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6563|回复: 19

爽公裔小三公支

[复制链接]

33

主题

187

回帖

6837

积分

纪念会员

积分
6837
发表于 2011-8-14 2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郡望:平阳郡

堂号:敦睦堂


宗祠:原祠始建于潜山,清时迁怀宁万桥乡(现茶岭镇)蟹形(老谱记:叶家坦),文革时改为海形中学。现原址已盖私宅。2003岁末议复建,经诸族众同心协力,新祠于2010岁末在本县秀山乡司马村汪河湾告竣,族众欣然。

字辈排行:(69世始派)

修理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
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
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爽公前世系家网已有诸多记载,不复赘述。

四五世  爽   字子开。贞观三年(629)己丑十二月二十日卯时生。贞观十八年任右武卫,永徽五年任左屯勋府,总章二年(669年)选授岐工府兵曹参军。高宗咸亨四年癸酉(673)六月初九日巳时卒。公笃学好士,以忠孝自任,宾客造门,皆吐哺握发迎侍。宋乾道八年封忠德侯,庆元五年封忠德顺助广休协贶侯,后至元代历封忠佑侯、祟和衍烈公。娶闵氏卒,继娶江阴戴公圭铭女,高祖武德元年戊寅(618)二月十三日午时生,高宗调露元年己卯(679)七月十八日戌时卒。合葬绩溪县十一都三图土名七塔古惠井旁,俗号为“七王坟”,以公行七也。生子二  处礼  处贵


四六世  处礼  字元宪。妣劳氏。
处贵  字元实,或字仕博,号文愈。应孝廉不捷。卒葬宜州太平县。娶王氏(或稽氏,继沈氏)。生子二  愤  悱(或太元)


四七世   愤   字可善。太学博士。妣吕氏。生子一  仁重
悱   讳泰元,字志道。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侧。娶鲍氏。生子二  仁素  仁恭


四八世  仁重  字廷贵。迪功郎。妣彦氏。
仁素  字廷学,一字德儒。唐中宗嗣圣(684)中,由太平随子任迁居泾县。年八十一卒,葬居侧。配王妣。生子二    凤思  风林
仁恭  另提


四九世  凤思  字子仪。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戊戌授歙县令,复居故里慈菰。卒葬绩溪汪里村南山下。娶何氏。生子四  文秀(或名鲸,字文秀)  文景(或名鳞,字文景)  文相  文希
凤林  又名伦。另提


五十世  文秀  字焕章。登进士第,授绩溪令。居绩溪。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公作老谱序。娶赵氏。生子二  陞  階  享年54岁,葬绩溪县龙须乡西山下。


五一世   陞   字行璿,或字君玉。逐寇有功,授中散大夫、卫尉卿。娶王氏。 生子七  说言  审言  纳言  昌言  慎言  谨言  真言(或说生子七:说言、说审、说纳、说昌、说慎、说真、说谠)  葬绩溪县胡里村。
階   字行节。唐左卫大将军。生子二  正言  察言


五二世  说言  字昌宗。以祖父勋授云麾将军,充歙、宣等六州都辖御史。娶李氏  生子三  咸  穆  晋  葬歙县。
审言  生子三  知济  知润  知游   
昌言  生子一  师道


五三世   咸   字广之。袭勋授睦州绩溪令。娶陈氏。俱葬绩溪石照山。 生子一  浚
穆   迁绩溪闾川。另提。
晋   迁绩溪闾川。


五四世   浚   字文渊。唐左骑常侍。博通经史,文武双全,举贤不第,弃文就武。重修宗谱。享年九十三岁,卒葬歙西葛塘山寺前。娶吕氏。生子二  师全  师保           

五五世  师全  字义夫。唐武宗会昌二年壬戌(842年)授本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监祭酒。享年八十一岁,卒葬云岚山。娶王氏。生子二  道安  道兴
师保  生子一  錡

五六世  道安  字成泰,或元振。唐大中元年(847)丁卯刺史于德海,以补充衙前兵马司差充婺源镇都虞侯,总戎婺源,因家焉。为婺源始祖。年三十七卒,葬婺源五口山。像赞载:宋追封平阳王。娶吴氏,葬山松前溪下坞。娶吴氏,生子三  源  濆  淦(早卒)  道安公治第名大田。
道兴  另提
錡   居金陵。錡生子二  可图  彦英   

