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8 22: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济(潜山) 于 2016-1-28 22:56 编辑
四、祖坟风波
——汪思义妻坟遭侵
汪思义之妻方氏慕贞,性和好善。明正统七年六邑大旱时,其助夫输谷赈济。享年八十四岁。葬于离老家数十里外的怀宁县丰禾冲上保社,即今江镇乡尚丰村汪家虎形。其生子七人,合陈氏慕良所生三子,汪思义竟有子十人。
五十年后的嘉靖五年,有当地异姓人,认为汪家人财两旺,定是方氏墓地风水好所致。于是侵占墓地,毁坟圹偷葬自己的先人,以为占夺宝地仙气,便能大发其家。
古有俗例:祖宗墓地即使本族的子孙,亦不准轻易动土加葬,何况异姓人?汪家发现墓地被人侵占后,族人乃与之交涉。对方自恃人多势众,且又是本地人,哪肯将葬下的坟迁走?于是两家便对簿公堂。
因事关潜怀两县,怀宁官府偏袒当地人,以死人为大,坟既葬不宜取为由,含糊判两家维持现状。汪家当然不服,上告到安庆府。却又被发回重审,是以久而不决。
时汪元锡为江西巡抚。汪家遂决定利用同宗关系,由汪景侃前往江西,求汪元锡主持正义,保护祖茔。
汪景侃乃汪思义、方慕贞夫妇第七子汪金钊之孙、汪仲瑛之子。汪仲瑛谦和淡泊,有儒家风范,虽家境富饶,却不好奢华,唯喜研杜甫诗集,兼习王羲之书法。所书甚是精妙,人们争相求之。其知侄汪大桥博学善文,乃聘为诸子师。其后五子俱先后取得功名,一时间传为佳话。
汪仲瑛见祖母墓地遭人侵占,感叹道:“獭祭鱼,豺祭售,畜生尚晓得报本,难道人还不如动物?”乃遣第三子汪景侃往赣谒巡抚,自作诗一首赠汪元锡。诗云:
平阳历世旧根源,姬姓相传鲁国前。唐代敕封忠已著,国朝旌表义为宣。祖宗积德千余载,谱牒流芳万有年。清白诒谋敦孝悌,光前裕后永无愆。
汪元锡读了汪仲瑛的诗,很是赞赏。见汪景侃青年才俊,又任京卫经历,且是同宗,而汪坟所葬在先,理由充足,乃决定帮忙。遂亲自修书一封,道明其中原委,请安庆知府衙门主持正义,秉公而断。同时回赠汪仲瑛诗一首。诗云:
移家因记渡江年,六叶儿孙数百千。业守诗书能范俗,门多湖地尽成田。皖山灵秀钟人物,越国源流在史编。烦谢尊翁馈珠味,夜来分送玉堂仙。
安庆府尹本知汪家有理。今见了汪元锡的书信,便接了汪家的状子,命推官前往实地考查一番,一切正如汪家所述,便判汪家胜诉,限异性人即日将坟迁走,并培好汪氏老冢坟圹,以息事端。
汪思义有陈、方两夫人,共生有十子。其中第七子汪金钊又生子十人。汪金钊第九子汪仲瑛又生子五人。故汪氏家族以汪金钊后裔最多,人们戏称为“钊半户”。意思是其一支占了家族的一半人丁。
在这次护茔中,汪仲瑛一房父子兄弟出力最大。论功行赏,族中决议将汪仲瑛之妻徐氏葬入祖茔,与祖母方氏合冢。至今那高冢大碑仍在,合族裔孙,每逢清明时节前往公祭,数百年不辍。
在这些年当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插曲。那是四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有汪氏本家汪某标者,为了想沾先祖福荫,竟也效法前人,将其先人骨骸偷偷葬入方氏墓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墓地距汪氏聚居地、潜山县油坝有好几十里,但不久汪氏族人还是知道了此事。于是许多族人纷纷成群结队找到汪某标的家,命其趁早将偷葬的骨骸迁走,否则大家会将其刨出,暴于山野,以示惩罚。更有些鲁莽之人扬言:“这样不孝的忤逆子孙,应当清除出户;哪里捉到,就在哪里把他干掉算了!”吓得其家人天天对人家磕头作揖,请求饶恕,答应马上迁坟。族人临走时,差不多每人都在其屋上揭下一块瓦,摔碎于地,道:“你一日不将坟迁走,我们来一次就揭一次瓦。你就看着办吧!”
汪家这一支有几万人,其中在油坝、王河那一带就有一两万人。俗语说:众怒难犯。天天有人去责骂揭瓦,躲起来的汪某标只好暗中请人将偷葬的骨骸取出迁走另葬,并在原地烧纸钱,放鞭炮。一是向老祖宗谢罪,二是向族人和周边人声明:坟已迁走了!
一场波及四邻八乡的闹剧终于收场了。汪某标却被吓得几个月不敢归家。
中国历来素重坟茔,尤其是祖坟。过去封建社会为坟山打官司是常有的事。有不少人看到别人家有人当官了,发达了,就认为是其祖坟葬得好,风水好。于是就紧贴人家坟墓葬坟。有时竟把别人家的坟圹挖掉,葬自己的先人,而且还要安葬得比人家的坟墓高一些。仿佛这样了,自家以后就会比这家还要强了。
其实,人死如灯灭,如何能保佑子孙当官发财?只不过是亡人入土为安,其亲属和后裔有个地方祭祀之处而已。若说好的风水宝地可以保佑子孙后代,那么一统天下、威震宇内的秦始皇,觅得的总应该是天下第一的宝地龙窝吧?为何不保佑大秦帝国传万世,而让其二世而亡呢?再说,如果风水先生真有法眼,能找到那宝地,他不会葬自己的祖宗,而偏偏要推荐给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