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网络通讯、交通物流等技术的发展,给各姓氏家族事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对家族发展的认识,很多社会有识之士也给予了极大的认同及支持,都认为各姓氏家族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发扬及补充了中华传统文化,其公益性质对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良性作用,甚至有人直接说,为什么我们是中国人,正是因为我们有家族,这是祖先给我们的烙印。 所以我个人也坚信,不久的将来,家族活动必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姓氏目前都已成立了整个家族层面上的宗亲会民间自发组织,他们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也让我们意识到了需要加大我们汪氏家族事业发展的必要及紧迫性,我们也不可能等到所有条件都完备的情况下,最后一家来成立我们的宗亲会。 家网于2006年2月正式成立,一直致力于整个汪氏家族事业发展,因为家网是大家捐资建成,所以大家也都认同家网是属于整个汪氏家族。创网之初就提出全国汪氏宗亲会的设想,2006年7月在黄山市成立“汪氏文化研究会” 筹备会,2008年4月,以家网会员为主体,在黄山市成立“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其目的也是为了成立汪氏宗亲会。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期间的会长办公会上,名誉会长汪江淮将军也明确提出,“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对外是研究会,对内是宗亲会”的思路。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研究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宣扬汪华文化,汪王墓修葺、汪王公祭等工作上卓有成效,客观上也起到了联谊全国汪氏的作用。对于整个家族内的修谱、联谊及公益的大事上,基于资金及人力条件的限制下,外地宗亲也比较难参与到研究会的管理中来,也没有作太多布署,主要还是靠各地自发、互动, 这也是2013年由汪振亮、汪兴吾等宗亲单独在武汉成立《中华汪氏通宗世谱》修编工作室的由来。 联谊及公益方面的工作也主要是家网及QQ群上,大家的互动。我个人也和一些宗亲在2011年、2012年创建了二期天下汪氏杂志的尝试,2013年移交到黄山。 2013年研究会换届,新会长汪炜上任,在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推动。在与各地宗亲交流过程中,也都意识到了加大推动我们汪氏家族事业发展的紧迫性。2013年,深圳宗亲汪仕林在会上就结合邱氏等姓氏提出了建立汪氏宗亲会的架构,2015年3月,我在与一些宗亲沟通后,提出了汪氏联合会的设想,也是为了让更多宗亲参与,在整个家族内的修谱、联谊及公益的大事上能有所推动。在2013年7月汪华文化高峰论坛上也打出了世汪会的旗帜,提出世汪会的设想,但由于注册方广仁宗亲个人的原因,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在世汪会的设想中,新会长汪炜也明确表示,现在的研究会可以成为以后世汪会的秘书组,开始逐步进行筹备汪氏总会的工作。 说起组建姓氏宗亲会,一个家族层面的事,就远远要比我们现在所做的要多得多,可能需要我们做十倍、百倍于现在我们所做的努力。汪华文化是汪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汪氏还有很多重要显祖及其“文化”符号,如汪氏鼻祖颍川汪公、肇姓祖平阳汪诵、渡江始祖汪文和、西汪显祖汪世显、明丞相汪广洋 、汪应辰、汪藻、汪鋐等众多显祖文化及汪氏名人需要我们共同推进。 汪华墓修葺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汪氏家族还有始祖汪公、肇姓祖诵公、渡江祖文和公、新安祖叔举公、开国公铁佛公、七王爽公、八王俊公等众多的先祖墓及地方始迁祖墓及其纪念设施需要我们重建或恢复。我们开展其它先祖及地方始迁祖工作与我们推动汪华文化、修葺汪华墓也不可能矛盾,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起祭拜汪氏始祖、先祖及华公,怎么可能有损作为最重要的显祖之一的华公的伟大呢,反之,如果我们不祭拜汪氏始祖、先祖,只祭华公的话,华公在天之灵才会不安。 除了这些传承工作之外,我们在家族公益、家族实业发展工作方面,基础更差,要做的更多,就需要更多人力及物力,自然需要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宗亲来更深度地参与及支持。 现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企业家、国家驰名商标汪氏蜜蜂园的创始人汪尤金,不顾80岁的高龄站出来了,而且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筹备,在各地举办了九次筹备会,听取了各地无数宗亲的建议,建辉、礼众、泽壮、传宏、汪杰、汪帮、科元、振武、汪利、建宗、传华、贤兵等更多有实力敢担当的家族有识之士也都站出来了。参与筹备具体工作的,也是家网及《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主体成员,很多人没看到将军、政委、会长等一些人的名单有误解,这也是因为有一些不便而已,大家都珍惜这个机会,这也是汪氏难得之福,我们不可能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我及祝明、怡民、根法等作为《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最早筹备组的成员,一直初心不改,共同期待见证汪氏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当然,不光有这些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家族有包容、团结之心,但是我有信心,因为我们汪姓人,天生具有包容性。我们的“汪”字,是水边王,天生与“水”有缘,水本身能适应任何环境,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所以,只要认清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命脉、发扬光大,是以我们共有的先祖为大同,以发展家族事业为目标,只要有利于家族发展的活动及行为都应当加以提倡,参与任何家族活动的人都应得到关注,而不只是局限于自我及局部。广泛的认同基于组织原则前提下的极大包容,这样,没有什么我们不能克服的,这也是家网及《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一直提倡的。 站在整个家族高度顶层设计一套长期高效并能达到宗亲会与各级宗亲组织及各个宗亲个人各方共赢的机制是我们组建宗亲会的初衷。各级宗亲组织及各个宗亲个人是我们整个家族事业的基础,我们的工作模式及思路,也会秉承这个原则。从身边做起,个人做好了,基层宗亲组织做强了,我们就会更强大,如果我们能创建起一个可以让做得好的基层宗亲组织、发展好的宗亲个人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推广这些优秀的成果及经验,自然可以让更多基层宗亲组织及个人发展得更好。另外在家族具体事务运作上,我们更要突出制度建设,谈化个人影响,这也是一个组织长久生存之道。 反之,如果我们连鼓励及支持别人做事及尝试的胸怀都做不到, 一昧地挑刺及攻击, 岂不太让热情参与及做事的人心寒了!很明显,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修谱工作室》及绩溪的爽公墓修葺活动的成绩有目共睹,也都是由无数宗亲共同努力 的结果,其捐款及其它所得的财务帐目都在家网公布了,都用在家族公益事上,更不要说,其间还有众多宗亲的默默付出根本不计在内。当然,这种宗亲是极个别,也不可能会影响我们汪氏家族事业前进的步伐。 今年是家网十周年志庆,十年磨一剑,在宗亲会成立前夕,我个人借此文就我个人认识的家族理念,与大家真心交流,真诚期待我们的家族联谊平台能成为一个持久、共赢的精神家园,以宽容和理解对待其中每个个体,每个人在其中,象大海的每个水滴,象星空中的每颗星星,每个个体都不可或缺,都在闪光,所以能永恒、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