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3-15 1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国公行状
司业 胡伸 婺源人
汪济提供 海堂搜集整理
公姓汪氏讳华,新安人。其先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鲁)哀公时,童锜,其孙也。汉建安中,龙骧将军文和,为会稽令,避地,始家新安。公曾祖泰,祖勋明,父僧莹,(叔僧湛)皆仕于陈。母歙西郑氏,梦黄衣少年,长丈余,拥五色云,自天而下,骇然一惊,觉而有孕。陈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夜半子时乃生,香雾覆室,三日始散。公幼颖慧,所居上常有奇气。(父早卒)母掣归外氏(母亦寻卒),好玩弄而不羁。九岁喜为舅牧牛,出常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帅指挥状。儿有张士埙者,尝以失期不至,公击踣之,群儿各骇散。张氏欲执之,公曰:此易耳!吾能使之死,独不能使之生乎?因抚视之,良久复苏。尝令群儿曰“处山泽间,骤遇风雨,无所庇,盖相刈茆营屋”(注: 割茅草造房子)既又令日:“勉之,屋成,吾且椎牛,以犒若等。"卒取舅牛分食之,牛尾插地。既归,舅问牛所在,对以入地矣。舅视牛尾在地中,似不可拔;既素异之,亦不予深诘。及身,公身长九尺,广颡(指额)方颐(指颊),庞眉隆准,美须髯,不事田业,独喜昼卧。舅母苦之,伺间抽去其箦(指床席),公复寝如初。(舅母)怪而视之,若有青龙蹲负。由是乡里敬叹,舅家不敢容。公因落魄放纵,闻睦州有演公者,习武事,往从之游,时年十八。公还,以勇侠闻。时婺源寇起,州遣押衙董平讨之,战不利。郡将张公募土豪有胆略者御之。公走应募,即日部兵上道,直抵贼营。而贼远望山林,草木皆为甲兵,寇惊相谓日:“郡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如此,天亡我也。”因稍稍引退。公进击,灭之。张公郊劳,赐赏有差。隋大业间,王纲不振,豪杰并起,各建号,据郡邑。公慨然叹日:“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时杜伏威起兵江淮,张公欲与相应,心独忌公,乃遣往箬岭凿山开道,欲因事诛之。公与裨将汪天瑶领兵开拓,不日而毕,及还,张公不嘉奖,更劾以差役不均稍侵之。公怒,将士突入府闼,(指府门)欲兵之。张公惧而遁去。人人尽譟,请于公日:“张公贪而酷,赏罚不公,时方扰攘,何特一守?今幸已逐,而境内无所统。天子南幸江都,贼盗阻隔,诏令不至,欲求摄刺史,以镇一方,非公不可。宜以众,贼平,请命于朝,亦未晚也。”公不得已,从焉。宣州守闻之,将遣兵来问。公分部诸屯,自以精兵八百人,先驰宣境。至溪方半渡,马跃鞭坠,遣卒取之,多时不得。公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仆而立,人皆异之,目为东灵神。进至尘岭,驻军其上。时大暑,士马渴甚,公仰天祝日:“事若济,是地当涌水。”乃以戈蹲镵石,得泉脉,因加凿治,至今行旅便之。未至宣城三十里,城中遣将陈罗明来战。罗明败走,公往击斩之。宁国冈上,宣守面缚请降,公释不问,因抚定其民,收其精锐以归。既而杭、睦、婺、饶等州,相继而下,公奄有六州,带甲十万,威誉益隆。诸将谓公日:“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若但以刺史、统军之号临之,恐复瓦解。天与不取,古人所戒。公宜进王号。”公辞,至于再三,乃斋戒择日,建吴国,称王。以天瑶为右相,铁佛为左相,皆公族也。其他卿佐将校,并所常员,择贤且能者处之,然秉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远近莫不爱慕。虽四方大扰,部内赖以平安者十余年。唐高祖起太原,已受隋禅,而秦王出师江左。公谓群下日:“日月出矣,
