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寿杰

《凤池吟稿》专贴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59楼(汪志林) 的帖子

    先生惠言,已采纳。相关内容做如下调整:
    1、池昜,即池阳。昜,同“阳”。古为镇,乃贵池县之治、亦为池州府之治,今为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中心街道名。
    2、含有“书法”一词的诗句,只能译成“当年孔圣人评价世事的好坏,用词是非常讲究的。”了,太罗嗦了也不要理解。
    3、“这首诗,应该写于1368年十二月到1369年四月之间,时汪广洋为中书省参政。”依据先生提供的赵汸《送汪朝宗参政行省陜西 》,直接断定为“这首诗应该写于1369年四月,汪广洋在中书省已经得到任命,正欲前往陕西行省参政任上。”
    4、“鸣凤后”直接翻译为“从唐代开始”,“获麟”直接翻译为“早于春秋末期”。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坐用郭奎韵】

                               【夜坐用郭奎①韵】
    江城②子夜动悲歌,海内交游③近若何?愁到寒蛩④啼露草,喜占乾鹊⑤下庭柯⑥。谢安⑦好为图经济⑧,王粲⑨虚劳叹坎坷。与子出门天欲曙⑩,马头斜月淡银河。
    【注释】
    ①郭奎(?年——1364年),字子章,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早年师从余阙,性格豪放,志向远大。朱元璋为吴国公时归附,从事幕府。明初大将朱文正坐镇南昌大都督府时,郭奎参与军事,后被株连。郭奎擅长做诗,著有《望云集》五卷,录于《四库总目》。
    ②江城,江西省九江市。
    ③交游,交际,结交朋友。也指朋友。
    ④寒蛩,hánqióng,深秋的蟋蟀。
    ⑤乾鹊,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
    ⑥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⑦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隐居,四十余岁东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
    ⑧经济,原意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指叱咤风云的政治、军事活动。
    ⑨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⑩曙,天刚亮,破晓。
    【大意】
    江边的九江市,子夜时分响起了悲壮的歌声;所结交的远在他方的朋友,最近都怎么样啦?秋风凛冽之下,蟋蟀草虫拼命的在满是晨露的草丛中啼叫着;善于表现的喜鹊也早早的站在庭院中的大树上,叽叽喳喳的鸣叫着。东晋宰相谢安,一生勤奋努力,为的是兴邦济世、治国安民;东汉文学家王粲,虚度一生,到头来枉自嗟叹岁月蹉跎。今天和君一同走出门外,正是刚刚破晓的时刻;浮在马头的斜月依旧明亮,淡淡的银河依稀在天空中。
    【简析】
    1361年八月十二日起,朱元璋亲率大军于围攻九江,汪广洋陪师西征,九月初一日攻克九江。“寒蛩”、“露草”、“欲曙”、“斜月”、“银河”,都点出了具体的时间。综合诗歌信息,结合史籍记录,汪广洋和郭奎出门的时间是1361年八月底的一个拂晓,此时朱明军队与陈友谅这首诗即写于此后。
    汪广洋、郭奎同为余阕弟子,与广洋公交往甚密,得胜后的同门师兄弟早晨一同出门,仿佛不是仅仅为了看景。二人所谈话的内容,此时此刻当然离不了对朱明军队的赞叹。
    首联,写凌晨的九江,刚刚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洗礼,整座城池还是满目疮痍,因而战争的悲壮气息尚在。毕竟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的汪、郭二人,冷静下来,不由得思念起曾经一起耳鬓厮磨的老友。这是胜景极度紧张之后的超脱冷静,是人之常情。
    颔联,以景抒情,“寒蛩”、喜鹊、“露草”、“庭柯”连用,动物景物结合,有“感时花溅泪”之趣。写出了胜利后的喜悦,以及对来之不易的胜利的深入思考。
    颈联,借用谢安、王粲两位古代文人,不同的生命归宿,鼓励自己和朋友郭奎。身为文人,要学习谢安,曾经长海的气魄,不担心最终的人生结局;不要学习王粲,一生逃避现实,只落得虚名,枉自嗟叹岁月的流逝。二人的人生定位是积极的,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符的。
    尾联,点出了出行时的具体时刻,描绘了九江晨曦的景色,同时也暗合了“一天之计在于晨”的哲理。从现在做起,努力就会有好的收获。然而,汪广洋、郭奎最终的下场都是可悲可叹的。三年后,朱文正谋反,郭奎被株杀;十八年后,汪广洋被猜忌,蒙冤赐缢。
    这首诗,是得胜后的冷思考,是汪、郭两位挚友确定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此后两人的成就,应验了他们的诺言,他们真的成了叱咤一时的“谢安”,而没有成为庸庸一生的“王粲”。这次的定位是对还是错,只有留给后人评价了。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夜】

