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寿杰

《凤池吟稿》专贴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9楼(临清汪氏) 的帖子

谢谢会长爷爷指教,《论基于岭南文化的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这篇文章不仅有用,而且是相当的有用啊。有了大家的支持,我的进度就会更快些。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杂录】(三十首)A1-5

                                            【岭南杂录】(三十首)A1-5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一)
        一剑南来两鬓星,肩舆①随处看丹青。岂知庾岭②梅边客,却上交州③海角亭④。
      【注释】
       ①肩舆,jiān yú ,即轿子。
       ②庾岭,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南。岭上多植梅树,故又名梅岭。
       ③交州,旧时行政区名,西汉时称交趾,东汉初改为交州。包括今天的中国广西、广东、海南的一部分。
       ④海角亭,位于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
      【大意】
      两鬓斑白的我,手持一柄长剑,向南而来;坐在轿子里,到处观赏如诗如画的岭南风光。人们哪里会想到,我这大庾岭梅花树边的客人,却能登上这南海的海角亭。
      【简析】
      诗中显露出一派豪气,大有年轻气傲之状,似为汪广洋初入海南时所作,即1370年首次到达广东时期作品。

                                                           (二)
       岛屿潮来日欲曛①,赘牙蛮蛋②动成群。挐舟尽入沙湾泊,为避犁头海上云。
       【注释】
       ①曛,xūn,落日的余光。
       ②赘牙,语言不清;繁衍无数。
       ③蛮蛋:蛋,同“蜑”,旧时广东水上居民旧时称为蛋户或疍民。蜑人散居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带,向受封建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不许陆居,不列户籍。他们以船为家,从事捕鱼、采珠等劳动,计丁纳税于官。明洪武初,始编户,立里长,由河泊司管辖,岁收渔课,名曰"蜑户"。亦指惰民,不务正业的游民。
       ④挐舟:挐(rú)通“桡(ráo)”,船桨,小船。
       【大意】
       海岛岸边,快要落日时,潮水涨起来了;说着我无法听懂的语言的水边百姓,来来往往,一片繁荣。轻柔的小船都驶入了沙湾中停泊下来,为的是躲避像犁头一样迅猛的海潮潮头。
      【简析】
       诗人饶有兴致的游历南海的风光,对于当地土著居民还不甚了解,既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无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因而有惊奇之语。诗中流露出的是诗人初到广南的喜悦,更是生动的描绘出一幅幅风土人情画卷。

                                                        (三)
       海滨①朝夕易炎凉,湿气蒸人沁薄裳。昨日崖州②有船到,满城争买白槟榔③。
       【注释】
       ①海滨,与海邻接的陆地。海岸边渐渐斜下的区域,多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
       ②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海南省唯一入选镇。
       ③白槟榔,槟榔的一种。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大意】
       临海之地,朝夕冷热变幻无常,阵阵湿热的蒸汽侵袭单薄的衣衫。昨天夜里崖州城外有商船到达了,第二天一早,大街上到处都是竞相购买白色槟榔的人群。
      【简析】
       三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兼具海洋性气候,降雨丰沛,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昼夜温差大。北方居民来此,很不习惯此地气候。汪广洋此诗中,对三亚的气候特色进行了描绘。
喜食槟榔,为海南等地的习俗,诗中对此进行了描绘。
       古崖州,因地域偏远,成为封建朝廷贬谪、流放官员之地。先后贬逐到这里的朝廷官员有40多人,仅皇子、宰相和内阁大臣就多达14人。贬逐官员之多,官阶之高,名气之重,这种历史现象在全国十分罕见。

                                                           (四)
  石鼎①微熏茉莉香,椰瓢②满贮荔枝浆。木绵花③落南风起,五月④交州⑤海气凉。
       【注释】
       ①石鼎,陶制的烹茶用具。宋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②椰瓢,用椰子壳做的瓢。
       ③木绵花,即木棉花,是南方的特产,是广州市、高雄市以及攀枝花市的市花。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花托,一朵朵都有饭碗那么大,迎着阳春自树顶端向下蔓延。
       ④交州,今广西、广东、海南的古称。
       ⑤五月,1373年五月。
       【大意】
       煮茶的陶壶里传出了淡淡的茉莉茶香,椰壳瓢里盛满了新鲜的荔枝浆。南风吹来的时候,木棉花潇洒的从空中飘然落下;五月里,交州的海气竟也如此凉爽。
       【简析】
       古朴的海南之地,当地居民因陋就简,生活用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以渴饮用石鼎烹制出来的茉莉花茶,也可以用椰壳做成的茶具来甜蜜的品尝荔枝浆液的甘甜。南风吹来的时候,豪气的木棉花飘然落下,入夏季节的南海也有少见的凉爽。
       值得一提的是木棉花落,木棉花又称英雄花,它的坠落也分外的豪气,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状,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一声落到地上。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
       诗人长期处于北方,深深沉醉于岭南的风土人情,诗中透露出对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的喜爱。这里没有刀光剑影,这里没有尔虞我诈,这里有的是原生态的土著民风,让超度运转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暂时的休整。