而爝火(指小火把)不息可乎?顷吾夜观天象,荧惑正侵太白。太白西方,于音为商,吾姓商音也,灾异既行,吾计决矣。”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乃籍土地兵民,遣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于唐,高祖嘉之。是月二十二日,高祖诏日: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时杜伏威据丹阳,自称行台,十一月命王雄诞将饶洪兵万余人来侵,公遣天瑶等击之。天瑶做铁盾一百二十斤左执之以冲的。伏威军大败,死者过半。天瑶与八十人追之,贼还军合战,天瑶势蹇,因奋势越巨石,所践成迹,贼军惊异乃退,郡境以宁。及杜伏威入朝,其长史辅公柘,夺王雄诞兵以叛,伪建位号。公引兵讨之,旗帜被江而下。公柘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公振旅还,令兵民各复其业,明年遂朝军师。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授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东,诏为九宫留守。公夙夜尽瘁,事无所乏,。驾还,尤称其勤。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有四。初疾,上常劳问,赐医药。及薨,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永徽三年,诸子以公丧还。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歙北七里云岚山。
公娶钱氏,系唐左卫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子男九:建,朗州都督府法曹,娶黄氏;灿,费州涪川令,娶朱氏;达,以征贺鲁、龟兹、高昌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娶葛氏;广,娶陆氏;逊,娶金氏,皆左卫勋府飞骑尉;逵,薛王府户曹,娶王氏;爽,岐王府法曹,娶闵氏;俊,郑王府参军,娶罗氏;献,娶韦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氏。八子(注:第九子献,早卒,未仕)诸孙,皆仕于朝,率以忠勤世其家。
先是,公名世华,后避(唐)太宗讳,去上(世)字。王初起兵,未获立城之所,乃引弓远射,矢所坠即当形胜,遂城之,今绩溪县登源是也,后人因以立庙。庙北沟堑营垒存焉。故宅距庙才一水,乡人不忍艺锄其处,子孙环居之。目曰:汪村。而郡人自王入朝,思其恩德,即为立生祠于刺史厅西,没益严奉,逢水旱必祷。大历十年,刺史薛雍始迁于乌聊山,今庙是也。自唐刺史薛雍、范传正、吴圆、陶雅之属,皆有增葺。章圣东封,始载国朝祀典。其后褒爵益崇,事具有司,独取公所起始末,传后世,谨状。
爽公记
公字子开,王七子也,笃学好士,以忠孝自任,宾亲造门旨吐哺握发迎待。贞观十八年,配右武卫。永徽五年,配左卫勳府总章,二年选授歧王府兵曹参军。生武德元年二月十三日午时,卒调露元年七月十八日,享寿六十二岁,合葬云岚山。生子二:处礼、处贵。宋元追封忠佑侯,历封崇惠衍烈公。今因统宗查得,爽公坟在绩溪县十一都三图,土名七塔古寺专井边,号为七王坟,而坟在田心,其堆不甚高,亦无碑,但坟之税仍在绩溪县土名新田汪氏子孙户纳。
(注:经考证,爽公墓座落在现绩溪县瀛州里仁里村赤塔组)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民间颂汪公
大风提供 海堂搜集整理
为纪念唐越国公汪华,境内三口、仙源、密溪汪姓,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举行汪公会。密溪汪公会规模空前,3辆神舆载汪华、汪妻和汪公第九子(人称九相公)塑像。“唐封越国公汪公大帝”虎头牌开路,后跟六角香亭一座,32副锡制銮驾,16顶黄龙伞,3面帅旗和16面绣有各种图形的彩旗,还有捧香盘、花筒、签筒、玺印、令箭、令旗、万岁旗等。神像从汪公庙迎至汪姓行火祭祀,供奉至二月二。历时半月。
迁居它乡的宗亲仪式不尽相同
我不知道以前的仪式是怎么样的,我所知道我们村的,是在文革后恢复的,每年都是农历正月十六到戏,十七晚上12点以后,就有人到祠堂祭祖、放鞭炮,我家就在祠堂旁,晚上几乎没法入睡,鞭炮声不绝。下面是我找到的绩溪汪华出生地和舅舅家的仪式:
话说“接菩萨”
旧社会,在我们绩溪的杨溪、上舍、老山上、东村一带,每年最热闹的事,莫过于接菩萨、送菩萨。人人抢着去,谁也不愿放弃参与这个一年一度的隆重场面。为什么?当时说法,如果接着菩萨,敬奉几天,就可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可保社稷平安、六畜兴旺。心至诚,行也至实。从一个村去另一个村接,往往别一村也去,而坐镇村还不甘心送去。年年有争执,以致推
推搡搡打起架来。但严重致残致死的事件,在我记忆中还没有。看来,只不过是表示一下双方对菩萨的敬重之心罢了!