                                   【月夜】
    默坐百感集,高城初漏①过。起行明月底,静看落叶多。候虫②啼砌石,凉蛤③沸池波。怀抱无由写,其如此夜何?
    【注释】
    ①初漏,古代使用漏壶作为计时工具,多用水漏,分三级,一级约计时三个小时,初漏时间大约是晚上十点至凌晨一点。
    ②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
    ③凉蛤,秋后的蛤蟆。
    【大意】
    在这静静的月夜下,默默的坐着,心中百感交集;更夫们在高高的城墙上,传送出初漏结束的信号。我站起身来,漫步在明亮的月光下;静静的看着一片片落叶从空中飘落下来。秋天里的蟋蟀们,在石头砌成的台阶上啾啾的鸣叫着;清凉的池水中,蛤蟆的叫声搅动得池塘都像沸腾了一样。我的感受无法表达出来,就用今晚的情形来作比,是否可以呢?
    【简析】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和地点已经不可考证了。
    从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来看,似乎这个时期,汪广洋的心境不是太愉悦,有些抑郁。这个时期,诗人比较悠闲,没有太多的事务缠身。
    首联,有“百感”于凌晨时刻,夜无睡意,定有心事不能释怀。从下联来看,诗人此刻应处于“高城”之内的,因而诗人已经入仕为官。

    颔联,月夜踱步庭院中,看空中落叶纷纷,应该是很伤感的意境。是忧愁,还是忧郁;是忧国事,还是忧家事?
    颈联,时令虫鸣蛤叫,更添几分凉意。诗人在冷思考着的一定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大事。
    尾联,直接点出诗人此时的感受,有一种难言之隐于其中。特别是末句“其如此夜何?”,更是隐晦不明。
    这种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成为了千古之谜。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11-9-1 0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夜坐用郭奎韵】

引用第261楼汪寿杰于2011-08-31 19:23发表的 【夜坐用郭奎韵】 :
                               【夜坐用郭奎①韵】
    江城②子夜动悲歌,海内交游③近若何?愁到寒蛩④啼露草,喜占乾鹊⑤下庭柯⑥。谢安⑦好为图经济⑧,王粲⑨虚劳叹坎坷。与子出门天欲曙⑩,马头斜月淡银河。
    【注释】
    ①郭奎(?年——1364年),字子章,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早年师从余阙,性格豪放,志向远大。朱元璋为吴国公时归附,从事幕府。明初大将朱文正坐镇南昌大都督府时,郭奎参与军事,后被株连。郭奎擅长做诗,著有《望云集》五卷,录于《四库总目》。
    ②江城,江西省九江市。
.......


 用韵郭奎原诗:
 【夜坐吟】   郭奎               1361年8月                          

  江风萧萧吹古树,关月苍茫海生雾。
  北斗渐落明河微,城头乌啼天欲曙。
  客子不寐忧无衣,东征三年犹未归。
  蟋蟀在户岁将暮,洞庭霜白芙蓉稀。
  男儿生当百战死,不执金吾即挟匕。
  闭门勿用长夜歌,骐骥终能致千里。

郭奎(?年——1365年),字子章,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郭奎坐事死是1365年,朱文正(1365年禁桐城1367年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65之说,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手头没有可用的资料。敬请本家提供原始材料。
郭奎的诗歌,写在汪广洋诗后,是否有必要呢?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赠丹阳令白谦】

