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世泰亨公迁宁波府乌黯桥(今海曙区乌含巷),75世继芳公戍定海卫(今镇海),76世思颜公从军,卜居宁波清水浦,是我支的始迁祖。
四明(即宁波)地区的汪氏有建公派延皓公支、延霸公支、延芳公后泰亨公支,爽公派琏公支、惟谨公支等等。
字派:我们的字派是南宋朱文公(朱熹)赠汪华公第七子爽公派65世庄靖公(汪大猷)的行派(大猷1120-1200年),内分地支12节,共计192辈,其中子、丑、寅三节为:
子: 大中之道 与世弥久 公卿子孙 必得其寿;
丑: 嘉谟祖述 忠孝成章 闻羞审范 肃政纲常;
寅: 洪支沛瀚 曼演深长 云祁兆亿 写奕贞亨;
[宁波清水浦宗谱资料
源于江南徽州府名门望族——唐朝越国公长子“建公”后裔,今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支系,唐模运里派(上汪派),德暹为派祖,属第61代仁高长子延芳(北宋初,约990年间)一支脉。76世思颜公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军定海卫(古镇海称定海),居清水浦,分半路汪、庄家琪、大宗汪三支。 (宗亲网资料)
*汪氏迁到浙江宁波四明的时间,距淳熙十二年(1185)已一百七十余载,大约是1015年北宋太宗、真宗时期……
宁芳公之长子泰亨公,字仲仁。原籍江南徽州歙县东关一啚(bi),紫阳门,又名双桂坊。元泰定乙丑(1325年)随宁芳公至四明,由掾(yuan)吏除兰溪吏目,改任和典史,旋升庆元路都目。泰亨公有五子:继芳、仕芳、桂芳、义芳、德芳。
据《镇邑汪氏宗谱》(1915)记载: 继芳公仲弟仕芳,本居徽州歙县紫阳门,洪武六年1373年始充军役,至二十年十月(1387年)调定海卫。后缘刘梦祥总小旗点军士,遂以次子思明公入承继芳公后,补充军役。 (备注:由此可知我们属思明公后裔)
仕芳公有三子:思聪(迁舟山紫徽岙)、思明、思恩。
1、思恩公的第三子公愙生泽卿、溶卿;
长子泽卿公:成化甲午举人,仕上海知县,公有二子,长子子明(光禄寺监视)生四子:美孙、尚孙(生必进、必迁)、瑞孙(生必奇、必选)、望孙;次子子暘公有六子,长子英孙、次子文孙(生元龙)、重孙。。。。。。。
次子溶卿公:生子兆、子昌、子昂;子兆生鐈孙(生宏柞、宏受、宏文、宏睿、宏志)、金孙(生宏载、宏器---生尚质)、镗孙(仕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士,生宏科、宏忠、宏裕、宏凯);
2、思明公有一子公完,公完公有三子:政卿、敏卿(止)、效卿(止);政卿公有二子:子钦(止)、子衿(启后);子衿公有六子:礼孙、乐孙、射孙、御孙、书孙、数孙六公,繁衍清水浦大宗汪一族。
* 将仕支 72世安乐 迁建宁府?
* “大宗汪家”, 至今已近640年,五十代。字輩:宗元周魯,封穎□祥,勛崇國冑,文武忠良,承圭襲祖,善继光榮,以全名节,辅赞清宁,二仪发育,万类普資,恩义可报,承元永思。(宗亲网资料)
[福建宁德、福安等地汪氏家谱]
2008年所修家谱记载 :上代字头共十二録后: 必得其寿 嘉谟祖述 忠孝成章。。。。。。
宁德八都、福安康厝象地及福安汪氏家族 同源于江南徽州府名门望族,历代排行后到宁波清水浦,又到福建建宁府(当时在宁德的政和、寿宁腹地,大致在明洪武27年即1394年);后驻福宁卫海防巡检司(当时在福鼎、福安、宁德沿海腹地)………
。
*[史料: 厦门大学历史系论文,关于“明初期福建海防体系建设”一文第18页第2段第5行中明确:明洪武27年即1394年6月,明廷朱元璋令浙闽海防将官互换,(大致是在那时来建宁府的)。后因路遥疲惫,改在福建省内沿海调防,福建沿海的惠安崇武古城、洛阳很多汪姓........