五七世   源   字深叟。世称源公。唐兵马使,从父镇婺源,始居还珠(亦名大田西山)。娶真定太守方公女,生子四  敏  惠  勤  强   
   濆   字清叟。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反于濮州,乾符二年(875)黄巢反于冤句,郡邑骚然。乾符五年戊戌(878)二月,王仙芝死,黄巢统领全军,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其后数月,数十万众分路大举南下,渡淮河,过长江,饶、信、宣等州先后陷,所在自为守备。时公年方十五,挥刃而起,曰:“好男儿当为国杀贼,以俘献天子,安可坐视生民涂炭!”广明元年庚子(880),巢军又陷宣、睦,入歙攻略。时天子幸蜀,诏令不通,汪武以司空镇婺源,奇公才略,命其将汪本、汪适,戴虎、吴与权皆属焉。公与汪本等激励士卒,戮力战守,境内以安。中和四年甲辰(884),补衙前都虞侯,充三浯镇将。光启三年丁未(887),差守婺源,都镇改左横卫都尉。汪武条上其事状,授团练讨击使、殿中侍御史、都知兵马使,阶银青光禄大夫、检教太子洗马宾客,勋至上柱国。昭宗景福二年癸丑(893)夏,鄱寇大至,公战于御铜埠,死之,年三十岁。葬所居宅第大田。人思之,立祠报祭,以御史居台端,故称端公祠,后人“延僧焚修,遂成大田寺(佛寺)”。娶黄氏。生子四  中参  中元  中立  中高   

五八世 中元  始迁大畈。字彦立。少有大志,遭世衰乱,隐居不仕,寿终于家,葬大畈后村山下。娶黄氏,葬休宁岭南下坦。生子四  韶  石  京  敬逢  大畈汪氏奉道安公为始祖,立祠感恩院,“肖公像于感恩之祠”,元至正壬辰(十二年,1352年)兵变,感恩院灾,子孙筹划立祠里中,明初于“里社之东偏买地鼎新祠宇,岁时率族人祭奠其中。中高  另提

五九世   韶   字舜成。赐进士及第,任吏部尚书,集贤殿学士。徙常山宋畈半坑村。宋畈之名为公所取,取迁于宋朝,源于大畈之意。娶方氏,生子二  杰兴  文兴
石  另提
京   另提
敬逢    字符礼。葬休宁岭南蓝田。娶曹氏。生子四  延祚  延贵  延年  延之  

六十世  延祚  生子二  惟原  惟兴
延贵  另提
延年  生子一  惟静
延之  字寿卿。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生,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年四十八岁,葬里之高路上坞。娶黄氏。生子四  惟厚  惟瞻  惟庆  惟谨

六一世  惟厚  字德甫。宋太宗淳化五年甲午六月初三日生,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九月初十日卒。智识超卓,好礼通儒,积善乐施,能以德化,遂成礼义之乡,远近慕之。葬本里浯村畲田坑水口。娶洪氏,生子二  元风  元瑞  继娶俞氏,真宗景德四年丁未十月初七日辰时生,神宗熙宁六年癸丑十一月十三日酉时卒。生子一  汝平  偕葬吴村。
惟瞻  另提
惟庆  另提
惟谨  另提

六二世  元凤  字伯翔。性孝悌,自处俭素,周恤乡族。宋仁宗天圣七年己巳十一月十四日巳时生,哲宗元祐四年己巳十二月二十日卒,葬休宁隐陀。配江妣,仁宗天圣八年庚午九月十八日寅时生,徽宗崇宁二年癸未三月二十七日巳时卒。娶江氏,生子八  绍  绒  绰  缺  纬  绘  纬  丝  绒出祧元龙。有女名九姑,剖肝辽母,时称孝女。
元瑞  另提
六三世   绍   号畈上丈人,字义傅。尝辟义学,建四友堂,延四方士,以祖业三千结之,朱熹作《四友堂记》。娶韦斋(朱熹父朱松)从姑朱氏。生子二  仔  存
紻   另提
绘   另提
絿   另提
绒   另提(见惟瞻)     

