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寿杰

《凤池吟稿》专贴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1-7-29 16: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此句是我替您作了修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中渡江】

                                           【雪中渡江】
       薄露①寒容惨,残年②归思多。南京亲舍③远,冲雪过清河④。
       【注释】
       ①薄露,冬季早晨,地面上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霜雪状的物体,俗称“霜雪”。
       ②残年,年终,也指晚年,暮年。
       ③亲舍,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④清河,长江南京段的夹江,流水清澈,有“清河”之称。
       【大意】寒冬的早晨,地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雪,使原本瘦峭的老脸显得更为惨淡;临近年终了,特别是老暮之人,有更多的思乡之情。南京城里的父母、亲人,以及温馨的家,离我越来越远了;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读过长江的夹江,按照要求远赴他乡了。
       【简析】
       根据汪广洋的行迹,基本能够断定:这首诗,是1379年冬天,汪广洋第三次被贬广东,临行时所作。
       首先是诗人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是极其哀伤的,言辞之中有一种莫名的情怀,有弥留时刻的遗言似地凝重。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统治者,在年终时机,把年迈的诗人再次贬罚出京都,而且是偏远的海南。生发如此感怀,是出于常人之理的。
       其次是,诗中直言“残年”、“冲雪”这与史籍中的记载是吻合的。《明史》、《明太祖实录》等典籍均有相同的记载。
       第三,“南京亲舍远”,符合诗人的行迹,由南京而被贬黜海南。诗句中流露出的是对亲人们的依依不舍,是对生活了多年的南京丞相府的留恋。这种恋家恋人的情怀,胜过了汪广洋早期的思亲之情。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00: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①凝眺②】

【九日凝眺
    曲栏倚遍斗南楼,感慨龙山作胜游。云外高低回雁岭,烟波来去钓鱼舟。聊因碧酒横青眼,遮莫黄花笑白头。还忆年时逢此日,断鞭冲雨出秦州
    【注释】
    ①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
    ②
凝眺,注目远望。
    ③
斗南楼,斗南楼原址在广州府治后城上(今越华路中段),始建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在此地观海山之景,别具情致。据《广东通志》载:于此可以“东瞰扶胥浴日之景,西望灵洲吞纳之雄,南瞻珠海 ,北倚越台。森列万象,四望豁然”。
    ④
龙山,俗称乐华山,是位于香港九龙佐敦谷旁的山丘。
    ⑤
遮莫,亦作“遮末”,尽管,任凭。有随它、任由、无妨的意思。
    ⑥
黄花,指未婚的青年男女。
    ⑦
年时,方言“去年”的意思。
    ⑧
断鞭,扔下鞭子,意思是放弃武力征伐。
    ⑨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位于西秦岭北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县。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轩辕均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
    【大意】斜靠在斗南楼的曲折华丽的栏杆前,似乎看到了曾经游历过的龙山。北雁飞回来的山岭,高高低低的矗立在彩云之外;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有许多来来往往的钓鱼船。只是因为喝了碧绿色的酒,才露出了青绿色的眼珠;任凭他黄发小儿耻笑我已是白发老头。忽然想起了去年也是今天这个日子,我扔掉了马鞭,冒着大雨走出了秦州。
    【简析】
    根据诗中“年时”词句,透露了写作此诗的具体时间是1370年农历九月初九。此诗正是汪广洋在广东历练为期四个月的流放生涯期间。

    洪武二年(1369年)春,明军主力与元军在西北进行战略决战,取得完胜。同年四月,汪广洋出任陕西行省参政。九月九日奉旨冒大雨还都。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任中书左丞。六月廿三日,罢中书左丞,退居高邮。七月,杨宪再次奏本,汪广洋被迁徙到广东。十一月廿四日
,召回,封护军忠勤伯。
    这是汪广洋第一次到广东,并无授职,仅仅是以“微瑕”流放反思,是朱元璋对他的一次历练,其实带有“带薪休假”的意思,召回赐封“护军忠勤伯”,待遇(360石)明显高于丞相李善长(240石就是有“补发工资”的意思。
    在广东,汪广洋的身心是得到了修整的,为他在洪武四年(1371 年)正月初二日,任中书省右丞相奠定了基础。
    他到处游历,远登九龙乐华山,近游赣州斗南楼。近距离贴近自然山水,远距离观海山之景,别具情致。感悟云外山岭上的归雁经历,放佛置身于烟波缭绕中的钓鱼船山,尽情畅饮美酒,甚至有些不修边饰,任由年轻人嘲笑。这些经历,都为他两年多的中书省右丞相的经历做好了铺垫。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11-8-2 08: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滩①上百花开,参差时复见楼台。翠香芹菜②缘沙出,雪色鲥鱼③上水来。