                                                     (五)
       牂牁流水碧潺潺,潮落潮生草木闲。一片海云吹不起,越人遥指是崖山。
       【注释】
       ①牂牁,zāngkē,古代河流名,这里指珠江的干流西江。
       ②越人,粤人也。
       ③崖山,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大意】
       牂牁河里的流水碧波荡漾,海潮起落中,海边的草木显得异常悠闲。大海晓得人们的心情,不忍心吹动天上的浮云,当地人指着远方告诉我们,那儿就是有名的崖山胜地。
      【简析】
       作者来到作为西江入海口的崖山,只见牂牁(西江)清澈的流水在此汇入大海,潮起潮落,草木悠闲,似乎忘记了过去那沉痛的日子,但见一片海气不起,海波不扬,这个地方叫崖山。这里有一个让历史永远铭记的故事,是宋亡之地,宰相陆秀夫负宋帝沉海之处。
       这首诗,最精彩的一句,是“一片海云吹不起”,赋予大海予灵性,表达了对宰相陆秀夫,对宋帝的景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从诗中也可以表露出诗人对大明王朝的忠诚。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09: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杂录】(三十首)B6-10

                                           【岭南杂录】(三十首)B6-10
                                                               (六)
       春意①亭凉酒满杯,昔人遗刻②尚崔嵬③。亭前几树黄皮熟④,日日莺啼数百回。
       【注释】
       ①春意,春天的气息,指春天。
       ②遗刻,遗留的刻石。
       ③崔巍,cuīwéi ,高耸的样子。
       ④黄皮,是海南的特产水果,也被称油皮、油梅、黄批。
      【大意】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凉亭上的酒杯里盛满了酒;古人们留下的时刻依旧高耸的矗立在那里。凉亭周围的几棵黄皮树上,果实早已成熟;自在的娇莺在果树林中整天的啼叫着。
       【简析】
       由“亭前几树黄皮熟”之句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典型的海南风景。
       农历五、六月,是黄皮成熟的季节。据此可知,该诗写于1374年的五六月间,海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高。此时的海南应该是较为炎热的,然而诗人笔下的并未流露出对这种天气的抱怨,落脚点确实“春意”,不得不令人费解。所谓“心静自然凉”,应该读得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平静的。
       戎马半生,又久处官场倾轧的诗人,难得如此超脱的境界。被贬此地,对诗人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

                                                             (七)
       雁翅城①东涌怒涛,外洋水长蜑船②高。莫言昨夜南风急,今日登盘③有海蚝③。
       【注释】
       ①雁翅城,即旧广州府城东西两翅城,《广东通志》载: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增筑两翅,以卫居民”。为广州知州陈岘创筑,其中,东翅城长90丈,西翅城长50丈,皆以三城南面为其北部顶点,向江边延伸。
       ②蜑船,是水上居民之船,蜑民多以捕鱼、取蚝、采珠为业。
       ③登盘,华美的餐具。
       ④海蚝,即牡蛎,两广及海南等南海水域的人们对牡蛎的称谓。
       【大意】
       广州雁翅城的东门外,涌起了汹涌的波涛,远离城门的海面上驶来了高大的渔船。不要说昨天夜里,刮起的南风是那样猛烈,为了生计的渔民,依旧驾船入海,才有了今天餐桌上这开口的海味。
       【简析】
       由诗中可见,至少在明初时候,广州城外既有如海广阔的大江,也有阡陌纵横的农田,是渔、农、桑三宜的地方。
       诗中对渔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计进行了深刻的描绘。汹涌的怒涛中,渔民为了生计也不得不下海捕捞。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对渔民的勤劳进行赞美,实际上,诗人流露的是对渔民的同情与怜悯。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

                                                            (八)
       吉贝衣①单木屐②轻,晚凉门外蹋新晴。相逢故旧无多语,解说边垆③骨董羹④。
       【注释】
       ①吉贝衣,佛教戒律书《十诵律》所述“十种衣”中的一种,指绵布衣服。
       ②木屐,即木头鞋,是华夏传统的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泥上行走。
       ③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④骨董羹,也写作谷董羹。名苏东坡的《仇池笔记》记载: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宋人曾慥的《高斋漫录》:禅林有食不尽物,皆投大釡中煮之,名谷董羹。与谷董羹比翼齐名的,是东坡的侍妾朝云发明用山芋做成的玉糁羹。“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大意】身穿单薄的棉布衣,脚蹬轻盈的木头鞋;我们踏着雨后初晴的傍晚,来到城门外纳凉。遇到了老朋友,却没有更多的话题,那就说说边陲之地特有的风味小吃吧。
       【简析】
       吉贝衣、木屐、凉门、骨董羹,这些风物,揭示的是广东特有的风情。可以说,诗人在广东的这段时间,接触了很多原来在北方未曾接触到的民风民俗,这给他带来的新鲜的感觉。但诗人毕竟是朝中重臣,时间久了,百无聊赖之意会从心头涌起。“相逢故旧无多语”,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九)
       山磎①款獞②爱喧哗,垢面③文身④到处家。试问年年事何事?强弓劲弩旧生涯。
       【注释】
       ①山磎:山谷。磎,xī ,古同“溪”。
       ②款獞:款,纯真。獞,狗的一种。这里指像小狗一样天真顽皮的儿童。
       ③垢面:垢,污秽,脏。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条件艰苦的样子。
       ④文身:在身体上刺绣各种花纹,以视吉祥、崇拜。
       ⑤事何事:第一个“事”,是动词,指从事。第二个“事”是名词,职业。
       ⑥强弓劲弩,qiáng gōng jìng nǔ,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多用来比喻记忆超强的神射手,这里指崇尚武艺。
       ⑦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大意】
      大山深处的顽皮孩童总是喜欢喧闹;脏兮兮的脸蛋,裸露着纹身,到处游逛。试探性地问一问,你们年复一年的做什么营生呢?现在就是以拉弓射箭为主业。
       【简析】
       蛮荒之地,消息闭塞的深山里,一眼望去,犹如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诗人的感慨。小童顽劣,整日吵吵嚷嚷,无所事事,蓬头垢面,到处游逛,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得不练习传统的狩猎技术。
       诗人是明朝重臣,是一代政治家,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于一般人的。从字面意义来看,他对山民生计只是从正面进行细致描绘,并未拓展自己的思考。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对缺乏教化的蛮民充满了同情,有亟需改进山民生活状况之思。