六一世    惟瞻  迁畲田。生子一  元龙

六二世    元龙  承桃元凤次子  绒

六三世    绒   字子强,一字明德,号青山居士。居鳙溪大畈。治《春秋》。娶朱氏,生子三  敦礼  敦旦  敦诗

六四世    敦礼  生子三  隆  旌  璞
敦旦 另提
敦诗  另提

六五世   旌   娶曾妣(一说蔡氏)。生子一  和

六六世    和 字季和。配高(一说洪)妣。子三:小一、小二、小三。

六七世  小一 字宝五。于婺源大畈偕二弟渡江。迁居桐城。         
              小二迁居怀宁古梗坝。     
              小三名受。貤赠文林郎。见潜邑山奇水秀,遂由婺源大畈迁居潜山县东门(一说朝天   坊)。迹载邑志。卒葬潜山县北乡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洼下。配张公女,子二:强、宾。女适胡鼎。

六八世  强字省一。国学生。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正月十八日生,葬西乡排驾林。配王妣,生子二:修齐、弥升(早卒)。析居潜山西乡。
              宾字省二。洪武十八年乙丑正月初一日寅时生。配孙妣,公妣合葬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凹。子二:修巩、修昱。析居潜山西乡。

六九世  修齐原名子弥,字秀甫,号旭初。文庠生。明成永乐十二年甲午十一月初四日巳时生,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八月十四日未时卒。立派始此。配陈妣,生子:礼诞。
修巩原名弥巩。子:礼焄。迁居下阳。
修昱原名弥昱,字纯甫。永乐十六年戊戌十二月十五子时生。配程妣,生子三:礼宥、礼安、礼宁。公妣合葬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凹。

七十世  礼诞原名玉诞,字道岸。文庠生,赠文林郎。明英宗正统六年辛酉九月二十一日午时生,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甲子九月初四日申时卒。配葛妣,生子三:本瑄、本鲁、本刚。
礼宥原名士宥。配李妣。子三:本庆、本荣、本昌。公妣合葬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凹。

七一世  本瑄原名仲瑄,字次玉,号晓岚。文林郎,明武宗正德间,任晋州武强县令。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戌八月十三日午时生,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十月初八日巳时卒,葬西乡官人坦。配金妣,生子二:存泰、存博。
本鲁字若愚。本庆原名子庆。陕西三元县教谕。配姚妣。子:存洪。公妣合葬乌石堰缸罐岭蛇形山。
本荣名子荣。国学生。配潘妣。子二:、存渊、存源。公妣合葬排驾林虎形。
本昌原名子昌,号茂庵。南阳府经历。配周妣。公妣合葬排驾林虎形。

七二世  存泰原名文泰,字君平。廪膳生,文林郎。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任晋州武强县令。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乙巳九月初九日午时生,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八月十四日酉时卒,葬西乡。配杨妣,生子二:诚祖、诚遴(早卒)存博因赴任省亲,入晋州籍。
存渊原名太渊,字越良。配管妣。子三:诚相、诚容、诚貌。公妣合葬排驾林虎形。
存源原名太源,字越章。配陈妣。公妣生卒俱失纪,合葬排驾林虎形。

七三世  诚祖原名宪祖,字显达,号见庵。国学生。明世宗嘉靖二年癸未十月二十日亥时生,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卒,葬潜邑西乡扪鼓堰排驾林。配王妣,生子四:肇荣、肇选、肇珀、肇千。
诚相原名金相。靖江县教谕。配郭妣。子三:肇廉、肇珍、肇珠。公妣生卒俱失纪,合葬排驾林。
诚容原名金容。葬西乡汪家壠簰形下首高人宅后。
诚貌原名金貌。葬西乡平托桥上河旁。

七四世  肇荣原名景荣,字鸿轩,乡饮大宾。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十一月初一日申时生,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二月十八日子时卒,葬潜邑东乡古角城。配方妣,生子三:基贵、基富、基华。
肇廉原名玉廉,字公勤,号厚山。登仕郎。始迁怀宁。配施妣。子六:基鉴、基镜、基锐、基錀、基?、?基镗。公葬皖城清水闸善乐庵(民国时名善云庵)旁,妣葬怀宁璞头岭下首虎形。
     裔孙宏发题诗云:
天柱风高几度秋,故人相送故人留。
敢言桑梓容轻弃,着意蓬莱莫逗留。
清水闸边流泽远,万松岭畔植根稠。
而今栖托安山麓,子子孙孙续首丘。