鲥鱼:鲥鱼溯长江而上,到达江西省湖口县时,大部分鱼群开始向左转,取道鄱阳湖,经吴城镇(吴城镇位于江西省永修县东北部,鄱阳湖西汊,距永修县城33公里,距南昌市90公里,距九江市120公里。)一带进入赣江(过南昌、丰城,樟树)。
六七月间到达赣江中游的万安、吉水、峡江、新干一带江段和信江的鹰潭一带产卵,(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饵,秋后入海(从中国版图上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应当指长江以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包括江、浙、闽以及粤东、粤西等沿海地区。)长肥,直至性成熟。

     倔强冯陵①距②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③。


  ●卷七
  ◎马人
  马人一曰马留。俞益期云,寿泠岸南有马文渊遗兵,家对铜柱而居,悉姓马,号曰马留。凡二百余户,自相婚姻。张勃云,象林县在交?南,马援所植两铜柱以表汉界处也。援北还,留十余户于铜柱所,至随有三百余户,悉姓马。土人以为流寓,号曰马流人。铜柱寻没,马流人常识其处,尝自称大汉子孙云。其地有掘得文渊所制铜鼓,如坐墩而空其下。两人舁之,有声如鼙鼓。马流人常扣击以享其祖。祖即文渊也。有咏者云:“铜鼓沉埋铜柱非,马留犹著汉时衣。”铜船在合浦,相传马援铸铜船五,以其四往征林邑,留一于此。天阴雨,浮出湖面。樵浦者常得见之,因名湖曰铜船湖。昔人诗:“铜船亘奔流。”又云:“冒险触铜船。”是也。
  马人今已零落,而钦州之峒长皆黄姓。其祖曰黄万定者,青州人,初从马援征交?有功,留守边境。后子孙分守七峒,至宋皆为长官司。元时以贴浪峒长黄世华有讨贼功,赐金牌印信。洪武初年收之,仍为峒长。其在时休峒者,祖曰衤?纯旺,亦马援战士。永乐初,时罗峒长以事被革移,纯旺孙贵成守之。其如昔、博是、澌凛、鉴山、古森五峒,亦皆以姓黄者为长。盖皆万定后裔,马留之人也。然黄氏繁盛而马氏衰矣。


 ◎伏波神
  伏波神为汉新息侯马援。侯有大功德于越,越人祀之于海康、徐闻,以侯治琼海也。又祀之于横州。以侯治乌蛮大滩也。滩在横州东百余里,为西南湍险之最。舟从??至广必经焉。滩有四:曰雷霹,曰龙门。曰虎跳,曰挂舵。每滩四折,折必五六里,出入乱石丛中,势如箭激,数有破溺之患。夹岸皆山,侯庙在其北麓。凡上下滩者,必问侯。侯许,乃敢放舟。每岁,侯必封滩十余日,绝舟往来。新舟必磔一白犬以祭,有大风雨,侯辄驾铜船出滩,橹声喧う,人不敢开篷窃视。晴霁时,有铜篙铁桨浮出,则横水渡船必破覆,须祭礻襄之乃已。此皆侯之神灵所为云。凡过滩,每一舟拨招者四人,使舵者四人,前立望路者一人,左右侧坚其掌,则舵随之。然此地仅一姓人知水道,世为滩师,余入则否,其人亦马流遗裔也。滩为交趾下流。徵侧叛时,侯疏凿以运楼船,至今石势纵横,宛如壁垒,大小石分曹角斗,奇阵森然,戈甲之声,喧阗十余里外。侯威灵盖千年一曰也。祠中床、帐、盘、盂诸物,祝人拂拭惟谨。居民每食必以祭,事若严君。予亦尝以交趾?珠为荐。?珠者,薏苡也。