                                                         (十)
       倔强冯陵①距②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③。
       (马援④伐林邑⑤,留不去者千户。昌黎诗曰:上日马人来。)
       【注释】
       ①冯陵,意气风发的样子。
       ②距,同“居”,居住。
       ③马人,即龙户,也称蜑户、蛋户,旧时南方的水上居民,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喜潜水。唐代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④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因平定交趾被封为伏波将军。
       ⑤林邑,古国名,象林之邑的省称,故地在今越南中部,后又改称占城。
       【大意】
       古时的边民们恣睢骄奢的居住在海边,有时像鱼鳖一样潜入水中,有时在陆地上奔跑。自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伐交趾后,他们和遗留下来的汉人一起编户入民,听从教化,开始接受中原文明;哪里还分得清谁是移民,谁是本地人呢?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留下了一千户人没有离开。唐代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简析】
       根据《汉书》记载,东汉初期,交趾设太守,教民耕稼,制衣冠履,设媒娉,立学校,有利的促进了交趾地区的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马援还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马援不汲汲于功名利禄,总想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出力。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于是,他生前受到权贵的排挤压抑,死后又遭到了严重的诬陷迫害。
       诗人借古讽今,以马援之功,昭示自己要为海南进一步走向文明做出贡献;借马援之名,暗喻自己为国出力;借马援之遭遇,排解内心的郁闷。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垂丝海棠赋】(三首)

                          【朱伯徽①自溪南②携酒至婺源③山中兼示垂丝海棠④醉中求赋七言】(三首)
       一自⑤朝云⑥委路歧⑦,春风吹梦托游丝⑧。内家⑨丛里分明见,仿佛盘旋立舞时。
       东家蝴蝶爱悠扬,不肯轻飞过短墙。胜买麝煤⑨千百斛,暖熏浓抹到沈香。
       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玉阑西畔春如海,拟倩东风整翠翘。

       【注释】
       ①朱伯徽,隐居在广东揭阳市区南郊风景秀丽的紫陌山里的高士,汪广洋与他的交往,不同寻常。
       ②溪南,今广东省揭阳市辖普宁市南溪镇。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村,因临榕江南河,故名。
       ③婺源,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④垂丝海棠,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海棠四品之一。垂丝海棠花色艳丽,花姿优美,柔蔓迎风,垂英凫凫,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风姿怜人。
       ⑤一自,自从。
       ⑥朝云,朝云:有两说,一为巫山神女名,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二为钱塘妓姓王朝云,宋苏轼之妾,后轼贬官惠州,数妾散去,独朝云相随。二者均理解为,不应擅自委身于男人。
       ⑦路歧,歧路,岔道。
       ⑧游丝,缭绕的炉烟。
       ⑨内家,原指俗家练武之人,这里是指惯于风月的男人。
       ⑨麝煤,shè méi ,即麝墨,香墨。宋代杨万里 《送罗永年西归》诗:“南溪鸥鹭如相问,为报春吟费麝煤。”
       ⑩翠翘,cuì qiào ,古代妇人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大意】
       自从朝云擅自委身歧路以来,只留下春风吹动的缭绕炉烟一样的女儿春梦。俗家男人中很清楚的可以分辨出来,尽管他仍旧像从前一样能歌善舞。
       邻居的蝴蝶很喜欢这里悠扬的乐声,飞舞在这儿不肯飞过低矮的泥墙;这儿的香气胜过浓重的香墨,墨香简直胜过可以浓淡上妆的珍贵沉香。
       表演完了精美的舞蹈,舞女耐不住疲劳;面容微红,好像小嘴咂过酒后的红润。玉石栏杆边的春色,犹如大海一样深邃;舞女站在微微的东风里整理弄乱了的头饰。
       【简析】
       这组诗歌,写于徽州婺源,为与友饮酒赏舞后所作。
       从诗中意境来看,诗人和友人,喝酒已经过量,故所作诗歌,浪漫无拘。既有对舞女高超舞姿,动人娇态的赞美,又有对舞女命运的同情。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4: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题主敬①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四首)