然而,小孩是不准进村接菩萨的。记得有一年,我们东村事先约好去老山上接,把同去的小孩、妇女都留在老山下,等接下来了,才鸣锣放炮,打鼓助威。然后浩浩荡荡,接进村头大庙。只是才过数日,又被另一个村接走,轮流来去,几乎整个杨溪大小村庄,都要尽一片心、示一点意。只要不是兵荒马乱、灾荒贫极,年年都要接送菩萨。一量菩萨坐镇,村里象过节一样。上供上香的、挂彩鸣炮的、观瞻的、逛闹的,整个村庄一下沸腾起来。庙宇附近也就成了临时市集,吆喝的、卖艺的趁机活跃起来。
活动的高峰是各村约定共同送菩萨返归自己的庙,即汪村大庙。我们东村是路口村落,经商人士、书香人家较多,送菩萨时往往起起中心作用。几天前村上就行动起来,准备旌旗、鞭炮、干粮,还要准备队伍的序列与确定指挥。抬菩萨是神往的,要由威望高、老成持重的人担任。队伍排列极为庄严,有开道锣,双双对对排列行进。有“肃静”、“回避”,还有“汪公大帝”等牌子为引。华盖下菩萨居中,前后都是旌旗招展。旗子大的,一根毛竹,撑开约两层楼高,身强力壮小伙子也要四人一路轮换。中、小各色龙虎旗,方形、三角形对称排开。每个队伍中都夹插着燃放鞭炮的人。一个村一个村自村体系,集在一块送行。在山巅,尾在山坳,绵延数里,沿山区石板大道款款而行。每次行进之始或路经村庄,往往先点火炮,声声巨响,震荡山谷。而送行队伍的燃放又与村落的鞭炮交织着,声音四起,硝烟阵阵,我们就知道已进入另一个村庄了。记得9岁那年,由东村部份集结而加入,经过新屋下、岭里、油坑口到汪村。一路行走,一路炮竹声、锣鼓声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伴随,使人沉浸在兴奋之中。这七八十里来回路,只是在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老家的胡氏祠堂前休息片刻,吃了点干粮。队伍是那样整齐,意志是那样坚定,直到把菩萨送过大庙安了座,才自行解散返回。
菩萨就是开路牌子上已经标明的“汪公大帝”。汪公大帝,就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历史上没有“大帝”之称,显然当地百姓们封的。《新安人物志》有介绍:汪华(公元587—648年)字国辅,一字英发,唐代新安郡绩溪人。从小丧父,家境贫困,不久父母去世,后替舅舅放羊。成年后,这位美髯大汉魁梧强壮,又练得一身好武艺。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汪华在新安郡宣布起义后,率精兵攻入宣州,后又攻下杭州、睦州、婺州、饶州,建号称吴王。在汪掌政权的十几年里,六州境内,安定太平。后归附唐朝,高祖下诏表彰他“保境安民,镇静一方,以待太平,英武诚实而识大体”。特封他为越国公。贞观二年到长安,太宗进举辽东时,命汪华为九宫留守。贞观十二年病死于长安。
汪华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人物,而且是和苦弟史一道经过生活熬煎而走上反叛道路的。在贞观之治中,他进仕入朝,在百姓中留下崇高印象。不过最重要的恐怕还在于他的六州政绩,使人民怀念他。我想:漫长的1300年过程中,人们在祭祀,在用特殊形式表示不忘,还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小时候送菩萨的路是由上舍到汪村,也正是汪华从老家到舅舅家的大通道,这就更有缘由了。
老 谱 凡 例
一、增仿欧氏上自高祖,下至元孙,以五世为别。将以明五宗在五服之义也,礼主一五世迁服制于五世则斩。故以一世至五世一提,六世至十世一提,正书直叙者,父子相承,旁注横纪者,兄弟则列次序相承派格贯通。虽百世可考而知也。
