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6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魅力徽州于2014-03-06 12:48发表的 :
(三)汪华迁歙支派考略(包括今徽州区)
唐模:“一名新平里。唐越国公华长子建之十一世孙,曰思立,(唐)元和丙戌(806年)由新建(在旌德县)迁此。传六世孙曰德暹,为上汪祖;曰德昌,为中汪祖;曰德陞,为下汪祖。”“……曰猷迁于稠墅大里。聪次子曰淑,独守故址,则唐模实诸汪之所自出也。”
(国图四册本,东洋文库本中,“唐模”下均作:“在邑西二十五里,一名新平里,唐越国公华长子建之八世孙曰思直,元和丙戌由绩溪登源迁此。传六世曰德昇,为下汪祖;曰德昌,为中汪祖,德昌子仁忻,迁稠墅;曰德暹,为上汪祖。后有讳承吉、承可、承德、承绪、承信、承戬为六大族,歙之诸汪从此出焉。承吉后曰叔詹,为司农少卿,迁古城关;曰叔敖,迁潜口,以子贵,赠奉直大夫……。”与《新安名族志》有异,究竟何人从何地所迁,需考唐模“汪氏宗谱”。)
古唐,“在邑(歙城,以下“邑”、“城”同)西十五里。系出越国公华九子,长曰建,字子尚,唐为郎州都督府曹参军。七世曰凝绩,礼部举进士第,后为河东掌书记,子曰质,迁新建。十二世曰思立,迁唐模。”“珏子二,长曰炳,炳子一,曰骥,由唐模而迁古唐。”“三十五世,曰玉庆,字得厚,秉性聪敏,立身敦重,乡邦故老,隐德行义,宣德五年(1430年),修茸汪氏宗谱”。其子“宗贤,善述先志,不忘其初,蒙总制彭公同修歙东十(七)里越国王墓(即雲岚山汪华墓),建立祠云。”“骥公迁古唐,而子孙绳绳而继其业。曰裕,迁和州;曰意,迁扬州;曰芳,迁含山县,皆出此派,吾已言之族氏之大略也。”
潜口,“出唐模派,宋赠金紫光禄大夫,曰叔敖迁潜口下市,宣议郎曰时俊,迁中市。厥后曰若容,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历官将作监丞;曰若泉,以兄荫历官右司谏;曰若虚,俱徙信行。曰沆,居下市。曰淙,居丛睦坊。曰淮,为福清县尹。曰铸,居信行。”“曰颛编有《汪氏流芳集》”。“曰道植,号竹溪,以殷硕闻,尝捐已资独建‘文峰宝塔’于水口(即潜口村南今锥塔),以利一方,又建石桥三所,以便往来,郡守佘公旌奖之;”“曰文显,尝捐已资重建大夫祠于金紫院(即金紫祠,俗称金銮殿,今已重建)。”
....... 各支迁派与世谱略有出于,对于十六族的迁徙的论叙也有些误差,或许是资料考证时的笔误,不过还是要感谢江先生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