犭童人
(zhuang 即现在的壮族)当娶日,其女即还母家,与邻女作处,间与其夫野合,既有身,乃潜告其夫作栏以待,生子后始称为妇。妇曰丁妇,男则曰犭童丁。官曰峒官。峒官之家婚姻,以豪侈相尚。婿来就亲,女家于五里外以香草花枝结为庐,号曰入寮。鼓乐导男女入寮,盛兵为备。小有言则啸兵相鏖。成亲后,妇之婢媵稍忤意,即手刃之。能杀婢媵多者,妻乃畏惮。半年,始与婿归,盛兵陈乐,马上飞枪走球,鸣铙角伎,名曰“出寮舞”。


  春意①亭凉酒满杯,昔人遗刻②尚崔嵬③。亭前几树黄皮熟④,日日莺啼数百回。


●卷十三

广东诸果


黄皮


一曰黄皮果,状如金弹,六月熟。其浆酸甘似葡萄,可消食顺气,除暑热,与荔支并进,荔支餍饫,以黄皮解之。谚曰“饥食荔支,饱食黄皮”。有曰白蜡子者与相似,其味尤胜。谚曰:“黄皮白蜡,甜酸相杂。”

清·李调元《南越笔记》
 谓港曰涌。涌,冲也,音冲。凡池沼皆曰塘。其在江中者亦曰塘,若白蚬塘、?雷塘、菱角塘是也。犹合浦海中之珠池也。凡水皆曰海,所见无非海也。出洋谓之下海,入江谓之上海也。出洋曰开洋,亦曰飘洋。谓潮曰水,潮起则曰水大,潮落则曰水干。廉钦州谓潮以朔望而大者曰老水,日止一潮者曰子水。谓水通舟筏者曰江,不通舟筏者曰水,二水相通处曰?。

  称山之有林木曰山,无者曰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33楼(汪志林) 的帖子

       感谢先生提供宝贵资料。
       1、鲥鱼:
       鲥鱼溯长江而上,六七月间到达赣江中游产卵,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饵,秋后在沿海地区入海。
       2、马人:
       马人一曰马留。伏波将军马援遗兵,悉姓马,号曰马留。土人以为流寓,号曰马流人。

       3、伏波神
       4、獞人:
       (zhuang 即现在的壮族)当娶日,其女即还母家,与邻女作处,间与其夫野合,既有身,乃潜告其夫作栏以待,生子后始称为妇。妇曰丁妇,男则曰犭童丁。官曰峒官。峒官之家婚姻,以豪侈相尚。婿来就亲,女家于五里外以香草花枝结为庐,号曰入寮。鼓乐导男女入寮,盛兵为备。小有言则啸兵相鏖。成亲后,妇之婢媵稍忤意,即手刃之。能杀婢媵多者,妻乃畏惮。半年,始与婿归,盛兵陈乐,马上飞枪走球,鸣铙角伎,名曰“出寮舞”。
       5、黄皮:
       6、山岭: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岭南杂录】(三十首)致谢汪志林本家

       谨以【岭南杂录】(三十首)致谢汪志林本家。汪志林本家,湖北天门人,现工作于广东,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专注于研究岭南文化,本人在解读汪广洋祖先《凤池吟稿》过程中,多次得到先生的帮助和指教,敦促着我在最无奈地时候,继续努力。至此为止,《岭南杂录》三十首,初步解读完毕,以答谢先生襄助之慧意。

                                  【岭南杂录】(三十首)F26-30
                                                        (二十六)
       罗浮山①下葛洪②家,遗履轩③前尚种花。邓岳④早能参妙契,也从勾漏⑤觅丹砂。
       【注释】
       ①罗浮山,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惠州博罗县境内,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史学家司马迁把罗浮山比作“粤岳”,所以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美称。
       ②葛洪,传说中的神仙。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
       ③遗履轩,罗浮山道教胜景之一。据传,小道士早晨清扫山道,听见葛洪与其岳父鲍靓高谈阔论。往前一看,见一对燕子飞出,声音消失,近前观看,仅发现鲍靓的一双靴子。后人在此建亭纪念。
       ④邓岳,广州刺史,挽留葛洪到罗浮山炼丹,开辟了岭南的道教圣地。可以说罗浮山成为圣地,邓岳是有功劳的。
       ⑤勾漏,勾漏县古城遗址,今不存。位于广西北流市勾漏洞前面。晋置勾漏县,县衙即在此。葛洪听说交趾出丹,求任勾漏令,晋咸宁二年(276年)上任。
       【大意】