                              【偶题主敬①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四首)
       二十年前绝可嗤,逢人啜啜便言诗。只今羞涩无多语,政恐门前康鼎②来。
       前贤已往后贤来,掇拾③遗编④要释疑。便使李黄⑤今日在,也须三叹有余师。
       诗从删后更无诗,美刺还他熟虑思。若止夸多名物辨⑦,古人余憾不无遗。
       大手文章⑧不费辞,眼明理到自无疵。客窗⑨三复忘休寝,细酌清泉⑩夜半时。
       【注释】
       ①陶安,(1315~1368)字主敬,今属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初(1341)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太祖渡江,安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与语甚欢,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洪武初(1368)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四月,陶安任江西省参知政事,治理有方,军民诚服;九月,染病卒于任上,谥封“姑孰郡公”。陶安学术淳正,尤长于易。著有《陶学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其词皆平正典实,有先正遗风。
       ②康鼎,西周中期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内壁铸铭文,无法完整辨析。后用来指能够解通此鼎铭文的文章大师。
       ③掇拾,搜集(旧文章)。
       ④遗编,前人留下的著作,散佚的典籍。
       ⑤李黄,是对《钦定四库全书》中的《毛诗李黄集解》(即《诗经》)进行注解的作者。
       ⑥美刺,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
       ⑦名物辨,即“辨其名物”。名物,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⑧大手文章,古时是指有名的文章或作品。
       ⑨客窗,客窗旅舍的窗户。借指旅途中小住的地方。
       ⑩清泉,清泉煮的茶。
       【大意】
       二十年前,先生写的文章是稚嫩的;但是只要有机会就要作诗练习是非常可贵的。现在风格成熟了,写起文章来反而有些顾忌了,作品明显少起来了;总是担心有名家会提出质疑来。
       古代圣贤已是过往云烟,今日也会人才辈出的;搜集整理古人留下的著作是为了解释疑问。即便是当年注解《诗经》的李黄还在,也得再三赞叹陶先生的深厚的文学功底的。
       诗经中的诗歌自从李黄删减后,便没有了杂乱的章节了;只是诗歌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的,一定需要先生的生死熟虑的。如果只是过度夸赞事物的好处,千人留下的遗憾再也不会继续传下去。
       名家的名篇是不用劳费过多的言辞来解释的;要眼睛看到了,其中的道理就会明了,当然是没有瑕疵的。即使是在旅行的时候,也总是忘记休息,夜以继日的整理文章;一壶清泉煮就的清茶,陪伴着他工作到凌晨时光。
       【简析】
       陶安,是元末明初的文人官吏,从生活年代到生活经历都有着与汪广洋相关联的地方。同为当涂乡党,同为元末科举文人,同为朱元璋渡江后留任帅府令史。汪广洋与他的交往一定是非常频繁,非常深厚的。所不同的是,陶安一直从事文职工作,汪广洋却亦文亦武,转战全国各地,且有往复各省为官的阅历。
       这一组诗歌是汪广洋写在所作《诗经》论述后的题诗,诗中对陶安的文章做了客观性的评价,既有赞美之词,又有忠告微词。表现了汪广洋身为文人,孜孜以求文章真谛的沉定文风,同时也展示了两人在学术上的交流是无话不谈的,从而也暗示了两人真诚的友谊。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上】(十首)组诗第二