                                      【赠丹阳①令白谦】
    曾闻李白遨游地,多在云阳②古县中。诗笔夜题丹井③月,酒船晴棹炼湖④风。人家隔水深深见,驿路看花处处同。今日宦游⑤非昔日,野篙烟草蔓晴空。
    【注释】
    ①丹阳,汉武帝时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镇。原属宣城郡,后又属丹阳郡。白谦,濠梁英六(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曾任丹阳县令,1362年为婺源知州,1363年卸任升传作。信州(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乱贼萧明来犯婺源时,因力量悬殊,未能抵御成功,怀抱官印溺水而亡,《明史  忠义》有传。
    ②云阳,此处指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秦汉时期治云阳县。
    ③丹井,炼丹取水的井。
    ④炼湖,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相传东汉末年,庐江(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人左慈炼丹于此。
    ⑤宦游,为做官而出游。
    【大意】
    听说唐代诗人李白,是非常喜欢遨游各地的;他云游的地方多在云阳古县里。在平静的月色里,提笔为这口老井题写几句诗句;在晴朗的日子里,坐着小船,喝着小酒,来领悟仙境一般的湖上清风。隔着水面的人家,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客路上看到的花草,似乎到处都是相同的。现在先生是外出做官的人了,和往常相比已是不同了;野外的蒿草,如烟的绿茵,漫布在晴朗的天空下。
    【简析】
    依据《婺源县志  官师一》及《明史  忠义》等记载,婺源州沿用元代管制,自1357年至1369年。白谦任婺源州知府是1362年至1363年,后死节。这首诗应写于1362年前,白谦任丹阳县令时期。
    汪广洋在1360年冬,迁任江西行省都事,后升任郎中,随代总制王克恭部驻扎婺源;1361年九月,随师征讨九江。这个时期,汪广洋多为随军参与军事策划,并无实权职务,所作诗歌也多为赠言诗。
    首联,描写丹阳(当涂)优美的自然环境。采用的是通过唐代诗人李白遨游古县来侧面衬托的写法。
    颔联,描写丹阳县里,悠闲自在的“寻仙”生活。写出了诗人对丹阳县的热爱。
    颈联,丹阳县里淳朴的生活习俗。零星的人家散落在山水间,成为了彼此可见而又不能互相接近,鸡犬之声互闻,招手之间可见的世外桃源。后半句,则是补写“驿路”,描述驿路上的野花遍布,再次交代丹阳县幽静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引起了下联。
    尾联,以二人同为外出做官为入手点,描写心中莫名的情绪。这种感情是极为复杂的,同为宦游人,心绪各不同。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2: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洋公“中秋”诗六首,给天下汪氏!

【中秋对雨】
    百年多胜游,得意在中秋。月白露华①满,天空海气浮。深杯行绿酒,短棹②发沧州③。此夜兼风雨,令人有所愁。
    【注释】
    ①露华,露水。

    ②
短棹,duǎn zhào,亦作“短櫂”。棹,划船用的小桨,后指小船。
    ③
沧州,本指今河北省沧州市,这里不是具体指向地点。
    【大意】
    人生百年中,最喜欢的是多多游历名胜之地;如果遇到中秋佳节,那就更令人快乐了。皎洁的月光下,大地一片露水浸润着的万物;明朗的天空下,仿佛有阵阵海洋里的气流吹来。大大的酒杯里,映照着世间的风景,连酒都映成了绿色;自然浮动的小船从苍茫的沙洲上启动了。今年的中秋夜有点可惜,偶尔有阵阵小雨伴随着微风吹了过来;让人升起了莫名的思乡之愁。
    【简析】
    查阅汪广洋游历过的地点,至今尚未发现诗人到过河北沧州的记录,故解读时,把“沧州”暂时理解为模糊指向,这也是古代诗歌中的习惯用法。
    这首诗,只知道是写于一个有雨的中秋月夜,其他信息尚未得知。
    首联,是表述诗人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颔联,是对中秋月夜下的大地景色的描绘,充分展示了诗人此刻舒畅的心情,也展现了诗人流畅的文笔。
    颈联,愉快的心情得以释放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泛舟水面,任由船儿浮动,船上几许好友,痛酌几杯粗酒。这两句,把诗人以及友人在中秋之夜的快乐表达到了极点。
    尾联,中秋月夜,月朗星稀,应该是最为理想的境界,可惜的是,今夜有风雨。所以诗人落笔成愁了。
    这首诗,应该是汪广洋早期作品之一。

