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23 1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豫章深造
话说南宋初朝,国家纷乱之际,许多忠臣义士,由北往南,追随高宗左右。其中一个名士,姓赵名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徽宗崇宁年(1106年)进士。初任济阳令时,即以清正廉明著称。宋室南渡后,其便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先后任权户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建炎四年,任签书枢密院事,旋即主政江西,知洪州而至豫章(今南昌)。
赵鼎闻喻樗、吕本中颇有贤名,乃召入帅府为幕宾。又延湖南湘潭人胡安国至豫章讲学,以正风化。一时间,豫章人才济济,气象一新。
喻樗见赵鼎贤明大度,惜民爱才,政通人和。乃遣从玉山带来的随从宋贵返里,接汪应辰到豫章来。
宋贵来汪家,说明来意,汪义举一家自然欢喜无限。两天后,小应辰便随宋贵上了路。此时应辰虽然也有十二、三岁,但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又要到数百里外的远处求学。义举夫妇虽心中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程,哪又顾得了许多?况且素知喻老爷视其为亲生,极为疼爱,便也心中释然。乃牵了幼子沄儿,一同送行。
一家人难分难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义举夫妇千叮咛万嘱咐,什么要尊敬师长啦,要奋发上进啦,要手脚勤快啦,冷暖要当心啦,等等。又对宋贵千托万托道:“犬子少不更事,请大叔看在同乡的面上多加照顾。日后若有尺寸长进,定不忘大恩。”
宋贵见小应辰聪明好学,谦和懂礼,况喻公又特别器重,料久后必定发达,当然不会怠慢,连忙道:“你二老放心。我宋贵虽是个粗人,也略知礼义,自会把小相公视为兄弟,刻意呵护,绝不会让其出半点差错。”义举夫妻俩连连称谢:“谢谢大叔关照。”
汪庆辰来到豫章,喻樗一家尽皆欢喜。瞅个空,喻公又领其拜见吕本中,说明求学之意。吕公自负才高识广,哪肯胡乱收人为弟子?不免要当即考察一番。乃谓应辰道:“闻你善于应对。我曾见一土地庙存有上联曰:土发黄金宝,其下联已失。你且帮其对上如何?”应辰脱口而出:“地生白玉珍。学生才疏愚鲁,请老师指教。”
吕公见其果然敏捷异常,顿时欢喜,又问道:“你见过磨粉的磨盘吗?”应辰答道:“学生不仅见过,还帮父母磨过面。”吕公道:“好,那就以此为题:磨大口小,齿轮轮,吞粗出细。你且好好想想,看可能对出否。”应辰略一思索,道:“有了。秤直钩弯,星朗朗,称重戥轻。老师看对上了么?”
吕公见其又立马对上,不觉心中大喜道:“不仅对上了,还对得好。小小年纪果然见识非凡,才思敏捷。”乃谓喻公道:“你这个高徒我收定了。”喻公闻言大喜,乃为应辰择了个吉日拜了师。
这吕本中曾在徽宗宣和年间为枢密院编修官,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小应辰有疑难请教时,其便引经据典,倾心讲解。而汪应辰也一点就通,且往往能举一反三,加以发挥。吕本中见其如此,私下谓喻樗道:“贤徒聪明盖世,将来不可限量,我等亦恐不及也。”
随后,吕本中、喻樗又将汪应辰荐往胡安国处学习。这胡安国乃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因见朝纲不振,早已弃官归隐,在家乡潭州创碧泉书院,一边授徒讲学,一边研究二程理学并著述。今应赵鼎之邀,前来豫章讲学,见有汪应辰这等少年才俊,自然欢欣异常,收入门下,尽心教诲。汪应辰也不负诸师厚望,往来数人之中听讲、研习,尽得其真传。十三岁时便考中了秀才。
赵鼎闻喻府中有如此奇才,很是惊喜,立命人去请喻樗带汪应辰来见。自己乃在园中与胡安国弈棋相候。
少时,喻樗领汪应辰来到。应辰先叩头见过大帅,又见过胡师,便垂手而立。赵鼎见其身材匀称,眉清目秀,虽满面稚气,却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心中已是暗暗喜欢,乃道:“闻你小小年纪,以第一名进学,想是经纶满腹了!”应辰忙道:“大人过奖。这都是恩师教导有方,小子一时侥幸而已。何足道哉!”
