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833|回复: 9

寻找根在安庆的陕西人------记者笔记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回帖

333

积分

骑士

积分
333
QQ
发表于 2014-2-25 1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1月1日 启程
  
    2014年的第一天对于我和老任来说是一个纪念日。10年前我们有幸接触到安庆人移民陕西这个历史事件并在安庆地区做了一次长时间的调查,其结果令人鼓舞,也引起了很多关注,移民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超出我们的预期。更令我们震惊的是这段移民史已经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正史没有此事记载,地方志也只有陕西部分县志略有提及,与我们从民间家谱中看到的比比皆是“迁陕”、“住陕”记载形成强烈的对比。
    今天,我和老任终于踏上了前往陕西的实地考察之旅。兴奋,期待。
    感谢章国胜律师,他的邀请使我们下定决心。
    感谢陈台、吴台、程台等领导的支持,在极短的时间内(今天上午半天)就决定做这次专题采访。
    坐在安庆-陕西这趟列车上感慨,如今两地的交通已经是非常便利,可以想象每日一次的这列火车会在将来两地亲情交流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2014年1月2日 陕西寻亲第一站------商洛市
  
    陕西省商洛市位于秦岭的东南部,距离西安市一百公里。2014年元月2日上午10时许到达了这里。到达后我们直奔商洛市市委宣传部。在了解了我们节目组的采访计划后,陕西省商洛市市委宣传部外宣科何建祥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接下来的意外惊喜使我们在长途跋涉之后倍感振奋:商洛市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刘作鹏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告诉我们他本人就是安庆移民的后代。
    刘作鹏:首先感谢安庆电视台和皖江晚报的记者来到商洛采访安庆人移民的情况。我本人的祖先就是从安庆太湖附近(过来的)。老谱上记载来源于安庆潜山县,后来80年代初期我们祖上派人过去联系,才确认潜山县1936年分成为潜山和岳西两个县,所以我们祖上现在具体位置是岳西的天堂镇。据家谱记载我们祖上是元末明初从江西的彭城迁到安庆,原来的祖上叫寿二公,我们属于寿二公支下福四公后裔。我们商南的刘氏家族有两大支,其中一支是我们,在商南县的黒漆河。还有一支以城关、姚庄、试马这一带这些地方比较多,后来经过我们了解他们应该来源于寿一公的后代。我们这个家族大概有五百多人,那个寿一公后代因为他们涉及到三个乡镇,可能比我们多大概在一千五到两千人左右。我们的始祖叫尊导公于乾隆的中期大约是乾隆19年前后,一担两筐,小夫妻两个,带着一个儿子,从太湖附近顺河顺着山势这么上来的。一条匾担两个箩筐,前面装着小伢,后头装的是细软和铺盖,我考察过他们行进路线,大概是在河南顺着下河顺着祁河上来的,最早的定居点在河南的卢氏县和现在的西峡县西坪镇这么个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具体地名是叫瓦窑沟小钟山,我多次去祭祖,那个地方居住条件自然环境和我们富水还有差异,在那个地方时间不长后来就迁徙到现在的商南县富水镇。
    随着刘作鹏的介绍,我们对商洛市的移民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刘作鹏:商洛基本上是一个移民比较多的城市,据我们了解在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江南的移民比较普遍,当然还有部分山西大槐树的移民。商洛移民人口占到整个商洛现有人口的60-70%左右,其中江南移民在这个移民比例中可能占60%到70%.江南移民这个概念,(当地俗称)一个是被称为下户人,还有一个传统上的被称为我们称 “下河人”,下河人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其中来自于安徽省太湖附近的最多。  
    通过对刘作鹏的采访,使我们对这次陕西寻亲之旅充满了信心。
    晚上刘科长热情款待,在坐的有何建祥,还有商洛市民建副主委刘作荣女士,席间我们交流时用的是安庆方言,乐此不疲。
  
2014年1月3日 “江南”
  