二、世系,原所自出,以受姓之始为第一世,传五十五世至师全公,列为老世系。另有从道安公分支者,有从道兴公分支者,传至各迁松鼻祖。又提为第一世,列为第世系,所以别源流也。
三、本股支谱世系,序列先后,以分支祖长末为位。该公支下世系,列于前,大公支下世系于后,二公支下新老世系依次而序,合卷同钉,有条不紊,举目瞭然也。
四、派以定名,名以定分,我股由迁松而下,原立老派十六字,新派十六字,昭穆有序,谱誌瞭然也,后九股合修谱图,统立新派,二十字名为通派。今各支分修,仍各宗支派通派,祇以借考世代而已,同股族众,卽数不相识一问派而尊卑可序,爱敬之心自生矣。
五、本谱迁松以上嫡派相承者,列于世表,余叔伯祖附注不另列系,以集隘难于传载,且问有不足徵信者,迁松以下近,而可考信而有徵尽列世表无忘授无遗漏也。
六、增以徵宝,世表内世或书生年而阙死月,或书生死年而阙葬所或书婚配而阙嗣续。以迁徙靡定子孙失传,墨稿无徵姑存附疑,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也。
七、序列支系,始迁该大二公支下裔等,亲呈其稿,公同校阅核对,至详略参差或有讹误。仍由二公支下孙经理者,校正其有序,传源流總序,及内外传赞,邱垅图,均列于卷首新老世系之前,以便于者查考也。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八、世表内,首数行次、名字次功名、次寿数、次妣配、次殁葬、终生子从终则有始,以似以续之义也。
九、本增书法,凡男自吾,父而上书,配以下书,娶卑不嫡尊也,未婚书聘,书盟。已婚,书娶。十五以下书殁,十五以上书殇,别成人也。凡女未嫁,书许,书字,已嫁,书适,再醮不书。妻书元配,妾书侧室、再娶书继严範则嫡庶也。
十、立嗣以延宗,礼有应立者,有受立者,一子不挑,长子不挑。此通义也,先立胞兄弟子,次立亲房本族子,甚至有了一子两桃三桃者,循例通權为将来接续计也。至拾养異姓子,不列世系,致紊宗支。
十一、邱墓为祖宗灵爽所有贝列墓图与世系相表里。其坐落形势、山向、安葬、某祖、塚数,逐一注明,图下其或图内。有一山百数十塚者幅隘不能。
借注余详世表。至族众支祖未尽,具图名详世系,下观者鉴之。
十二、祖宗有美,而不知为不明,知而弗传为不仁,先人潛德遗,行节孝,贞烈诸美知之则必传之,谱集内外传处,宝、褒扬无溢美也,无虚誉也。
十三、称名取字、不可相袭,丁繁族众同者甚至多,改不胜改,惟亲支嫡,派必悉改之。其有先祖名諱卽族属疏远,不知而同者,亦当改正,登谱以后,卽各支祖名諱须敬避之。
十四、本谱本三十册,外谱稿一册,册分为六部、编立字号,二公支下裔孙分领注明,妆谱名目。谱者珍藏什袭,毋得油污墨坏霉烂注伤,每岁于六月六日,必须请出炕曬,以昭郑重如有私自,冒宗等情,一经查出,家法不贷,庶无负尊祖敬宗之意。
六 修 凡 例
一、世系问题以受始祖为第一世,自一世传至五十五世师全公列为老世系。自师全公以下有从道安公分支者,有从道兴公分支者,往后直至各迁松始祖,列为分支世系。这两个世系相加知古公为七十五世,天文公为八十三世,深公为八十四世,以上也可概称老世系。继此向后累加亦可称老世,第从各迁松始祖起,为迁松世系或新世系。本谱将新老世系在各地首页同时比刊便于了解关于天文公深公自五十六世至六十五世的分支世系资料无着难以详叙谨此说明。
二、各迁松始祖
为迁松世系,第一世自第一世至第五为初世系,第六世至十世为一提世系,十一世至十五世为二提世系,此后按五世一提累进绳匕相继源匕向前。
三、世系承接问题是谱章的关键所在,本谱在支股派绪字以前的新老世系均照原谱录刊。本届初稿一律绪字派整理接民国七年谱章先字关干新老关系之接替。因年久失修恐难确续后礼续修时如有条件应酌情补失。