七五世  基贵原名必贵,字敬溪。配杨妣。公妣合葬古角城高河嘴。子四:由举、由俭、由满、庚乙,由俭、由满、庚乙俱早卒,附葬基贵公墓右。女二:长适刘子昭,次适李世亨。
基富原名必富,字溪盛。配贾妣。公妣葬基贵公墓后。子:由宦。
基华原名必华,字守溪。乡饮大宾。明世宗嘉靖四十年辛酉三月十三日卯时生,明熹宗天启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卯时卒,葬方家冲月形。配朱妣,生子三:由仁、由义、由礼。续配涂妣,生女一,适涂远猷。又续韩妣,生女一,适徐尧日。
基鉴原名尚鉴,字照轩。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八月十三日午时生,万历三年(1575)乙亥九月初三日子时卒。配吴妣,与公合葬冶塘许家塝飞雁投湖。续纪妣。又续舒妣,生子二:由元、由科。女五:长适胡景宇,次适曹冲斗,三适查成吾,四适江氏子,五适夏守全。
      族孙邑庠生桐柏撰诗云:
玉廉公后绍箕裘,仁里安居纪襥头。
飞雁欲鸣音宛在,风流名士鉴湖秋。


七六世  由元公 基鉴公长子。原名应元,字少轩。隆庆   年生。卒失纪,葬银珠山祠堂基。
配方妣,隆庆   年生,卒失纪,葬襥头岭蛇形。子五:敏通、敏远、敏簻、敏进、敏道。女二。
续配何妣,生卒俱失纪,葬襥头岭老屋稻场墈上。
曾孙邑庠生明龙为作传,曰:
予宗谱废失已多年矣,世远者创垂之善、积累之仁无由稽考,予乌从而表彰之。至近如曾祖应元公号少轩者,不得不仿佛其生前而述其终始。曾祖乃高祖尚鉴公长子也,自厚山公始迁怀邑,与高祖辛勤草创,乃克有家。阅我曾祖宏基业,广田产,经营较前人而加大焉。且高祖待子过严,不宽时日,不假色笑,而曾祖朝夕承顺,毫无忤逆,斯孝足以垂训也。曾叔祖应科公负性躁率,稍有所拂,辄攘臂争前。曾祖当之不激,且从容谈笑以解,顿化其厉气,何友爱之深也!曾以微言服众,杜狂士议谈之口;沉谋密运,白奸徒设阱之诬。治家之道,处世之方,无一不斟酌于至当焉。迄今世业相承,子孙勿替,家守旧例,庭有古风,何莫非曾祖之贻谋远乎?爰概述生平,以垂久远云尔。
赞曰:
量同江海,识见高强。
美行范谷,德厚流光。
子子孙孙,福禄引长。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季冬月,邑庠生曾孙明龙敬撰。
由科公(1574—1642) 基鉴公次子。原名应科,字爱轩。万历二年甲戌七月二十一日(1574.8.7)亥时生,崇祯十五年壬午三月初八日(1642.4.6)子时卒,享年六十有九。载郡志。葬楼屋后藕塘稍小蛇形。
配江妣(1573-1600),万历元年癸酉十一月十五日(1573.12.8)子时生,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三月十五日(1600.4.27)申时卒,葬楼屋后。子:敏达。女:适李郁和。
续配钱妣(1583-1642),万历十一年癸未六月二十二日(1583.8.9)未时生,崇祯十五年壬午五月初四日(1642.5.31)亥时卒,葬大蛇形。子:敏逵。女:适潘缙锡。
外孙邑庠生潘簧为作传,曰:
余外祖应科公号爱轩,捐馆多年,口碑载道,至今脍炙不衰。余始疑其传诵之过当耳,适从庭对之馀,询余之严大人并余之慈尊人,备道当年,始信人言不爽。是以仿佛其生平,而知其为人慷慨,处世公平,性秉刚烈,心极慈仁。孝友克尽,礼义由行。积德存善,业创家兴。和邻睦友,排难解纷。体恤疾苦,动辄捐金。成人之美,济人之贫。当与不吝,应取原情。施不图报,恩必酬人。词非溢美,士不虚名。因述其行状,而不令没没以无闻。后录一二实迹,付之剞劂氏以昭存。实迹:全人夫妇,垫账本而不责其还;救世饥荒,散囊金而不惜用。申前证。赞曰:
岩岩泰山,鲁邦所瞻。霭霭德惠,乡国同沾。助君泽之所不及,参造化之所不全。人之遗子,箱满田连;公之遗子,阴騭万年。
康熙己巳年(1689)季冬月榖旦,邑庠生外孙潘簧拜撰。

