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裕等前往婺源大畈参加介然公亭竣工仪式
10月16日,介然公纪念亭(武经大夫亭)竣工仪式在美丽的江西婺源江湾镇大畈村隆重举行。受汪炜会长委托,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汪明裕,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怡民,副会长汪祝明、汪镇西,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汪文慧,会员汪志高等一行前往大畈表示热烈祝贺。 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卒于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的武经大夫介然公,爽公之后,婺源大畈人,曾在岳飞麾下效力英勇抗金,同甘共苦,与其有袍泽之情;曾刮股藏书救出扣押在金国的南宋大臣洪皓(南宋宰相洪适之父),义薄云天,有救命之恩。900多年前,汪岳洪三家胆肝相照、荣辱与共。如今,汪岳洪三家后裔因修建纪念介然公的武经大夫亭而相识相聚,再续三家情义!据宋武经大夫、观察使汪介然传略,他生次日母亡,六岁时父亡,由祖母抚养。少负大志,倜傥不羁。十八岁赴京师(开封)跟从读书,时值金朝侵宋,抗金军兴,公忧家国,遂弃文就武。初投岳飞军,任宣抚司干官。后转韩世忠部,杀获刘忠等贼,授进义校尉,在韩部收复襄阳等六州时,因立功异众,授承节郎。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九月与侍郎沈昭远等出使金国,授忠翊郎。使金期间,在金国都城燕京(今北京),巧遇因使金被扣、十五年不知音讯的南宋大臣洪皓。他侠肝义胆,冒险带信,勇于任事,最后帮助深悉金朝内情的洪皓等顺利返归南宋朝廷,功在国家民族。其素节昭昭,军民共仰。其爱国主义精神、忠义情操和廉勤军政、淡泊名利之本色,永载史册,是后代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畈村及各地介然公之后裔为修建纪念亭倾心尽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以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清风》杂志主编汪太理为首的湖南株洲、醴陵宗亲,捐资修建介然公亭。我会副会长汪镇西作为该亭的承建方也作出无私的奉献,为传承汪华文化、传扬介然公美德做了一件好事。 是日上午10时30分,汪、岳、洪三姓共100多人,齐聚在大畈新建的武经大夫亭,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千年盛事介然公亭竣工仪式,大家以虔诚之情续写千年美谈。仪式由大畈村委会第一书记汪蔚彬主彬主持,大家向先祖汪介然祖容三鞠躬!接着,汪氏宗亲代表、湖南省委党校汪太理教授致辞介绍了介然公的生平事迹。仪式上,岳飞裔孙岳增宝、宋代名臣洪皓裔孙洪金文、大畈村汪氏宗亲代表汪淦全先后讲话。我会名誉会长、原黄山市政协主席汪明裕也在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作出贡献的介然公后裔表示衷心的感谢。仪式结束后,来自北京、上海、台湾、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汪氏宗亲纷纷在介然亭前拍照留影。接着,各地宗亲代表又来到大畈村委会会议室举行座谈,大家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对汪华文化传承和加强汪氏团结、共促汪氏事业的想法和建议。大畈宗亲、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鸿欣(寒山)特为纪念先祖汪介然,制作了一方歙砚(龙尾砚)作品《宋武经大夫汪介然砚》,并由汪太理教授,岳飞裔孙岳增宝先生,宋代名臣洪皓裔孙洪金平一起签名并刻在砚上,共同见证千年盛事! 活动期间,我会人员与大畈及各地宗亲广泛联谊,介绍了研究会工作,对大畈发展寻根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提出设想和看法。(韵兰、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