                                                                【江上】(十首)
       (戊申夏,奉召回京)1638年春,诗人汪广洋奉召回京师南京。据此小序,这组七绝应写于归途中。
                                                          (一)
       月射汀①沙如雪明,野禽惊聒草虫鸣。叮咛今夜看风水②,且放官船着岸行。
       【注释】
       ①汀,tīng ,水边平地,小洲。
       ②风水,风向和水的流向。
       【大意】
       月光照射在水边的沙洲上,犹如白雪一样明亮;江边水禽发出了惊叫,岸边的水草里,昆虫在鸣叫。反复叮咛好船夫,今天夜里观察好风向和流水的风向;暂且把官船靠近江岸慢慢前行。
       【简析】
       大明建元初期,汪广洋身在京外,因朱元璋下诏急返回京,故归心似箭。这首诗正是描写的这种情形。诗中明月沙汀、野禽草虫、风水官船,是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的顺序出现的,既写出了沿途的如画风景,又表达了即将返回京师的喜悦。
                                                          (二)
       归路贪行不觉多,馆夫①连日棹江波。满船争唱湖州调②,两岸云山侧枕过。
       【注释】
       ①馆夫,杂役中的一种,这里指船夫、水手。
       ②湖州调,流传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之间地区的湖州小曲。
       ③枕,耳穴,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这里指耳朵。
       【大意】
       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实在是太急迫了,途中不休息也还觉得太慢;船夫舵手一直不断的用船桨击打着江面上的浪花。整个船上,人们竞相唱起了家乡的小调,抬眼望去,两岸高耸入云的青山从我们耳边掠过。
      【简析】
       前两句,极言行船之快,寓含归心似箭之意。
       后两句,船夫争唱湖州调,说明船上的人,多为北方江浙之人,临近家乡,愈发思念亲人,聊以小曲缓释喜悦心情。诗人不言船速之快,却用云山掠过来做参照物,的确是神来之笔。
                                                                    (三)
       小姑南岸对彭郎①,天劈云厓②峙两傍。日暮惊涛没沙尾,江流较比去年强。
       【注释】
       ①安徽宿松和江西彭泽两县之间的长江中有小孤山,附近江侧有澎浪矶,民间将“孤”讹作“姑”,将“澎浪”讹作“彭郎”,于是便有彭郎为小姑婿的传说,云“ 彭郎者,小姑壻也”。
       ②云厓,像突兀的山峰一样的云彩。
       【大意】小孤山对面就是澎浪矶,他们像一对深情的情侣默默的对望着;山峰一样的高云,像被天神劈成了相对的两片。天色晚了,江中的惊涛浸没在沙滩的远处;今年的江水比起去年来,流量大多了,影响了我们的行船。
       【简析】
       很显然,这首诗写作的地点是处于安徽宿松和江西彭泽两县之间的长江中。
       前两句的铺陈和夸张,为归途游子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后两句,报怨江中流水太多,实为突出急于返乡的心情。
                                                          (四)
       吉阳洑①里采鱼舟,采得鲜鱼为日谋。偶见官船忽撑去,却如凫鸭②不回头。
       【注释】
       ①吉阳洑,应为湖泊名,无考。
       ②凫鸭,俗称“野鸭”,似鸭,常群游湖泊中觅食。
       【大意】吉阳湖里飘荡着几只打渔的船只;打到新鲜的鱼儿,就能成为当日生活的给养。偶尔见到官船从湖面疾驰而去;官船犹如野鸭一样扎进水里,不再露出头来。
       【简析】
       前两句,是渔民生活的艰辛,只要能够打到新鲜的鱼儿,就可以抵当一天的生活了。言外之意,他们唯一的收入就是靠每天得到的鱼儿,极言生活艰辛。
       后两句,明写官船,实写官员。他们不知道百姓生活的困苦,只是飘然而去,不会过问百姓疾苦。表达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
                                                       (五)
       顺风全不废纤牵,把柁沿江稳放船。指点大龙山①色近,皖城只在水云边。
       【注释】
       ①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现为安徽省AAA级风景区。
       ②皖城,有怀宁、潜山二说。取汉代之说,皖城在今怀宁县,皖城距安庆城西约15华里。
       【大意】只要有了顺风,再也用不着纤夫来拉绳了;只需要把稳船舵,就可以稳稳的在江中行船了。指点之间,安庆的大龙山就在眼前了;古老的皖城就在江水、云天交界处。
       【简析】
       归途之船,行至安庆附近,已是顺风顺水,无须纤夫再度拉船。抬头看见安徽境内的景色,已经在眼前了。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回到家乡的喜悦。诗中隐约又有些遗憾,可惜这不是真正的回家,而是从家乡路过,他的目的地是明朝都城南京,而不是自己的家乡。
                                                          (六)
       李阳河①畔有人家,鹅鸭鸡豚②聚浅沙。应是久居生计③熟,大张阔网取鱼虾。
       【注释】
       ①李阳河,今安徽省池州市辖贵池市,宋末,桐城县治曾迁移于此。
       ②豚,代指人工饲养的家畜。
       ③生计,谋生的办法、生活的状况。
       【大意】
       李阳河边又许多住户,住户饲养的白鹅、绿鸭、红鸡、黑猪,散聚在浅浅的沙滩上。看上去,他们再次居住已经很久了,生计成熟,生活自足;除了饲养之外,他们还能够熟练的张开大网捕猎江中的鱼虾,一片和乐景象。
       【简析】
       诗人乘船继续前行,行至贵池境内,见百姓生活明显有了改善,既能饲养禽畜,又可下水捕猎。
       特别是“应是久居生计熟”句,写出了京师附近,百姓生活的悠闲与和乐。诗人企盼已久的民生,不就是这样吗?
                                                          (七)  
       棹歌①齐发浪声喧,池口东边又换船。秫酒发醅②偏醉客,鲥鱼③出网不论钱。
       【注释】
       ①棹歌,指渔民在撑船、划船时候唱的渔歌。
       ②发醅,米酒发出香气。
       ③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较多。
       【大意】撑船、划船时的渔歌一齐发出,水中的浪花奔腾喧嚣;湖泊的出口处,我们有换乘了船只。香酥的米酒发出醉人的香气,足可以诗人陶醉;渔夫们打出来的名贵鲜鱼,是不用讨价还价的,给几个钱就可以了。
       【简析】
       船行至贵池口,船夫舵手一阵喊声震天,依据船行惯例,马上要更换船只了。换船之际,诗人肯定要下船上岸,诗人以文学家的敏感,看到了池州古地的繁荣与当地人的热情淳朴。
       沿街铺面林立,商货琳琅满目,酒肆里瓢出来的酒香足以诗人陶醉其中。更为难得的是,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在这里确是平常物件,渔民们虽然熟知鲥鱼的名贵,也不会多向客人多讨要几文钱财的。
       诗中描绘的是明代池州的繁华,是池州人民的淳朴。
                                                              (八)  
    大通港上柳如烟,簇簇人家赛辋川。侯吏颇谙巡逻事,插旗挝鼓送行船。
       【注释】
       ①大通港:在今安徽铜陵县大通镇。据
清乾隆《铜陵县志》:“大通港又名查家港,在大通镇里后街,河水通江潮。
       ②簇簇人家赛辋川:簇簇,聚集;密集。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南,诸水会合如车辋环凑,故名。这句话是说大通港舟船密集,繁华热闹的景象胜过辋川。   
       ③侯吏:差役。
       ④挝鼓:击鼓。
       【大意】
       大通港两岸的杨柳伸出曼长的枝条,人户聚集,舟船往来,繁华景象胜过辋川。差役们都知道此时此地坚强巡逻的重要性,插出大旗、敲打着打鼓,护送着过往的船只。
       【简析】
       铜陵大通镇,长江北岸的重要港口,是长江北岸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诗人用了暖色的笔调,豁达的胸襟来感受这里人头攒动的场景,描绘出一幅繁荣的生活画面。
                                                                (九)
       王事①方殷②敢后程,抗舟力与北风争。乌纱港③里樯如棘,直待波平自在行。
       【注释】
       ①王事,王室有事,征召诸侯来办。后来不局限于诸侯,被征召的多为在外带兵驻守的将领。
       ②方殷,正当紧急的时候。
       ③乌纱港,为地名。今无考。
       【大意】帝王急令之下,岂敢耽搁行程、拖延时间?奋力摇船,用尽力气与北风抗争。乌纱港里面,船只帆樯林立,有如荆棘遍野;都在等待风平浪静后,再开始自由自在的行驶。
       【简析】
       诗人因为王室征召,急于赶路,顾不得狂烈的北风呼啸,带领大家划船前行。当看到乌纱港里的民船,因为躲避狂风而停船休息,等待行船的好时机时,不免产生了感慨。却原来,有时候为官确实不自由啊。
       该诗写作的地点是“乌纱港”,具体地点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诗人行程,并结合诗中“北风”字句,宜为安徽铜陵附近的长江边,此处长江水北流。
                                                           (十)
       牛渚矶①头江月明,倚歌②闲答洞箫声。夜凉老子兴不浅,自把浊醪③时一倾。
       【注释】
       ①牛渚矶,《太平府志》载,在当涂县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
       ②倚歌,以乐器为歌声伴奏。
       ③浊醪,浑浊的米酒。醪,láo,汁渣混合的米,后亦作为酒的泛称。
       【大意】
       站在牛渚矶上,看到一轮明月悬挂在平静的江面上;伴随着轻快的洞箫声,有人在用歌声唱答着。夜晚了,凉风兴起,出家的道人们兴趣高涨起来了,独自斟满一杯浑浊的米酒一饮而尽。
       【简析】
       船行至当涂,马上就要进入京师之地了。这是遇家门而不能入的困惑,也是整理入朝思路的时机。诗人登上当涂牛渚矶,凭江观月,听取洞箫歌声,心情得到的沉寂。
       诗中描写出家仙道,即使是在兴致高涨时,也只是独酌米酒,畅饮而尽罢了,用意很鲜明,借以衬托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11-7-23 2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磎①款獞②爱喧哗,垢面③文身④到处家。试问年年事何事?强弓劲弩旧生涯。
      