七七世  敏道公  由元公五子,原名志道。子四:树明、树朗 (茶岭镇同心汪操庄,先锋孟领汪老屋、汪新屋、铜铃、宝林,三合汪学堂,高河镇粉铺乌窑嘴,秀山乡司马汪河湾西边皆公之后人。)、树羡、树铉     
敏达公 由科公长子,子二:树第、树润    (传88世茂和)
敏逵公 由科公次子,子三:树培、树植、树俊(传89世俊周)

七八世  树明公   敏道公长子,原名高明。子二:英试 、英焕

七九世  英试公   树明公长子,原名明试。子四:华举、华成(传八十八世茂龙)、华奏、华鳌。公卒葬观音洞水库稍邓东凌堂冲。

八十世  华奏公  英轼公三子,原名一奏。公与二兄迁秀山司马汪河湾。子四:奕良(高河粉铺面前汪屋皆公后也。)、奕祯、奕祥(传八十八世;茂民、金元、全生、双应、海波、茂渊、茂国)、奕礼(高河土枫树公后也)  

八一世  奕祯公 华奏公次子,原名派祯。子二:代汉、代冠(秀山章岭银珠山汪老屋的一部分是公之后人,2000年主修宗谱的汪俊朝乃公后也。)

八二世  代汉公  奕祯公长子,原名宏汉。子四:昌仕(公之子远谋曾主修宗谱。传九十世:秀苗、秀云、秀文、秀庭)、昌朝、昌廷、昌显

八三世  昌朝公 代汉公次子,原名深朝。子二:远朋、远来(传八十七世荣祥,八十八世:谱生)。

八四世  远朋公  昌朝公长子,子二:大譲、大官(传八十七世:荣旌)。公卒葬汪河湾老屋后。

八五世  大譲公 远朋公长子,子四:先绶(殇)、先立(殇)、先俊、先和(传八十七世:荣誉、荣华,八十八世:茂怀)。公卒葬老屋对面河塘角。

八六世  先俊公  大譲公三子,子五:荣福、荣禄、荣寿、荣苗、荣志。公卒葬汪河湾老屋后。

八七世  荣福公 先俊公长子,子三:茂哲、茂祥、茂泰,公卒葬观音洞水库稍邓东凌堂冲与母及三弟合葬)。
荣禄公  先俊公次子,子一:茂望。
荣寿公 先俊公三子,生于1888(光绪14年)年,子二:茂宽、茂长。公卒葬观音洞水库稍邓东凌堂冲、
荣苗公  先俊公四子,女三公卒葬汪河湾老屋后。
荣志公  先俊公五子,子一:茂皓。公卒葬汪河湾老屋对面河塘角老坟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153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九十三世金寨之汪

