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11 15: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名汪,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庶子,二夫人姒氏所生,因大夫人姜氏未育,襄公午亦为庶出,故汪即次子也。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简王十三年亦即鲁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 年)。长于敦敏值功于鲁,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 年)封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颍水得名,秦置颍川郡的前身,辖境主以颍河流域,辐射约今河南禹州、太康、许昌、长葛、登封、尉氏、平顶山、叶县、宝丰东、郾城西、新密南、舞阳北,治阳翟即今禹州市,隋唐后改治许昌),封为颍川侯,亦号颍川汪侯。
2 名挺,字文质,汪侯独子。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 年),仕周至司谏。 妣郑氏 ── 郑君约之女(一曰许氏女);生子二 ── 诵、芒;公殁葬洛阳(豫)牛耳山。
3 名诵, 字元通,号志道,挺公长子。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即鲁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 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 年)仕周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或封邑鲁之城平阳(后曰东平阳,今新泰市)。妣柳氏 ──(冀)河间柳怀之女,生子三 ── 钺、铨、锜。合葬平阳鄯乡武丘。
4 名钺,字智宾,诵公长子。史属春秋/ 西周/ 鲁国。生于周敬王十二年即鲁定公二年癸巳(公元前508 年),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 年)仕鲁至公族大夫(上等爵位),封陈郡侯(豫),居洛阳。妣钟氏 ── 颍川钟思恭之女,生子一 ── 嵩;继妣王氏,生子四 ── 嵩、汶、洙、郁(出绍锜)。
5 名嵩,字子高,钺公长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周贞定王二年癸未(公元前467年),周威烈王一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仕鲁至中大夫(中等爵位,仕居应在河南)。妣江氏 ── 济阳(今河南。又曰姜氏),生子一 ── 建。嵩公因功受诏上表修谱。
6 名建,字君行,嵩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威烈王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周显王六年戊午(公元前363年)仕鲁至左中郎将(宫廷左卫军统领,仕居应在山东)。妣萧氏 ── 兰陵(今山东)萧亮之女,生子一 ── 考。
7 名考,字公绩,建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仕鲁至司马(将军下的军政统领,仕居应在山西)。妣叶氏 ── 太原(山西)叶恺之女,生子一 ── 欣。
8 名欣,字仁悦(一曰子悦),考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一年丁未(公元前314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仕鲁至彭城(江苏徐州)戌主(卫戌军统领)以备兵抗楚,次年楚顷襄王伐鲁攻占徐州,又五年楚灭鲁。公认定能困楚者莫若秦,故举家投奔秦国,誓报灭鲁之仇。享年六十四岁,妣姜氏── 天水(甘肃)姜俭之女,生子一 ── 永。
9 名永,字子长,欣公独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秦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仕秦至左监门,子承父志蓄势抗楚(仕居应在甘肃、陕西)。妣李氏 ── 舍人(达公贵族之近亲)李超之女,生子一 ── 陈。
10 名陈,字宇梁,永公独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仕秦至中郎将,助大秦灭六国,征战建功(仕居应在陕西、河南)。妣袁氏 ── 陈郡(河南淮阳)袁义方之女,生子二 ── 量、良。公殁葬长安左冯翊。
11 "
名良,字文贤,陈公次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秦二世二年癸巳(公元前208年)仕秦至中郎将(仕居地应在陕西、甘肃)。妣沈氏 ── 吴兴(今浙江)沈文之女,生子一 ── 猛。
"
