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送英魂 美名传四方
--写在汪儒林先生逝世一周年
作者:湖北恩施八十七世 汪茂月
大风题记:
汪儒林先生是家网最为德高望重的高龄会员之一,不光在网上,我们也经常电话联系,交流家族信息,其一言一句,都让我敬重。今年年初,我到湖北时就一直想与他联系,想借机去拜访,但未能联系上,直到八月份,与刚进家网的恩施汪学林宗亲交流时问起才得知其已于去年10月去逝,所以,也一直为未能谋其一面而甚为遗憾,也一直想法联系到恩施汪茂月宗亲,最终有了这篇文章。因为汪茂月宗亲亦是七十多高龄,对电脑不熟,此文是通过信件传送,再作整理,才延迟到今天才在家网发布,见谅!
另:现已将汪儒林先生原帐号更名为《在线追思:汪儒林》,其个人空间可以留言纪念,但必须先加为好友。
《在线追思:汪儒林》个人空间网址:
http://www.iwangs.com/bbs/mode.php?m=o&q=user&u=60911
汪儒林,1930年1月27日生于湖北省恩施县三岔乡芬水村五组,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区委书记、代理检察长、农办主任等职,1990年退休、他一生严以律已民、宽以待人、政治坚定、清正廉明。几十年来,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家人关怀备至,对族亲尊爱有序。从十七岁时他就开始收集汪氏家谱资料,并主持出版《恩施州汪氏联宗谱》,余年一直致力于宗谱的完善修订及家族联谊活动,2011年10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81岁。
斗转星移,寒暑往来,不经意间,他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今天我们纪念他,勾起往日的回忆:他匆匆的脚步、伏案的背影、微笑的音容。。。。。。像一幕幕电电影跃入脑海,思念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父多次提到汪儒林,说他勤奋好学、待人诚恳,那时我虽然没有面见,但已留下了深刻印象。1990年他刚刚退休,从外地返回恩施定居,一天中午他来到我家,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的人,我似曾相识,但从他憨厚的面容和手中那本《汪氏宗族发展史》判定他就是汪儒林。果然我没猜错,他说:“参加工作几十年,业余时间都没放弃对汪氏家族的关注,这本《汪氏宗族发展史》是我的心血,今天登门送书,请指点。”果然名不虚传,汪儒林先生的谦虚使我肃然起敬,我说一定拜读,之后,正是他编写的这本册子,引导我开始对汪氏家族史的注意,一次我咨询他《汪氏宗族发展史》描述我支脉祖籍在徽州府,这府现今的行政区划在什么地方?当时他并没有立即回答。一星期后,他带来了准确答案。他告诉我,“你当时问我的问题,当时也知道,为可靠起见,再次查阅资料,再作出确切回答。”正是这一简单的提问,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汪儒林先生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个具有工作热情的人,更是一位办事严谨的人。当然他还是一痊谦虚好学的老人。
2007年族亲推举他为恩施自治州汪氏联宗谱的主编,在多次推辞不脱的情况下,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为了编好这本谱,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寻找了大量资料,这是一项最基础然而也是最艰难的工作,为此他以78岁的高龄自学了电脑,仅仅一个星期他就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他就能通过网络捕捉各类信息来拓宽自已的知识面。对此我惊讶不已。我问:“这么短时间,你能对电脑的使用如鱼得水,有何秘密?”他微笑着答复:“我的秘密就是毅力。”正是靠着毅力,这位老人在三年里踏遍了恩施州五县市20多个乡镇,行程数千公里,采集整理了汪氏支脉的大量资料。这其中的艰辛,旁人难以想像。
恩施是山区,老祖宗的墓也多为荒山掩埋,这里人迹罕见,荆棘丛生,数百年没人去过,但汪儒林老人去了,每次进去时,衣服整齐,但出来时就被划成碎片。一次在三凉乡下廓河找到一位祖人的墓碑,当时杂草遮盖,看不清文字,他正准备钻进去时,旁边一位族亲突然间发现坟头上一个大大的马蜂窝,在场的众亲族难惫不堪,受伤者不少。为查找建始县二三星坝汪姓的字辈排序,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将一块被掩埋两百多年的古石碑挖出,经清洗再将破碎的石块拼列出来,已是晚上十一时了。尽管汪儒林身上湿透、寒意凉凉,饥肠漉漉,但他看到石碑上真实纪录着汪氏字辈的情况时,像一个小孩似的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就是真实的汪儒林,为了弄清汪氏迁入恩施的史料,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真是一言难尽啊!功夫不负苦心人,正是汪儒林老先生的执着,《恩施州汪氏联宗谱》才能在2009年5月顺利问世。在颁发仪式上,来自州内各县、市、乡镇的汪氏族众异口同声:“可以这样说,没有汪儒林,恩施几十支汪氏支脉不可能理清,也不可能完成这一浩瀚工程,今天下午大家也不可能聚集一堂。”族人的心声是对他的最好评价,面他谦虚地表示:“功劳是从族亲的,我个人只是尽了微薄之力。”
