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西溪汪里

汪华舅父的村庄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8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 21: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郑村与西溪以前是两个村庄。西溪汪氏是长子建公的后代,由唐模迁古城关再迁西溪。西溪,又名西沙溪,一个因溪水而命名的村庄,乍闻,显得普通平凡。如今已与郑村镇所在地之郑村融为一体,外人根本分不清其轮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1195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5
发表于 2006-10-26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1-19 10: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想了解关于郑村“郑姓改汪姓”的真实情况,不知有谁知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8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1: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村“郑姓改汪姓”是一些不知实情人的猜想。汪姓曾取郑姓之女为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8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5: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华星云
我还是想了解关于郑村“郑姓改汪姓”的真实情况,不知有谁知情?


[12 楼] From:安徽省池州市电信 | Posted: 2006-11-19 10:05
看了下面的故事是否搞清楚了“郑姓改汪姓”的真实情况?
                     
       西溪与郑村的风水传说
      现今之郑村由早年郑村、西溪两个自然村在建国初期合并而成,两村同位于丰乐河北岸,郑村在上,西溪在下,中间仅隔一小径。郑村姓郑,北宋天禧中期(1020年)有讳球者由歙北律村迁入。而西溪汪姓稍晚,是在至元廿八年(1291年)有讳人鉴(人称九七宣教先生)者由歙城古关迁入,并继娶了郑村十世祖郑安之女为妻。郑氏有许多之事必请“九七姑夫”至也,相互之间一直亲密无暇。历经三百余年后,衍至明末清初,西溪人丁特别兴旺,据族谱所载,汪氏里外祠男丁同一辈份者就有六百余人,致使郑氏大为骇然。旧时的地理先生最善于察言观色、钻空子,认为有机可,遂在郑氏族人中极力煽风点火说:“郑氏之宝地的龙脉(指赤坎山)被汪氏遮挡,必须造一楼阁,让郑氏族人站在村中,除能放眼赤坎山外,还能监视汪氏的一举一动,方能消灾,镇住汪氏。”
       重金酬谢地理先生后,郑村人便在村口建了一楼,命名“文昌阁”(师山书院对面东首)。凑巧的是,那一年适逢大旱,气候异常干燥,西溪接连发生好几起火灾,弄得乡民人心惶惶。这可又乐坏了地理先生,于是乎地理先生又削尖脑袋到西溪散布流言蜚语说:“郑氏造了文昌阁,汪氏就要火烧屋,长此以往那汪氏到底还要不要过日子呀?”在地理先生的挑拨下,汪氏族人觉得不无道理,就又不惜重金求赐消灾之法。地理先生故弄玄地说:“要想破法除非毁去文昌阁不可,但又不切合实际。只有在文昌阁附近挖一水塘,将文昌阁倒映在水中,这样人们走到塘边便能看见倒映入水中的文昌阁,心中不是认为文昌阁已倒而心安理得了吗?”汪氏族人听了点头称是,即刻破土动工在离文昌阁不远的东北角(汪氏地界)挖了一口长方形的水塘,名曰“新塘”,站在塘北向西南看,便能看到入水中的文昌阁。文昌阁和新塘相辅相成,今日看来倒成了一风景名胜。可惜的是如今也拆了,塘也填去了一半,昔日之风采今日全荡然。
        以上便是郑村的文昌阁和西溪之新塘的经历。值得借鉴的是,相信迷信,造了阁,挖了塘,不但无法消灾,反而劳命伤财,最终导致郑、汪两性淡薄了亲情,老死不相往来。几百年来直到解放并村后才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隔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6-11-24 15: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信,我们这里也有类事可谈.
我祖涣章老人(79世)在文昌阁教书时,一日,听族长说县长明天要来汪家河解决定名一事(事前肖氏中族人和我汪氏为争风水宝地历来宗族好斗已久),于是涣章老人自费买了几筐干饼广发学生,要求早上作早餐之后,在操场上集合,准备欢迎并迎接县长,欢迎辞大家已经在班里说好,特别是底年级学生在前要吐辞清晰,欢迎辞只有一句,欢迎欢迎,欢迎县太爷来汪家河!等到县长落轿时,肖汪两家人急上前迎接,县长挑帘发话,如此灵童,肖家不争 [s:1] 之后肖汪两家和睦相处(肖姓世代居此,汪姓迁来当时不过7\8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37

帖子

5115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115
发表于 2009-5-14 19: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邻村宗族之争
一汪清水,泽衍须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9-5-15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姓之争在以前多的不得了。同姓之争也时有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09

帖子

4666

积分

认证会员

汪氏一家亲

Rank: 6Rank: 6

积分
4666
发表于 2009-5-21 1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姓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