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汪笃辉 于 2014-10-1 14:15 编辑
清朝的湖北行政区域(看看现在有没有借鉴之处)
湖北省:明属湖广,清初为湖广省;康熙三年(1664)以北部改称湖北省。省治武昌府。
---------------------------------------------------------------------------
湖广总督: 顺治元年(1644)设,驻武昌府;
康熙七年(1668)省,九年(1670)复设;十九年(1680)改川湖总督为湖广总督,移驻武昌府;二十六年
(1687)更名湖北湖南总督(俗称湖广总督);
光绪三十年(1904)兼湖北巡抚。
湖北巡抚: 顺治元年(1644)设湖广巡抚,驻武昌府;
康熙三年(1664)更名湖北巡抚;
光绪二十四年(1898)裁,同年复设;三十年(1904)复裁,以总督兼巡抚事。
湖北布政司:初沿明制,设湖广布政司左布政使,驻武昌府;
康熙三年(1664)改领湖北全境;六年(1667)更名湖北布政司。
湖北按察司:初沿明制,设湖广按察司,驻武昌;
康熙六年(1667)更名湖北按察司;
宣统二年(1910)改置湖北提法司。
-----------------------------------------------------------------------------
武昌盐法道:雍正元年(1723)置驿盐道,驻武昌府,无所领;
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昌府来属,更名盐法兼武昌道。
汉 黄 德道:康熙九年(1670)置武汉黄道,驻武昌府,领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
雍正七年末(1730)移驻黄州府;十三年(1735)德安府来属,更名武汉黄德道;
乾隆四十四年(1779)武昌府另属,更名汉黄德道;
咸丰八年(1858)移驻汉阳县汉口镇/夏口厅。
安襄郧荆道:康熙九年(1670)置襄郧道,驻郧阳府,领襄阳府、郧阳府;
雍正六年(1728)移驻襄阳府;十三年(1735)安陆府来属,更名安襄郧道;
乾隆五十六年(1791)增领荆门州,更名安襄郧荆道。
荆 宜 道:康熙九年(1670)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领荆州府、安陆府、德安府;
雍正六年(1729)增领归州;十三年(1735)增领宜昌府,而归州降;同年增领施南府,德安府、安陆府
另属,更名荆宜施道;
光绪二十四年(1898)移驻江陵县沙市(待考);三十年(1904)施南府另属,更名荆宜道。
施 鹤 道:光绪三十年(1904)置,驻施南府,领施南府、鹤峰厅。
----------------------------------------------------------------------------
武昌府:冲难/要,首府。
江夏县:冲繁难,倚郭。
武昌县:难。
嘉鱼县:难。
蒲圻县:冲难。
咸宁县:冲。
崇阳县:繁疲难。
通城县:难。
兴国州:繁。
大冶县:难。明属兴国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通山县:难。明属兴国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汉阳府:冲繁疲难。
汉阳县:繁疲难,倚郭。
汉川县:冲繁。
孝感县:冲繁疲难。明属德安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县丞驻马溪河巡司,后移驻杨店驿。
黄陂县:冲繁难。明属黄州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
沔阳州:繁疲难。明属承天府,清因之属安陆府,乾隆二十七年末(1763)改属府。州判驻仙桃镇。
夏口厅:繁疲难。初设府同知驻汉阳县汉口镇,光绪二十五年(1899)析汉阳县置厅,改设抚民同知。
文泉县:乾隆二十七年末(1763)析沔阳州新堤镇置县,改属府;三十年(1765)省入沔阳州。
黄州府:冲繁难。
黄冈县:冲繁难,倚郭。
黄安县:简。
蕲水县:冲繁难。
罗田县:简。
麻城县:繁难。府同知驻岐亭镇。
蕲 州:冲繁难。
广济县:冲繁。明属蕲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水利同知驻田家镇。
黄梅县:冲繁。明属蕲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县丞驻清江废镇。
安陆府:冲繁。明承天府,顺治三年(1646)更名。
锺祥县:繁疲难,倚郭。乾隆三十二年(1768)割荆门州丽阳驿来属。县丞驻石牌镇。
京山县:繁难。
潜江县:难。
天门县:冲繁难。明景陵县属沔阳州,顺治三年(1646)直属府;雍正四年(1726)避皇陵讳更名。县丞驻岳口市。
德安府:冲。
安陆县:冲,倚郭。
云梦县:冲难。
应城县:难。
随 州:疲难。州同驻祝林镇,州判驻唐县镇。
应山县:冲繁。明属随州,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荆州府:冲繁疲难。
江陵县:冲繁疲难,倚郭。府通判驻沙市。
公安县:冲繁。顺治五年(1648)徙治斗湖堤,八年(1651)又徙治祝家冈;同治十二年(1837)又徙治唐家冈新城。
石首县:简。
监利县:繁疲难。
松滋县:简。
枝江县:简。
宜都县:简。明属夷陵州,顺治四年(1647)徙治白羊城,康熙元年(1662)徙旧治;雍正十三年(1735)直属府。
襄阳府:冲繁难。
襄阳县:冲繁难,倚郭。府同知、县丞均驻樊城。
宜城县:冲。
南漳县:简。
枣阳县:冲繁难。
穀城县:简。
光化县:简。
均 州:简。
郧阳府:繁疲难。
郧 县:难,倚郭。
房 县:简。
竹山县:难。道光元年,设抚民同知驻白河堡(析竹山、竹谿、房三县来属);后改督捕同
知;同治三年裁(所辖仍归原属各县)。
竹谿县:简。
保康县:简。
郧西县:简。
上津县:顺治十六年(1659)省入郧西县。
宜昌府:冲。明夷陵州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升宜昌府。
东湖县:冲繁难,倚郭。雍正十三年(1735)以旧夷陵州辖置。
归 州:简。明属荆州府,雍正六年(1728)升直隶州,十三年(1735)降属府。
长阳县:简。明属夷陵州,雍正六年(1728)改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兴山县:简。明属归州,雍正六年(1728)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巴东县:冲难。明属归州,雍正六年(1728)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长乐县:简。明五峰石宝长官司属施州卫容美宣抚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并割长阳、松滋、枝江、宜都、湖南省石门等县地来属。
县丞驻南湾潭。
施南府①:难。雍正十三年(1725)于恩施县置府。
