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世系讨论 敬请你的参与
疑案重点:  
62世元凤—63世绒—64世敦礼—65世旌—66世和—67世小一、小二、小三。小一、小二、小三应为71、72、73世? 62世元凤—63世纬—64世琏—65世镕—69世祥彦—74世伯敬,与小三同迁。小一、小二、小三应为74、75、76世? 62世元凤—63世绒—64世敦礼—65世旌—76世和—77世小一、小二、小三。小一、小二、小三应为75?或是77世? 
相关资料:   
    (一)珦公支谱:敦诗公次子,65世,讳珦,字功甫,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南宋孝宗隆兴二年甲申(1164)卒,享年六十一岁。娶曹氏,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壬午(1102),南宋孝宗乾道元年乙酉(1165)卒,享年六十四岁。合葬本里水坑,丙巳山壬亥向。生子二 ── 传、焘 。后裔迁居黄梅、歙县、泉州等地。 
    评论:65世旌与珦是堂兄弟关系,另有谱载:绒生于1054年,敦礼生于1080年,推测旌公应生于北宋徽宗初年(1101—1103)。
    (二)伯敬公支谱:琏公长子,65世,讳镕,字缕金。生于宋宣和七年乙巳(1125)。配陶希侃公次女,生子五 ── 长吉、长祥(殇)、宦(殇)、发(殇)、翥(卒)。公妣合葬神墩风吹罗带形,与纬公、琏公夫妇共冢。公妣棺居右边,卯酉兼乙辛向。
    评论:65世旌与镕是近族兄弟关系,另有谱载:绒生于1054年,敦礼生于1080年,推测旌公应生于北宋徽宗初年(1101—1103)。  
    (三)显四公支谱:和公长子,67世,讳小一,字宝五,南宋期间(1127—1279)为避战乱,携二子寿一、寿二,自婺源大畈迁潜山黄柏河定居,为迁潜始祖。后称宝五公,自此,才有正式派行,即:“宝寿显福,思仲永伯,仁秉天之元,克崇继世高,学隆周,孔孟传,令名光上国,万代定昌前”。小一公五传斌公生于洪武十年(1377)。     评论:小一公应生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9),迁于元朝初期(1279—1283)。旌与小三相隔约150多年,此旌与小三绝非祖孙关系,这中间可能掉了4—6代。  
    (四)皖桐文彬支谱:和公长子,67世,讳寿一,桐城始祖。生子一:文彬(文彬生仲铭,仲铭生源,源生辅、弼、相)。      桐邑迁霍山德任支谱:和公长子,67世,讳德任,后裔迁霍。生子三:寿成(寿成生朝学,朝学生选富,选富生公仁、公义)。      通宗世谱. 桐城支谱:和公长子,67世,讳小一,桐城始祖。生子一:友一(友一生音通,音通生继光,继光生永清)。      评论:此三谱太过简单,此寿一、德任、小一与前面的小一似难等同,但看其代数较少,此小一可否视作元末小三之兄?而此寿一可否视作友一之兄?而此德任又该如何?实乃无从推断、难以核考。
    (五)华一公支谱:和公三子,67世:讳小三,字皖轩,号绍华,后尊祖三。生于婺源大畈,幼时随父和公任而客居安庆,后与兄小一、小二至桐城,复由桐城迁潜山,为迁潜阳始祖。初居潜山南乡城南二十里、皖河西畔之铁锁塘,因遭红巾贼杀义属九人而复迁县治东门朝天坊。配蔡氏,亦婺源人。生子二 ── 华一、华二。公妣合葬潜山新城南门外、高营坝下蔡家坦之雪湖西畔,巽向有碑。69世德铭,华一公次子。生于元顺帝六年戊寅(1338)十月廿八日。
    评论:小三公最早约生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约迁于元朝初期(1279—1283)。旌与小三相隔约160多年,此旌与小三绝非祖孙关系,这中间可能掉了4—6代。 
    (六)通宗世谱. 霍山支谱:和公幼子,67世,讳小三,又名祖三,潜山始祖。生于婺源大畈,[strike]元顺帝时(1333—1368)[/strike]与兄小一、小二偕客于桐城县,后复迁潜山。配蔡氏,合葬潜山高营坝下,有碑。生子二:华一(72世仲才迁霍山)、华二(无考)。70世思义,德铭次子,于正统七年(1442)捐谷五千石以赈饥荒,获旌表建坊。
    评论:潜山谱与霍山乃同一支系,小三公最早应生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迁于元顺帝时”一说肯定是错误的。 
    (七)强公支谱:和公三子,67世,讳受,行小三,迁潜山始祖。貤赠文林郎,见潜邑山奇水秀,遂由婺源大畈迁居潜山县东门,迹载邑志。卒葬潜山县北乡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洼下。配张氏, | 生 ──   生生    宾公支谱:和公三子,67世,讳受,行小三,迁潜山始祖。公由婺源大畈迁居潜山东门,配张氏,生 ──   生生  葬于潜山西河乌石堰清风岭老基凹下,公开敦睦堂。 评论:后小三非前小三。前者生于南宋,后者生于元末,两者相隔80多年。  
    (八)伯敬公支谱:成昌公次子,74世,讳肇敬,原名伯敬,字无妄,号慎轩。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 乙未,配方氏,生子五 ── 基礼、基智、基信、基让、基仲。公与二妣合葬白水湾老屋后,癸山丁向有碑。公之外舅朱明得公为潜山令,公为审判,公为迁潜邑白水湾始祖。公与小三公同迁潜山邑,公后裔与强公、宾公后裔合修宗谱、同订字派。
