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6-9-7 14:26 编辑
关于汪姓源流的诸多说法和争议由来已久,今就某些宗支新修族谱收录若干思维混乱、观点不明的垃圾资料问题谈点个人见解。我建议:在汪氏家族的宗谱资料中,不宜搜罗网上各种资料随意组合。一定要鉴别真伪,要去伪存真地选择性收录,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切勿照抄照录。说“汪姓是典型的多源流姓氏”是不对的,说“天下无二汪”或“汪无二姓”也是不对的,说“防风氏、汪古族、汪野国、汪河”等等古代诸多汪氏源流更是不真实的。 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大姓都有其多源性,并非仅有汪姓有多源。究其历史源脉或几千年,或几百年不等。自所以只有汪姓源流有争议,就因为汪姓强调“汪无二姓”,亦因“汪罔说”和“汪芒辨”引起争议的。说“天下无二汪”,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种说法确需改变。因历史缘故改姓者各姓都有,究其原因:或感恩戴德、或避凶免难,或入赘、或收养,等等。既有他姓改汪姓的,也有汪姓改他姓的,均为正常的社会现象。 在当今社会现实姓氏中,就历史长短和人口众寡而言,汪姓源流有一个主流、多个支流,一主流即为春秋末期的姬分汪姓,多支流依次为南宋时的翁分汪氏(现居东南亚一带)、金末完颜氏(满族)改汪姓(现居辽宁、黑龙江某地)、元末蒙族改汪姓(现居云南某地)、清代也有满族汉化后改汪姓的(现居东北某地),还有明代黄冈吴姓改汪姓(现居庐江黄墩)、刘姓改汪姓(现居贵池乌沙),或许还有更多不曾知悉的其他支流。 至于“汪罔氏”,原为漆姓,一曰釐姓,起始于夏初的防风氏,距今四千多年前。防风氏被杀于淮南涂山,其部民多数北迁称长狄,徙居于黄河流域,建鄋瞒国。公元前760—594年间,“长狄”部族历代国君先后被宋、齐、鲁、晋四国所虏杀,其部民后被迫成为晋军的奴隶,再往后逐渐消亡,氏族终结。另一部分防风氏部民南迁至钱塘江流域,在余杭金鹅山建立古防风国,历约一千八百年至先秦前,均已融入了越人和华夏其他民族,但并未以“汪姓”存在于世。 后来竟有网上资料甚至某些学者,将姬分汪姓汉代江南始祖汪文和、唐代越国公汪华都错说成是汪芒氏后裔,亦有某些学者将甘肃漳县汪世显家族错说成是汪古族(旺骨族)。真是一派胡言,扰乱视听,信口雌黄,沽名钓誉,是某些所谓学者们极不负责任的伪学术成果。对于那些不重实际的所谓 “大家学者” 之言行,或所谓 “汪姓研究成果” ,一定要予以认真甄别,绝对不可盲从。若是他姓伪学者信口雌黄,我们可以鄙视他,置若犬吠。甚至可以口珠笔伐,据理力争,并提醒汪氏宗人切莫信谬为真。 如“汪芒氏、汪古族、汪野国(赢姓)、汪海、汪河” 等诸多源流之说,皆无实际依据可言,有些学者就是不注重调查研究,总拿前人的文字抄现饭,从来不分是非对错。甚至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亦或变厘为漆、变漆为姜。后若再遇类似学者以讹传讹,姓氏学或文史学也都难免垃圾遍地了。如此类似说法及所谓“汪氏图腾”,都是我们不能认可的。 我们并非只认姬汪的一家谱牒,如六桂汪、蒙改汪、满改汪等等,只要有文史谱牒存世、有族居人群存在的汪氏,我们都会认可的。但若信口雌黄的谬论,我们坚决驳之!曾有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说:汪芒氏被大禹所杀后,其后裔由浙江湖州逃到徽歙山区,后来出了汪华。有些不明真相的汪家人就信其为是了,您说我们能不警觉吗?
我们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事实存在的就是不可否认的。翁改汪、蒙改汪、满改汪、吴改汪、刘改汪等,他们都有族谱传世,也有裔族存在。所以,我们应当承认当今中华汪氏之源 “是一个主流和多个支流”的事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否定那些如汪罔氏、汪古族、汪野国、汪河等等,既无谱系传世,又无裔族存在的虚无之说,我们决不承认“汪罔氏是天下汪氏的始祖”之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