       罗浮山下就是葛洪的家,他岳父化仙留靴处建成的遗履轩旁,还种植有各种花草。广州刺史邓岳要是早一些参透玄妙的《周易参同契》,也会像葛洪一样,到勾漏县去寻觅仙丹了。
       【简析】
       在葛洪八十一年的生命,有近40年是在罗浮山度过的,仅第二次,就在这里修行了36年,因而诗中有“葛洪家”词句。
       诗人对罗浮山,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短短四句,三人二事。葛洪、鲍靓、邓岳,化仙遗履、勾漏觅丹,简洁明朗,意蕴深远。

                                                    (二十七)
       村团社日①喜晴和②,铜鼓③齐敲唱海歌。都道二年生计④足,五收蚕茧两收禾⑤。
       【注释】
       ①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②晴和,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③铜鼓,这里指广州猎德铜鼓。
       ④生计,生活的基本物资,多指农业收获。
       ⑤五收蚕茧两收禾,明代广东的农业耕作模式,桑蚕养殖占地与稻禾占地比例为5:2。
       【大意】

       附近村子共同举办的社体活动,正赶上天气晴和的日子;震耳欲聋的铜鼓一齐敲击起来,同时还伴随着集体演唱的海边渔歌。大家互相道贺,今年一年的收获可以抵得上二年的生活需求啦,全亏了“五桑二稻”的种植模式。
       【简析】
       这是一幅少见的广州民间集会图。是我们看到了两千年来,广州从小渔村发展为大城市的整个历程。
       庆贺丰收的乡村集会,南方常见的社日文化,至今几近灭绝的铜鼓文化,土著居民的震天海歌,桑基鱼田、米基渔田的种养方式,在今天的民众,乃至广州原居民的脑海了,似乎早已没有了踪影。但这是确实真真实实的存在过的。  
       单说广州猎德铜鼓,相传铜鼓是汉代在岭南平定叛乱的伏波将军马援遗作。《广州府志》:粤俗凡遇嘉礼,用铜鼓以节乐。大地沧桑,社会变迁,铜鼓后来消失了。2011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猎德铜鼓文化在广州大放光彩,它包含着世界的文明成分,也包含着两千年来广州从小渔村发展到大城市过程中的文明成分,艺术家在历史长流中淘出铜鼓文化,使我们看到这束文明的光彩。
       汪广洋的诗歌,犹如一部明代的广州实况录像,其考据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人,研究广州,以至于广东的民间习俗,都离不了汪广洋的诗歌。
       一代诗人汪广洋,以政治家的眼光,以诗人的笔触,以高瞻远瞩的思想家的开阔思路,为后人留下了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二十八)
       海隅①风俗似朱陈②,嫁娶从来只近邻。椰子槟榔供纳采③,祖孙头白每相因④。
       【注释】
       ①海隅,haǐ yú,指沿海地区。
       ②朱陈,古村名。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苏轼《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诗:“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后用为两姓联姻的代称。
       ③纳采:古代汉族婚姻风俗。“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第一礼。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
       ④相因,相沿袭,相承袭。
       【大意】
       沿海地区的婚俗习惯,也想古老的朱陈村一样;嫁女娶媳都喜欢选择最近的街坊邻居。求婚的礼物非常简单,本地土产椰子槟榔就可以了;这种习俗一直流传着,世世代代沿袭不变。
       【简析】
       这是一首记录岭南沿海土著居民婚俗的诗歌。
       这种习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非暂且不论。仅从古代生活水平限制而言,具有相当的便利性。古朴而又简陋,简陋却又庄重的婚俗礼节,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减少了社会压力。如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的生育观念的普及,显现了“嫁娶近邻”习俗的缺点,当然也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诗人在广东生活的时间里,对整个广东的民间生活,都有所接触和了解,因而他的诗歌记录,是真实的。这种纪实性的诗歌,有一定的历史文献功能,对于考据古代广东的民间风物、生活习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九)
       不输①租税不忧贫,缚屋②边崖③浅洞④人。争捕蚏⑤蛇邀远客,旋浇糟粕送比邻。
       【注释】
       ①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②缚屋,捆绑而成的屋子,即小木屋。
       ③边崖,山崖边。
       ④浅洞,小山洞。
       ⑤蚏,yuè ,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螃蟹,可食。
       【大意】
       他们从来不缴纳租税,也不担心生活是如此贫困;他们有的住在山中捆扎成的小木屋里,有的住在山崖边得小山洞里。只要有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他们总是争相去山中捕猎山蚏野蛇来款待;邻居们也会送来快速赶制的粗陋食物。
       【简析】
       诗人末句的描述,依据南岭语言习俗,似乎很不雅观,故而反其意用之。虽然这些人由于多年闭塞一隅,缺少教化,处于原生态,文明程度不够,但他们的热情好客是真实的,这样理解起来也符合情理。

