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5-7-13 17:26 编辑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重大成果、最新著作
《源的守望》正式出版面世
日前,国家级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项目、重大研究成果、最新著作《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O9BZX070)的学术专著方面的最新成果。该书由徽学专家、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方利山主笔,徽学专家、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炜为第二作者,徽学专家、研究会顾问陈安生、鲍义来、汪良发、副秘书长许琦等参与撰稿。该书有45.3万字,一百多幅图片。 国内知名美学家郭因、徽学泰斗张脉贤分别为该书作序、题词;著名书画家吴寒西为该书封面题字。 全书分“文化徽州”、“空间维系”、“文根坚守”、“文魂呵护”、“源的守望”五个部分。“文化徽州”部分总括性地描述和剖析了徽州、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生态的主要内涵;“空间维系”部分强调了徽州文化生态是一个包涵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四维的特色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不可随意切割和肢解;“文根坚守”部分着重论述徽州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徽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活态“非遗”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这一部分,作者结合多年来参与保护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等徽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的实践,对文化生态保护中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物态遗产和活态“非遗”保护的结合、原真保护和“异地”保护的利害等等问题作了探析和思考,特别是对城镇化、“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徽州古村落的消亡作了认真调研,及时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对徽州古民居的“异地拆迁”“保护”,对各种以“保护”名目“建设性”地破坏徽州文化生态的情况进行剖析,助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健康发展,为进行中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新鲜借鉴。
“文魂呵护”部分,作者则重点探析了徽州“非遗”活态文化中,徽州民俗、徽州宗族文化、徽州特色民间传统技艺各类特色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演示式保护、馆藏展示性保护等模式,通过对徽州万安罗盘手工传统制作技艺、黟县麻布手工传统制作技艺、徽剧艺术、徽州文书等保护个案的剖析,着重论述徽州代表性活态“非遗”,其中反映的徽州人的家国观、义利观、公私观、荣辱观、自然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见证,是中华文魂的生动体现。坚持原真性地发掘、整理、复活,将其在徽州原生地域作活态保护,这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主体任务。
“源的守望”部分,作者专门探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代意义。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现状出发,分析了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对保护区的实验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在徽州之域凭借绝佳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活态地保护好徽州物态和非物态文化遗产,在徽州之域着力建设一个“人文与自然相和谐,历史与现代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益彰,文脉清晰,文魂丰沛,传统风貌依旧而又现代文明的中华特色民族地域文化示范区块”,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特色精神家园,是以后世界孔子学院学员来中国了解、触摸、感悟、体认中华文化的一个实习基地。作者强调:这种“文化特区”类型的文化生态保护创新实验,是在现代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努力保护徽州传统古村落的文脉文魂,把传统古村落的自然之美丽、人文之美丽留下来,让“新安大好山水”永远“大好”,并将这种“大好”做成范本,扩开影响。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战略高度,放眼安徽未来发展,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作系统筹划安排,努力提升整个社会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这一“千秋大任”的时代价值的认识。
据了解,为完成该专著,课题组自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根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需要,先后组织安排了对(西递、宏村、南屏、芦村、屏山、源头、碧山,渔梁、许村、江村、丰瑞里、昌溪、棠樾、雄村、里方、石潭、绵溪、大阜、北岸、苏村、白杨、瞻淇、孝女村、呈坎、唐模、槐塘、上叶、潜口、灵山、西溪南、南溪南、篁墩、井潭,黄村、溪口、盐铺、万安、黄土岭、五城、沥溪、历口、环沙、桃源,江湾、晓起、汪口、理坑、李坑、清华、严田,龙川、墈头、余川、上庄、宅坦、石家村、冯村、浒里、仁里等)徽州古村落文化生态现状及保护情况的专题实地考察调研,并写作了《西递宏村文化生态》、《里方村文化生态》、《白杨文化生态》、《上叶村文化生态》、《南溪南村文化生态》、《篁墩村文化生态》等专题调研报告。课题组还组织对婺源三雕“非遗”传承基地、黟县“非遗”生产性保护开发基地、潜口“非遗”展演基地、歙县三阳徽州民俗村叠罗汉“非遗”项目、歙县丰瑞里、绩溪余川、歙县绵溪三地“抬汪公”“非遗”项目,徽州古祠堂保护项目,徽州武术保护利用项目、徽菜观音豆腐开发利用项目、歙县“非遗”保护等作了专题调研,形成万安罗盘传统技艺、黟县麻布制作传统手工技艺、丰瑞里抬汪公民俗、三阳叠罗汉民俗、徽州古祠堂保护等专题调研报告。
另据了解,专著课题组在黄山市文化委、绩溪、婺源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徽州学爱好者的热心支持下,收集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各种文本、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论文、资料约六百二十多万字。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先后编发了五期《科研简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最终成果研究专著的写作大纲几经修订后,才于2011年下半年进入书稿写作,最后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审核合格,列入该社出版计划,历时整整6年,终见成果。 (韵兰)
1、热烈祝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喜结硕果 2、热烈欢迎徽学专家学者莅临汪华纪念馆指导工作 3、汪华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研究汪华文化 弘扬汪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