    商洛市民建办公楼。
    商洛市民建副主委刘作荣出生于商洛市镇安县,她为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的家族和镇安县一些移民情况。
    刘作荣:我们这一代是(移民)过来的第六代,六代以前一个老祖宗从江南过来,我们一直知道我们是江南人,我们那个老祖宗过来后现在的墓地在镇安县材坪禾木村一组一个老屋场房后,我听父辈们说来的比较早至于说江南什么地方他们也说不清。去年我那个宣传部的那个我的哥,他联系上了老家,岳西刘氏把家谱给我发过来了,我一看,前五辈有三个是一样的,我们上五辈是行义在廷阳(音),(所以没敢认亲)毕竟认祖宗是件大事。
    我们镇安姓刘的大概有三四个家族,我们家族算是比较大的,还有一个在声长(辈分:音)的那个家族是在镇安的黒窑沟刘家大院,那个比较有名,家势比较强势是属于镇安的财主之类的,现在那个房还保持了原状,也是从江南那边过来的。
    我们这一辈的上一辈,他们说话那个方言就跟你们(我们昨晚吃饭)说的话一模一样的,就那个发音音调起伏那个味特别浓,乡音比较浓。因为我们那个地方比较封闭,跟外界接触比较少,所以他们保持了家乡乡音,祖辈几代人了一直延续下来了,你现在到镇安去听他们说话,他们说话就是跟我们昨天晚上用方言聊天一样的发音。
  
    “江南”,这个在刘作荣讲话中多次叙述到以及后来我们这次赴商洛采访中听到得最多的地名,究竟是指哪里?
     清立时最初是将江南道称为江南布政府司,后分江南左、右布政司,康熙年间又改称为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陕西的南方移民所说的“江南”是不是就是指江南省呢或者就是特指安庆地区呢?我们带着这样的猜测继续我们的陕西寻亲之旅。
  
2014年1月3日 陕西寻亲第二站------山阳县
  
    嘉庆山阳县县志卷12记载:“及(乾隆)四十四年,安徽、两湖数省屡被灾侵,山民络绎前来。”这段我们迄今为止见到的为数不多史料说明,我们安徽有人曾移民到山阳县,也说明了移民的成因之一:逃难。
    山阳县位于商洛市区的西南方向,县城所在地距离商洛市最近,约50公里。我们1月3日下午匆忙赶到山阳。在山阳县县委宣传部办公室里,一个意外的发现使我们节目组一下就找到了线索,在办公室墙壁上一张中国地图里安庆的潜山县和商洛的山阳县被人刻意地划上了红色圆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权涛为我们找来了这张地图的原主人山阳县委宣传部前副部长王荣金,他向我们述说了其中缘由。
    王荣金:听祖先老辈们传下来说,我们是当年从安庆府潜山那块移民过来的,移过来到我们这代已经有第九代了,移过来他们这个排行从宗字辈到德字辈(宗国再自德)到我们这辈启先定荣昌到我这正好是荣字辈是这样个情况,多年来一直想到老家去看一看,现在潜山是个啥样子,现在在网络上对潜山有点了解,其实还没去过。
我们那块,最早的是姓周的过来,据说姓周的和我们这王家是姻亲,他们先过来才跟我们姓王的说才给我们这支姓王的带过来。姓周的姓朱的还有其他一些姓姓刘的也许都是从那(潜山)移过来的,因为说话从方言口语基本上都一样。
  
    王荣金对我们的来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和我们亲热地用方言聊了起来
    王荣金:我们舀饭叫盛饭,吃饭叫七饭,睡觉叫困醒、厕所叫茅厕------我们把爷爷辈叫爹,父辈叫大、伯、外祖辈叫家公家婆,舅叫母舅-----
  
    在山阳,县文史办的杨义俊同志又向我们介绍了山阳县历史上一些移民情况。
    杨义俊:山阳是一个三山夹两川这个结构,中关的是山阳县城是一道岭,这个岭南岭北都有江南流民,象岭南的天竺山镇、宽坪镇、漫川关镇,几个姓都是从那边过来的,这个县志上有记载。
    据现在山阳县县志记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采取强迫手段,将江淮流域灾民(包括流民)驱赶到陕南山区。当时迁入山阳的新附之民,湖广、江南、河南的共2000余户,江西福建广东的100余户。
  
