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5 1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梁山①】
【两梁山①】
(采石蛾眉亭②,正望此山。)
两梁雄跨大江湄③,高出云霄控碧漪④。天遣骑鲸⑤人去后,淡烟恒似锁蛾眉。
【注释】
①两梁山:即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安徽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安徽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李白在此处写有《望天门山》。
②采石蛾眉亭,即采石矶蛾眉亭。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牛渚山下,牛渚山,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此处为江南名胜,历来吸引许多文人名士来此题诗咏唱,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蛾眉亭建于北宋,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有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传说李白醉酒捉月于此,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③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④碧漪,bìyī,清澈的水波。亦泛指绿水。
⑤骑鲸,俗传李白在采石矶醉骑鲸鱼,溺死浔阳。明代诗人李东阳《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后多用来比喻隐遁或游仙。“骑鲸”和“驾鹤西去”等说法,都是死的隐晦说法,一般多用于高寿与德高望重的人。
【大意】
东梁山和西梁山雄跨在长江的的两边,他们高耸入云,遏控着汹涌流动的清澈水波。上天委派李白从这里骑鲸而去,峨眉亭边留下了永远不会散去的淡淡烟波。
【简析】
千百年来,天门山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多次游历此处,曾留下《望天门山》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故又有蛾眉山之称。
两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两梁雄跨大江湄”,碧绿的江水从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奔流而来。
两山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高出云霄控碧漪”的奇特景象。
后两句引用了诗仙李白 “骑鲸升天”的传说,让人们恩联想起“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千古名句,让 人们深刻体会到作者“担当生前事,更重身后名。”的品格。
作者写这首诗时的观光角度和李白写作《望天门山》时的角度是不同的,他是站在采石矶峨眉亭远观的,因而写景侧重于高达轮廓。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是非常多的,最富气势的应属李白《望天门山》。然而汪广洋的这首《两梁山》,却不单单是生动地描绘出两梁山的风姿,极言两梁山奇观的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更有了借景言志的意味。
此诗约写于1355年6月,朱元璋派常遇春打下采石矶后,正是江水暴涨的季节。汪广洋刚刚得到朱元璋起用,诗人正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之时,因而诗中透露出了旷达的胸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