四、社会在不断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千百年后我宿松汪氏子孙可能遍及五湖四海为使后代子孙能顺利寻亲访友。故本届支谱按现时各地人氏居住的自然村落在有关世系首页注明地址及转迁年代以资参考。
五、光前裕后,利国利民,是我族之传统祖先之遗愿我族后裔应勤奋好学,全心全意为人民。从这点出发本届支谱仿前建立了纪名录,凡后裔有若学成才取得中专以上文凭及对国家和人民有明显贡献者。性不分男女份不分尊卑一律刊上纪名录满族流芳以资鼓励。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六、公元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国家对繁体汉字进行了多次改革,遵此本届谱文主要以简体汉字刊印请读者注意。
七、本谱因从绪字以上的新老世系均按民国七年原谱抄录在谱文排印方面,仍按旧式办理阅读时,应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在此谨告读者。
八、本届谱稿由各地助修人氏编理审查签各上报慎重其责。
九、解放后日月新天,国家取缔了旧社会遗流的一切封建迷信规章。本此精神我们对旧谱章的有关条例作了批判性选录后代子孙应监守国法万勿轻举。
十、祖宗坟墓为灵爽之凭因条件有限。本谱墓图仅刊印了知古公天文公深公三股、各迁松始祖墓图及各地公墓图各一幅其余祖墓均付世系恕末详图。
十一、以派定份,乃族氏常规后代子孙如萍水相逢素不相识,只要介绍派名便能疏通关系坛进了解。因此本谱在支谱派字旁注明大成谱派字样其目的就在于此。
十二、历代人氏的生殁年号均按各地申报情况编刊没有强调统一,因为失修年代长凡一九四九年解放前生殁的,一般取用旧年号自后一般用公元年号。
十三、宗谱年久断修,各地人丁繁衍人氏名字在老幼尊卑辈份方面冲突甚多。今后当逐步改正。
十四、本届支谱资料奇缺情况发生,虽多次走访各地总难如愿以偿,据分析各股后裔仍有散失谱外者,主修者在此深表歉意,惟望谱外同人有闻信归谱者,当不胜欢迎並即时补失。
十五、清明节祭祖问题,今后五年一大祭,即逢五逢十大祭时,各股各地每户不得少于一人于清明节前五天集中扫墓。其他年度各地按当时实有男丁,推选或轮派百分之十亦于清明节前五
天集中扫墓。无论大祭或小祭,一律自三股迁松始祖公墓开始,接着分赴各地公墓其余散墓,不逐地登祭。生活问题由各一世祖所在地区从俭解决,但要给予适量补贴,其细则逐时公议。总之要紧缩开支不搞铺张浪费不搞封建仪式,不扬宗派势力,做到精诚团结发扬新风。
十六、本届宗谱共印二十册每册九本,编立家声传正气族史立新章世泽春秋远宗支日月长字号。各地定员收领并建立领谱名单,凡领谱者要精心保管,定时风晒不致霉烂虫蛀缺张断页,更不变卖图利违者议罚,庶无负尊祖敬宗之义。
十七、本谱全文系宏量手书復印笔技不工欠妥之处请谅。
十八、该公支下分居在长安及复兴小六洲鹅弯兴新各地,之后裔因宗谱年久失修,在绪字派以上的各代祖先有部分失考本谱修完,前夕该支同人归族心切,要求靠派合修全族表示欢迎共振家声。
十九、在谱卷中各地新世系后面均留有余纸,以备添丁婚配添补之用,各地人丁有变动时希勿忘办理。
公元一九八九年已巳
知古公天文公深公全体裔孙同撰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家训家规引
伦类既荷夫,生成子孙,不可无家教,第族盛人,繁贤愚不一,家喻户晓。告诫有方,立族长,以当尊家法,广于国法,值岁时而会食,敦伦卽以明伦,谱集规训二十条,刊刷流传千百载,事无嫌俚俗,道理不越,恒情交匪涉艰深椎鲁。亦皆通晓古者。当正读法,所以劝谕于一乡,今茲家长留箴不可宣化于一姓乎。自是父戒兄勉,勿视为老生之常谈砭愚订颃须听夫祖考之严训。
