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5323|回复: 17

再次重申  漳县汪氏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919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919
发表于 2006-11-3 0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一个漳县汪氏文化研究研究会的边缘会员,为什么说是边缘会员呢,首先因为学养太低,积累太少,所以仅仅主要停留在学习上,因为关心和关注着汪氏文化研究这个领域,所以也留心看到了这个论坛,特别是惊奇地看到了这位据说是专业研究者的《说明》,下面是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加的一些疑点和不成熟的看法,请作者以及别的朋友批评指导!


关于《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的说明
关于《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的说明

在这里“陇西”一般不能理解为现在的陇西县,是指陇山之西。当然,陇右可能就不会错误理解,古人把山之西称为右,山之东称为左。汪世显会什么被封为陇右王,就很好理解了。
所以,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 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在其秦汉以前,陇西郡(历史上最早的36郡之一)就包括有: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前期,而不能单纯割裂的看作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就是历史至今的“陇中”,“陇上”,甘肃的简称“陇”,都是从陇西的历史文化地域而来的
。 [size=4](是的,诚然陇西作为历史名字,它的历史地理概念如同这位先生所说,但是,今天的“汪氏文化”研究活动毕竟是今天的研究,总不能研究甲骨文就得彻底用甲骨文写作吧,并且,今天还就偏偏有个实实在在的“陇西县”,所以,先生倾注于“陇西汪氏文化研究”的情节除了增加研究的模糊感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我们进行的“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不是倾心于为了给漳县增加知名度之类的目的,而是实实在在建立在漳县拥有大量文献和史料的基础上的研究,特别是还有汪氏元墓群这个海内奇观,这些资料是漳县独有的,也是汪世显极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子孙们生活在故园的遗存,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不是沽名,而是严肃地将历史上的汪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漳县人来研究的,为了尊重老汪家的历史事实称之为“漳县汪氏文化研究”,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为什么不冠以“陇西”的字眼,首先,因为不能学阿Q,赵家势大便姓赵。其次,要尊重史实,之所以研究漳县汪氏文化,就在于汪世显极其子孙是地道的漳县人,假如不是的话,或者仅仅是到漳县做官或者显赫于漳县的话,我们便不能冠以漳县某某研究了,这是起码严肃的态度
秦昭襄王35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南),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辖地包括今兰州、临夏至天水一带的广大地区。秦统一后,陇西郡为三十六郡之一,直辖中央。 先生说明了什么,即便陇西作过中国的首都,这与漳县人汪世显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是啊,中国人汪世显和漳县人汪世显在逻辑上不冲突,或者说历史上的漳县人汪世显和历史上的陇西人汪世显也不冲突,但是,注意,千万注意,这个陇西后面或者是郡,或者是府,或者是州、道,等等,却不是县,一旦是“县”,那么就出现逻辑上的问题了,特别是今天,陇西毕竟是县,所以,请不要含混地称之为“陇西汪氏文化研究”,这种玩笑不应该是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我不是做学问的人,也懒得做学问,但这起码的常识还是知道点滴的。)[/size]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天佑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不过,你也无法否认,现在的陇西县城在历史上,从秦时的陇西郡到盛唐时的渭州府,再到北宋时的巩州、元时的巩昌府,其治所基本上都在此地。从秦到清一直是陇山之西的中心,这也是历史事实。
