哭的泪水;和着这一捧泪水写出的这首诗,今人读起来顿绝婉转有情。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22: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忆故园】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去乡仅十载”,此句侧面写出了写作的时间。此处的“乡”是“高邮”还是“太平”?由诗中流露的感情来看,宜为“高邮”。“啼鸟秋复多”实际是指秋天。那么,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是1364年秋,即汪广洋“参谋遇春军事”之际。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0-9-26 1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汪寿杰) 的帖子

        因寿杰本家您《招贤》相邀在前,又因达成会长来信再次诚邀协助,我自今日起将抽空对您所发《凤池吟稿》的研究文帖参于校对和讨论。因我实在读书太少、学历极低、文史知识贫乏、古文水平更差,自感难有益助之效,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得杭州从侄璧书》“
自我离乡井,于今十六载。汝亲罹丧乱,诸叔困颠连……
”中,第二句最后一字原文是“”而非“”,这样虽字意相同,但韵律更好一些。这项小误,请寿杰本家予以改正。

        《得杭州从侄璧书》和《哭继先兄二首》诗中,有“从侄”、“ 从兄”等词。有关此类称谓,《辞海》解释:“从父”即伯叔父亦即父之兄弟,“从母”即姨母亦即母之姐妹,“从兄、从弟”即堂兄弟亦即伯叔之子,“从侄”即堂兄弟之子,“从子”即兄弟之子。这项解误也请寿杰本家改正。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在高邮家乡,有不少广洋公近宗族人。诗中诸多的“叔、兄、弟、侄”等,既可能是“济世”公之后,又可能是“河”公之兄弟、“河”公之兄弟之子、“河”公之兄弟之孙,还有“广洋”公之母、“广洋”公之弟及其子女。若不出意外灭门事件,高邮应该还有广洋公之近宗族人。


        至于推算广洋公随父寓居太平的年份,还很有难度,因为现在无法确定这三首诗作于何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