汪儒林先生的忠厚和诚恳是他一生最完美的体现,依靠这做人的基本良知,他征服了很多难题。恩施柏杨乡汪家梁子汪培珍先生有一套清道光十八年石刻《汪氏家谱》,历经土改、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他用鸡笼藏、山中埋等方式,躲过一次次劫难,终于保存到现在,对于这一份珍贵资料,汪培珍视同生命一样宝贵,曾有湖南、重庆来人打算目睹一面,都被他婉言拒绝,怏怏而去。当汪儒林得知后决意去走访。有人劝他去了也是白去,而汪儒林老先生笑着说,我有法宝,就是带着良心去。果然汪儒林吃了闭门羹。软磨硬泡了一下午,还是没有收获。晚上汪儒林说,“一笔难写一个汪字,我不看家谱,就在你家住行吗?”见到眼前这位家门,汪培珍勉强答应,家谱借你一个晚上,但绝对不能出我的大门。行!汪儒林爽快答应。这时,他掏出相机,一页页地翻拍,忙了整整一个通宵。清早看到肯前眼睄红肿的客人,汪培珍感动了,他说:“我确信你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你本家谱你带回去抄。但条件只有一个,在我家玩三天。”信任和理解,世上还有什么比这还珍贵的东西呢?临别时,当两位汪姓老人紧握着双手,久久不能分离时,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今天下午值得我回忆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联宗谱颁发不久,他说,“当时赶时间,这本谱还有很多不足,我准备再筹点资金,再整理一下。”去年5月,他孤身一人,三次到江陵县寿市乡和监利县汪家桥寻访,之后又专程去汉阳拜访汪振亮先生,并带回清乾隆年间一套《汪氏通宗世谱》,他说,“成功的家谱最重要的必须和《汪氏通宗世谱》一脉相承,为了弥补不足,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终于在《汪氏通宗世谱》上发现我支脉五十六世汪彦云,这样他顺势清理,发现本支支脉在联宗谱上漏记九辈,为对历代负责,他自费打印更正版,重亲修订各世情况,分发给亲族,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工作。汪儒林老人日渐消瘦,他老伴劝他去医院检查,他说,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没做完,过一段再说,的确,在汪儒林心中他还装着一辈子子也做不完的事,去世前几个月,他盘算着到江陵与汪家寨商量为汪华墓捐款、到建始县与汪启发商量再编族谱,来凤县、鹤峰县还没去,要去一趟,重庆巫峡汪才轩来恩施寻根。。。。。。太多太多的事,他想到的是汪氏族亲,想到的是留给后人的真实资料,唯独没有想到自已。那一天他终于病倒了,病得很厉害,躺在病床上三个多月滴水没进,全靠输液维持,即使这样,他还对我说,你告诉汪才轩,我下个月出院,叫他那时来恩施。汪儒林哪,汪儒林,当癌细胞正在蚕食你的肌体时,你想到的还是别人,想到的还是汪氏族人寻亲,我服人了,我敬佩你!
2011年10月26日,霜降时刚过,寒意浓浓,树叶枯黄,满地路叶,这天是一个悲痛的日子,汪儒林先生终于挺不住了,他不辞而别,离开我们,走向他去的地方。沉闷的空气使我们感到阵阵悲伤,梅英女士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学东等子女失去了一位好父亲,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族亲。得知噩耗,熟悉他的人纷纷而来,吊唁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令人最为感动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天峨县汪氏族亲,他们派出汪长友、汪长球、汪占标等四位代表,连夜色驱车,行驶24小时赶到恩施,大批当地及周边县市族亲都赶来为其送别。汪儒林先生的去逝是恩施汪氏家族的一大损失,冥冥之中,我们也深信,汪儒林先生也一定是与祖宗们在一起,其在天之灵也一定会在护佑我们!
今天,我们怀念汪儒林老先生,旨在学习他光明磊落、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追忆将使汪儒林先生的高贵品质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秋风送英魂,美名传四方,安息吧!汪儒林先生!我们永远怀念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