                                                        (三十)
       蛮落①人家厌食鱼,儿孙生长不知书。桄榔②满种缘山逻③,翡翠新收越海墟④。
       【注释】
       ①蛮落,mán luò ,指南方少数民族部落。
       ②桄榔,棕榈科的一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乔木状,茎较粗壮。产于海南、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
       ③逻,用同“捋”,采集。
       ④海墟,即归墟、海眼,传说中的天下之水汇流之地,天下之水,无论江河湖海,最后必定汇聚海墟。
       【大意】

      岭南少数民族的人们,都不喜欢以鱼为食物;儿孙们长大了,也没有读书的机会。满山上种植的都是桄榔,整天在山中采集,加工后换取食物;有时候,他们也会到海水入海口来寻觅一些玉石。
       【简析】
       岭南少数民族,久处一隅,常年与世外隔绝,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不习食鱼,不读书,实际上是没有读书的条件,生活单调,处于原始的采集生产状态,亟需教化。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0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对月】

                                       【中秋对月】
       桂花香雨过秋阶,适意闲将碧酒①开。几点好山云外落,一规明月海东来。追思王子②登缑岭③,拟访安期④到越台⑤。引领十州⑥方丈近,五云⑧缭绕护蓬莱⑨。
       【注释】
       ①碧酒,重碧酒,世界名酒五粮液的前身。为唐代戎州(今四川宜宾)官坊酿造,原料是四种粮食,只比今天的宜宾五粮液少一种,所以当年被诗圣杜甫赞美为“重碧”。后多用来比喻美酒。
       ②王子,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晋。喜欢用笙吹凤凰鸣叫的声音,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嵩山修炼了三十多年,后在缑氏山骑鹤飞走。
       ③缑岭,即缑氏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辖偃师市府店镇,距中岳嵩山不远。多指修道成仙之处。缑,gōu,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
       ④安期,亦称“安期生”、“千岁翁”,仙人名。琅邪(在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人。传说他曾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说,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后方士、道家都称他为居住在海里的神仙。
       ⑤越台,指春秋时越勾践登眺之所,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种山。也指汉代南越赵佗所建之台,故址在今广东广州越秀山。
       ⑥十州,泛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⑦方丈,一丈见方。《头陀寺碑》: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寺庙中最高领导者的称谓。
       ⑧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⑨蓬莱,属山东省烟台市。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圣地。
       【大意】
       桂花飘香的季节,一阵秋雨洗净了庭前的台阶;正是心神怡然之时,我们打开了上好的美酒。趁着夜色远远望去,一座座山头好似落在云外的黑点;一轮圆圆的明月从东边的海面上缓缓升起。回忆起当年周灵王太子王子晋登上缑氏山骑鹤化仙而去的故事;准备到越台上去瞻拜神仙安期生。伸颈远望黄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只不过一丈见方的地面;缭绕的五色的瑞云呵护着仙山一般的境界。
       【简析】
       这首诗中秋月夜写于广东的,汪广洋在广东度过的中秋节有两次,洪武三年(1370年)和洪武六年(1373年)。这首似乎是1370年中秋节所作。因为诗中的情怀比较潇洒,不是第二次到广东时的那样悲观。
       诗人饮酒于桂花香下,观云外好山,赏明月东来,思王子化仙,拟访神仙越台。
       值得推崇的是尾联,“引领十州方丈近,五云缭绕护蓬莱。”大丈夫志在四方,目光何必局限于眼前的这点景观,应着眼于“十州”方丈地之外的广阔空间,放眼远望,到处都是祥云缭绕的仙境。
       这首诗歌有很强的哲理性,落题自然而成,写景叙事近于工笔,抒怀言志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充分展示了一代诗人、一代政治家的宽阔胸怀。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02: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粤台①怀故乡亲友】