一曰敬祖先
祖先者子孙所由来也,报本追远原赖祭扫之,诚春露秋霜,用展礼事之敬,最尤重者,坟墓为灵爽所有憑平兆域为枯骸所托。近而父母,坟莹。每岁必加修筑远。而始祖邱墓间年。必用補培其或有图谋风水,盗葬祖山,踈\远云。
蓦伐祖蔭,俱作屠祖,论沃枝叶,不如培根,本妥先灵,正以利后嗣也,族中其共澟之。
二曰孝父母
五伦父子为先,百行莫大于孝,亲在而温,清定省无间,晨昏奉餋,服劳无分,继庶亲殁,而衣表,棺椁必预,備之兆域。
坟塋必亲卜之葬,祭如礼受,敬所生子,职尽矣。族中无论
贫贱富贵,尽其分之,所当为竭其力之,所能至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家之肖子也,甚有愚顽无知,呵叱父母顺妻逆亲者族长又当重惩之。
三曰友兄弟
兄弟者,亲之枝、吾之手足也。煮豆燃箕相煎何其太急灼艾,共被友爱亦觉独深世或有生猜忌而剪同根听说间而乘骨肉者不
孝之尤也。昔人云:同气连枝各自荣,此匕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又云: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吾族当三復之。
四曰和夫妇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配匹,为生民之始万福之原也。男以女为室,畜妻孥有必周,女以男为家,相夫子有必敬,夫正夫綱,妇执妇道,庶几有齐眉之庆无反目伤矣。
五曰广居室
从来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内言不出,外言不入闲家则也妇女谨守闺房,塑望禁往寺院,童僕只听使用,朝夕罔越厅堂,苟烧香,以资宜福聚。会间说是非至,少妇而喜艳粧治容则恐生滛乱,观灯看戏,雅怀门风,媒婆尼姑,亦遭丑露本族,治家有法,闺门肃若。朝廷敞俗不至,渐染又何至,有玷家声致乘家範乎。
六曰谐妯娌
兄弟本是同生,妯娌原为异姓中之怎谤潜生枕畔,啟阋墙之变,内庭之诟,谇交起房闼失琴瑟之,调姑妇勃谿非家之幸也,是故妇用有长舌致生力階人各心定多寡隙,亦惟不听妇言令修,妇职则和气致祥,而戾气潜消矣。
七曰娴壶範
女生外向异日为他姓之人,女未于归在家皆内则之训,女诫乘之史策姆教宜娴。女子号作门楣壶範必肃督之,以工容毋令,恶劳而好逸责之,以逊顺毋令恃宠而生骄,自是遵乎,母命毋忘敬,戒之言庶岁宜,其家人不贻,父母之罹矣。
八曰教子弟
擇师傅,而训童蒙俊秀之陶成有自先气質,而后文艺学问之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变化,有方少扩其天良,长端其士刁。所谓文而秀者,必澤之,以诗书也若夫朴,钝愚顽教之以安分,而歹事不作,农工商买教之以尽,职而本业不荒,贫寒之家亦骄子,豪贵之族不少浮,嗣教之则可成人,不教则为败类矣。
九曰敬师长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人伦,有五讲之则,听师之所以兴亲并也,尊师卽以重道,一堂之授,受有真,敬业于以乐群半生之趋乡,宜擇师傅而谨,严先正典型立为模範,先生而忠敬,小子有造。定振家声,谚云:三代为官不可轻师慢匠,千金遗后不如教子读书。明师在卽,或负笈,而从之,或设馆而宝之,是在敬之者。
十曰擇交遊
朋友居五伦之一,倾蓋订百年之交,要必直谅多闻,始能勤善规过,惟茲名儒硕彦始克轶类超群上之可以发名成业,次之,亦可以保身成家苟,其趋炎附势侈结声援酒食嬉遊漫相徵逐刁唆词讼,破人身家勾引赌嫖,坏人品行,易日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尚其慎之。