12 名猛,字君烈,良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秦王政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仕汉至中军司马,再仕至沛郡(今安徽相县)守。妣吕氏── 范阳(今河北,一曰济阴即山东)吕迟之女,生子二 ── 胜、拔。
13 名胜,字伯勘,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 189年)仕汉至丞相王陵府(今陕西西安)长史,再仕颍川(今河南新郑、禹州)郡守,又封容城(今河北保定)侯。妣李氏 ── 彭城(今江苏徐州)戌主李温之女,生子三 ── 理、重、泰。
14 名理,字仲长,胜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仕汉至清河(河北)令。妣吴氏 ── 琅邪(山东)吴达之女,生子二 ── 坚、婴。
15 名婴,字子雅,理公次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一年壬戌(公元前179年),汉景帝三年丁亥(公元前 154年)仕汉至冯翊(陕西西安西)长史,再仕伏波将军。妣陈氏 ── 颍川(豫东)陈度之女,生子一 ── 晃。
16 名晃,字文明,婴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戌申(公元前133年)仕汉北征至中郎将(仕居应在今陕西、山东等)。妣王氏 ── 琅邪(今山东)御史王评之女,生子一 ── 性。
17 名性,字公静,晃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仕汉至北征中军司马,后为淮阴(江苏)令(仕居应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妣杜氏 ── 河北杜陵之女,生子一 ── 进。
18 名进,字元涉,性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仕汉至护军司马(仕居应陕西)。妣李氏 ── 始平(陕西中部)李则通之女,生子三 ── 达、将、勘。
19 名达,字子通,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昭帝始元三年丁酉(公元前84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仕汉至中郎将(仕居应在陕西、安徽等)。妣夏氏── 谯郡(今皖北)夏汉宗之女,生子三 ── 雅、悊、卞。
20 名雅,字景儒,达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仕汉至猃狁(即凶奴,今陕北、陇北、蒙西)戌主,再仕清河(今冀南、鲁北)太守。妣徐氏 ── 广陵主簿徐宗彦之女,生子一 ── 勇。
21 名勇,字伯州,雅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元帝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仕汉至广武将军(仕居应在豫),妣许氏── 郡(河南)太守许陵公女,生子一 ── 言。
22 名言,字公辩,勇公独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汉成帝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新王莽天凤元年甲戌(公元14年)新授广武将军不就,新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从汉授武锋将军,讨王莽有功,任武城(今山东、河南、陕西?)太守(仕居在陕西、山东)。妣张氏 ── 清河(冀南)太守张荣之女,生子一 ── 高。殁葬右扶风(西安西北)茂林马邑山。
23 名高,字元升,言公独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西汉孺子居摄三年戊辰(公元8年),东汉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凶奴侵犯,在天水、上党、武陵、五溪等地抗战中,英勇善战,累建功勋,赞为猛烈将军,授北塞戌主(仕居应在陇西)。妣薛氏 ── 彭城(徐州)薛宏之女,生子三 ── 洪、澄、浍。
24 名澄,字仕清,高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己丑(公元29年),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取武略进士,仕征北军司马(仕居在陇西)。妣河内(今河南)荀氏,生子一 ── 珍。
25 名珍,字子玩,澄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07年)以父勋仕沛郡(皖北、苏北及豫东)长史,后升沛郡侍郎(应居皖北)。妣宋氏 ── 沛郡宋昱之女,生子一 ── 云。
26 名云,字元汉,珍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汉顺帝永建元年丙寅(公元126年)父殁后仕汉至渔阳(北京)太守,鲜卑犯边,久战无援终阵亡。享年五十七岁,妣袁氏 ── 许县(河南)祭酒(最高学位)袁昙之女,生子一 ── 讬。