                                                 【登粤台①怀故乡亲友】
       交州②风土最炎热,客子无聊只登台。满城榕树叶渐脱,夹路荔枝花烂开。归思谩劳③春酒送,新诗聊为故人裁。乡关不是音书少,日暮天南无雁来。
       【注释】
       ①粤台,广东的亭台。今广东和广西等地被称为“百粤之地”,后简称广东为“粤”。
       ②交州,西汉时称交趾,今广西、广东、海南的一部分。
       ③谩劳,徒劳。谩,通“漫”。
       【大意】
       南国的天气是炎热无比的,不仅土地被晒的发烫,连刮过来的风都是热的;旅居异乡的我,热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只能登上高处的亭台。满城市里的大榕树上,叶子渐渐的脱落下来;路两旁的荔枝树上,早已是花朵灿烂。怀念故乡的思绪是用酒精麻醉不了的;写下一首首思乡的诗歌,让亲友们品味。家乡虽然遥远,也不是没有家信从家中邮寄过来;只是我远在天南,时间短促,大雁式的信使还没有来到罢了。
       【简析】
       这首诗,以一位北方人的感觉,对广东炎热的天气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一方水土一方人,“客子”初来,是难以忍受这种炎热的。而这种“热”不是身内,而是“心内”。满城榕树,夹路荔枝的美景,解脱不了思乡的情怀;芳香的美酒也冲淡不了对故乡亲友的思恋之情。写下几首思乡的诗歌,寄托对亲友的思恋,倒是一种好的办法,然而海角天涯,什么时候才能邮送到他们的手里,又到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他们的回信呢?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底到七月初,时任中书省左丞的汪广洋,两次被奸人弹劾“奉母无状”,先罢中书左丞,后被迁徙到荒僻的海南。这首诗应写于1370年七月,正是广东最为炎热的季节。
       可以想象,一直生活在北方的诗人,很不适应这里的湿热气候,再加上路途上的劳顿,被诬陷,被误解,被贬官,诗人的心情是极不平静的。但是这种心情是不能表露的,只能借对故乡亲友的思念这种理由来排解了。
       这种历练,给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尾联,“乡关不是音书少,日暮天南无雁来。”拆句于崔浩《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是比起崔浩的纯文学诗歌来,政治家的胸怀是何等的阔大?艰难的困境,我们竟没有读出丝毫的“愁绪”来。
       思乡思亲本无过,男儿未必无常情。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02: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越王台①】(二首)
       白云②,广州主山也。
       赵佗③垂老思乡国,北面长吟上越台。潮汐终回沧海去,岗峦多自白云来。鸟啼花落榕城④静,酒熟荷香荔圃开。最喜殊方无事日,好从高处望蓬莱。
       绝顶凉风卷翠涛,俯临阛阓⑥见秋毫。雕檐碧瓦连层阁,锦缆牙樯拥万艘。雁翅城⑦边沙草合,虎头门⑧外海潮高。何人得似任公子⑨,来去三山⑩钓六鳌⑾。

