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12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镇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
见到爷爷葬礼上气宇非凡的(掌坛师)赵祖旭先生,再亲眼探望那一幅幅神奇的“案子”,您就会感受到镇雄傩戏的神奇。在云南省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动中,塘房镇小擢魁村的民间文化艺人赵祖旭被命名为傩戏传人,若身临其境,您将会感受到这块热土地上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其中“傩戏剧”就成了我县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何为“傩戏”?傩戏,又叫端公戏。塘房小擢魁赵祖旭传承的端公戏同泼机、中屯的端公戏一样,都是端公为主人“接神”、“驱鬼”、“祈福”等等的一种原始戏剧。它在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儒、释、道相融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傩戏艺术。不但具有宗教文化的深厚内涵,而且具有特立独行的表现形式,可谓我县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赵祖旭作为傩戏传承人的代表,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这门神奇的艺术。端公戏主要有哪些内容呢?常见的有男、女各跳的《巫舞》。从类型来分,有庆菩萨、打窖、还钱、还愿、做斋等。《巫舞》分两种,女巫跳的多为独舞。主要为遇到天灾人祸不能解脱的人祈求神灵保佑、祈求神灵治病等等。这类舞者叫“师娘”,她会根据主人的需要和愿望,窥测其心理,用即兴表演的舞姿和流传下来的固定曲调进行舞蹈,只需焚香烧纸,不需乐器伴奏。男巫跳的《巫舞》是多人跳。一般由“掌坛师”主持,带领4名巫师进行。主要是为死者送葬的前一夜祭奠时舞蹈。多是掌坛师带领巫师和死者亲属一道边念边唱,甚至狂叫,为驱走妖魔,让死者灵魂升天而跳,在当地俗称为“绕棺”。
庆菩萨:这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主要是家道不顺的人家请端公来祭祀,祈求神灵驱鬼除邪,保佑主人家宅平安、人财两旺。
打窖:是一种群体活动。主要是针对天气久旱不雨,通过端公做法事,祈求神灵普降甘霖,以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钱:主人因小孩生病,或家道不顺许下保命钱后达到了愿望,便请端公做法事还愿。
还愿:主要是向神灵还祭品(猪、羊等等),与还钱的做法相似。前几种需用1——4天。
做斋:又叫做道场。这种法事要花七七四十九天。主要是为死者念经、超度灵魂。这种端公戏的演职人员一般为20人左右。由掌坛师领唱、帮师合唱。
傩戏所用的道具有“总真案子”、“行神榜”、“六类神榜”、“脸谱”、鼓、锣、铙、镲、木鱼、牛角号、海螺、令牌等等。“总真案子”是棉纸装裱的精制挂画。画面上画有形态各异的八十多位菩萨。“行神榜”、“六类神榜”均是各路菩萨像。最令人喜欢的是那一张张“脸谱”,有神气活现的“王灵宫”,有威风凛冽的“统兵元帅”,还有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魁星”、“蚩尤”、“八蛮将军”等,它们与京剧脸谱相似,还能驱鬼除邪,颇具浓郁的民俗特色。
傩戏怎样唱?镇雄傩戏受古滇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的影响,加上与儒、释、道的融合,使这门艺术不但具有宗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又有其独立特行的表现形式。在表演上,要挂好案子,设好法坛,演员按人物要求着装后戴上该戴的脸谱,再按傩戏的进度分别用鼓、锣、铙、镲、木鱼、牛角号、海螺、等乐器伴奏,以吹奏乐奏出音乐气氛,以打击乐演奏出戏剧场面板眼,以法器烘托出宗教色彩,然后是傩戏师(掌坛师)带领面戴脸谱的帮师演唱端公戏。
端公戏的曲谱有《鸣角三声奏天庭》、《领牲》等等。例如《领牲》一开头便唱道“鸣角一声奏天庭”其音韵铿锵,有如黄钟大吕气势。演出一段时间,达到经幡飘扬,鼓乐喧天,唱腔多变,一波三折,宏阔壮美之时,便是傩戏演出到达了高潮。
赵祖旭现已56岁,1976年就开始学习傩戏。主要靠家传。他爷爷赵明方,父亲赵高勇都是当地有名的傩戏师(掌坛师)。小擢魁现存少量的傩戏剧本和面具,非常珍贵,前段时间已经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办整理和保护。
傩戏艺术博大精深,在毗邻县市都有很大影响,是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请看视频第七段09:36分段,有关镇雄丧葬民俗文化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