    自69世修彦公起字派:修理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评论: 从伯敬公生年及其与小二、小三是同迁发小,此小三公应生于元至正十五至二十年(1355—1360)。 旌与小三相隔约250多年,绝非祖孙关系,这中间可能脱掉了7—9代。  
    (九)强公支谱:小三公长子,68世,讳强,字省一。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1384)癸亥正月十八日生,葬西乡排驾林。配王妣,生子二:修齐( | 生于年    自69世修彦公起字派:修理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评论:从强公生年推算,此小三公应生于元至正十五至二十年(1355—1360)。旌与小三相隔约250多年,此旌与小三绝非祖孙关系,这中间可能掉了7—9代。
    (十)宾公支谱:小三公次子,68世,讳宾,字省二。生于明洪武十八年乙丑(1386)正月初一酉时,配孙氏,洪武十八年乙丑(1386)五月初二卯时生,公妣卒葬于潜山西河乌石堰清风岭老基凹。生字纯甫,生于年     自69世修彦公起字派:修理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评论:从宾公生年推算,此小三公应生于元至正十五至二十年(1355—1360)。 旌与小三相隔约250多年,此旌与小三绝非祖孙关系,这中间可能掉了7—9代。
    (十一)太湖会谱:65世旌—66世修凝—67世身正—68世治人—69世家兴—70世居中—71世仁物—72世由道—73世义训—74世种—75世秩—76和—77世小一、小二、小三。小二、小三于元末(1365—1368)同族弟秉公由婺源迁至桐城,投靠长兄小一公处共居一时后分迁多地。小二公迁怀宁,配曹氏,生子一:华松。小三公迁潜山东门,复迁南乡大栎树,配蔡氏,生子三:华一、华二、华三。秉公迁太湖,配柯氏,生子一:宗。仨公迁地均相邻相近,仨公同葬一处、合墓共碑。 
    评论:此谱小三公是77世,和公之前多出10代,且前8代均堂兄弟共字,据传民国九年(1920)抄自婺源大畈老谱,看似应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看子孙名讳与一本堂华一支谱相似,而迁徙年份又与敦睦堂强宾支谱相似,无论属哪派都似乎补差太多了。 
----------------------------------------------------------------------------------------
综合考论: 
    (一)参考珦公支谱和伯敬公支谱——珦公出生年份崇宁三年甲申(1104)、镕公出生年份宣和七年乙巳(1125),另有谱载:绒生于1054年,敦礼生于1080年,旌公应生于北宋徽宗初年(1101—1103)。  
    (二)参考显四公支谱和华一公支谱——小一公迁徙年代南宋末期(1275—1279)、德铭公出生年份元顺帝六年戊寅(1338),寿一之父小一公、华一之父小三公应是同胞兄弟,生于南宋宝祐至咸淳年间(1253—1274),旌与小三相隔约170多年,绝非祖孙关系,小一和小三公应属旌公下6—8代,即统宗71—73世。 
    (三)参考伯敬公支谱和宾公支谱——伯敬公与小三公是同族发小又同迁潜山、及宾公出生年份明洪武十八年乙丑(1386),小三公应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左右。旌与小三相隔约260多年,旌与小三绝非祖孙关系,小一和小三公应属旌公下9—11代,即统宗74—76世。 
    (四)参考太湖会谱所载——旌与和之间还有10代,且前8代均堂兄弟共字,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两个小三公历时相隔近90年,这是不同年代的两个“小三公”,元末小三公的祖脉认定可从太湖谱略作调整即可,南宋小三公的祖脉将是一大难题。
-----------------------------------------------------------------------------------------------------------------
        这个课题非常重要,“和公”支系主要分居于皖中,也有部分宗系迁至皖南、皖西和外省。桐城谱、怀宁谱、潜山谱、太湖谱、等等,各支派宗谱相互间矛盾冲实严重。乾隆版通宗世谱因只录入一个支系,所以没有比较也就未发现问题,更不会考证和解决问题。
        如今,《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程已启动许久,各地宗支纷纷修谱接脉,并已有个别支系完成续谱并成功对接。可是,“和公支系”各支派宗谱相互间的严重矛盾问题依旧,“和公世系考证”已迫在眉睫,我们大家和相关宗族都必须认真对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