十一曰正心術
刻薄者,捐人益,已干天怒而不知宽大者,布德行仁酿人和而不觉易,日積善之,家必有余,庆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耐使人笑,我拙勿令,人受我欺,横恶一时,流毒后日悔何及乎,乃惕四知,则无时不惺警四勿,则非礼必防,古人不欺暗室,不设险巇所为一点灵台丹青莫,状方寸净地,种福无涯,忠厚之报定不爽也。
十二曰端品行
修身为齐,家之本,立品乃学道之原,作后辈之楷模,举动不踰尺寸,守先民之矩短,佼法不外,圣贤砥节砺行全性,命卽
以保身家涉世,持身扶綱常端由存正气,效张公之百忍慎君子之九思,在家则为孝子顺孙,在乡则为端方硕彦德,成名立不愧完人矣。
十三曰谨言行
古人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固不能处责之常人也然言出诸口,浮躁易致于兴,戒行不经心卤莽,适以偾事惟其慮而后,言必寡尤慎,而后动心寡,悔易曰言行君子之樞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
十四曰上勤俭
一时怠惰,往不可追一事奢华,后将莫叹白日之蹉跎,暮年悔晚,嗟黄金之散尽,穷乏谁赒语。有之,曰贵自勤中得,富从俭里来。惟冀合族之,人克勤劳克俭,士会旧德农服先畴家之肥也。不见夫游手好闲,流为败类废衣耗食堕落,穷坑者,乎族中其共惕之。
十五曰守国法
官法热于炭爐,畏其酷烈,国课急如星火,迫于轮,将虽宽徭薄赋,固由圣主之深仁,而设法催科,亦属有司之重责猾吏之苛,无少贷惟正之,供有常期或任情迟缓,原非宝出于艰难或有意抗延,卽为不守夫法度惟餐食其依限完纳胥吏不敬奉上急,公平居自得斯,卽果果无余不继,于共享夫家人父子之乐矣。
十六曰和乡邻
睦姻任恤古处为欢,正直公平先型堪仰,帮人无亲疎接以温和,事无大小,处以退让,不是已而非人,不矜已而傲,众有无相通,疾病相扶,患难相顾,谈言以解纷施德不望报,和睦乡党是为长者矣,若乃盛气凌人,矫情镇俗,是武断乡曲也是乎可。
十七曰厚姻娅
姻者我之戚属也,意气相投,故重以婚嫁。所为结亲而结义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也,彼此原论情诣。不论贫富,乃今世薄俗,遇富贵,则往来殷勤十分稠密,遇贫贱,则相遭淡泊一介争,严抑,何炎凉至此哉。独不思有无,相通邻里,尚加赒恤急难相顾。亲戚可无借贷乎。谚云:交杯不交财恐,非忠厚长者之言也,族人慎勿以借口。
十八曰餋奴僕
天下最难者餋者,莫如女子小人也,近不孙而远则怨。家长宜互用其。宽严喜则,媚而怒,生嗔童僕,亦忌用夫俊美假,命置身无地,则猜嫌。致起祸端驭下无方,则肘腋多生变乱,勿以其贱,而过加凌辱,勿以其宠而概,示优容,惟莊以蒞之慈,以育之餋奴婢之道,莫善于此矣。
十九曰戒词讼
古人夺,和不争,让田不取,风何隆欤,今之人或谋吉,图圆,而平空起事,逞刁贪利,而遇事生波,或气难忍,而是非必辨,或忿欲洩,而曲直必争。以致败產倾家破财,招怨得不偿失,悔无及矣,谚云:气死莫打官司,争讼则脑息吉也。
二十曰睦宗族
族属固有亲疏而自祖宗视之,则更无亲疏,祖宗未有不爱其子孙,人能体祖宗之心,以为心,则一本九族之亲,断无有视若。途人者,族中有争竞,必先禀明族长理处公平,彼此轮服不失,和气至如同属一支。虽素不相识,见面询以派行,则长幼有序,尊卑有等,而名分不紊矣。以祖宗默相,子孙血脉厯千百载而一贯须动,水源木禾之思,以孙子难思祖宗。谱牒阅三十年而一修,不失敬宗收族之意。
