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ncha 于 2017-9-3 11:18 编辑
清及清代以前庐江县行政区划
时间:2008-08-19 15:41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安史 点击: 次
一、乡里(图) 唐代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庐江县有十二乡。
宋《元丰九域志》载:庐江县十一乡。宋熙宁三年(1070)割庐江、巢县地置无为县后,或省或改,仅存1城5乡,辖19里。
元代城内设坊,乡村仍设里,里设里长,都设主首,全县仍为19里。
明代在城谓之坊,近城谓之厢,在乡谓之里。成化五年(1469)在庐城增设一里,本县城乡共20里,里设里长。嘉靖四十二年,在城辖四里:一图、二图、三图、四图。庐江乡辖五里(俱治西北)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南慕善乡辖二里(俱治北):一图、二图。北慕善乡辖一里(治东北):一图。三公乡辖二里(俱治东南):一图、二图。安丰乡辖二里(俱治东):一图、二图。新兴乡辖四里(俱治西南):一图、二图、三图、四图。
清初仍沿明末旧制,城乡、里皆设总甲1名,下设小甲10名。
二、乡、保 清光绪《庐江县志》载:同治四年(1865),全县分东、西、南、北4乡62保。
东乡16保:东关外、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四十里铺、盛家桥、马渡口、马厂冈、顺港河、慕容城、裴家冈、金家湾、缺口、吴家渡、青帘、黄屯。
南乡16保:南关外、马厂冈、望湖墩、沙溪、黄泥河、刘家冈、长塘埂、马家畈、七架桥、罗昌河、瓦洋河、柴埠渡、小矾山、卞家桥、砖桥、大矾山。
西乡14保:西关外、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八窖山、四十里铺、界牌、烟墩、许家铺、柯家坦、葛家庙、大城畈、王家河、大凹口。
北乡16保:北关外、黄栗树、铺子冈、罗家埠、石嘴头、戴家桥、白石山、法华庵、齐头嘴、黄蜀山、望城冈、金牛、莫家畈、潘家墩、妙光寺、中吴桥。
三、区、保 清宣统二年(1910)全县分8区,89保。其中:在城11保,乡78保。
第一区在城,驻劝学所(今招待所三部)。共15保,近城厢4保:东十里铺、南马厂冈、永安桥、半边店;在城11保: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东门外、南门外、小西门外、大西门外、西门湾、越城、北门外。
第二区东乡,驻裴家冈。共6保:黄屯、缺口、查巴冈、裴家冈、崔家冈、顺港河。
第三区东乡,驻盛家桥。共9保:马厂冈、关河、查巴店、栖凤岭、谷胜河、东二十里铺、魏家冈、三十里铺、盛家桥。
第四区南乡,驻黄泥河镇。共15保:黄泥河、瓦洋河、潘子冈、砖桥、中沙溪、七架桥、罗昌河、姚显殿、柴埠渡、下沙溪、大矾山、小矾山、望湖墩、五里庙、卞家桥。
第五区西乡,驻黄家埠。共14保:钟家冈、罗家店、王家冈、陈家冈、陈满埠、葛家庙、小凹口、三宝寺、柯家坦、金家桥、三板桥、大凹口、烟墩、槐林冈。
第六区西乡,驻东汤池镇。共9保:汤池、许家冈、荒田塝、沈家山、一棵松、栗树、庙冈、十里铺、三十里铺。
第七区北乡,驻金牛镇。共14保:金牛、妙光寺、罗家埠、茶庵、榆树墩、黄蜀山、张家嘴、汪神庙、石嘴头、牛首河、永兴圩、新兴圩、中吴桥、张墩。
第八区北乡,驻白石山。共7保:法华庵、戴桥、三岔路、齐头嘴、觉海寺、铺子冈、白石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