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岚山上的朝拜
发布时间:2015-04-10 | 作者:江伟民 | 责任编辑:江恬薇 | 来源:黄山日报
这是一只寻根的队伍,穿越千里……
这是一只朝拜的队伍,横跨千年……
队伍的指向,歙县城区边上一个叫云岚山的地方。来自不同的地域,操着不同的口音,却带着一颗相同的崇敬之心,从四面八方涌来。
3月29日,星期天。一个春日暖阳、繁花似锦的日子。这一天,热闹注定是属于云岚山的。人们虔诚地提着香烛,高举着“保境安民”、“越国世宗”等字样的各色大旗,敲着锣打着鼓吹着笛,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云岚山脚下,行走在一条铺着青青石子的山道上。这支千余人的队伍里,有上了年纪的古稀老人,也有坐着手推车的垂髫小儿。他们都是汪氏后人。今天,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云岚山。因为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古徽州第一伟人、越国公汪华。
在“乙未清明汪王祭暨首届中国黄山汪华文化节活动”的红色条幅下,是越国公汪华的墓地。今年是汪华诞辰1429年,当天上午9时,来自北京、四川、福建、江苏、上海等地的汪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1000多人参加活动,首届汪华文化节活动在汪王安息的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在一阵阵掌声中,揭碑仪式开始,拉下那块覆盖的红绸,一块长约3米、高2米的大石碑,跃然眼前。公德上记载着全国各地的汪氏宗亲为重修汪王墓所捐赠的款项。祭祀碑,则以洋洋千言,全面而简略地记载了汪华的生平。
汪华(公元587年—649年),原名汪世华,出生于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他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宣、杭、饶、睦、婺等六州,建吴国,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为了促进华夏一统,汪华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被大唐皇帝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被唐太宗李世民授予执掌长安禁军大权,后又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其谥号“忠烈”。
汪华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把他作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的典范来表彰;李纲、赵普、苏辙、朱熹、岳飞、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喻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在歙县、绩溪等地,更有着“抬汪公”的民俗。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2008年,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祭祀汪王文化得以不断地推广宣传,从祭祀之初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千余人。有的汪氏宗亲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崇敬。
来自四川的汪氏宗亲汪洪福介绍,他赶了1800多公里的路,就是赶过来祭祖、寻宗的。来自香港的汪润田先生说,他是第一次来歙县,也是第一次来认祖归宗,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
公祭结束后,《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全套发行暨向歙县人民政府赠谱仪式在徽州府衙举行。《中华汪氏统宗世谱》主编、今年75岁的汪振亮先生向歙县人民政府赠谱。
汪振亮介绍,《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分为十册,耗时6年之久编纂而成。“这套谱,不仅丰富了徽文化,也凝聚了家族的力量。”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抔黄土照汗青。首届汪华文化节在歙县的活动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天下汪氏宗亲的寻根之情浓厚,朝拜之心虔诚。这也让歙县古城和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旅游人看到了商机。
汪华俨然成了歙县的一个招牌,古徽州的一面旗帜。正是在这一招牌和旗帜的影响下,寻根问祖一年热过一年,寻根文化之花一季胜过一季。如何利用好、推介好、高举好汪华这一品牌,这是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