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清晨的山风

【推荐视频】穿越时空的相逢-贵州鲍氏后裔的春节祭 汪公 活动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9-9 22: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

屯堡人的服饰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看到最古老的汉族服饰,这也许在世界上是最后一块完整的保留汉族服饰文化的地方了。

屯堡的地戏表演是徽剧最早的形态,在屯堡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保存了下来,也可以说是京剧的根源。(孙燕燕)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6-9-11 23: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很意外很感动,越国世家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9-12 08: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考察研究的价值。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0016
QQ
发表于 2006-9-22 1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姓鲍,我爸爸姓汪,真的很巧啊!
呵呵,鲍氏家族在安徽安庆也举办过规模比较大的修家谱的活动!参加的人非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2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5
QQ
发表于 2006-9-24 02: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啊,你所说的贵州省安顺市鲍屯村不光是只有鲍氏后裔啊,只是说我们村里我们汪氏没有他们人多而已,事实上据我说知的从上94、95年开始恢复“抬汪公”这一活动当初也是我们汪氏于其中力推,现在家里都还有第一次重新恢复活动时的照片。
喜悦的心,乃是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9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9-24 0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

欢迎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2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5
QQ
发表于 2006-9-24 0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只是我人现在南京,当然有的可以先通过电话从我老爸那里先了解点。
喜悦的心,乃是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9-24 10: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据我说知的从上94、95年开始恢复“抬汪公”这一活动当初也是我们汪氏于其中力推,现在家里都还有第一次重新恢复活动时的照片。"

---------汪氏后代都要向你们学习,尤其在古徽州要力推恢复越国公"徽州第一伟人"的地位和声誉!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2725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62
发表于 2006-9-24 1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啊,你所说的贵州省安顺市鲍屯村不光是只有鲍氏后裔啊,只是说我们村里我们汪氏没有他们人多而已,事实上据我说知的从上94、95年开始恢复“抬汪公”这一活动当初也是我们汪氏于其中力推,现在家里都还有第一次重新恢复活动时的照片。
    能贴图片上来么,应该立即整理并发扬光大!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2725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62
发表于 2006-9-24 1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祁门组建目连戏班重塑“活化石”

2006年09月24日03时34分   中安在线





  目连戏历经300余年不衰

  最近几日正是秋收时节,但是祁门县环砂村的方锦祁却顾不上家中的几亩水稻,他在为组建目连戏班而上下奔走。

  目连戏是民间的一个古老的神怪戏剧种,因《目连救母》的剧目故事而得名。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于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劝善戏文》一经搬上舞台,即受到大众欢迎,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目连戏。该剧种在民间广为流传,遍及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历经300余年不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目连戏因此也被戏曲界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并于今年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连救母》的故事梗概

  《目连救母》戏文讲的是,祁门县环砂村员外傅相是一位乐善好施之人,后得道升天,其妻刘清提却不信佛,不但饮酒吃荤,还杀害生灵,阎罗王派小鬼捉她,在阴曹地府受尽了罪。傅相之子傅罗卜(法名目连)孝顺父母,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削发出家,去西天求取真经,取得法力,打开地狱之门,经过六道生死关,寻遍十处阎罗殿,终于找到母亲,并劝母亲改恶从善,最终把母亲救出地狱,得成正果。

  戏中许多典故,在环砂村都能找到出处,如会缘桥、三官堂、烂沙河、放生池、黑松林等。

  目连戏鼎盛于清乾隆以后

  郑之珍笃信佛教,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撰写《劝善戏文》。因为戏文故事本身为民众所熟悉,其中所宣传的忠、孝、节、义为社会传统所认同,加上唱白质朴,广用民间土语、谚语,并穿插了筋斗、蹬坛、跳索、蹿火等杂技表演,精彩刺激,所以《劝善戏文》一经搬上舞台,即受到大众欢迎,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目连戏。

  在清乾隆以后,徽州徽戏蓬勃发展,清末民初流布在徽州各县的六十来个徽戏班社,也大多能搬演目连戏或能演一部分折子戏。休宁每年五月初一的“五猖庙会”,万安镇农历正月十六日的“水龙庙会”,都必唱《目连救母》。屯溪阳湖溪滩,民国末年还演出了三天三夜目连戏,盛况空前。

  重新组建戏班拯救民间瑰宝

  方锦祁说,自从目连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他带领全村人们,就开始了组建戏班的任务,而镇、县政府部门,也多次给他们以大力支持。

  由于目连戏的演出成本太高,最后一次演出已是民国末年,其后目连戏再也没有演出过,戏文唱腔几乎失传。目前方锦祁手中保存了一本目连戏的小说文本,分为上中下三册,他又向文物部门借来了一套戏曲本,按照上面的原始图片,他们将其复印下来,挂在村中祠堂里,作为戏班临摹的范本。

  根据村中老人的记忆,方锦祁又从其他一些乡镇,请来还会唱上一句半句的乡亲,前来村中会商当年的唱腔。然后从村中召集二十多位村民,成立了目连戏戏班,并将祠堂中珍藏的一些剧服、乐器取出,准备先开发出目连戏的几个选段,让这个民间瑰宝再次放出异彩。实习生王和平记者王志强文/图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