赵鼎闻言,点点头,暗思:“答对得体,且当面试试其志向与学问如何。”乃谓应辰道:“闻你善于对对,又酷爱读书,更能识难字、冷僻字。你且以读书、识字为题,撰一联,以抒己志如何?”应辰道:“谨遵大人之命。只是要大人先恕小子狂妄之罪。”
赵鼎道:“无妨,这也不是公堂之上,就是说得有些过火,我不罪你就是,你放心应对。”
应辰闻言,立即道:“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世间书。大人以为可否?”赵鼎一听大喜,连连道:“好,好!妙,妙!有志气!虽是有点狂妄之意,但这正是做学问人应有的志气!”
赵鼎又道:“还有一下联,要对好上联,很是有些难度。你且试试。”应辰道:“请大人赐教。”赵鼎道:“三才天地人。”应辰略一思索,便笑道:“四诗风雅颂。”赵鼎一听,不由得击节赞叹:“好,好,好!《雅》分《大雅》、《小雅》,加上《风》和《颂》,正是诗的四体!真是绝对!真是绝对!”喻、胡二人也不由得点头称赞。
应辰道:“大人过奖,这也不算绝对。”赵鼎奇怪道:“你还能用别的对上?”应辰不慌不忙道:“医者诊脉,左右手各有寸、关、尺三部。故可对曰:六脉寸关尺。”赵鼎等三人闻之,俱鼓掌称善。
试罢联对,赵鼎又手指旁边花坛道:“那上面长着一物,名叫蕨草。这蕨根虽苦,但荒年尚可食用充饥。你且以其为题,当场赋诗一首如何?”应辰答道:“小子遵命。”
赵、胡二人依旧弈棋,喻樗在一旁观战。汪应辰来到花坛边,一面踱步,一面吟哦。
少顷,汪应辰便过来道:“回禀大人,小子之诗有了。”赵鼎诧异道:“老夫才下得两手,你便有了?快说来听听。”应辰道:“一拳打破地皮穿,拿住春风不放拳。直待子规啼夜月,放开青掌始朝天。题为蕨初生。请大人指教斧正。”
赵鼎听了,微微吟了两遍,便点头称赞道:“好,好!寓意深,意境妙,是为好诗。昔闻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日老夫得以亲见矣!”应辰道:“大人过奖。小子胡诌而已,怎能比得那陈思王?”喻、胡二人也道:“大人过誉,小孩子家怎能担当得起!”
赵鼎见汪应辰小小年纪果然有真才实学,甚是欢喜,乃着意栽培,嘱其常来府中。公余闲暇之时,亲自为其讲授天下大势,道德文章,以及朝堂礼仪,经济学问。恨不得一个晚上便把平生所学,输入汪应辰之腹。
汪应辰日间穿梭于诸门之中,虚心听教,兼收并蓄;夜来灯下苦读,常到三更。是以学问大有长进。
越年,赵鼎入朝为相。临行嘱汪应辰道:“喻、吕、胡诸公,均学富五车,且为人正直。你在其门下攻读,勿懈勿怠,久后必成大器,也不负众师厚望。”应辰顿首涕泣领教:“小子定当奋发向上,决不辜负大人与众师栽培之恩。”
最后赵鼎又赠银一锭,谓之道:“老夫知你家贫,这点银子你且留做日后入京应试的川资。”应辰叩头道:“小子蒙大人青睐教诲,已是天大恩情,怎敢再受馈赠?”赵鼎道:“老夫是个清官、穷官,并无多少积蓄。这是点俸银,虽少,但对于你来讲,还是有些用处的,万勿推却。但使老夫能早日在京见到你,就是最大的愿望了。”应辰闻言,只好再拜而受。
是年乃大比之年。不久传来消息,新科状元乃是钱塘张九成,正是汪应辰的恩师。喻樗高兴,汪应辰更是高兴万分,仿佛觉得自己的底气也足了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