27 名讬,字伯寄,云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汉恒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仕汉至嘉平(四川)县令。妣胡氏 ── 太阳(地名无考)县令胡进之女,生子一 ── 顗。
28 名顗,字子始,讬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壬子(公元112年),以孝廉献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仕汉至太子洗马。妣胡氏── 胡公贡(一曰胡公员?)之女,生子一 ── 广。(一官职无考,两地名无记)
29 名广,字元洪,顗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公元131年),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仕汉,破黃巾军乱有大功,封中郎将(仕居应在甘肃)。妣贺氏── 武都(陇西)贺韬之女,生子一 ── 平。
30 名平,字衡甫,广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己巳(公元189年)讨董卓任徐州行军司马,妣陈氏 ── 颍川(许昌)参军陈通之女,生子二 ── 文朂、文和。
31 名文和,字君睦,平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170),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192),破黄巾军乱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197),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县令,遂居会稽。
32 名轸,字公车,文和公长子。史历东汉-三国。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190),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壬辰(212),破黄巾贼于故鄣(鄣郡治所,今浙江安吉西北),为弭寇将军、故鄣令。妣历阳(今安徽和县)李氏 ── 李期之女,生子四 ── 彻、远、徐、万春。葬新都郡前都督山。
33 名彻,字子明,轸公长子。史历三国-吴国。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211),因累建功绩,吴大帝赤乌元年戊午(238)仕吴至湘东郡(一曰湘都郡,今湖南)太守,居湘东;后封新都(浙西、皖南)候,居黎阳(浙西)。妣始新(浙西)方氏 ── 方信之女,生子三 ── 授、守、谦。葬歙郡(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一曰吴渚山)。
34 名授,字元德,彻公长子。史历三国-西晋。生于吴大帝黄龙二年庚戌(230),吴大帝太元元年辛未(251),仕吴至射击校尉,宝鼎三年戊子(268),授右将军,仕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妣余氏 ── 新定(地点无考)余丞通之女,生子四 ── 翊、解、演、旭。迁居遂安(浙西),葬邵石山。(汪余方胡是当时新都郡四大姓)
35 名演,字德敷,授公三子。史属三国-西晋。生于吴末帝甘露元年乙酉(265),晋惠帝元康元年辛亥(291)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294)夏,因洪水暴涨,原遂安故居被毁,故迁居遂安(浙西)城北。妣王氏,生子一 ── 道献。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
36 名道献,字君奉,演公独子。史历西晋-东晋。新安始祖。生于东晋武帝太康九年戊申(288),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322 ),仕晋至歙县令,遂居歙县,妣胡氏,生子二 ── 恭、威。公卒葬歙郡城东八里吴清山。
37 名恭,字伯敬(一曰敬伯),道献公长子。史历西晋-东晋。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壬申(312),东晋穆帝升平元年丁巳(357 ),仕晋至除寇将军。生性清高廉洁,不尚财物,居帷书史充栋。居歙南,妣胡氏,生子一 ── 统。享年八十七,葬歙县向杲山。梁大同元年乙卯(535),建向杲院。
38 名统,字容之,恭公独子。史属东晋-武帝。生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丁未(347),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元年辛卯(391)仕东晋至宁远将军(晋制五品)。妣程氏,生子一 ── 元爽。享年六十五岁,葬向杲山。
39 名元爽,字克明,统公独子。史历东晋-南北朝-宋国。生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374),宋武帝永初六年甲申(420),仕宋至富春(今浙江富阳)令。享年七十八岁,妣程氏,生子一 ── 叔举。文学著名,葬乌聊山(休宁庙山)。