  
【豫章①中秋】
    丹桂②吹香玉宇③寒,绪风④如水月如盘。空传许逊骖黄鹄⑤,不见文箫⑥逐彩鸾。乐奏广庭⑦云外落,山连章渚⑧镜中看。宾筵有酒君当酌,莫待秋霜⑨满鬓端。
    【注释】
    ①
豫章,古郡名,即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②
丹桂,桂树的一种。一种常绿灌木,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是珍贵的观赏植物。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丹桂”为月亮的代称。
    ③玉宇,华丽的宫殿。多指传说中神仙住的仙宫,也指天空、宇宙。

    ④绪风,用同“絮”,比喻多而连绵不断。秋冬之际的小风

    ⑤许逊骖黄鹄。
许逊,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市南昌县麻丘乡。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传说合家四十二人一齐乘坐黄鹄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黄鹄, huáng hú,即“天鹅”。
    ⑥
文箫,传奇中的人名。传说唐大和年间,书生文箫中秋日游锺陵西山游帷观,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兼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
    ⑦
广庭,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⑧
章渚,zhāng zhǔ,有名的水中陆地。章,古同“彰”,彰明。渚,水中小块陆地。
    ⑨
秋霜,指白发苍苍。
    【大意】
    红色的桂花树吹来香气,整个月宫显得那么幽寒;连绵的秋风像水中的波纹一样,吹动了圆盘似地月亮。都说许逊骑乘仙鹄飞仙而去,却不曾见到书生文箫得爱骑虎仙游天境中。宽阔的厅堂里演奏的高雅音乐传到了九天之外;突出地面连接着大山的水洲,犹如镜中一样平静。酒席宴上,有很多美酒,是应该多喝几杯的时候的;不要等到满头白发了,再后悔当初没有作为。

    【简析】
    这首诗写于1362
年中秋夜,诗人时任洪都(今南昌)都事。
    首联,是描绘中秋月夜下的南昌城的景色。仰望天空,看到了嫦娥月宫,琼楼玉宇;感到了微风吹来暗香动,似有仙气拂面而来。语言简练而涵义深远。
    颔联,以许逊、文箫各自乘鹄骑虎成仙而去的神话故事,给中秋月下的南昌城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颈联,是实写,却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云外落”极言乐声悠远,“镜中看”是说山水相依,一片静谧。勾勒了人间如仙境的生活场景。
    尾联,是点睛之笔。是自我安慰,更是一句哲理。虽然从字面意义上讲,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意义,但联系诗人的背景来看,却是有所寄予的。此时的汪广洋,正是盛年,事业如日中天,功业蒸蒸日上。实质上是用“吟酒”来比喻做事,趁现在年轻多努力,多做实质性的工作。
  
【中秋写怀】
    前年合江①上,去年南浦②中。沿流③爱明月,挂席④任西风。秫酒⑤酌不醉,林花看更红。姮娥⑥应笑我,今夜客山东。
    【注释】
    ①
合江,两江汇合处。非指四川泸州合江区。
    ②
南浦,南面的水滨。这里之南方的水边地带。非为重庆万州难浦,也非为上海难浦。
    ③
沿流,顺流而下。
    ④
挂席:扬帆,船上张起的帆。
    ⑤
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也泛指各种高粱。
    ⑥姮娥,即嫦娥。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是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

