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阳先生:
您好!辛苦了.我看了您写的"世系表",有几处写到"迁太湖",感觉不准确.如第64世敦礼公生子三:隆旌璞(迁太湖).实际上是他们的后裔,有一部分迁到太湖定居.就是他们的后裔迁到太湖,也是十几代以后的事.对于世系,还是应以老统宗谱或者同宗谱谱为据.即使是支谱,也还不能完全作为依据.因为有的支系,过去修支谱时,搞不清楚自己的祖先从何时何地迁到居住地,迁祖的父亲是谁.因而,就把始迁祖接到某一祖先的膝下.我们太湖就有这种情况,大文公支首修支谱时,就把大文公接到第65世璞公膝下,普相公支首修支谱时,把普相公接到第64世隆公膝下.这种现象,在全国还比较普遍.根据我们现在的考证,可能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元朝统治时期,不准汉人修谱;二是我们的祖先迁到居住地后,很长时期(我们太湖大约十代左右)没有修谱;三是到明朝回乱时期,民间典籍谱牒普遍被焚毁.大多数支系是在清朝康熙以后才正式修谱,相隔数百年后修谱,没有老谱作依据,
又无人知道始迁祖是何人之后,到底是何时从何地迁出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有往上续接.因此,许多支系中间断了十几代.这是我们太湖的实际情况,不代表其他地区也是这样,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地区的缩影,说明不是个别现象.网上公布的世系表,对于各支参考互证,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一定就是非常准确的,还是要进行论证才对.我的意见,不一定对,仅供您参考.
太湖县汪氏第98世:汪树芬
2008.1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