40 名叔举,字鹏远,元爽公独子。史属南北朝-宋国。生于宋武帝永初六年甲申(420),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辛丑(461)为护军司马(一曰参军司马),领兵镇歙后,勇退不仕。妣江氏,生子五 ── 皓、泰、志、聘、霸。享年九十八岁,神为扦,葬绩溪登岭山白扬坑东山下“将军踏弩”形。
41 名泰,字亨之,叔举公次子。史历南北朝,宋国/ 齐国/ 梁国。生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辛丑(459),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500)仕齐征仓曹参军,后不就;后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505),梁欲大举伐魏,授平北大将军,享年六十三岁。娶姚氏,生子五 ── 勋明、然、杰、默、仁。迁居绩溪,葬歙县横品山。因历仕有功,后宋追封基福昭佑侯。
42 名勋明,字智叔,泰公长子。史历南北朝,梁国/ 陈国。生于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500),陈武帝永定三年己卯(559 )仕会稽令。因历仕两朝有功,封戴国公,后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妣许氏,生子三 ── 僧莹、僧湛、僧叔。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560)卒,享年六十一岁,葬歙县云岚山。
43 名僧莹,字伯玉,勋明公长子。史属南北朝/ 陈国。生于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535),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560),袭封戴国公,任休宁令,三年壬午(562 )迁任稷州长史。妣歙西郑氏,生子三 ── 世华、世英、世荣。陈后主祯明二年戊申(588)卒,享年五十四岁。多数谱载于隋大业四年戊辰(608)卒,享年七十四岁。葬歙北云岚山。因仕功显著,后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44 "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名为华,僧莹公长子。史历隋朝/ 唐朝。陈后主至德四年丙午(586)正月十八日子时(十七日午夜,属次日凌晨),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受世家教诲,并受房叔宝欢的器重并授以兵法,自幼酷爱攻书习武,集大智大勇大德大义于一身。公十五岁尽显高大英俊、机智神勇,十八岁以勇侠自居独步各地,十九岁选据新安,纳勇结邦,且气势相当。时逢婺源寇起,不安逐甚,新安郡府遣兵平乱,力不敌寇而败归,郡守无耐公告全境,召兵募将。公二十岁(605)即率众勇士应征,遂即布兵剿寇,一举灭之,因功获任新安州副将。期间郡将张公妒才藏私,多方迫害,终因赏罚不公,激众将士群愤欲反,张公逃之。公二十九岁(614)受众推任州守将,再平回玉乡(休宁西乡)寇乱。
公三十一岁(616),时逢隋末大乱,公受众官兵拥戴自立为新安州刺史,以镇保一方平安。公三十三岁(618),宣州守将起兵来犯,公亲率众将士反击并攻克宣州,宣州守将请降,公纳降并优待。遂毗邻诸州相继过招,斗谋斗勇,终使杭睦婺饶四州守将均感德摄威,一一归顺。至此公已功德日盛,威誉益隆,统领六州(今浙江、安徽及江西三省近半区域),带甲十万。时至中原大乱,南方割据渐多,隋帝已无能控制,以一州刺史统领六州,恐名威不足,若遇外力入侵极易瓦解,六州诸将忧虑以谋,奉请华公立国称王。众望难推,公三十五岁(620)遂定都歙州立吴邦称吴王,并奉隋为正朔(自定性为大隋朝的诸侯国)。
公三十六岁(621),唐王建国已三年余,尽显强盛且德政誉隆,并传为受隋帝禅让为正统,故汪王视唐帝为真命天子,为促华夏一统,遣堂弟铁佛往西京奉表归唐。唐高祖欣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并任歙州刺史。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公四十三岁(628),唐太宗诏授左卫白渠府(今陕西)统军,居西京(今西安),公五十八岁(643 )诏授 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今陕西)折卫都尉。公六十岁(645 )唐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辅掌朝政,赐五顶花冠诏一品服于众夫人。
唐贞观二十三年己酉(649)三月初三,公病卒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永徽三年(652),诸子护柩回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公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安民,忠心护国,徽民讴歌,大朝嘉誉,后代唐王多有加封,宋元明清等后朝大帝亦追封十余次,有“侯公王帝”等各种封号。除汪氏宗祠外,地方民建或少数官建的忠烈庙、汪王庙、越国墓祠等数处,尊为太阳菩萨、汪公菩萨、汪王大帝等,鼎礼奉拜一千二百余年。