    在山阳县的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在山阳县江南移民最集中的是山阳县的漫川关镇,那里90%人是江南移民的后代,而且在山阳县漫川关的民风民俗最为淳朴最接近江南风俗,漫川关风景雄胜是一处古战场所在地,这不由得我们不心向往之,但是由于去漫川关是50公里的崎岖山路加上我们节目组行程急促,我们不得不放弃前往的想法。
    当我们在傍晚时离开山阳县赶赴丹凤县时,望着这座宁静而美丽的山城,我们心头默默有这样的声音:再见了,山阳,我们还会再来的,漫川关,我们下次见。
  
2014年1月4日 陕西寻亲第三站-----丹凤(一):蔡川乡
  
    2014年元月3日下午,在我们结束山阳县的采访后我们风尘仆仆赶了一百公里的山路,连夜到达丹凤县,丹凤是一个依山伴水的山城,丹凤的水陆码头历史上是陕西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从江南水运过来的货物就是在丹凤上岸后再走陆路送到西安。当晚,丹阳县委宣传部周文治副部长接待了我们,并找来他的同事何衍贵。何衍贵一见到我们就很激动,不停地对我们说:“老乡啊,老乡啊”。
    第二天一早,在何衍贵带领下前往他的老家丹凤县的蔡川镇,到了蔡川我们感觉仿佛不是行走在陕西而是我们安庆某个乡镇,遇到的老乡和我们说话都是带着我们熟悉的乡音。
    老乡:矮棵子面不好吃,长棵子面好。
    老乡:(你或晓的老家在哪里?)在太湖,(去没去过老家?)没有去过,路太远了。
    何衍贵:老家安徽来寻亲了,老家安徽来寻亲了。
    村民:江南或有个太湖?
    老屋里妇女:阿也,老家来的啊,看到老家的人了哦。
  
    丹凤县的蔡川镇,是丹凤县何姓最为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何氏家族最早的祖先都是来自于安庆同一支何姓,现在这个家族在蔡川镇已有近三千人。在蔡川我们看到了村民保存的《安庆何温氏家谱》。
    村民何厚来:我们老家是江南太湖县,我几是从江南县太湖来的,我听我爹讲是第十三世上来的,洛南还有一股是十四世。
  
    从《何温氏家谱》中我们看到这套谱中的始祖是从山东的东昌博平县移居到苏州,后来第三代嫡传受封为望江县医署官后开始定居在今安庆市太湖县境内何家老屋,其十三世和十四世中各有一个老祖先在清乾隆期间移居到了陕西。
  
    在漫川镇的太子庙村的屋场上,热情的乡民围聚在我们周围,兴奋地和我们聊起来家乡话和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
    村民何书生:渠打渠家的,我家的去拉渠家的,渠不打渠家的,渠打我家的。
    何衍贵:我几个是大房的,我家是二十四过小年,你几个二房的二十五过小年。
    村民何改青:我几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接祖宗。-----
  
    村民何衍福是漫川乡的一位“明星”人物,他是这一带民间生丧嫁娶等仪式上的主持人,在何衍福的屋前,老人为我们吟唱起一些婚丧场合下的主持词。
  
    通过对丹凤县蔡川乡的采访,我们已经确信在商洛市,安庆移民的后代在一些县、乡镇是普遍地存在,并且他们还普遍地保留有老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陕西寻亲第三站-----丹凤(二):船帮会馆
  
    在结束了漫川乡的采访之后,我们在丹凤县宣传部的安排下,参观了丹凤县的最为标志性建筑:船帮会馆。船帮会馆位于商洛丹凤县的龙驹寨,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博物馆也设在此处。
    丹凤县船帮会馆讲解员:------,船帮会馆,是当时从船上每件运货的运费中抽取三枚铜钱,日积月累,于清朝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
  