       【注释】
       ①越王台,此处指今广东省广州市区北部的越秀山,汉代南越赵佗所建之台。
       ②白云,白云山,
       ③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河北省正定人,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皇帝,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④榕城,原是福州的别称。因广州多榕树,这里指代广州城。
       ⑤殊方,远方,异域。
       ⑥阛阓,huánhuì,古指市场的大门。
       ⑦雁翅城,即旧广州府城东西两翅城。
       ⑧虎头门,即虎门,位于广东东莞市虎门镇。原名指珠江口上大、小虎二山。据《广州府图经志》载:“东莞县西南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相次,若虎踞之状,故名虎头门。”
       ⑨任公子,亦称任公﹑任父。古代传说中善于捕鱼的人。后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
       ⑩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泛指南方的山。
       ⑾六鳌,即“连六鳌”典故。相传渤海里有一座神仙居住的山,常常随海浪浮动,天帝命十五只巨鳌,分三批轮流负山,后有能人一下子就钓上来了六只。后用来比喻善于钓鱼的人。
       【大意】
       白云山,是广州的标志山。
       岭南第一人,南越武帝赵佗在垂暮之年总是思念自己的故乡;他常常站在越王台的北面,向着北方的故乡吟唱。潮汐涌来,最终还是要回归大海而去;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峦,都是白云山的余脉。鸟儿鸣叫时,花儿一直在飘飘的落下,满是榕树的广州城区是那样的静寂;酿制好了的老酒香气,满塘的荷花的芳香,还有荔枝园里飘出了甜香混合在一起。最令人喜爱的是这异乡安静的日子;正是登高远望仙山的好时机。
       越秀山的极顶上,凉风阵阵吹走了翠绿的松涛;低头望去,广州城内的店铺门面看得一清二楚。雕花的屋檐,碧绿的房瓦,层层迭起的楼阁;丝锦织就的船缆绳,装饰着象牙的桅杆,数不清的船只拥挤在一起。雁翅城码头的沙滩上,覆盖着茵茵的绿草;虎头门码头外的海浪一阵高过一阵。什么人能够像超脱世俗的钓鱼高手任公子一样,能够在名山下的大川中,屡屡钓得超大的鱼鳖呢?
       【简析】
       诗人登上越王台,借用“南越武帝”治理广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法古人,为广东的新发展做出努力的愿望,抒发了自己对南越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首,登上高台,着眼于“远处”。引用的典故,不但年代久远,而且主人公的故乡远在河北省;描写的景物远,海潮远观,冈峦连绵,全城幽静;想象的远,远到了虚无缥缈的仙山;意境远,“潮汐终回沧海去”,无论游子远游多远,终将不忘故乡情。
       从这首诗中,隐约可以探知诗人的思乡情怀。赵佗在暮年的思乡情,虽然没有多用笔墨,诗人却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借用古人来表达的。似在写古人,实则写自己,这种明暗结合的方式是由自己的性格与个人经历决定的。汪广洋久经沙场,明军每攻下一地,汪广洋都是“留任”地方官,用朱元璋的话来讲就是:“广洋廉明持重,抚纳新附”,“其人不贪而纯粹”,“民甚安之”。他在做地方官时是很有建树的,但后来被重用为丞相后,由于明廷内部帮派严重,却很难有所作为,因此三次被贬出中书省。这种经历,使他不得不处处谨慎,时时小心。表现在诗歌中,就是有所隐忍的。
       第二首,着眼于“细部”。台顶上,亦即山顶上,凉风习习扑面,松涛阵阵擦耳;俯视山脚下,店铺商户林立,雕檐碧瓦俨然,大小船只云集,边城草滩遮蔽,码头浪涛汹涌。这些画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犹如一幅长卷,把广州城勾画的栩栩如生。
       尾联,“何人得似任公子,来去三山钓六鳌。”则是诗人阔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显露。“何人”其实就是说的自己,要学技艺高超的钓鱼人,在南国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成就一番事业,取得“连钓六鳌”的成就。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0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

                                                                    【历下亭①临眺】
       海子②西头历下亭,旧时台榭倚空青。济南山水多佳丽,工部③文章最典型。绕径落花风瑟瑟,隔窗啼鸟树冥冥。素瑟拟待横秋月,看取游鱼夜出听。
       【注释】
       ①历下亭,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历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
       ②海子,天然湖泊,这里指济南大明湖。
       ③工部,“诗圣”杜甫(712-770),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今河南巩义。唐肃宗时,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称谓。
       【大意】
       大明湖西畔有一亭台,名叫历下亭;旧时保留下来的亭台轩榭屹立在蓝天白云下。济南的山水都是绝佳奇妙的,杜甫的诗句都是最为典型的。曲曲折折的幽径上洒满了落花,隔着轩窗,能够听到浓郁的树丛中白鸟的鸣叫声。秋风萧瑟中,等待月儿升到中天;夜渔的老夫,正在湖中捕猎游来游去的鱼儿。
       【简析】
       诗人夜游历下亭,登高远望济南景色,心情愉悦,写此诗来表达。
       历下亭以及周围的亭台轩榭,都堪称济南山水的代表,更为可贵的是诗圣杜甫的诗句曾经描绘过这里的山色水光。
       尾联的虚写,更是诗人大胆的想象,有机的补充了济南城的生机。

