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21 2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堤上”
《临清地名录》记载:
汪堤,原名田家岗,后汪家世祖迁来,在此村北堤下居住,故名“汪家底”。明弘治末年,汪家人丁兴旺,从堤下搬到堤上,与田姓住在一起。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至1908年),将村名改为“汪堤”。1945年后汪堤前后街分治,称前汪堤和后汪堤。
明朝时期田家岗属于山东临清州馆陶县、清朝时期属于东昌府馆陶县管辖,光绪年间改村名为汪堤;民国时期隶属于馆陶县二区以下建制。1945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馆陶县潘庄区潘庄乡。1965年1月(农历1964年十二月)脱离馆陶县,划归临清县,1971年属于潘庄人民公社,1984年隶属于临清市潘庄镇。
《忠勤堂汪氏族谱》记载:
XX公,居堤上前庄;XX公,居堤上后庄。
民间俗称:
1963年夏天,漳卫河因河北临漳县境内决口,大水沿河漫过两省四个地区六个县,涉及上百个村庄,前后汪堤始迁现址,由于尚有部分水后未迁居民,遂保留老汪堤之称谓,俗称“堤下”,而新迁前后汪堤,均称“堤上”。
结论:
田家岗(?——1440年)
——汪家底(1440年左右,渊爷迁田家岗——1900年)
——汪堤(1875年——1908年)
——前街、后街(即前汪堤、后汪堤,1945年)
——堤上、堤下(1963年夏以后,俗称,并未为官方认可,故不为历史真实)。
汪寿杰所称“堤上”,是指历史上的“堤上”,即老谱所称今老汪堤。并未采用民间俗称来左右历史,不存在“主观意识和情感判断”。用当代理念推断历史概念,方可称为“主观意识和情感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