    船帮会馆是座十分美丽的古建筑,座北向南,面临丹江。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做工精细,雕刻讲究。丹凤的船帮会馆大门形似一座牌坊,颇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门眉上的牌匾为“安澜普庆”这四个字更让我们感到亲切,似乎隐喻着丹凤与我们安庆的一份不解的渊源,也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丹凤人和安庆人之间的血缘亲情。
    在船帮会馆的牌坊背面,是一座我们安庆人极为熟悉的花戏楼,这座戏楼与我们皖西南大地的众多古戏楼极为相似。
    讲解员:花戏楼建筑特殊,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层层向上递缩,形成一个锥体笼形结构。从舞台中央仰望,犹如急流中的漩涡,很是巧妙。全国有“花戏楼”之称的建筑只有两处,一处为安徽亳州(曹操故乡)的著名花戏楼,为南戏楼;另一处即此处,为北戏楼。
  
    船帮会馆戏楼正面的木雕精品荟萃。在诸多造型中,龙的形象最为耀眼,梁栋上、花脊上、飞檐上、峙墙上无不有龙。足见船工们对龙的信仰至诚。以千万计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在阳光下更是鳞光闪烁,异彩纷呈。
  
  周文治:丹风面向丹江水背靠凤冠山因此得名丹凤。丹凤县县城现在有30万人口,北头从蔡川、栾庄、赵川和这个武关一直到余岭,这一带都是说话的语言(丹凤人不敢叫)是下河人(的语言),应该是明代和清代移民过来的,所操的口音都是下河腔,丹凤人叫蛮子腔和本地(县城)所操的口音明显不一样,他们操的是南方口音,据丹凤老人讲有太湖的下河人包括安庆帮,大量的家族,刚才姓何的姓黄的姓赵的还包括姓汪的,这一带很广的,大概占丹凤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丹凤是移民之乡,欢迎安庆人来丹凤寻亲。
  
    结束了丹凤的采访,我们又连夜赶往商南县,商南是商洛安庆移民后代最多的县之一,会有什么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呢?坐在大巴上我和老任听到车里一些妇女聊天,居然又是我们熟悉的安庆方言。我用安庆话和同座的一个女孩聊起来,交流很顺畅,可年青人对我们来陕西采访很诧异。这女孩告诉我,她家在清凉河,她知道她家是安庆移民过来的,父亲告诉她的,不过这事情有什么好采访的呢?我说,这事不是很有意思吗?她不以为然。
  
2014年1月4日-----6日  商南
  
    陕西寻亲第四站-----商南(一):“江南”之谜
  
    民国《商南县志》载:“乾隆二十年后,江南安庆数县人,襁负迁商,爰得我所,闻风兴起,接踵者日益众,此商南有‘小太湖’之名也。”
  
    2014年元月5日上午,我们节目组开始了在商南县的走访,在昨晚连夜赶来的刘作鹏的陪同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商南县的富水镇黑漆河,这里是刘作鹏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在刘家老屋后的山坡上我们见到这支刘姓一些迁陕始祖的坟墓。
    刘作鹏:这里是我们始祖尊导的墓,这是一个父子合葬的幕,当初是老祖宗带着儿子来到商南,死后父子两又合葬在一起。-----
  
    面对这座我们安庆移民的坟墓我们唏嘘不已。更令我们震惊的是,这座坟的墓牌上铭文赫然有:公乃江南潜山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证明“江南”和“安庆”有直接联系的实物证据,这足以说明在商洛的移民后代中口传的“江南”一词至少包括了我们这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庆地区,在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另一块碑更加说明了这点。这是一块带有朝庭定制的凤型图案的“御待诏”碑。幕葬里的主人是刘姓迁陕西始祖刘尊导的两个孙媳妇,碑文上刻有“二仳皆江南潜山人也”。
    刘作鹏:富水镇处于商南县的东面,和河南的西峡县比邻,富水的人口有这么几大姓富水的董姓何姓桑树的张姓殷姓龙末的朱姓谢姓-----除董姓来自于山西大槐树外其它都来自于江南。
  