恩施县:繁难,倚郭。明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改置,属归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为倚郭。省大田所、支罗
百户所入。县丞驻木贡。
东乡安抚司:明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称东乡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改流。
忠孝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属县。
宣恩县:简。明施南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
忠建宣抚司:明属施州卫,清初归附;雍正十一年(1733)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
忠峒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二年(1734)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
高罗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顺治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思南长官司:明属高罗安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木册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来凤县:简。明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于桐子园置县。
漫水宣抚司:[待考],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大旺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康熙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卯峒长官司:[待考],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东流长官司:明东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东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腊壁长官司:明腊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腊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咸丰县:简。明大田所属施州卫,康熙年间设巡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县。
金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雍正十三年(1725)改省入。
龙潭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中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唐崖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西萍长官司:明西坪蛮夷官司属金峒安抚司,清改西萍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利川县:简。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于官渡坝置县。割恩施县直属之支
罗、南坪堡等地入。
忠路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省入。
建南长官司:明剑南长官司属忠路安抚司,清称建南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沙溪长官司:[明置待考],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建始县:简。明属四川夔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府。县丞驻大岩岭镇。
荆门直隶州:冲繁疲难,明荆门州属承天府,清因之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直隶州。
本 辖:
当阳县:简。明属州,顺治初直隶属,乾隆五十六年(1791)复属直隶州。
远安县:简。明属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25)直属荆州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属直隶州。
鹤峰直隶厅:冲繁疲难。明容美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鹤峰州,改属宜
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升直隶厅。
本 辖:
椒山玛瑙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
注①:明施州卫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摇把峒长官司(在今咸丰县)、上爱茶峒长官司(在今来凤县)、下爱茶峒长官司(在
今来凤县)、镇远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隆奉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容美宣抚司属盘顺长官司(待考)、镇
南长官司(在今来凤县)裁撤时间待考。
清代将冲繁疲难四字考语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按照雍正时的解释是: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县的等第高,字数就多,反之,字数就少。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县称为“最要”或“要”缺,一字或无字的县称为“简”缺,三字(有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三种)为“要”缺,二字(有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六种)为“要”缺或“中”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