款通窾(贫困)。獞拼音zhuàng,我国小数民族名。

山磎:深山重溪

旧生涯:指壮族不服征役,并远近结伴事猎。


解说边垆③骨董羹④。

边垆:火锅,在广州称为“打边炉”。打边炉就是守着炉子边涮煮边食

昨日崖州②有船到,满城争买白槟榔

应该是写现在广东或者现在广西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2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杂录】(三十首)C11-15

                                             【岭南杂录】(三十首)C11-15  
                                                            

                                                               (十一)
       鱼监①蛮蛋②托为生,狭路逢人便弄兵③。见说官曹巡逻④急,卖刀买犊⑤也归耕。
       【注释】
       ①鱼监,即渔监,掌管渔业的官吏。
       ②蛮蛋,野蛮的土著人。
       ③弄兵,起兵作乱。
       ④巡逻,巡查警戒,指严厉惩治。

       ⑤卖刀买犊,犹如“铸剑为犁”之意。
       【大意】
       渔官依靠着蛮民的辛苦才能生存,他们总是欺压百姓;只要百姓遇见他们,就要舞动刀兵。只要听说官府的巡查警戒严厉起来了,他们就会把刀卖掉,买回牛犊,回家耕种。
       【简析】
       诗人是统治者中的一员,尽管是被贬流放至广东之地,但他依旧是忠于统治阶级利益的,这是诗人的时代局限性造成的。
       这首诗,立足点是统治者,因而有蔑视“蛮蛋”的意味,但从诗歌整体而言,诗人是希望广东沿海地带的安定的。

                                                             (十二)
       谁跨鲸鲵①斩断虹?海波飞立瘴云空。阇婆②真蜡③船收澳④,知是来朝起飓风⑤。
       (断虹,乃见飓风之兆。)

       【注释】
       ①鲸鲵,指生活在海洋中的体形最大哺乳动物。
       ②阇婆,古国名,洪武十一年,其国王摩那驼喃遣使奉表向明朝进贡,似乎为传说中的“爪哇国”。古文记载:阇婆国,又名莆家龙,在海东南,势下,故曰下岸。
       ③真腊,为中南半岛古国,明万历后称“柬埔寨”。
       ④澳,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即避风良好的港口。
       ⑤飓风,指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意义和台风类似,但破坏性极大。
       【大意】是谁骑跨在硕大的鲸鲵上,斩断了彩虹?海中波浪凌空飞舞,海上迷雾顿时散去。远远望去,阇婆、真蜡小国的船只都躲进了避风港;我明白了,明天早晨,海面上,就要起狂烈的飓风了。
       (彩虹断裂,是飓风将要来临的预兆。)
       【简析】
       这是描写广东沿海,飓风将临时的景象的一首诗。断虹、海波、瘴云等景物的描绘,诗人如临其境,大胆夸张的想象,更是令人窒息。到底飓风的破坏性如何,诗人却不直接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十三)
       谩①把金钗②品价高,荔枝端③不让樱桃。若教李白谙风味,甘分南州④脱锦袍。
       (陈村⑤有荔枝,实大核小,其味甘香,名曰金钗子。相传以为昔人有解金钗而得其种。)

       【注释】
       ①谩,争论,谈论。
       ②金钗,一种名贵的荔枝品种,是荔枝中的极品。
       ③端,果然,果真。
       ④南州,泛指南岭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⑤陈村,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陈村镇,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荔枝生产基地。
       【大意】

       不要只是争论金钗子荔枝的品味和价格的高低,这种荔枝果然是不会让给樱桃的。如果让诗仙李白来品尝一下它的风味,他也会脱掉官袍,自甘发派到南岭这儿来的。
       (陈村有一种荔枝,果实硕大,果核极小,味道甘甜芳香,名字叫金钗子。传说从前有位高人,摘下头上的金钗才换来的种子。)
       【简析】
       诗人对南州珍品——金钗子荔枝,充满了无限的爱意。因当时北方少见荔枝,唐代杨贵妃也只能靠“一骑红尘”换来“妃子笑”,还得做得“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诗人采用了北方容易见到的名贵水果——樱桃,来做比。
为了更进一步盛赞金钗子的甘美,托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意,“若教李白谙风味,甘分南州脱锦袍”,极言金钗子的美味。最后两句有集句于苏轼《惠州一绝》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意。
       同为赞荔枝,意境全相同,又不入俗套,确为匠心独运。