    【大意】
    前年,我在两江汇合处的江西境内;去年有来到了这南方的水滨旁。在江中顺流而下,最喜欢的还是江上的明月;船上张起的白帆任凭西风吹来。浑浊的高粱酒,是喝不醉人的;再看树林中的野花永远是那样鲜艳。月宫中的嫦娥仙子,也许会嘲笑我的流徙;今年的这个月夜里,我又来到了山东境内了。
    【简析】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至十二月,汪广洋以“廉明持重”受任山东行省参政,主要任务是
安抚新归附的民众,政绩卓著“民甚安之”。
    诗人采用了“以彼喻此”的写法,是转用唐代诗歌的意境来行文的。单从“合江”、“南浦”、“沿流”、“西风
”一类的词语来看,似乎是诗人由四川沿长江而下来到了上海南浦,其实从诗人的阅历来推测,诗人从未到过四川,所谓西风也不尽是自然界里的事物。
    事实上,诗人在1366年一年中的多数时间是在江西度过的,1367年是在冬天回任御史台御史大夫,1368年到达山东的。诗人用这种调侃式的语气,暗示了一种对流徙生活的喜爱。颈联“秫酒酌不醉,林花看更红。
”,就是对这种情怀的直接表露。
    尾联中,“
姮娥应笑我,今夜客山东。”点出了这首诗写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结合诗题中的“中秋”,就能佐证,这首诗写于1368年中秋的济南。
  
【中秋写怀兼柬诸省幕①再用过字韵】(二首)
    烂醉新丰②市上过,马周③岂意有常何④?中朝⑤自古微求⑥重,诸老于今际遇多。病起风流殊不减,诗成须鬓定应皤⑦。东南馈饷⑧蒙恩赐,强欲行闻击壤歌⑨
    玉门关⑩外笑谈过,百战宁论万里何。定远⑾收功谁得似?楼兰⑿遗类苦无多。赋诗已慰三年⒀别,览镜曾闻一夕皤。传道两阶千载舞,岂应专羡大风歌⒁

    【注释】
    ①省幕,行省军政主官的秘书、参谋、副官等性质的辅佐大员。

    ②
新丰,在骊邑(今西安市临潼区),汉高祖刘邦为其父刘太公所建。仿照家乡沛县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街巷布局,并将乡亲故友悉数迁居于此。传说新丰城建造得与刘邦家乡丰邑一模一样,丰邑百姓迁至新居,连鸡犬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此所谓“鸡犬识新丰”。
    ③
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少孤贫,勤读博学,后为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丞相)。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④
常何,唐初将领。玄武门事变之后,因功升为中郎将。公元631年,唐太宗要求在朝官吏写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门客马周替常何写了一篇。马周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得以重用。
    ⑤
中朝,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汉书》: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⑥微求,谨慎选定。