                                                                         【趵突泉①】
       济南泉有七十二,趵突泉当第一流。山谷幽深开虎穴,水心明白现鳌头。月升银海波涛涌,露湿金茎沆瀣浮。骑马远来闲洗耳,怕闻丝竹沸清秋。
       【注释】
       ①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市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大意】济南被称为泉城,泉眼无数,最为著名的是七十二泉中的趵突泉。幽深的山谷里,冒出了虎穴一般的泉水;泉水的中间,清清楚楚的露出了大鳌的头部。银海一样的水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湿露打湿了的荷花茎秆洗尽了污泥。骑着骏从远方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倾听这儿清爽的秋天里萦绕的丝竹声。
       【简析】
       这首诗是描写 “天下第一泉”胜景的,是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实到虚的顺序来写的。名泉七十二,单言趵突泉;山谷到山泉,山泉到“水心”;眼前景到骑马闻乐。用墨简约,意蕴深远。
       这首诗,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诗人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过故翰林李慨之①天心水面亭②遗址】
       供奉③归来已浪游④,大明湖上贮清秋⑤。十千⑤美酒倾山雨,半百闲身对海鸥。水面风生杨柳岸,天心月过藕花洲。自从烂醉吹箫去⑥,谁解临亭泛夕流。
       【注释】
       ①李泂(1274——1332),字溉之,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人,元代散曲家、散文家、书法家。李泂极有文才,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后抱病参加编修《经世大典》,书成之后告归,游历名山大川,后来到泉城济南侨居,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为李泂所建。
       ②天心水面亭,遗址在今山东济南大明湖南岸稼轩祠附近铁公祠处。
       ③供奉,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也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
       ④浪游,漫游,四方游荡。   
       ⑤清秋,特指深秋,即晚年。
       ⑤十千,一万,极言其多。
       ⑥烂醉吹箫去,传说李概之最后因喝醉了酒,在赏乐对诗时死去。
       【大意】
       李翰林在皇帝身边侍职,因病返回民间,他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最终选定了济南大明湖侨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五十多岁的他,悠闲自乐,面对山中倾斜而下的暴雨流水,欣赏 着湖面飞翔的水鸟,喝尽了很多的美酒。湖面上春风吹拂,湖岸边杨柳依依;天空中的明月从湖中的荷花洲上流转着。自从他喝过了就吹着箫离开以后,还有谁能够像他一样面对水面亭,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来湖水中泛舟。
       【简析】
       《陶安文集》记载:洪武元年,开省山东,广洋以廉明持正,改山东安辑,有功。是冬,召入为参政。又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五月,汪广洋为山东行省参政,十二月初一召入宫中任中书省参政。因此,汪广洋治理山东的时间是1368年农历五月至十二月,为期七个月。由诗中“清秋”、“藕花”、“倾山雨”等字句,结合全诗来看,这首诗写于1368年农历六、七月间。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诸泉,由此入小清河。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 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
       翰林李慨之,就是因为喜爱这里的风景而侨居于大明湖畔。李翰林所建天心水面亭今已不存,但汪广洋到任山东时,这座亭台仅仅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应该是风光依旧的。
       汪广洋受任山东参政后,势必要对济南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的。当诗人到达大明湖后,沉浸在于大明湖的秀丽景色中,有感于李翰林的经历,写下此诗。
       首联,是对李翰林前期人生的小结,也是对李翰林病后侨居大明湖的羡慕。赞赏李翰林的眼光,实际也是从侧面描绘大明湖的赞美。
       颔联,是对李翰林晚年侨居大明湖边,日常生活的回顾。李翰林寄情山水,修养身心,远对千佛山上留下的雨瀑,近观眼前湖面水鸟飞翔,畅饮美酒,是何等洒脱。
       颈联,是写景。湖面微波粼粼,岸边烟柳依依,天心水面亭上,荷花盛开之处,月儿轻轻掠过,俨然仙境圣地。
       尾联,是对李翰林逝去的悼念的赞叹,也是对李翰林一生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谁解临亭泛夕流”,虽然有认为抬高主人公的意思,实际也表达了诗人极高的欣赏能力。
      李翰林,文采飞扬,曾为元廷翰林院国史院编修,同为文人的汪广洋对他是有所了解的,对李翰林的处事策略也是有所借鉴的。这首诗,从另外一种层面上讲,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未来的思考。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