    陕西寻亲第四站------商南(二):贺氏祠堂
  
    在富水的王家庄村我们看到了一座安庆移民的祠堂:贺氏祠堂,这座祠堂也再次证明了秦皖两地的亲情。
    贺文龙:我们贺氏家族是乾隆初年大概1835年(有口误,应该是1735年)是安庆宿松徒步到富水王家庄,在这里耕作繁衍生息到现在已经有十三代人,全县有一千五百多人,当初是兄弟三个挑上担子,徒步走上商南。(你们和老家有联系吗?)我们联系旧社会就有,我们修谱现在九修了,在解放前就修了七次,都是在老家修的,派的是上辈的代表在老家修谱。
  
    如今,由于交通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的改善,商南的安庆移民后代和安庆老家有了更多的来往,贺氏家族就经常组团派人到安庆参加老家的祭祖和宗族联谊活动。我们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两地寻亲访友的队伍里来。
  
    从贺氏祠堂出来,偶遇挑水的汪永东老师,老师已退休,在家务农。汪师在家中接受了我们采访,采访中,老师的淳朴谦和之风令人素然起敬。
    汪永东:我们这支汪姓是在乾隆年间从安庆市迁移过来的,到现在已有十多代人,我们自修的家谱中就注明始祖是从安庆过来的。
  
    陕西寻亲第四站------商南(三):座谈会
  
    2014年元月5日下午,商南县县委宣传部会议室。
    从商南县富水镇回到县城后,我们被闻讯而来的商南县安庆移民的后代代表热情地包围起来,为此,我们特意在商南县县委宣传部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商南县《路氏总谱(内黄郡尚德堂)》联系人路继发:路氏与安庆多有联系。
  
    商南县农业发展银行退休职工汪海山:我们这一支是天字辈天池公乾隆51年(应该是1785年)从江南步行从江南携着祖婆和孩子们徒步走到商南,第一步到商南的叫曹营地方------给人帮工-----后来他支下4个孩子又迁到商南七里地的小陵沟生活。------
  
  商南县县志办副主编,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胡中华:我们这一支大概是清乾隆重42年我们老先人叫胡公世一共上来弟兄三个最早在丹凤的南坪最后迁到商南的试马镇,还有一支在青山乡的齐庙,还有一支在挡马乡的崔河。胡氏一共迁来访8支除了我们谱这三支,还有两支我知道一支在清凉河的油坪沟还有一支在丹凤的武关。排行是一样的,还有一支可能在山阳,这些都是安徽桐城的,商南姓胡的有五千多人在商南姓氏派系是第十。-----
  
  商南县文广局退休干部叶有声:我们老家是安徽潜山,我们这一支一担两筐我们老祖叫叶代发代字辈上来的落在哪儿呢落在商南县的窑砾河当时来的时候住在一个山洞里开荒种地,这里有个故事,有个三十晚上没吃的,旁边看着可怜送了个猪头就熬猪头过年结果上面掉下个石头把锅砸破了,我们老祖奶就哭老祖爹很乐观说稀的流去了还有稠的!我们老叶家以后有稠的吃了。他们生了四个儿子叫清朝满汉,其中一个叫永汉的非常厉害商南县教育官办就是从他手上开始的。我们商南青山书院有个碑我看了上面就有叶永汉的名字。----
  
  商南县政协雷家炳:我们雷家老祖先叫章累公,夫妇两带着两个小孩甘振甘伴(音)------在雷家老屋场原来是蔡家老屋场------在地里干活挖土挖出了宝-------后来把蔡家老屋场给买下来了------。
  
  听着这些我们安庆移民后代的叙述我们倍感欣慰,我们安庆移民当初的一幅幅生动而又艰辛的生活画面不断地涌现在我们脑海里,这些对我们节目组的工作同志而言可谓是此次陕西寻亲之旅不虚此行。
  
  陕西寻亲第四站-----商南(四):商南民歌
  
  商洛之旅中,令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所到之处我们听到一些当地的民歌。这些被当地人称之为“商南民歌”的曲风与陕北的“信天游”截然不同,而与我们的黄梅戏极其相似。
  
