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博会上,装饰苏州馆南墙的是半座万年桥。曾经,胥门的万年桥与南郊的宝带桥、山塘的彩云桥一道,被称为苏州“三鼎甲”状元桥。
很少有人知道,胥门有近两百年无桥的历史。苏州古城共有六门,胥门位于城西南。明嘉靖年间,万年桥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在苏州的胥江上,当时,大权在握的严嵩视察政务来到苏州,站在万年桥上久久抚摩着栏杆和石狮,连连发出啧啧称赞:“好一座巍峨雄壮的万年桥!”这些,被陪同严嵩的苏州知府看在眼里。送走严嵩没多久,想借机拍马屁的知府就招来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按号拆卸,把这座万年桥拆得片石不剩,全部运往严嵩的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并按原样重建在分宜县城口的袁水之上。
万年桥在1556年被苏州知府“偷”到江西分宜后,苏州西南城区百姓只能依靠渡船往来,在此期间,虽有些正派的士绅多次捐献集资修建大桥,但霸占渡船收益的豪绅和官府却扬言:城西多山,山多煞气,若造桥沟通必引煞气入城,全城将因此而引来祸害。直至乾隆五年,苏州知府汪德馨力排风水邪说,独自担当责任,才拨出专款重建万年桥。这座万年桥也就是《姑苏繁华图》上的那座万年桥了。
从1556年搬走直至乾隆五年(1740)重建,相差约为两百年时间。据《吴门表隐》记载:“胥门外有吊桥,紫石甚古,明嘉靖时,严嵩爱而拆去,今在苏州城外,亦名万年桥。”
此后,苏城六门惟独胥门无桥,风水先生附会说,苏州城西狮子山与胥门相对,不宜建桥引狰狞之势入城。此后近200年间胥门无桥。直到乾隆五年(1740年)苏州经济更加繁荣,在此“往来问津者日以万数,待船以济则苦杂众,有风涛之虞”,知府汪德馨力排众议集资建桥,费时二年建成三拱石桥,取名万年桥。
1937年日军侵入苏州,将万年桥的石级、道轨拆去,改为弹石斜坡,同时拆除东西两侧的民房,建成新马路与原有的城外大马路(今阊胥路)相通,供日军车辆出入。据《苏州市志》,1944年6月8日,“一辆货车经过胥门外万年桥(木结构)时,桥不胜重负而倒塌。”苏州图书馆馆藏的1944年6月9日《江苏日报》,刊登了题为《胥门外万年桥昨午突告倾塌——运货车堕河死伤多人》的消息,证实压塌万年桥的是满载煤块的日军货车……万年桥叠经兴废,2004年改建成三孔石质拱桥,横跨在胥门外护城河上。
汪德馨;字岂稷,号一庵,又号香壑.监生.砀山汪氏84世润公三子,初任浙江台州通判,升绍兴府同知,署浙江监连司,升江南松江府知府,调苏州知府后任松太海防道,调苏松太巡道乾隆十三年,.做皇帝谴使祭.后升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乾隆17年,,受广东巡抚以勒索属员、受贿被参。乾隆帝派湖广总督阿里衮彻查,属诬陷。证明了德馨公的清白。万年桥的修建,也是德馨公对苏州桥梁史和苏州人民作出的贡献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