"
45 爽,字子开,唐越国公汪华七子。庞夫人所出、武德元年戊寅(618)正月十九日生于绩溪大庙汪村,卒于咸亨四年癸酉(673)六月初九日,享年五十六岁。贞观十八年甲辰(644)任右武卫,唐永徽五年甲寅(654 )配左卫勋府,唐总章二年己巳(669 )仕岐王府(陕西)法曹参军。爽公仕于陕西等地,家居绩溪汪里村。
46 处贵,爽公次子,字士博,一字金宫,号文愈。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约生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前后,唐永徽六年(655)应孝廉(科举名)未捷。少时学习经史(儒学),青年复读老庄(道学),举经不健不义(中年时反认为诸多经书皆为不健康、不仁义的),天授年(690)隐居丘园,临终悉取书焚之,曰“吾不能以德训子孙,复使累之耶”。妣李氏,继妣胡氏,卒葬失考。生子三 ── 可善、太元、太照。公享年六十二岁。由绩溪登源迁歙县慈菰、复迁宣州太平县岭南浮城村橘子园,合葬太平居近之南岗。
47 太元,一曰泰玄(太与泰、元与玄,皆为通假字),亦名悱,字致道,处贵公次子。唐高宗—武则天时朝。约生于唐显庆末年(660),工八体书、善骑射,但疑因愤世而未走仕途。妣上党鲍氏,生子二 ── 仁素、仁恭。居太平,父卒后,因孤癖孝行而终身庐于父墓侧,享年四十岁,葬宣州太平县父墓傍。
48 仁素,太元公长子,字廷学,又字德儒。唐武则天—肃宗时期。约生于唐高宗永隆年(680),志尚贞洁,行存方敬,隐居不仕。妣施氏,生子三 ── 凤仪、凤思、凤林。随三子任,由宣州太平迁至宣州泾县桃花潭,享年八十一,卒葬泾县居侧。
49 凤思,仁素公次子,字子仪。唐玄宗时期。约生于唐(周)武则天久视年间(700),唐玄宗天宝末年(754—755;一曰唐肃宗乾元元年戊戌,758)仕歙县令。妣程氏,生子四 ── 文秀、文景、文相、文希。因任由太平迁故里歙县慈菰,享年七十三,葬绩溪汪里村南山下。
50 文秀,凤思公长子,一名芬,字焕章。唐玄宗—代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前后,唐宝应元年壬寅(762 )仕绩溪县令。妣张氏,生子二 ── 行璇、行节。由歙县慈菰迁居绩溪,唐肃宗上元初(760)为修谱作序,享年五十四岁,卒葬绩溪东龙须乡西山下
51 行璿,原字璿,是璇的异体字。文秀公长子,字君玉,又字察玑。唐玄宗—德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末年(739—741),唐代宗广德初(763)任中散大夫卫卿尉。妣王氏,生子七 ── 说言、审言、谠言、直言、讷言、昌言、慎言。居绩溪汪里。享年七十八岁,葬绩溪胡里村。
52 说言,行璇公长子,字昌宗。唐肃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乾元年间(758—759),约唐德宗贞元中(793—795)以祖勋授云麾将军,仕歙宣等六州都督御史(或曰都翰御史、都捍御史、都辖御史)。妣李氏,生子三 ── 咸、穆、晋。仕居歙县,享年七十四岁,公妣俱葬歙县
53 咸,说言公长子,字广之。唐代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代宗大历末年(779)前后,约唐宪宗元和末年(818—820)仕唐至睦州(今浙江)清溪县令。妣陈氏,生子一 ── 浚。家居歙州,公卒于官,葬歙县南山下,妣卒葬歙西葛塘山寺下。
54 浚,咸公之子,字文渊。唐德宗—懿宗时期。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前后,博通经史,文武双全,举贤不第,弃文就武。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837),仕唐至歙州都豪寨将、西城池都指挥使,仕至左散骑常侍。妣吕氏,生子四── 师全、师保、师相、师儒,享年九十三,居歙州,葬歙西葛塘山寺前。重修宗谱
55 师全,浚公长子,字义夫。唐宪宗—武宗时期。约生于唐宪宗元和末年间(818—820),唐武宗会昌二年壬戌(842)授歙州西城池副指挥使、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妣程氏,生子二 ── 道安、道兴,享年八十一岁,居歙州,卒葬歙北云岚山
56 道安,师全公长子,字元振,亦字成泰。约唐会昌元年丁卯(841)生,咸通四年癸未(863)由刺史于德海奏,补充衙前兵马指挥使,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差充婺源镇都虞侯,总戍镇婺源。自歙县慈菰迁居婺源,为婺源始祖。历驻清华、武口、弦高等婺源重镇。续修宗谱。妣吴氏,葬山松前溪下坞。生子三 ── 源、濆、淦。约乾符四年丁酉(877)疾卒,享年三十七岁,葬婺源之北武口山之麓。婺民怀其保镇之恩,立庙于武口思溪,世称彭王庙,誉武口大王,永享年祭,有求即应。宋追封八字平阳王,后又追封威忠德仁圣英烈王。
