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9 09: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杂录】(三十首)E21-25
【岭南杂录】(三十首)E21-25
(二十一)
白云山①上白云飞,腾达②年来与愿违。鹤发慈亲③应记忆,岭南游子几时归。
【注释】
①白云山,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位于广州市东北向,属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支脉的九连山山脉末段,白云山聚拢着三十多个山峰,每当霏雨绵绵,云雾缭绕于黛山葱绿间,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 广州人们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每逢此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白云山曾获“广州八景名胜”之称。
②腾达,地位上升。
③鹤发慈亲,头发鹤发的慈爱的父母。
【大意】高高的白云山上,片片白云飘浮;多年来飞黄腾达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慈爱的白发双亲是否在挂记,远游岭南的亲子何时才能回到家中?
【简析】
游人憧憧,在纷繁如织的白云上,诗人看到了片片白云在漫无目的飘浮,引发了诗人对自我境遇的感慨。
这首诗歌,写思乡、思亲的角度一反常态,不是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写双亲对岭南游子的牵挂,读来更令人心生柔肠如钩挠的阵痛。
(二十二)
啸弹①长铗②出秦川,又入蛮乡③扫瘴烟。寄语凤凰台④上客,别来五见月团圆。
【注释】
①啸弹,带有响弹的箭头。
②长铗,剑的一种,指长剑。
③蛮乡,泛指岭南之地。
④凤凰台,全国各地有很多凤凰台,台上多高士。
【大意】身携响箭,背负长剑,才出边远的秦川,又来到蛮荒的岭南,为的是平息这里的离乱。面对凤凰台的好友深情的告慰,分别以后,一定要在月圆之夜多看看月亮,那就象征着我们的团圆。
【简析】
前两句,是写征战的频繁,流露的是对战争的厌烦情绪,以及对到处征战的无奈。
后两句,是写友情的深厚,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二十三)
榕树阴阴①集暮鸦,竹深人静似仙家。芭蕉小苑垂双实,茉莉南州②压万花。
【注释】
①阴阴,幽暗的样子。
②南州,泛指南方。
【大意】幽暗的榕树林中,聚集了归宿的乌鸦;竹林深处,人语寂静,恰似神仙居处。栽植着芭蕉的小园子里,果树枝桠上低垂结着成对的果实;南方的茉莉花香比任何一种鲜花都要香几分。
【简析】
全诗几乎都是用景物堆砌而成的,视角广阔。写出了诗人对岭南黄昏景色的喜爱。
(二十四)
玉液池①边夏木青,石屏台②上晚风轻。道人心静不知暑,默坐焚香待月明。
【注释】
①玉液池,在今广州城西。广州民间习俗最有特色的就是划龙舟。传说,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
②石屏台,在今广州市化宁里。
【大意】玉液池边,夏天里的树木越发的青翠;石屏台上的晚风吹来,是如此的轻柔。道人们内心清净,寡欲无为,当然不会理会夏日的炎热,燃起香烛,默默的打坐,等待月儿的升起。
【简析】
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令人叫绝。道教的清静无为,能够让心神不宁的人们得到暂时的安慰。其实,诗人写作这首静态的场景,实际是在表达他自己内心的波动。
(二十五)
越鉴①如雪赛吴鉴,薯芋初肥竹笋甜。何事②眉山③苏太守,只将双蟹较团尖④。
【注释】
①鉴,镜子。
②何事,为何,何故。
③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
④团尖:辨别河蟹的雌雄的方法是,以脐的团尖分雌雄。团脐的河蟹体小,但内多紫油黄脂,所以凡买螃蟹都愿要团脐的。尖脐的虽然壳内紫油少,但黄脂很多,并且螯足都很充实。
【大意】南方百越之地的镜子像雪一样白,远远胜过了北方吴地的镜子;甘薯芋头刚刚长成个头时,是如此的香甜美味;刚刚采摘的竹笋是如此的鲜嫩甘甜。为何眉山的苏东坡太守,就喜欢摆弄着两只螃蟹,费劲的分辨它们的雌雄呢?
【简析】
越,通“粤”,地域的代称,指广东、广西地区,也作中国南方的泛称。
南方百越地,薯芋、竹笋等丰富的物产,却是值得赞赏,这是不容置疑的。久处他乡,对当地产生情感上的迁移,是情理之中的。汪广洋曾有三次赴粤经历,两次成行,在广东先后生活过近2两年的时间,广东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诗人汪广洋,本为北方吴地土生土长的文人,对家乡的了解是超出一般士人的,为何发出“越鉴如雪赛吴鉴”的声音?难道他是“乐不思蜀”吗?其实,诗中描写百越风物中,总是离不了以北方风物来作比的,这正是他思念家乡的真情表露。
诗人喜欢这里的特产,同时也借古人(苏太守)来讽今。这里的任何一种特产都是值得品尝的,不要向苏东坡那样来到这里,只专注于吃团脐的母蟹。俏皮之下,有自得至乐的优越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