    ⑦
皤,pó,白色,白发。
    ⑧
馈饷,kuìxiǎnɡ,馈赠、款待。
    ⑨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歌词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⑩
玉门关,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时为通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⑾
定远,指定远侯,东汉班超的封号。后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⑿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
    ⒀
三年,指吴王元年(1367年)汪广洋任御史大夫,至洪武二年(1369年)任陕西行省参政。
    ⒁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所作的诗歌。刘邦在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大意】
    中秋佳节,上下一片和乐,我们喝醉了酒,在新丰集市上走过;唐初的马周哪里是仅仅为了主人的得失呢?我们要常常替国家着想。自古以来,朝中的权力机关都是经过慎重选拔,才会任命边关重臣的;我们这些人,真是太幸运了,能够得到皇上的恩典,来治理陕西。即使我们劳累到重病,病愈后也应该继续努力;即使我们劳累到双鬓斑白,也要不辞劳苦。来自东南方(相比西安而言,南京在东南方。)的赏赐和款待,都是皇上对我们的认同和赞许;我们一定要努力让百姓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古老的玉门关外面,我们曾经笑谈着游巡过;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哪里还在乎千万里之遥。东汉的班超作为使者,把汉室的恩德传播到更为偏僻的西北边疆,我们与他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边远的楼兰古地的百姓再也不会有原来那么多的困难了。作这首诗的时候,离开都城已是三个年头了;照镜子的时候,想起聊一夜白头的伍子胥,辛苦的操劳令我们憔悴了许多。立志为皇上传播伟德,不应只是喜欢呆在歌舞升平的皇宫里;又岂能像汉高祖那样,总是喜欢在征战的沙场上赋诗作词呢?
    【简析】
    汪广洋任职陕西行省参政是1369年四月初四日至九月初九日。这两首诗写于1369年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之际。
    在这两手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朱明王朝的无限忠诚,并描述了自己多年的辛勤劳作。
    第一首,写新政下的陕西,充满了生机。官员们在中秋佳节,畅饮后巡游集市,有感于这千古帝都的兴衰,借用唐初马周的业绩,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同时勉励同僚们,得到皇上的恩重来此地辅政,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颈联,则是直接表述自己将不辞劳苦,为大明王朝的江山作出贡献。尾联中,对陕西的将来给予了乐观的估计,有了皇上的鼓励和支持,陕西民众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首,先是诗人对近四个月来,在陕西从事的工作的一个总结。并在颔联中,对更为边远的西部新疆予以展望。颈联则是对离开京都三年来,一直在外辛勤工作的同僚们的赞叹和鼓励。尾联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向同僚们讲述了为国辅政,不能只是喜欢宫内,也应该适时到边关亲历亲为。
    从这两首所表达的感情来看,诗人是多么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位,又是多么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抱定了为祖国江山鞠躬尽瘁的决心。
  
【省中秋夕】
    流火①遵西陆②,新秋届在兹。群英罢趋谒,夕漏③滴多时。肃肃繁露④降,飘飘凉风吹。兰蕤⑤翳⑥金井,梧叶下彤墀⑦。徙倚⑧待清问⑨,张灯照薄帷。六经浩茫海,悠悠遗所思。
    【注释】
    ①
流火,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
    ②
西陆,指秋天。
    ③
夕漏,计算夜间时间的工具。
    ④
繁露,阵阵的寒露。
    ⑤
兰蕤,枝叶繁盛的花草。
    ⑥翳,yì
遮蔽。
    ⑦
墀,chí 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⑧
徙倚,心神不定。
    ⑨
清问:清审详问。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谏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
    【大意】
    心宿火星伴随着秋天渐渐向西流转;今夕又是中秋佳节了。各路英豪争相我皇贺拜后,夜间的滴漏早已滴淌多时了。阵阵的寒露弥散了整个夜空,伴随着凉凉的夜风一起吹面而来。枝叶繁盛的花草遮蔽着庭院中的天井,阔大的梧桐叶子飘落在红色的台阶上。我独自徘徊在院子里等待着皇帝的责备,点点灯光映照在帏章上。翻开浩瀚如海的经卷,留下很多的思绪。
    【简析】
    该首诗歌,并未注明写作年代,但依稀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境遇并不乐观,至少说心情不是很愉快。特别是第二句中的“趋谒”一词,表露了作者不愿附炎趋势的清高心理。三、四句的六种景物的堆叠,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第五句“徙倚”直接剖白了内心世界的旋转。这首诗歌应该写于广洋公“三起三落”中的“一落”前夕。
    汪公广洋三起三落为:洪武三年(1370年)初,任中书左丞。后被迁徙到荒僻的海南。洪武四年(1371 年)正月,任右丞相。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任广东行省参政。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再任右丞相。《明太宗实录》记载:汪广洋首次罢相是1370年6月,返高邮;8月再遭谗诬,谪广南。据此推断:该诗歌写于1370年中秋,时作者位于中书省左丞职位上。


