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听说皖南黟县的宏村作为保存完整的典型徽派古建筑,以其奇特的牛形村落、秀美的南湖风光、恢弘的民间故宫,征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非常值得一看。但真的来到宏村,却发现不仅是那些建筑、木雕、村落造型让人叹服,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科学合理、依势而成的水系统,及其彰显出的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
梦想成真的画里水韵
中国画有一种经典的构图方式:小桥、流水、人家,远眺青山朦胧,近看流水潺潺,阳光下青砖、白墙、灰瓦,自然和谐,那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只要来到宏村,你一定会惊诧,那幅人类梦想的山水画不就摆在面前吗?
参观宏村,一般由南湖的拱桥开始进入。在这里秀美的南湖风光可以一览无余,平洁的湖面倒映着高天流云和白墙灰瓦的房舍,间或有大片大片茂密的荷叶。“春来南湖,绿柳绕堤;夏至南湖,风动荷香;秋游南湖,天高水澄;冬临南湖,长堤白雪。”四季景致不同,唯有湖水永恒。
进入村子,鲜明的白墙灰瓦间是高深而狭窄的胡同,或听或看你都能发现总有一条沟渠紧挨着胡同的一侧,偶尔还可以看到有些村民正在那里洗菜,甚至也有参观者脱成赤脚在戏水,那潺潺清流与白墙灰瓦的古建筑很是谐调。穿过狭窄的胡同来到村子的中央,眼前会豁然开朗,一弯硕大的池塘一下子让人置身于另一幅画中: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砖灰瓦,时而有悠闲的鹅鸭划出层层涟漪,这就是宏村美景最为集中的月沼。让人称奇的是,湖的周围坐满了写生的青年学生,多彩的笔墨,青春的脸庞,白灰相间错落有致的房舍,与这一弯湖水相映成趣,真的是美不胜收。当然在南湖、在刚刚走过的胡同里也坐了很多写生的学生,但大致的规律是水面越集中的地方写生的学生越多,画由水生,水在画中,不同的角度描绘着不同景色,宏村的美,步步是景,处处入画,也许这些写生的青年学生们就是最好的注脚了。
南湖岸边有放飞宏村儒商的摇篮南湖书院,月沼周围有举世闻名的民间故宫承志堂和凝聚宏村灵魂的汪氏总祠乐叙堂。特别值得一看的是承志堂的木雕。木雕“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集中、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木雕工艺美术的特色和技艺”。
看了这些木雕的确让人叹为观止,记者看后在惊叹之余提出了一个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果这些木雕是在一个干燥的环境里岂不早都干裂了吗?
水滋润着万物,水美化着宏村。看宏村,一定要看水。
牛形村落的神奇水脉
每一个来参观旅游的人来到宏村,一般都会首先被告知这是一个牛形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宏村的牛形,但真正体会一个活生生的牛关键还在牛肠、牛胃和牛肚。
所谓牛肠就是穿行在宏村大街小巷的引水渠道,400米“大肠”,水流湍急,400米“小肠”,水流平缓,纵横交错的肠道从每家每户门前绕过,清澈的泉水终年潺潺流淌,不仅给宏村百姓提供了饮用水,还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灵气和活力。
牛胃就是在村子中间的名叫月沼的那一湾水池,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与“牛肠”相通,形成了一个水的中央调节系统,其一弦一弧的造型,很像一个胃,据说取形半月,意在追求“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
牛肚就是那个紧贴村子南部的大水湖南湖。南湖处在牛肠的末端,呈一弓形,湖内长有荷花,周围堤岸绿树成阴。
宏村的水系统是牛形建筑的主体工程,它从村西河中引西溪水,南转东出,九曲十八弯,利用地势落差,使水流保持一定的流速,并在上游设置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可保证牛肠、牛胃、牛肚不枯不溢。
牛肠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聪明的宏村人立下族规,每天早上8点以前,牛肠之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方可浣洗。宏村人还利用水流落差置水车于牛肠中采用水动力捣臼推磨。随着人类的进步,电力的推广和对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水车已经不用了,村民也主要以饮用井水为主了,但用牛肠的水洗菜、浣衣,引活水流入院中养鱼浇花,依然是宏村的一景。
牛肠、牛胃和牛肚不仅提供了充足、方便使用的水量,而且调节了村子的气温,增加了村里的湿度,还解决了消防用水问题。特别是经过牛肠、牛胃的使用过程以后,“污水”最后汇聚到牛肚,而这里的藕荷等水生植物又成了一个天然的污水处理厂。
牛肠、牛胃和牛肚形成的完整的水系统,全面完成了整个村落的上水、用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全过程,岂不妙哉?
和谐相处的理想水国
宏村本不是水乡,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村,其系统、完整的水系全是人工开凿的。明代永乐年间(15世纪初),唐王李世民的后人西递胡氏女胡重娘嫁到宏村,笃信风水的她有感于宏村汪姓宗族不够兴旺,且祖辈不断遭受火灾,族人生存环境较差,而与其父亲的挚友、著名地理风水先生何可达一起勘测规划,历经十年才完成了引西溪水进村入户、建设牛形村落的总体构想。也就自此以后,汪氏宗族还真的兴旺发达起来,并且宏村也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今天这种完整、系统的牛形村落和奇妙的水脉。
风水之说,究竟有多少玄妙的道理记者未曾深入考证,但有一条可以肯定,符合自然规律、符合水的运行规律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长久地为人类造福。“水往低处流”,才有了山区依势自流引水的可能;“堵疏可控水量”,调整引水口门的宽度和底坎高低就可以做到牛肠不枯不溢;“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就地可用水源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资源;“水能蒸发”,保持适当面积的水面就能增加湿度,调节气候,滋润木雕;“有落差就有水能”,水车就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水脏了不能吃”,先饮后用,统一协调管理,实为分质供水;“流水不腐”,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加速水体净化;“山水美景”,山不能没有水,有水才有灵气,有水才有情调……
水的这些规律,朗朗上口,妇孺皆知,也就是这些十分浅显的“道理”让宏村的水系统成功地转化为饮用水、洗涤水、动力水、消防水、灌溉水、养殖水、观赏水、环境水、生态水。
水的学问很艰深,有很多课题我们至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水的学问常常又很通俗,在水的专业学科诞生之前,就诞生了大禹、李冰等水利专家。水利就是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事业。宏村的后人在受益科学的水系统的时候尊称胡重娘为民间水利专家,记者以为恰如其分。
人究竟怎样才能与水和谐相处?宏村成功打造理想水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两条: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二是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链条。进一步说,与大自然相处,首先必须尊重自然,要改造自然必先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使用水资源也像使用其他资源一样,不能因为当代人的使用导致资源的废弃而影响下游以及子孙的使用,不能让水资源循环的链条在我们手里断掉。
一个小小的村落,一位民间水利专家,一套最基层的用水系统,记录的是一个干旱的山区变为理想水国的事实,遵循的是治水兴利的永恒规律,收获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灿烂,彰显的是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
“最美不过宏村水。”许多到过宏村的名人这样评价,更多到过宏村的人们表示认同。宏村以其数百年的实践留给世人一个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宝贵理念,这是宏村留给世界的最宝贵的遗产,这是世界遗产评委们眼光的独到之处,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