积分
104333
QQ
发表于 2011-8-14 2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新仓镇有小二、小三公之后裔,居住在太湖、潜山、怀宁三县交界处,有一部分居住在潜山和怀宁境内。他们迁来太湖定居后,就与秉公后裔合修宗谱。小二、小三和秉公死后,合葬在潜山南乡大栎树。小一、小二、小三是亲兄弟,小一公较早迁居桐城,他们是敦礼公之次子旌公的后裔;而秉公是敦诗公之子璨公的后裔,他们是远房同辈兄弟。小二、小三与秉公于元末同迁安庆地区途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先一同投靠定居桐城的小一公,然后小二公迁居怀宁境内,小三公始迁潜山东门,复迁潜山南乡大栎树,秉公迁居太湖东乡,三公定居之地相隔很近。
    小二、小三、秉公支后裔参加了太湖汪氏于民国九年首修《汪氏会谱》。此次合修,理清了他们的世系。三小二、小三公支世系是:第64世敦礼—旌—修凝—身正—治人—家兴—居中—仁物—由道—义训—种——秩—和—小二、丫(第77世)。因此,太湖的小二、小三公支与潜山的潜阳小三公、怀宁古埂小二公的世系不一样。从通宗谱上看,在历史上迁往安庆地区的应有两个“小一、小二、小三”。虽然他们都是接“和”公之后,但潜阳小三公支和古埂小二公支所接的“和”公是旌(应是旌字,不是旗字)公之子,即第66世;而桐城的小一和太湖的小二、小三公支所接“和”公是第75世“秩”公之子,即第76世,整整相差十代。太湖的小二、小三、秉公支最早的支谱上也是那样接的,到民国九年合修会谱以后就更正过来了。太湖原来很有几支汪氏,主要是婺源大畈派的都有断代现象,有的断了十代,有的断了十四代。民国九年,太湖十五支汪氏合修会谱时,进行了考证。凡参修的就续接起来了;没有参修的,会谱上就没有记载。太湖汪树芬复                                                                                                                                                          考证67世小三公之子68世宾公(怀宁敦睦堂始祖)与68世华一公(潜阳一本堂始祖)的关系


1汪公--31文和公--44世华公--45爽公--46处贵公--47太元公--55师全公--56道安公--57濆公--58中元公--59逢敬公--60延芝公--61惟厚公--62元凤公--63绒公--64敦礼公--65旗公--66和公--67小三公(受公)--68宾公(迁怀宁县始祖)

67世(小一、小二)小三——小三公,和公三子。名受。貤赠文林郎。见潜邑山奇水秀,遂由婺源大畈迁居潜山县东门。随父任居安庆,后随兄小一、小二迁桐城。三公后复迁潜山油坝铁锁塘,后迁县治东厢朝天坊,为迁潜始祖。迹载邑志。卒葬潜山县北乡乌石堰清风岭下老基洼下。生子二:华一、华二。小一公,和公长子。迁居桐城。小二公,和公次子。迁居怀宁古梗。

我支怀宁敦睦堂也是67世小三公(受公)支下,68世强公居潜、宾公迁怀--有清大学士汪大森(我支85世)谱序为证。68世宾公迁怀,69世始派行如下:

修理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
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
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潜阳一本堂宗谱载:67世小三公(受)为迁潜始祖,之子68世华一公为一本堂始祖、华二公资料不详(疑为迁怀我支始祖宾公)。

江南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始祖三公居朝天坊。一世祖华一公,二世祖汝文公,三世祖斌公。潜阳仲珍公题派列后(68 世始):

华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
伯世宗文彦,国朝显祖光;
恭忠全正义,学道永贤良;
万代遵先哲,开元本自芳;
孝友传家远,诗书引泽长;
贻谋诚可式,为善庆其详;
令绪承明训,宏勋纪太常;
声名相继美,仁厚益周详。”

敦睦堂汪大森—續修宗譜序(清)
汪大森—續修宗譜序(清)
天下之為人後者,莫不知物有本根人有宗祖,特患代以遠而易弗知吾祖之所始,良可慨矣!先人憂之,所以有譜之一法以傳. 譜者普也,源之遠不以遠,而不溯其源流之長不以長;而不窮其流,傳其名字,志其遷徙,載其墳塋,紀其年月,縱代久遠,湮支分流派,不為目所見耳所聞,一展卷不啻有見之聞之者,無非唯譜是憑也!
昔人雲:三十年不修譜是為不孝!予族舊譜三十年於茲矣,置之勿論焉可乎?光緒庚寅長至之辰,族長咸集,會議纂修,推森秉筆,森不敢任,至癸壬年遠稿皆齊,急宜從事,森亦何能坐視由是?共襄厥役,批閱陳編,受姓之始得姓之由,本本源匕,備載統宗一卷,迨其後源同流異于祖之為始者,則惟遷潛(山)之小三公也.生二子,曰:強,曰:賓.強公支原居潛,賓公支擇懷(寧)兩邑分居,究歸一本,不有譜以收其類,不郎忘乎本乎?於是知譜之修也,親親之謂,明倫之謂,即敬祖之謂也!
曷雲親匕遷浙遷陝?志其地而脈絡可通! 曷雲明倫誰尊誰卑?理其派而綱常不紊! 曷雲敬祖分房分股?溯其源而根本無殊! 甚且勸善有訓懲惡有規;于祖族有光者褒之,于祖族有玷者削之,可使族之不善鹹歸於善,非即世世子孫之盛舉?!歟紹斯志者,更有望於後人是為序!
      大清光緒三十年歲治甲午孟春月 榖旦
          穎川八十五世裔大森敬撰


