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江苏硬坛20年江苏省硬协主席汪寅生接受记者专访
2007年1月7日,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走过了20个春秋,这20年,也是硬笔书法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在江苏硬笔书法20年庆祝会前夕,书法报记者金日发采访了江苏省硬协主席汪寅生先生。
记:汪主席,这20年来,你为江苏硬笔书坛付出了不少,请介绍一下江苏硬笔书协在这20年里取得的成绩。 汪:江苏硬协二十年发展取得一些成绩和社会赞誉,我当了二十年的主席,个人的确付出了一定努力。二十年所做的工作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大赛和展览,20年来,我们协会在这方面作了很大投入。二是教学培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江苏的硬笔书法函授教学工作开展得比较好。三是协会本身的组织建设,包括班子、制度建设和发展会员等等。四是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赈灾义卖、免费咨询、为残疾人免费培训等等。五是对硬笔书法艺术理论的探讨,虽然从协会成立以来只召开过一次理论研讨会,但至少可以说明我们还是注意做这方面的事。 记: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因素? 汪:江苏硬笔书法事业之所以能稳步发展,值得总结的方面很多,主要有三条:一是顺应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八十年代初,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硬笔书法开始流行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江苏的一些有志青年,迅速组建协会。在短短几年中,以如火如荼的各种比赛和展览活动扩大了硬笔书法的社会影响,也为协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协会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得到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书画界老前辈的悉心呵护。三是有一批骨干力量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操持协会的工作。他们一直以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书法的挚爱与追求,默默地、积极地、无私地奉献着。这是一种高尚的、值得称道和发扬的硬笔书法精神啊! 记:江苏硬协给人的感觉是早期相当火爆,各项活动开展得都很频繁,而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则相对沉寂,这与大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又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期硬笔书法的新潮刚刚兴起,我们大家的热情很高,加上社会的支持度大,各项活动很好开展。这是一。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活动就要经费,没有经费寸步难行。早期社会企业没有改制,筹集资金比较容易,最近七八年十分困难,所以展览和比赛活动明显少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把大活动化小,发动各市协会组织、省协会支持的办法来开展活动。同时以建立教学基地的形式推动硬笔书法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协会各种活动并没有停止,协会的工作就能正常推进了。 记:江苏的硬笔书法创作比较有代表性,有很多人在全国硬笔大赛中夺桂,你觉得这有哪些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江苏硬协又是如何利用这样的优势去提高硬笔书法的创作水平和普及程度? 汪:要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历史的渊源。大家都知道,江苏是人文汇萃之地,同样硬笔书法的人才很多,其优势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明显的。硬笔书法协会的作用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推动,去提倡一种意识,创造一种氛围,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协会之所以能存在的意义。至于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主要是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陈云石、夏冰同志,他们俩都擅长楷书,多次获奖,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协会就重用他们,让他们在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硬笔书写水平中发挥作用。 记:江苏硬协在很早以前作过一些硬笔书法市场化的探讨,搞过几次作品的展售,还比较成功,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汪:这主要是探索硬笔书法能否进入家庭装饰的问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认知度远远不够。人们并没有普遍地把硬笔书法当作艺术来对待,他们得到硬笔书法名家的作品就没有像得到毛笔书法名家的作品那样欣喜若狂。此外,硬笔书法作品在需要时也可以写得大一些,装帧精一些。太小了,太粗糙了,就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 记:请介绍一下江苏省硬协在下一阶段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打算? 汪:在多元社会、多元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明确协会的工作任务:普及硬笔书法知识,提高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并且在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上有所建树。我们要明确工作对象,锁定三部分人群:即愿意把汉字写得漂亮一些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愿意提高书写水平的中青年人;愿意把硬笔书法当作艺术研究的人。我们要明确工作方法:在向社会呼吁要把硬笔书法当作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选拔和培养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教学基地;开展社会公关活动,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筹集资金办展览、办大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传递硬笔书法消息,传授硬笔书法技法,感染和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以服务的理念做好协会工作,引导会员向理论和艺术性方面发展,有重点地研究几个课题,为发展硬笔书法事业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