                                                   (十四)
       澹白轻红斗①剪裁,紫薇终不占先开。如今烂漫炎天里,剩有春风座上②来。
       【注释】
       ①斗,古同“逗”,逗引。
       ②座上,指席地而坐的地方。
       【大意】
       恬静的白花和轻巧的红花互相引逗着,像人工剪裁的那样开放了;紫薇花,最终还是开在了最后。现在已是到处炎热无比的天气,真的希望春天剩余的那点微风能够吹到席间来。
       【简析】
       红白之花,是用来比喻食宿人群的争名夺利的,而紫薇花则被作者用来比喻淡泊功名,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个人得失的君子。
       该诗的诗眼是最后两句,诗人的愿望是在炎热的夏季里,能有一丝凉风。实际是指,久处荒蛮的南地,幽思何时能回京师。

                                                        (十五)
       番禺①南望渺烟波,怪底鱼龙出没多。顷刻风霆飞白昼,黑云拖雨过牂牁②。
       【注释】
       ①番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
       ②牂牁,zāngkē,指珠江的干流西江。
       【大意】从番禺向南望去,一片烟波渺茫;海底里的怪鱼奇虾,时常出没海面。顷刻间,狂风出来,白昼变成了黑夜;浓重的黑云夹裹着暴雨掠过了牂牁河。
       【简析】
       这首诗写于广州番禺区,应写于1373年农历五六月份,诗中展示了广州外滩的特有风物:皓日当空,烟波浩渺,海面鱼飞龙跃;风雨之时,顷刻昼夜颠倒,雨帘连江水。
       广州的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瞬息万变,诗人在这首诗中,对此做了描绘,若非身临其境,绝无此种笔触。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76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清远古龙峡 三题

         七月二日,丞相裔孙天新,网语欲古龙峡漂,偶感,寄情与之,歉迟此文。  

                                       【登清远峡飞来寺①】(四首)

       暂拟兰舟②访隐沦③,子规何事劝行人。满山松柏云来往,谁道王维画逼真?
       入峡阴阴出峡晴,流湍似镜般太平。玉环④玧世⑤谁收得?万壑千岩月自明。
       才到生公⑥讲后经,蛟龙夜出石潭听。骊珠正照维摩室⑦,优钵⑧花香兰叶青。
       几年不上雨花台⑨,胜景寻常入梦来。如此江山好楼阁,峡中图画自天来。
       【注释】
       ①广东清远市的飞来寺,相传是从安徽飞来,故名飞来寺。两位神仙隐居在飞来峡。欣赏眼前这峰峦叠嶂、江水凝碧、渔火点点的夜色时,总是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搬来了安徽舒州上元的延祚寺。《清远县志》有记载:飞来寺由广庆寺(飞来寺旧址)、飞来古寺、帝子祠、六祖殿、观音殿等组合而成,为岭南三大古刹之一。
       ②兰舟,小船,诗家对舟的美称。
       ③隐沦,神仙或者像神仙一样的隐者。
       ④玉环,喻圆月。白居易《和栉沐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⑤玧世:玧,mén,古同“璊”,黄红色的玉石。使世界变红。
       ⑥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槃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⑦维摩室,佛门内室。维摩:佛名,意译无垢,一作净名。
       ⑧优钵,优钵罗花,佛教经中记载的蓝睡莲,是佛教“七宝莲花”中的一种。
       ⑨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大意】
       初步打算好了,要架起一叶小舟去访问神仙,杜鹃鸟却飞过来啼叫着,似乎是规劝我放弃此行的打算。满山上都是苍葱的松柏,山上的白云飘来飘去,真如王维在诗画中描绘的一样,令人实在向往。我到底去不去这座神山?
       刚刚进入清远峡时的感觉是幽暗深邃的,出来峡谷才知道天气一直都是晴朗的。曲曲折折的溪水急速流淌着,水面却好像镜子一样平静。玉盘一样的圆月把整个世界都照耀得发红了,这样的玉盘又有谁能够收藏的起?千山万壑之中,月儿依旧明亮亮的挂在空中。
       刚刚听到高僧生公讲涅槃经,蛟龙就从石潭里连夜跳出水来倾听了。宝珠的光辉照耀着幽静的佛堂,“七宝莲花”放佛发散出幽香超过了叶子还轻轻的兰花。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过雨花台了,那种胜景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广东的各地壮丽河山,京都的宏伟楼阁,也比不上清远峡的幽静,如画的美景仿佛是从天上降临到人间的。
       【简析】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十二日,朱元璋一纸调令把右丞相汪广洋调任广东行省参政,这是汪广洋第二次被贬出中书省。已经厌倦了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宫廷生活的汪广洋,终于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广东清远的优美风光,给诗人带来的喜悦,完全体现在这组七言绝句中。但是诗人的喜悦终究只能是暂时的。
       第一首中,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色并未让诗人完全沉浸其中,“子规何事劝行人”一句,写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犹豫不决。
       第二首,借清远峡和飞来寺的景色来抒怀。第一句明显是对自己仕途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阴阴”而入终将“晴”而出。第二句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外表的平静掩饰不住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三、四句则更为直白:只要是明月,又有谁人能挡得住它的光泽。诗人把自己比作月亮,有足以看得出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超越太阳(当然是指朱元璋了。)的光辉。
       第三首,借助佛教典故、佛教场景来渲染佛堂的静谧,实质上是期望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再度起用,“生公”讲经,“蛟龙”一直都会认真倾听的。兰花盛放的时节,有谁还再留恋佛堂七宝莲花这并不真实的花香呢?
       第四首,恍如仙境的自然风光,勾起了诗人对繁华京都的思绪,“几年不上雨花台,胜景寻常入梦来。”早已超过不惑之年的汪广洋,尚能够胜景入梦来,充分流露出诗人对京都的思恋。也许诗人思念的不仅仅是亲人、友人。                                                              