唐初,废郡为州,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陇西郡为渭州。隶秦州总管府(府治上邽.即今之天水)。太宗贞观初,划全国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渭州属陇右道辖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国公汪达镇守陇右驻襄武,顺山川地势,以四隅为四正,始筑今县城,为全国城池之特例。 (乾隆《陇西县志》载:贞观十四年越国公汪华子,袭封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镇守陇右徙筑今城,顺川之势,以隅为四正,谚云“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公城”是也。)安史乱后,吐蕃兴起。代宗宝应后,陇西郡地陷没于吐蕃达九十年之久。金统治时期,城池规模不大。元朝时都总帅汪世显父子重筑陇西城,城池向东扩张 , 规模开始增大。
北宋始建陇西为巩州(巩军固地,远通西夏之意)。元朝,更巩州叫巩昌(巩固昌盛之意),元朝实行政军合治,巩昌府治陇西并设置巩昌总帅府,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会、环、金、徽、德顺、金洋十五州行政军事。
陇西的威远楼是陇上有名古建筑,它巍峨壮丽,气魄非凡,屹立于陇西大城十字中心。因其年代久远和构造精妙,成为陇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皇佑四年(1052年),出于加强武备的目的,韩琦在城东一里处建一谯楼,起名威远楼,是威震远方之意。到了元初,总帅汪世显父子扩间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因而俗称鼓楼。
设置《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是从整个“大陇西”的角度考虑的,在陇山之西这个特殊的历史地理区域内,从唐朝和明朝,汪氏家族在这里上演了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幕幕壮观的历史话剧。达公之后的一些分支已经分布于陇山之西的许多地方,汪世显家族的大量支系也广泛分布于陇西、渭源、通渭、临洮、武山、成县等地,(独独没有漳县,先生也太害怕提到漳县了吧,是不是说“漳县人汪世显云云”会辱没汪氏呢?)(当然还有宋、元、明、清时期其他汪氏支系来到陇西),这里的任何一县一市都无法把其他分支包括在其中。(很好,假如先生离开漳县的汪氏文化研究,你那宏伟的“陇西汪氏文化研究”又会是个多么空洞的架子呢!不信试试看,当然,漳县汪氏人的族谱,请千万别强加上“陇西汪氏族谱”之类的字眼,历史上我们汪氏可没有那么虚荣或者怀里还揣个“陇西情节”,睁眼看看,族谱世代传承,但没有赫赫然的“陇西”二字!) 既是专门对汪世显家族研究的也都使用“陇右汪氏”、“陇西汪氏”、“巩昌汪氏”,汪世显的后面写上祖籍盐川人,后面再加上一个括号:(今漳县人)(极不情愿,可是没有办法,这是铁案)。在历史研究中,没有人使用“漳县汪氏”和“漳县汪世显家族”的。因为那样,研究历史的以及稍有历史常识的都会笑我们无知!人家都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了漳县这个名称是啊,这倒真是无知了,诚然,与漳县相比较,“陇西”要显赫得多,要不怎么会有人继“天下李氏出陇西”之后也攀“汪氏出陇西”呢!然而,恰恰羞为历史研究者,漳县始置县于汉章帝元年,是不是进入历史文献还不够早呢?是啊,先生说陇西是历史上最早建制的郡,也不知道秦始皇距离汉章帝又有多远!)。
当然,不可否认达公之后的汪世显及其子孙在这众多的分支中是最显耀的一支。(还别说,研究历史都研究的显赫人物,握锄头的人上不了历史,不仅如此,历史研究者也不脱俗,总忘不了追求显赫。)汪世显(1196-1243年),字仲明,祖籍巩昌盐川(今漳县)人,后迁居陇西。金朝以来,陇右政治舞台上崛起了汪世显及其家族,前后鼎盛了一百三十多年,对陇西和周围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颇大的影响。特别是世显及其子孙200多人死后又安葬于今漳县境内。但不能因此把历史上的陇西汪氏家族强行说成漳县汪氏家族。(笑话,中国人的习惯,难道汪世显死了还要特意安葬在他乡不成!) 更何况汪世显被封为陇右王,也就是陇西王(“也就是”三字是先生篡改历史的最好写照,是谁给先生“也就是”的权力,荒唐透顶!)。所以,称之为“陇西汪氏家族”又何不可呢(当然可以,这个领域里你说了算,更换板块也是你说了算,毕竟这个版主由你当,这个方寸之地大可以任意为之,但是,纵然历史任人打扮,但也不会任先生打扮的!)?
《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是“漳县‘的’汪氏文化研究会”,他们研究的也是历史上的“陇右汪氏”、“陇西汪氏”、“巩昌汪氏”。我们既然是《研究区》,当然也是研究历史上的汪氏那段历史。但要注意:是唐以来的历史,决不仅仅是金、元那段历史。(关于金元以前的历史,先生研究出了什么呢?)
否则,达公在陇西留下的历史遗迹、其他支系在天水、成县、武山、渭源、通渭、临洮、东乡等县市留下的历史遗迹无法包括在内。如天水市汪川乡出土的宋代《汪氏家颂碑》载有南宋嘉定五年(1212)宁宗敕赠越国公赞文,等。
我们感谢漳县,感谢漳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感谢研究会的研究人员为汪世显家族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此项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从四期《汪氏文化》中就可看到。我们也将在《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这一栏目中,为宣传漳县、提高漳县的知名度、为漳县的发展作出努力。
为设置《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特作此说明。