  小小船儿两头翘哎
  里面坐着个花娇娇哎------
  
  这是丹凤蔡川镇何衍福老人给我们清唱的民歌小调,是他们祖辈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老家民歌小调“划旱船”里的歌曲,对我们安庆人来说这是多么熟悉的旋律。这些小调在安庆后来就演变成了全国著名的黄梅戏,而在陕西,祖辈带过去的小调却成为如今在商洛广为传唱的商南民歌。
  
  商南文广局退休干部叶有声:很喜欢听黄梅戏-----我们商南民歌与陕北不一样和南方蛮子很接近,我们商南最有名的有“划船调”-----商南民歌的曲目名还有“十杯调”、“单探妹”、“双探妹”、“十爱郎”、“ 倒卷帘” 、“小对花”等。
  
  商南县政协雷家炳:商南民歌很多,有几万首歌词,我编有商南民歌4本书。
  
  商南县《路氏总谱(内黄郡尚德堂)》联系人路继发:县里老同志们的文艺团体经常组织各种民俗表演活动。
  
  由于我们节目组行程有限加上我们所带的设备不足,我们很遗憾地未能去商南民间录制商南民歌的表演画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商南民歌来欣赏,如商南民歌《一桌菜》、《划旱船》等
  
  我和老任商议,回安庆后将找一些文化部门的同志来甄别一下商南民歌和黄梅戏的异同。
  
  特别鸣谢刘作鹏:你使我们的采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并在后来的采访中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引导工作,谢谢作鹏兄的老父亲为我们赐字。鸣谢商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军同志。鸣谢何建祥、刘作荣、权涛、王荣金、周文治、何衍贵、石学宏、王宏、操龙珠等。谢谢本次采访中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安庆移民的后代。
  
另记:2014年1月6日 我的幸运日
  
  本人家谱是《安庆桐西汪氏族谱(张字嘴、封门塥)》,谱中记载有很多族人移民陕西,其中一支就在商南县试马镇的栗子坪。
  6日上午,我们前往商南县试马镇去寻找我的族人。
  在试马镇,我们见到镇人大的操龙珠,他告诉我们他自己也是安庆移民后代,并且他们操氏与安庆老家近年来联系很多。操龙珠介绍如今的栗子坪仍然是汪氏独居村。
  通往栗子坪的村级水泥路很方便。
  进入村子,我就有了寻找到了亲人的感觉。当汪道亲的母亲拿出当地汪氏仅留下来的一本老谱的谱头时,看到谱中的字辈排行与我们安庆谱中完全一致,不禁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没得说的,买纸、鞭,给当初进陕西的老祖先们磕头。
――――――
  回到试马镇,在镇小学汪仁忠副校长的办公室,又有一番机遇,他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居然也是安庆移民的后代,一姓杨,一姓张,两位老师委托我们代为他们寻找在安庆的族亲。
  
  
2014年1月6日 回程
  
  6日下午5时许,我们坐上陕西到安庆的专列,踏上回安庆的路程。
  这次采访,充满了意外惊喜。但意外多了还叫意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4-2-25 13: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35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411
QQ
发表于 2014-2-25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有你家网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7

回帖

409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99
发表于 2014-2-25 16: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汪氏后人在商南,希望楼主参加安庆汪氏研究会,与我们共同研究汪氏历史。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 ... ge=0&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03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86
QQ
发表于 2014-2-25 17: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7

回帖

4391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391
QQ
发表于 2014-2-25 20: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寻亲路是辛苦的, 但充满希望、期待与惊喜。   祝你们此行圆满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60

回帖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4-2-25 2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zmwgj于2014-02-25 15:50发表的 :
辛苦了!有你家网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4-2-25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回帖

333

积分

骑士

积分
33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群:寻找根在安庆的陕西人348759098 为沟通陕西安庆两地亲情搭建桥梁,帮助陕西安庆两地人寻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798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用平常心看不平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150
发表于 2014-3-7 16: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启贵本家辛苦了,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