                                      【中秋对月】
    桂花香雨过秋阶,适意闲将碧酒①开。几点好山云外落,一规明月海东来。追思王子②登缑岭③,拟访安期④到越台⑤。引领十州⑥方丈近,五云⑧缭绕护蓬莱⑨
    【注释】
    ①
碧酒,重碧酒,世界名酒五粮液的前身。为唐代戎州(今四川宜宾)官坊酿造,原料是四种粮食,只比今天的宜宾五粮液少一种,所以当年被诗圣杜甫赞美为“重碧”。后多用来比喻美酒。
    ②
王子,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晋。喜欢用笙吹凤凰鸣叫的声音,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嵩山修炼了三十多年,后在缑氏山骑鹤飞走。
    ③
缑岭,即缑氏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辖偃师市府店镇,距中岳嵩山不远。多指修道成仙之处。缑,gōu,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
    ④
安期,亦称“安期生”、“千岁翁”,仙人名。琅邪(在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人。传说他曾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说,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后方士、道家都称他为居住在海里的神仙。
    ⑤
越台,指春秋时越勾践登眺之所,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种山。也指汉代南越赵佗所建之台,故址在今广东广州越秀山。
    ⑥
十州,泛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⑦
方丈,一丈见方。《头陀寺碑》: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寺庙中最高领导者的称谓。
    ⑧
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⑨
蓬莱,属山东省烟台市。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圣地。
    【大意】
    桂花飘香的季节,一阵秋雨洗净了庭前的台阶;正是心神怡然之时,我们打开了上好的美酒。趁着夜色远远望去,一座座山头好似落在云外的黑点;一轮圆圆的明月从东边的海面上缓缓升起。回忆起当年周灵王太子王子晋登上缑氏山骑鹤化仙而去的故事;准备到越台上去瞻拜神仙安期生。伸颈远望黄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只不过一丈见方的地面;缭绕的五色的瑞云呵护着仙山一般的境界。
    【简析】
    这首诗中秋月夜写于广东的,汪广洋在广东度过的中秋节有两次,洪武三年(1370年)和洪武六年(1373年)。这首诗是1373年中秋节所作,诗中的情怀比较超脱,但不是太悲观。
    诗人饮酒于桂花香下,观云外好山,赏明月东来,思王子化仙,拟访神仙越台。
    值得推崇的是尾联,“引领十州方丈近,五云缭绕护蓬莱。”大丈夫志在四方,目光何必局限于眼前的这点景观,应着眼于“十州”方丈地之外的广阔空间,放眼远望,到处都是祥云缭绕的仙境。
    这首诗歌有很强的哲理性,落题自然而成,写景叙事近于工笔,抒怀言志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充分展示了一代诗人、一代政治家的宽阔胸怀。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勤楼”辨

      由于汪广洋封护军忠勤伯,“忠勤楼”一直被误解为汪广洋丞相府邸或中书省内楼名,实为误解。南宋理宗赵昀赐题宰相吴渊寓所为“忠勤楼”,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状元路,原城关招待所附近,该楼遗址在南门荡吴氏村村口。《明史》对忠勤楼毫无记载,只是在《明太祖实录》中有一处记载:(1363年)六月丁未,忠勤楼灾,时炮药藏楼中,遇火怒激,如雷。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6: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勤楼诸老夜直予时守省作诗寄之】(三首)

【忠勤楼诸老夜直余时守省作诗寄之】(三首)
    西掖延秋爽,高楼倚太清。玉绳当座转,银汉近人明。上相思经济,诸公任老成。不知前席夜,曾话及苍生。
    画省夜不寤,起行双树
间。遥闻唳孤鹤,清响落空山。凉露徐徐下,秋云故故还。从来事幽览,颇与意相关。
    耿耿众星白,漫漫长夜寒。万方犹事武,一榻岂容安。零露沾琴席,高梧下井阑。永怀何以托,诗罢动猗兰