[楼 主] From:河南省商丘市 | Posted: 2006-10-05 11:42   




我的看法有些片面,望给予批评指正。
我认为考虑问题不要仅从自己局部那片狭小区域去认识和研究问题。不管称“陇西汪氏”、“陇右汪氏”或“巩昌汪氏”,不否认重点是研究汪世显(盐川人,今漳县)家族及其后裔。汪氏家族在陇西上演了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幕幕壮观的历史话剧我们汪家人还是要实事求是,也别太给自己贴金了吧!)。[/size]
我们研究历史上的是汪氏家族,这个家族历来称“陇西汪氏”、“陇右汪氏”或“巩昌汪氏”。这个家族在历史上已经广泛的分布于广大的陇山之西。所以,称《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更合适。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要研究陇西汪氏家族,特别是对汪世显及其后人的研究,要到陇山之西进行考察,必到漳县,到漳县必看汪氏元代古墓群。否则,等于没有到陇山之西。


[9 楼] From:河南省商丘市 | Posted: 2006-10-29 10:36   



你的这种说法我们很难苟同!难道你们先人在新疆做官你们就成新疆汪氏不成?

[10 楼] From:Unknown | Posted: 2006-10-30 10:51   



你说的什么话?什么意思?难道非要称“漳县汪氏”吗?

我们是在研究历史上的汪氏文化,在历史上居住在陇山之西的汪氏家族从来就被称为“陇西汪氏”、“陇右汪氏”或“巩昌汪氏”,我们是在研究过去,历史学者都是这样称谓的。没有那个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称“漳县汪氏”。(什么时候才有漳县?)。

[11 楼] From:河南省商丘市 | Posted: 2006-10-30 11:13   


我们研究的是历史上活动在陇山之西的汪氏家族。

[12 楼] From:河南省商丘市 | Posted: 2006-10-30 11:15   



1.关于"漳县什么时才有",作为一个研究陇右汪氏的人是应当知道它的.远在秦汉.近在眼前!
2.历史上的学者是不该厚非的.现在到了什么年代?连啥地方都弄不清楚还研究什么家族历史?
3.不以家居地称那儿汪氏也好,都称亚洲汪氏、中国汪氏好了,何必细研分什么安徽汪氏河南汪呢,都是炎黄子孙成啦!

[16 楼] From:甘肃省 | Posted: 2006-10-30 23:44   


我的意思是建立一个研究区,专门研究居住在陇山之西广大地区的汪氏家族的情况,并不是非要称呼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就说吧,同你争论这些没有意义。

[19 楼] From:河南省商丘市 | Posted: 2006-10-3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1-3 07: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汪达才有陇西汪氏家族,汪达支系应该涵盖整个所繁衍的汪氏族人,不管他们生活在哪个区域,都应为这一支系,研究陇西汪氏文化必须从汪达开始,不能单独研究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人,他只能代表汪达支系的另一支系,现在我们要弄明白的是汪达支系,以上说的不对请批评,

                                                                             多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95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55
发表于 2006-11-3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也真是的,有必要和有些人讨论无聊的所谓“陇西汪氏研究”吗?漳县人研究汪氏文化是因为元墓群等等遗址和文献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据说还纠正了资治通鉴的有关资料不详的问题,至于老汪家如何辉煌甚至将来还要辉煌之类的情况,显然封建味十足了,老汪家再了不起,总不至于汪氏联合起来也找个地方建国吧,今后,漳县还是继续去进行“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但切切不要去搞什么“陇西汪氏”研究,这两个概念要坚决分清楚,一个研究的是地方文化,一个研究的是封建家族,大相径庭啊!
还有,那个据说是教授之类的人物,最好去继续发掘有关汪氏根源在陇西的依据吧,这个对修订族谱有用,至于对漳县汪氏文化研究则好无干系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建议漳县的汪氏文化研究会也不要在这里掺和了,找个该去地方去潜心整理地方文化,免得教授多疑,落下个赚取知名度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31

回帖

7816

积分

版主

看我女儿还过得去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16
QQ
发表于 2006-11-3 1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药味太浓,万望各本家稍安勿燥!
汪氏第88世 达公支系 汪寿文 QQ 491595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6-11-3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说穿了等同于漳县文化研究会,汪氏是研究会主题之一,然而宗亲网要研究的是---汪氏文化研究会里的漳县汪氏,漳县汪氏是里面主题之一,我感觉这样说比较好------汪氏文化研究会里的甘肃汪氏,着重现代称呼习惯,陇西,新疆,匈奴什么的再做主题研究,我们网站宗旨意在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得罪了,不要拿我的文字说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4

回帖

269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690
QQ
发表于 2006-11-3 21: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s:3]
w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4 1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老先生:

先生,有些话一般是不需要明说,大家都应该明白。现在被迫无奈,我只有明说了吧。你们是一个政府拿钱办的机构,目的、宗旨同我们这一个个人拿钱办的宗亲网站的目的、宗旨完全不同。你们在研究漳县的地方文化,我们在研究、考察陇山以西汪氏支系的迁徙、发展变化情况。

如果真是漳县的汪氏宗亲自己拿钱办的研究会,我想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无聊的争论。

先生,你们主要是为漳县政府服务而研究漳县的文化现象。我们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

但是,不能因为你们是官方拿钱办的,就要强行要个人拿钱办的宗亲网站以你们的意图行事,为你们服务。

不能因为你们是官方拿钱办的就不给我们个人一点自由的空间!