    ( 汪大森字木三,號蔭繁,清國大學士,主修皖懷寧敦睦堂汪氏宗譜兩次,生於咸豐二年七月十四,足於民國十年辛酉月)

不知怀宁敦睦堂谱载68世强公居潜、宾公迁怀与潜阳一本堂谱载一世祖68世华一公、华二公是什么关系?

请怀宁敦睦堂、潜阳一本堂诸本家和建德汪宛夫查考。
金寨汪讳铁佛公后裔汪氏93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153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九十三世金寨之汪

积分
104333
QQ
发表于 2011-8-14 22: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兴吾论证:2008年发表----                                                                                                                                                                                                                                    汪和公世系考(2008-10-15 12:16:55)转载标签: 汪和世系汪氏文化汪兴吾吾不复梦文化 分类: 汪氏文化  
汪和公世系考

汪兴吾

    爽公支系大畈中元公后传五世有敦礼,敦礼次子旌,有误作旗公者。安庆潜山有两支自认其为先祖。

其一是一本堂谱,该谱记载:

    “旌公生一子:和。和生三子:小一、小二、小三。元朝时三兄弟由婺源齐迁桐城,后小一公由桐迁潜玉照乡,其后有迁古埂坝者。而小三公由桐迁潜山铁锁塘,后迁城东朝天坊,为潜阳一世祖。

    “小三字皖轩,号绍华,乳讳小三,随父任客居安庆府,生二子:华一,为一本堂始祖;华二,为敦本堂始祖。

    “华一生子二:汝文、德铭。”

    其二是汪茂和教授整理的汪氏简谱:

    “旗(应作旌)生一子:和。和生三子:小一、小二、小三。

    “小一:迁居桐城;小二迁居怀宁古埂;小三:名受,貤封文林郎。见潜邑山奇水秀,遂由婺源大畈迁居潜山县东门,迹载邑志。生二子:强、宾。”

    同为小三公后代,华一、华二是否即为强、宾呢?或为字、号的不同呢?经查看两谱的世系,迥然不同。

    那么,是不是小三公生了四个儿子呢?否。从两谱各自叙述的内容看,这两谱所叙的小三公并不是同一个人。

    从以上分析,至少得出一种结论:有一个小三公不是和公之子。



    据茂和教授简谱载:62世元凤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即公元1029年,设30年出生一代,则63世绒公约生于1060年,64世敦礼约生于1090年,65世旌公约生于1120年,66世和公生于1150年,67世小三公约生于1180年。设小三公30岁迁潜,则为1210年,此即南宋宁宗嘉定3年。而小三公迁潜当在元末明初(小三公长子强公生于明洪武十六年,即1383年),相距160余年,约相差5代人矣。

    由此可以推断:要么是元凤出生时间有误,要么从元凤至小三公的世系承接记载上有所丢失。经比对其他邻近宗谱,元凤的出生时间基本准确,如汪长富经过仔细考证的长垅谱记载:其62世怀简(与元凤应基本同时人)约生于968-970年。元凤至旌公之间的世系衔接也是正确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种结论:旌公至小三公之间的世系链接出现丢失。



    最近,我在翻看《太湖会谱》时,无意找到了其中的症结所在。据该谱记载:

    和公世系应为:

    65世旌,字志彬——66世修凝,字佑之——67世身正,字德超——68世治人,字善全——69世家兴,字浩臣——70世居中,字亮功——71世仁物,字晋丰——72世由道,字宏廷——73世义训,字大云——74世种——75世秩——76和——小一(迁桐城)、小二(迁桐,分居怀邑,是为始祖,裔居彭泽、沙圩、红庙等处,建支祠黄泥港镇)、小三(迁桐,分居潜邑,是为始祖,裔居吉里、太上格等处,建祠黄泥港镇)。此支与前谱记载多出10代,似不尽合理。

    华一、华二公世系应为:

    66宗容——67临——68处厚——69期龙——70三九——71华一(迁潜山)、华二生忠二迁怀宁、华三生忠三忠四迁潜山、华四、华五。

    另一小一、小二、小三公世系为:

    66宗容——67临——68处厚——69五恭——70小一(迁怀宁)、小二(迁潜山)、小三(迁潜山)。怀宁古埂坝汪氏为本支似更为合理。

    强、宾公世系应为:

    66宗容——67廉——68汝霖——69迷器——70廷修——71受——72强、宾。

    宗容公之前世系为:

    60知古——61子功——62京——63道雍——64廷美——65霖——66宗容。



    以上世系,基本能解决潜山两谱的矛盾,望有关本家斟酌。
金寨汪讳铁佛公后裔汪氏93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87

回帖

6837

积分

纪念会员

积分
683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23: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胖子道生) 的帖子

我也在为这个问题迷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最终都缺乏有力的依据。清时,家祖们曾修谱那么多次,为什么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937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找宗亲,汪金寿,字文枢,光绪12年

Rank: 6Rank: 6

积分
18720
QQ
发表于 2011-8-15 0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古,知及应为源公后,非端公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1-8-16 09: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62世元凤生于1029年11月14曰己时
63世绒公生于1055年10月25曰申时
64世敦诗生于1083年
65世(不详)
66世(不详)
67世(不详)
68世强,字省一,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年)正月十八曰生

相隔仅三代人却相差三百年,此谱肯定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8

回帖

2125

积分

认证会员

71世绍芳公元朝末年从休宁县迁至

Rank: 6Rank: 6

积分
2125
QQ
发表于 2011-8-18 17: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爽公系,在62世后就不一样
图像0424.jpg
图像0428.jpg
图像0431.jpg
汪士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87

回帖

6837

积分

纪念会员

积分
683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8: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汪士田) 的帖子

我们都是敬逢公的后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153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九十三世金寨之汪

积分
104333
QQ
发表于 2011-8-20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新仓镇有小二、小三公之后裔,居住在太湖、潜山、怀宁三县交界处,有一部分居住在潜山和怀宁境内。他们迁来太湖定居后,就与秉公后裔合修宗谱。小二、小三和秉公死后,合葬在潜山南乡大栎树。小一、小二、小三是亲兄弟,小一公较早迁居桐城,他们是敦礼公之次子旌公的后裔;而秉公是敦诗公之子璨公的后裔,他们是远房同辈兄弟。小二、小三与秉公于元末同迁安庆地区途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先一同投靠定居桐城的小一公,然后小二公迁居怀宁境内,小三公始迁潜山东门,复迁潜山南乡大栎树,秉公迁居太湖东乡,三公定居之地相隔很近。
    小二、小三、秉公支后裔参加了太湖汪氏于民国九年首修《汪氏会谱》。此次合修,理清了他们的世系。小二、小三公支世系是:第64世敦礼—旌—修凝—身正—治人—家兴—居中—仁物—由道—义训—种——秩—和—小二、小三(第77世)。因此,太湖的小二、小三公支与潜山的潜阳小三公、怀宁古埂小二公的世系不一样。从通宗谱上看,在历史上迁往安庆地区的应有两个“小一、小二、小三”。虽然他们都是接“和”公之后,但潜阳小三公支和古埂小二公支所接的“和”公是旌(应是旌字,不是旗字)公之子,即第66世;而桐城的小一和太湖的小二、小三公支所接“和”公是第75世“秩”公之子,即第76世,整整相差十代。太湖的小二、小三、秉公支最早的支谱上也是那样接的,到民国九年合修会谱以后就更正过来了。太湖原来很有几支汪氏,主要是婺源大畈派的都有断代现象,有的断了十代,有的断了十四代。民国九年,太湖十五支汪氏合修会谱时,进行了考证。凡参修的就续接起来了;没有参修的,会谱上就没有记载。太湖汪树芬复
金寨汪讳铁佛公后裔汪氏93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87

回帖

6837

积分

纪念会员

积分
683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2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胖子道生于2011-08-20 22:04发表的  :
   




.......
字复道生本家,太湖民国9年的老谱上这样记载的?就算亲眼看了太湖老谱,也还需考证。不可过早的下结论。谢谢你的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