    【注释】
    ①忠勤楼,南宋宰相吴渊府邸,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南门荡吴氏村口。宋理宗赵昀赐题寓所“忠勤楼”大字,楼名遂改。
    ②
太清,指天空。道教中的“三清”之一。
    ③
玉绳,星名。原指北斗第五星之北两星,此处代指北斗星。
    ④
上相,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对宰相的尊称,泛称大臣。
    ⑤经济,原意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指叱咤风云的政治、军事活动。
    ⑥老成,指年高有德、精明练达、精明强干的旧臣、老臣。
    ⑦前席,《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后以“前席”意指更接近而移坐向前。
    ⑧双树,佛教典故,“娑罗双树之略”,佛入灭之处。
    ⑨
耿耿,纯洁赤诚。
    ⑩
事武,从事武力,指战事、战争。
    ⑾井阑,一种用来攻击城墙上的守军的攻城武器。阑,同“栏”,栏杆。
    ⑿猗兰,汉代宫殿名。也是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喻情操高洁之士。
    【大意】
    行省衙门里充满了秋日的爽朗,高大的忠勤楼耸立在高远的太空里。北斗双星围绕着整个星座转动着,辽远的银河似乎距离人们很近了,以致于整个夜空如此的明亮。大臣们都是一心为国的,总在思虑着国家的大事;各位王公都是德高望重、精明强干的重臣。不知道各位在我王面前倾谈时,可曾谈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呢?
    灯火通明,如诗如画的行省里,夜间是不容易睡得着的;起身徜徉在古老的树木间,恍如置身仙境。远远的听到了孤独的仙鹤的叫声,在清幽的夜色里传播的非常茫远,一直落到了远处的空山中。凉爽的夜露渐渐浓郁起来了,夜空中漂浮的云块也渐渐飘散而去。天下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悲与喜总是与自己的感受密切相连的。
    洁白的群星是如此的明亮,慢慢地长夜氏如此的寒凉。山河大地,到处都处在穷兵黩武的状态中,我们岂能安卧在一榻之间呢?富有灵气的夜露沾湿了身边的琴台和坐席;高高的梧桐树下,架起了威武的井栏。怎么才能寄托这长久的思念呢?诗歌写罢了,再次弹起高雅的古琴曲。
    【简析】
    由于汪广洋封护军忠勤伯,“忠勤楼”一直被误解为汪广洋丞相府邸或中书省内楼名,实为误解。事实是,南宋理宗赵昀赐题宰相吴渊寓所为“忠勤楼”,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状元路,原城关招待所附近,该楼遗址在南门荡吴氏村村口。《明史》对忠勤楼毫无记载,只是在《明太祖实录》中有一处记载:(1363
年)六月丁未,忠勤楼灾,时炮药藏楼中,遇火怒激,如雷。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城夜间值班时,与值守的老臣们一起活动的真实记录。时期为明朝建立之前,对同军对您征伐的时期,大约是1361年征战江西,留守婺源时期。诗题中,对此也做了明确的交代。
    在第一首中,诗人直接流露出了最基本的民本思想。诗人首先肯定了“诸老”们的“经邦济世”之才,紧接着就对“经国济民”,特别是“曾话及苍生”,更是急迫的追问。让人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此刻的汪广洋虽权位还是较为低微,却已是政治定位非常准确的政治家的雏形了。
    第二首,点睛之笔,在于尾联。“从来事幽览,颇与意相关。”这个观点的提出,正好应和了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政治抱负。要救国于危难,解民于倒悬,是不能以个人的得失来确实事物的好坏的。
    第三首,是一首警醒诗。
    首联,是对元末国家形势的高度概括,虽然现在还是“慢慢长夜”时,但是有了耿直纯洁,忠诚报国的“众星”,国家的未来是光明的。颔联,则是诗人以独有的政治角度,警示各位大臣,不要贪图一时的安逸,要时刻居安思危,更要思报国家。颔联,借助景色来抒发斗志。只要胸中常怀征战事,常思国家蓝图,就不会再失去斗志,就一定会有所建树。尾联,再次展示诗人的昂扬斗志,给人以激励。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86

回帖

2360

积分

新手上路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旌德江村欢

积分
2360
QQ
发表于 2011-10-12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南海驿楼】
       海气空蒙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冯唐头白怀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这首诗怎么有两个版本啊,其中“蒙和濛”、“怀和偏”,到底是哪个对。
建议:将所有的诗词集中在一起,不要这么散,这样书家不好选找。
我来至旌德江村 QQ:543400717 电话:13805624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