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各位汪氏的父老乡亲,发一个澳门大三巴牌坊的介绍,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玩的时候这篇文章能有用。
到澳门旅游什么景点不能错过?当然是大三巴牌坊。为何叫“大三巴”呢?牌坊是谁建造的呢?
大三巴牌坊简介: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文: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o 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时也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门票:
15元澳币,儿童、老人8元澳币
大三巴的历史:
大三巴牌坊是位于圣保禄山的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与大炮台及两者之间的前圣保禄学院为一整体。而“三巴”这个名字是来自于“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圣堂创建于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1762年,葡萄牙政府下令没收耶稣会财产,天主之母教堂先后被改作军官宿舍、兵营。1835年1月,教堂起火,最后剩下教堂的前壁。由于教堂前壁形似中国的传统牌坊,故本地人便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1990年代初,政府曾对圣保禄教堂的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修复工作,并发现了当时教堂背后的建筑遗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及后在1996年,政府在该遗址建成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展出不少澳门教会的珍贵文物;同时,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装了铁架楼梯,以供游人参观,可是楼梯的铁架插了在牌坊的结构之内,此举引来一些文物专家的不满。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大三巴牌坊的建筑特色:
大三巴牌坊高27米、阔23.5米、石壁厚2.7米,建筑属于矫饰主义风格,且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因其兴建时朝教堂正面前壁右侧已建成圣保禄修院,所以必须歪曲迁就。
第一层:最上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中央为圣母蒙召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和菊花,象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师。此一层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左边是智慧之树及一只七翼龙,其上有一圣母,侧有中文“圣母踏龙头”字样,而右边对称位置上则是生命之泉及一只西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在柱组外边是一顶呈弧状之扶壁,右边是一骷髅及中文字 “念死者无为罪”;左边则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则是“鬼是诱人为恶”,此层最外侧两块墙身是由两条带有圆顶之方尖柱,左面墙身再现鸽子,下有一开启的门;而右面为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门闭锁,意即信仰而非权势才是天国之道。而墙侧则设有中国舞狮造型的开大口之狮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铜制耶稣会圣人,这些铜像是澳门早年制炮工厂的出品。
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拉丁语“MATER DEI”(意思为天主之母)。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会徽“IHS”的浮雕图案。
大三巴附近的特色建筑景点:
耶稣会纪念广场
耶稣会纪念广场(Largo da Companhia de Jesus)位于澳门大三巴牌坊前之广场,连接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三巴斜巷、大三巴右街。正如其名,此广场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现在,广场成了旅客参观、澳门旅游盛事、庆典,及外影拍摄场地之一。
耶稣会纪念广场是由一组宽大的梯级,及邻近四通八达的斜坡街道构成,其主题中心点是大三巴牌坊,北面设有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其东面是柿山,山上设有澳门大炮台及澳门博物馆。广场的西北面是大三巴哪吒庙。
广场举行的文娱活动:
1.澳门国际音乐节的露天音乐会
2.艺穗巡游
3.澳门国际青年舞蹈节
大三巴哪吒庙
大三巴哪吒庙(葡萄牙文:Templo de Na Tcha, junto às Ruínas de S. Paulo)住于澳门大三巴牌坊右侧,圣方济各斜巷与茨林围交界,为澳门现存两座哪吒庙之一。大三巴哪吒庙常被视为澳门中西文化和恰相处之象征,2005年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其门前是另一文物旧城墙遗址。
创建于1888年,改建于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政府也于1995年及2000年曾经维修此庙,即是清洗及修补庙顶、粉饰墙壁及装饰物,更换部分朽坏木构件。建庙前,澳门瘟疫流行,死人无数,该区坊众以本区并无神庙压邪,乃与柿山坊众商议,拟请柿山之哪吒神来大三巴,建庙奉祀,但遭反对,屡洽不果,于是自行建庙。
大三巴哪吒庙建筑,长8.4米,宽4.51米,两进式建筑,中间无天井,罕见于传统中式庙宇。
每逄哪吒诞(农历五月十八日),在大三巴牌坊的旁边更会竖立一座传统的中式牌坊,与大三巴牌坊本身构成一个强烈的中西对比。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葡萄牙语:O Museu de Arte Sacra e Cripta),位于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后面,原属天主之母教堂的内部主祭坛的位置。1835年学院大火,教堂被夷为平地,仅存前壁。教区把后方的空间改为坟地,直到城外的旧西洋坟场完成为止。此后该地段一宜丢空。1990年代,当局进行了考古发掘,起出教堂的地基,然后建立了博物馆与墓室,1996年10月23日落成揭幕。。现展出了属天主教澳门教区的文物,其中包括油画、耶稣受难像、圣像、教堂圣物、礼拜器物等,共三十四件,其中尤以《圣弥额尔大天神》油画最珍贵,是圣保禄学院唯一留存至今的油画艺术品。
墓室安放了由路环圣方济各圣堂迁来的日本和越南殉道者骸骨。中央为一座花岗岩墓穴的遗址,墓主很可能是圣保禄学院创始人范礼安神父。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 票价:免费
特色展品:《圣味基圣像》 (日本画家的作品) 《日本长崎的殉道圣人》 四幅诠释圣方济各一生的作品
具洛可可风格的圣母肩舆 (即轿子)
旧墙遗址:
旧城墙遗址 (Tro?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简称旧城墙),是指大三巴和哪吒庙后的一道黄土墙,是澳门旧城城墙幸存的一部份。昔日旧城墙,为澳门军事防卫的重要部分。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历史:旧城墙乃澳门被葡萄牙占据时期兴建,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即明朝隆庆三年)。由于明政府一直不允许葡萄牙人私筑城墙,故城墙历来曾数次被拆毁。但因要抵御荷兰的入侵,故澳葡政府在1632年以此为借口,不理会明政府的反对,复建了澳门北部城墙及炮台。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半岛的北部、东部及南部均筑有城墙,并于要塞位置建筑了炮台,使澳门地区成为严密防范的城堡。而现存的旧城墙遗址部分,正是1632年所复建之一部分。
昔日旧城墙
据《澳门地理》描述昔日的城墙:“其墙所经,自今东望洋山顶天文台西侧起,下山,经水坑尾细开巷,上大炮台,连接大炮台城,复下山,再接慈幼院,北绕白鸽花园,经大三巴围营地之西,南通天街经窗门街过万里长城,妈阁庙之东北背、绕西望洋山城至海滨,足见葡人当时所占只限于三巴门城南之地,至今墙界,尚断续可寻。”
现存旧城墙遗址
旧城墙遗址于半岛多个地方仍有迹可寻,如圣罗撒女子中学后门(东望洋新街),山顶医院往加思栏花园的山坡上,利马窦中学部分围墙,以及主教山上的西望洋瞭望台,而被列入澳门历史城区的一段,位于圣安多尼堂区圣方济各斜巷,在大三巴哪吒庙前的一道黄土墙。土墙后面则为茨林围。
大炮台:
澳门的大炮台(葡萄牙语: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为澳门之旅游景点。
大炮台位居澳门半岛中央柿山之上,原为军事用途。现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两个景区兼具中葡文化特色,故成为澳门独特的澳门八景之一部分。
详情请见《澳门大炮台介绍及旅游攻略:http://www.yilujing.com/show.asp?id=1926》
交通: 如何到达大三巴牌坊
地理位置图:http://www.yilujing.com/show.asp?id=1882
巴士:
1.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马路下车,沿议事亭前地及步行径前往可到。
2. 乘17、18、8A、26于白鸽巢总站下车沿石仔路前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