先生,这样合理吗?

我不能责怪你们,你们拿着政府给你们的经费,必须为政府的意图服务。但也不能因此强行干预我们个人的一点自由啊!

为什么要苦苦相逼,强人所难呢?

非要以你们的势力而讽刺、挖苦、恶言相伤呢?

先生,这合情吗?

我不是一个什么专业教授,我是一个“不务正业”,利用业余时间来到我们宗亲网站与各位宗亲本家相互交流的。这两年因抽空“不务正业”,而影响了我许多事情。我打算这次争论后我不再来了,你可以在这里多做指导,但我想说一句话:

请给人家个人自己拿钱办的宗亲网站一点自由吧!

让人家自己决定设制板块吧!

因为毕竟不是你们政府拿钱办的!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1-4 10: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语还是平和一点好,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协商,何必讽刺、挖苦呢?这里是宗亲网,不是战场,不宜现出好斗的本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泼妇骂街式的争论只能引起大家的反感,还是要以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赢得网友的尊重吧。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98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820
发表于 2006-11-4 1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漳县人研究汪氏文化是因为元墓群等等遗址和文献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的确,这个大家都知道,无非是为了史学价值,说白了也就是漳县的利益嘛,哪里是什么个人文化兴趣研究,拿政府的钱为政府办事而已,所以漳县文化研究会只研究漳县汪世显家族。而我们论坛研究什么呢?陇山之西的汪氏支系问题,达公后裔迁徙的情况。而漳县汪世显家族作为达公后裔中最蕃盛的一支,当然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研究什么?不是去争那什么“三王十国公”的虚名,更不是去抢着炫耀汪世显家族埋在废墟写进历史的辉煌,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当然我说的这些并不是说王旺祥等西北民族史的专家们。我们研究什么?用跟的上潮流的话,叫做“汪氏人口普查”,查他们及其老祖宗的户口,籍贯、家庭情况、世系等等。这难道就是封建?那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来大陆岂不是搞封建来了?而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老先生去江西婺源又是为了什么呢?叶落归根,狐死必首丘,所以近些年出现了海外游子的寻根热潮,我们论坛就是帮助这些海内外的本家找到自己的根源,哪里是为了硬充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教授,但话说回来有些本家还真的称得上是教授,而有些本家本来就是教授。
因而论坛和漳县文化研究会在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交叉点,那就是汪世显家族的人口情况,这是可以交流探讨的话题,不必为对方在某方面的误解而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大发脾气,岂不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何必呢?所以我提议论坛应当将陇西汪氏家族研究区改为陇右汪氏家族研究区 ,在它下面分别设立“ 陇右支系研究区”、“《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两个栏目,但这并不是说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隶属陇右汪氏家族研究区,而是说《漳县汪氏文化研究会》这个期刊是陇右汪氏家族研究区所需参考的一种资料。
大家有话好好说嘛,有问题和建议就提出来嘛,大家都会虚心听取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98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820
发表于 2006-11-4 12: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算这次争论后我不再来了”
    唉,可怜的唐白啊,谁让你为汪家这么热心呢?谁让你为研究这么卖力呢?谁让你两年中因抽空“不务正业”而影响了你许多事情呢?这些人寻根问祖,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凭什么老被人当箭靶呢?你何必老是关注得太多而被人嫉恨呢?
    看看你在论坛上的这段时间,不是得罪那位高权重的什么什么苗裔,就是得罪什么什么名流,现在可好了,又被什么什么委员骂了吧。其实你就应该像有些人那样,什么都不管,不闻不问的,只等别人的研究资料、家谱考证一出来就赶快收藏,这样岂不更好,将其他事情全交给大风、LIANG、汪兴吾、故园徽州几个人,这样就行了,真是的。像我多好,一个月上论坛一次,搜搜什么资料的,多好,又不用管理论坛,又不用发帖子回帖子,又不是什么总版主、副坛主的,多好,看我多潇洒。假如每个本家象我这样,那汪氏文化研究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