                                                          【清远峡①】
       山酒②吹香绿满瓢③,转回随峡放兰桡④。年来不奈愁成绪,都与春风付柳条。
       【注释】
       ①清远峡,今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古龙峡。因峡深壁陡,林荫蔽日,谷中很多地方终年难见天日。盛夏至此,亦觉清爽袭人。峡谷内壮美幽深,林木繁盛,万顷碧绿,春夏绿浪翻滚,秋冬色彩斑谰。
       ②山酒,山中人家自酿的米酒。
       ③瓢,用葫芦干壳做成的酒器,用以量酒。
       ④兰桡,lán náo,小舟的美称。唐太宗《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大意】
       山风吹来阵阵酒香,绿荫映照下,酒瓢里山民们自酿的粗酒都变成了绿色;小船随着曲折饿峡谷和流淌的江水自由漂流着。多年来不曾逝去的忧愁思绪,一下化作了春风,吹向了柳条。
       【简析】
       从诗中“春风”、“柳条”字句来看,此诗写于洪武六年(1373年)春,是汪广洋第二次被贬出中书省后的广东行省参政任上。清远峡的优美风光,给诗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多年来的官场倾轧、勾心斗角,使他心力交瘁。此时的汪广洋完全沉浸这在之中暂时的喜悦中,似乎诗人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题清远峡飞来寺①】
       峡里金银佛寺开,老僧传是昔飞来。菩提②子落云间石,檐葡③香飘月下台。江涌灵源通海峤④,山横古翠接蓬莱⑤。愿询往事观碑刻,闲向松阴⑥扫绿苔。
       【注释】
       ①清远峡飞来寺,今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古龙峡中飞来寺。相传是从安徽飞来,故名飞来寺。两位神仙隐居在飞来峡,欣赏眼前这峰峦叠嶂、江水凝碧、渔火点点的夜色时,总是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搬来了安徽舒州上元的延祚寺。《清远县志》有记载:飞来寺由广庆寺(飞来寺旧址)、飞来古寺、帝子祠、六祖殿、观音殿等组合而成,为岭南三大古刹之一。
       ②菩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炼于菩提树,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菩提子,这里指菩提树的果实。
       ③檐葡,即“詹匐”,栀子花。有高雅的香气,是一种高贵的观赏树木。 栀子花往往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因栀子多在夜里盛开,栀子花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
       ④海峤,海边的山岭。峤,山。
       ⑤蓬莱,传说中的仙山,非指山东蓬莱。
       ⑥松阴,亦作“ 松荫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大意】
       清远峡谷中,有一座寺庙,庙里的佛身塑像都是披金戴银的,制式非常宏大;老僧们历代相传,说这座寺庙是从远方的安徽飞过来的。寺中的菩提树上的果实,散落在云雾缭绕的石头间;栀子花开放里,高雅的香气在月下的亭台间流动。
江水的源头一直通到海边的山岭,山峰的翠色连接着海外的仙山。很想探寻一下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就仔细观看了这里的石刻碑文;悠闲之中,我走向松树林间,去踩踏绿绿的苔藓。
       【简析】
       这首七律,依据“菩提子落”推断应写于1373年秋天,是为汪广洋二次被贬广东参政时期所作。
       诗人汪广洋曾三次巡游清远峡(今清远古龙峡),二次到访飞来寺。这次来访,汪广洋身处偏远的广东已是半年之久,仍未得到朱元璋的召回圣旨。如今转入秋天,内心不免产生悲凉,全诗言“静”,实为言“凉”。
       首联,开篇由“佛寺老僧”入手,寺开为飞来,言明自身际遇。
       颔联,菩提,檐葡,描绘这里的超脱,然而“子落云石,香飘月台”,依然有着民间俗愿,诗人还是有种壮志未酬的思想火花的。
       颈联,“江涌灵源通海峤,山横古翠接蓬莱。”,则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尾联,是对自己现实状况的真实写照。“观碑刻,“扫绿苔”,是排解内心的苦闷之举行。
       这首诗,所映射出的汪广洋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空有一腔忠诚报国之志,空怀满腹经纶之才,却被流放于偏远的广东,不能入朝施展才华,不得不聊以寄情山水之间。  

http_imgload.jpg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7
QQ
发表于 2011-7-25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代表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代表汪氏宗亲山东陶山支系(忠勤堂)理亊会,代表临清明丞相汪广洋三万名后裔,向志林本家、双子客本家、长富本家、传海本家、乃涛本家、先进本家、徳林本家、济圣等本家及所有关心、关注与支持”凤池吟稿” 研究的各位表示最诚致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欢迎各位本家、专家学者一如既往的帮助与指导,我们将永远铭记并将载入历史史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