57 濆,道安公次子,字清叟,号渠涯。生于唐咸通四年癸未(863),中和四年甲辰(884)二月补军前都虞候、充三浯镇将。光启三年丁未(887)再差守镇婺源,景福二年癸丑(893)九月改左横卫都尉,授本州团练讨击使、殿中侍御史,都知兵马使,阶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勋至上柱国。
58 中元,濆公次子,字彦立,行名十四。安葬父毕后由三浯镇迁居鳙溪,后改名大畈。生逢乱世,痛父殁于王事,奉母隐居。因长孙显贵,获赠吏部尚书。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丁未(887)七月十五日,卒于后晋开运元年甲辰(944)五月十八日,寿终于家,享年五十八岁。公葬大畈后村山下。娶黄氏,妣葬休宁岭南下坦。生子四 ── 韶、石、京、敬逢。子中有吏部尚书、王府记室参军、常山教谕;共有十孙,孙中有宰相、官学士、评事、端明殿学士等。修大畈宗谱。
59 敬逢,中元公四子,字元礼,宽厚好贤,性识高迈,乡称长者,幼孤,嗜学好施,殊得人心,故能富甲乡里,无非横外患。宋太祖兴五星聚奎,因题其名曰敬逢,乾德四年为常山教瑜。约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932)娶曹氏,生子四── 延祚、延贵、延年、延之。公卒葬岭南蓝田坑西兊山已向,妣卒葬隐陀伏鹿形。
60 延之,敬逢公四子,字寿卿,生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975),娶黄氏,生子五── 惟厚、惟瞻、惟庆、惟谨、惟德。公卒于宋仁宗至和二年乙未(1055),享年八十一岁,葬里高路上坞。妣葬三浯岭端公祠后。因增名公遗命子惟厚、惟瞻考核 并续修大畈宗谱。为(惟瞻:迁畲田,生子二曰玠、琰。惟庆:居大畈,生子三曰琦、巽、淑。惟谨:字顺甫,迁鄞县四明,生子三曰元吉、元辅、元奭。惟德:任御史监烧御器)
61 惟瞻,延之公次子,约生于宋真宗咸平初年(998—999),妣余氏,生子二 ── 玠、琰。由大畈迁居畲田,为畲田始祖。受父遗命与兄惟厚共修大畈宗谱。享年卒葬缺,后裔有迁婺源、鄱阳、硤水冲、方坑、高沙、灵岩、青阳、贵池、潜山、岳西、庐江、无为、桐城、枞阳等地。
62 琰, 惟瞻公次子,字道元。约生于宋仁宗天圣末年(1030—1031),妣伍氏(一曰葛氏),生子四 ── 方朝、万通、程庆、十二。世居畲田,公妣卒葬里南平田。(桐城谱“迁鄱阳瓦屑坝,兄弟仍居婺源大畈;生子二 ── 程处、十二”,此记明显有臆断之嫌。
63 十二,琰公四子,又名泗泽,字潮清。约生于宋神宗熙宁初年(1068—1070),妣朱氏,生子一 ── 士元。(桐城谱“宣和七年亦即1125年生,娶洪氏”;庐江谱“字用光,军司马,生于宋绍兴甲子即1144年,配赵氏,卒葬平田”。此两谱均不足以考。)
64 士元,十二公之子,字廷槐。约生于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妣刘氏,生子一 ── 十四。(桐城谱“绍兴十五年亦即1145年生,娶赵氏”;庐江谱“字楷模,嘉平今,生于隆兴甲申即1164年,配王氏,卒葬平田”,此两谱均不足以考。
65 十四,士元公之子,又名古虚,字照明。约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妣方氏,生子二 ── 淳三、淳五。(桐城谱:孝宗隆兴元年亦即1163年生,娶张氏。此记不知何出。)
66 淳三,62世琰公支下,十四公长子,讳熹,字季贤。约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前后(1157—1159)。娶江氏,生子二 ── 进一、进二。应世居畲田。他项不详。
67 进一,淳三公之子,妣李氏,生子二 ── 兴祖、意祖。他项不详。
68 兴祖, 进一公长子,妣X氏,生子一 ── 福一。他项不详
69 福一,兴祖公之子,妣X氏,生子二 ── 大一、大四。迁桐城查林。他项不详。
70 大一,福一公长子,妣X氏,生子一 ── 寿一、寿五。居桐城白莲涧。(寿一迁桐城六百丈,后裔迁舒城,尊公为舒城始祖)
71 寿一,62世琰公、66世淳三公下,大一公长子,字永和。由畲田迁桐城六百丈(今枞阳陈洲、即铜陡长江大桥北岸),后裔迁舒城,尊公为舒城始祖。应生于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妣X氏,立子一 ——童一,系秋一长子承祧。
72 童一,寿一公立子,原为秋一公长子。约生于元文宗天历年间(1328 —1329),娶华塘程氏名宝,生子二——苍龙、乌龙。
73 仓龙,童一公长子,字安寿,庐州府通判。迁桐城余冲或蛇冲复迁舒邑,是为舒城始祖。配钱氏,生子三——贵一、贵二、贵三。合葬舒是西山枣树冲塘后埂。(此处资料考接舒城寿一支谱)
74 贵三,苍龙公三子,字咸宁。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正月十六亥时。配左氏,生子二——仕林、仕醮。公享年七十八岁,合葬韩家河,具体塚位失考。
75 仕醮, 贵三公次子,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庚辰(1460),配X氏,生子二——长源、俊。(此支即为舒城汪氏一脉。但贵三公与仕醮公之间疑似少了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