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京越国世家 于 2015-2-14 12:22 编辑
努力推动徽州司马公祠、汪华出生地和爽公墓成为文保单位
经过北京越国世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北京越国世家”)的努力,徽州绩溪司马公祠、汪华出生地和汪华七子汪爽长眠之地,即将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越国世家”在2014年多次与当地乡镇及村委进行沟通,达成意向的基础上,为了尽快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更好的弘扬汪华文化、为天下汪氏寻根问祖做好工作,于2015年2月10日委派副秘书长汪晓俊,与绩溪县分管副县长宋晓丹,就汪氏第四十世祖南朝宋国军司马汪叔举的墓祠司马公祠、汪氏第四十四世祖越国公汪华出生地和汪华七子汪爽之墓(简称“爽公墓”)三个地方申请文保单位和修缮爽公墓之事进行会谈。
爽公墓位于绩溪县瀛洲乡仁里村七塔自然村,现留有一块清乾隆时期的墓碑,周围均是民宅和围墙,仅一条非常狭小的巷子可通入之内(身宽体胖者无法通行),每年全国汪氏前来祭祖时,需借助梯子攀爬。墓地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惨不忍睹,急需尽快修缮。
宋县长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县文物局余宁莉局长,并指示余局长与汪晓俊尽快实地考察,并形成申报方案。余局长听了汪晓俊对“爽公墓”现状的介绍时,当即约定次日前往仁里察看。
2月11日上午,余局长带着工作人员周凡、方乐,在汪晓俊与当地宗亲汪福渊、汪守成的陪同下,认真察看了爽公墓,并对重要地方一一拍照,和文字记录。
随后,在汪晓俊的邀请下,余局长又先后到仁里村闾坑考察汪华出生地遗址,和汪氏司马公祠,并认真听取周边村民的介绍。
仁里村闾坑为汪华出生地,位于登源河畔,地势是一个喇叭口型狭谷,退可守进可攻,并有三道水口捍峙拱卫,是汪氏第四十世祖汪叔举迁居开族之地,是绩溪第一个“汪村”(原名汪村,后改为闾村、闾川、闾坑),迄今村头水口仍古树参天,有“华阳拱秀”“闾水回澜”字样的五猖庙亭,凤凰山下民居叠叠,水街悠长。曾有汪氏宗祠,现每年均有不少外地汪氏后裔来此寻根。汪华出生地遗址的保护也迫在眉睫。余局长说,闾坑是“古徽州第一伟人”的诞生地,是天下汪氏的精神家园,保护汪华遗址,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司马公祠,供奉的是南朝宋孝武帝时期军司马、汪氏第四十世祖汪叔举,墓祠位于登源河畔的唐金山,由司马公墓和祭祠等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现荒废已久,里面被村民堆满杂物,砖瓦破损严重,有数根梁柱也已腐烂。余局长看后,对司马公祠的规模表示惊叹,并说墓祠内所有的柱子均是银杏树,这在整个绩溪县是唯一的。
夜幕降临,考察方才结束。余宁莉局长提议,因汪华出生地遗址和爽公墓均属于仁里行政村,合并成一个文物项目来申请文保,便于仁里村委统一开展相关工作,利于以后申请市保和省保,也更利于长远的保护和开发;而司马公祠现存文物较多,内容丰富,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文物项目来申报。
随后,余宁莉局长立即向宋晓丹副县长汇报考察情况,宋县长当场明确表示,爽公墓一定要搞好,在修缮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做一些支持,让司马公祠、汪华遗址和爽公墓尽快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宋县长说,他是通过《徽州魂》小说才知道越国公汪华、了解越国公汪华,和了解到越国公汪华的历史意义及社会意义,作为当地政府,他们将不遗余力的保护越国公汪华一系列文物遗址,为弘扬汪华文化而做好应尽的工作!
最后,汪晓俊向“北京越国世家”汇报了情况,北京越国世家会议讨论,非常赞同余宁莉局长的建议,感谢宋晓丹副县长的大力支持,并将按照文物局的要求,积极准备相关材料,配合申报工作。同时,北京越国世家计划就修缮工作与海内外汪氏宗亲一起商议,携手出谋出力!
(绩溪县文物局余宁莉局长与工作人员在司马公祠内了解文物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