* [史料: 福鼎“ 十八旗头中的汪氏”
明建文元年(1399),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讨齐、黄为名渡江挺进南京城下,这就是有名的“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靖难军跟中央军交战4年,夺取了皇权,迁都北京,燕王即位,即明成祖。明永乐二年(1404),天下太平,南下的靖难军余部,为减轻国家负担,服从朝廷之命,弃甲归田,就地垦荒,繁衍生息,发展农业生产。
* 据传,驻扎在福宁州的18位官兵,结拜兄弟,情同手足,由杨大哥带领迁居二十四都管阳。行前,将一面军旗分剪18块,各执一块,以日后作为袍泽之见证。旗根,由邵氏保管,根与块合并又是一面旗,故称“十八旗头”。当时除迁往点头后的梁氏和赤岩彭氏,白琳新洋邵氏和翁潭萧氏外,其余均在管阳无人居住的地方,插标划地,开垦落屯,成为14个村庄的肇基者,如管阳村杨里杨氏(杨氏肇基者是军官,后珍存一把方天*时被搜去,作农械厂轴承杠)后塔徐氏、料山汤氏、章边村卢氏、文化村高氏梭罗地章氏(章氏宗谱载:章富增为中军校尉)、茶阳村汪氏、西昆村刘洋郭氏、七浦村南洋厉氏、徐陈村姚洋孙氏、半岭毛氏、乾头村南山岗曹氏、天竹村后湾吴氏等。
*史料:
嘉靖年间
1534年明廷规定:各地海防巡官必须驻扎地方,尤其在江河入海口建立水寨,防止海盗沿海侵入。于是开始了在当地的繁衍生息;
[ 家谱] 太祖玄福公(字文富),玄寿公(字文星)、玄玉公(字文祈)兄弟等人下福安、住东门,开始繁衍定居…….
第一代 宁德八都太祖玄福公(约1580--1655年),字文富,生子应、次子子钦;三子子龙;
第2代 长子子应(约1610年生),娶江华娘,周梅女;次子子钦;三子子龙,嫓林文使,生福、华、贵三子,后裔不详)
第三代 子应公之子文英(约1645年生),嫓谢氏,(乾隆52年8月,即1788年安墓在宁德八都岙里山)生奶光、奶贵(又名季贵,后裔不详);
第四代 奶光公(约1680年生)娶张氏,清雍正二年(1725年)迁居宁德八都坂尾(其他支系仍留居福安附地)---------生长子福生(迁福安市康厝象地,发展另一支数百人,多在上海从事建材贸易)、次子惟显(留八都发展,生开瑞)、三子惟宁(生开贤,后裔不详);
* 雍正年间福建腹地因陆路山高路远交通欠发达,以海路通商为主的八都坂尾码头,有浙江沿海货船,各地货船停泊,景象繁华且有海盗袭扰,相传汪姓兄弟自古有军训武功与当地八都坂尾杨姓结为异性兄弟抗击海盗历经沧桑共谋生计繁衍生息……….
第五代奶光公次子惟显公(约1710年生)------
第六代 开瑞(约1745年至1810)------
第七代 国明(约1775年至1840)------
第八代 至坤(约1805年至1879)-----
第九代 佛晏公(约1842~1910),生茂进、茂吉(娶林氏)、茂仁(娶朱氏)、茂回、茂和(娶八都金锤村黄氏)、茂稠、茂稚、茂程共八兄弟。
第十代 茂和公(约1880* ~ 1946年,笔者曾祖父),娶八都金锤码头黄氏,生四子一女,长子长盛、长顺、长昌、长波、凤珠(嫁八都水际村黄姓);茂和公时代正逢浙闽沿海海盗猖獗,八兄弟侠义肝肠勇护沿海乡邻抗击海盗,历经沧桑……..
第十一代 长盛(1900年~1971年),笔者祖父,光绪庚子年即1900年二月初五申时生,卒于1971年九月十八亥时,娶宁德八都岙村林氏大妹婆(1911~1989)。生长子良通(名玉通)、次子良珍(名细通)、三子良兴(名玉兴)。
*备注:茂进、茂吉、茂仁、茂回、茂和公(并太婆黄氏)及“太公茂和之子长盛(并林氏大婆,八都岙村籍,1989年逝后补入葬)、长顺、长昌、长波”于公元甲午年(1954年)8月安墓八都岙村六坡塘;长顺公(约1976年逝后补入墓,享年70多岁)
第十二代
1.良通 笔者家父,名玉通,1930年六月廿二戌时生,卒于2012年农历十一月初二辰时(附生平简介),娶八都何厝何氏,生四男一女。
2.良珍 名细通,民国甲戌年
3.良兴 名玉兴,高小,曾任八都企业站站长、书记,建房于八都中学对面。
第十三代
1. 万文 玉通后裔,正名志文,
2. 万金 ,又名坛金,女, 玉通后裔
3. 万全 玉通后裔,
4.万贵 玉通后裔,正名志贵。。。。。。。生一女雅梅);
5. 万剑 玉通后裔,
7. 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