服制图引
一本九族之亲,礼之大经,有定三父入母之说,礼之權变,宜通本宗五服,载于戴纪及文公家礼轻重隆杀言之固祥,且悉而,凡礼以义,起情,以称文礼经,所不能传借载,椎鲁所不能通晓者,谱列服制图一卷,观服制之轻重,可以知族属,之新疏,直註横推一,按图而瞭然矣。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长 子 冠
众子冠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蘸壻图
蘸女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本宗五服之图
妻为夫当服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
妾为家长族服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外族母当妻当图
三父八母服制之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每位设馔旧图
正寝时祭之图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两位设馔图
外 传 引
潜阿伏澳而求赫赫有可纪之奇行难矣夫士行固本无奇也即抱负殊尤抑亦困於无所施耳然居家则为孝子顺孙居乡良民善士慮而后言慎而后动世所称贤豪间者制行不过尔尔安可鄙夷弗道乎谱集外传篇文不取一律皆戚里所私纪述者事不敢虚冒皆族属所心折许者鸣乎先人有美而不知为不明知而弗传为不仁潜德懿行心褒扬之以为后人劝
该大二公合传
百行莫先于孝,惟孝则友于可推而后嗣之,昌炽亦可卜矣予观汪氏谱系,该大二公,为迁松始祖。其懿行有足传者,世表固已详言之也,该公始居徵之婺源。元季同弟大公,卜迁于松,至明洪武年间,合家迁徒其时,父已殁矣。专奉其母吕太君,以偕来居数年。太君疾,将终呼二公谓之曰:生同室而死同穴,夫妇原也。我与尔父生离数载,而復死别,千年。目不瞑矣。吾殁。尔兄弟必啟父欑同来以足吾原言毕。越日而终。二公服滿三年毕同回祖籍,检负骸与母合兆。由是观之。即不抛父骸,又不背母命。其孝思之挚为何如且二公始迁漆沮甫奠胥宇。递传数代瓜瓞 已庆绵延非孝行之报不致此予与汪氏谊属,通家得不表,扬宝行想见公于山高水长耶。
烟晚生:邑举人候选,鹿县知县
徐立功职勤氏拜撰
注:鹿县为今河北辛集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支澄公传
公諱支澄字渊泉千厚公令嗣也为人才优智足持身波世浑厚寓以精明而于周礼刀布泉货之通更熟悉焉故生平虽不居奇货而所積几不下数千厥后子若孙克承其绪所以饶裕有过之无不及也然善積亦復善通会路拾数十金候失者远而与之不告以名姓岁底每多具衣服才米酒肉之数分类窘者而不责其偿至焚劵弃民种种善行声竹不能书尚书所云肯堂肯构而世俗所称是是父是子者其斯之谓欤
姻晚生国学吴应魁占氏敬譔
处士应举公传
士固以文才著尤以武略显交则蜚聲翰苑武则动铭旗裳诚士之幸也要亦有不尽然者予于处士感慨係之矣处士貌状魁梧膂力过人覚挽数十百弓举数百斤鼎而力不馁无如造物忌材屡试不遇日与子弟辈驰马试剑猎较以终不显于廊廟而隐于林泉鲜不为处士憾然而不必憾也人患无宝不患无名蘭芝生于幽谷不采亦芳处士捐馆数十年而材力技艺至今犹藉匕人口过此以往数十百年间仰烈士之雄风想壮夫之胜慨未必不铭诛歌哭以不忘也古有乡先生殁而礼诸社者斯人之谓耳处填人杰也哉处土讳应举字轩扬一逵公冢嗣举四丈夫子年八十一岁以寿终而后嗣皆家赀丰厚韬畧素娴饶有处士遗风焉
邑詎生鄧柏梧道一氏拜撰
亨甫公传
亨甫公諱志立应聘公之子也应聘公生三子公居季为人慷慨侠烈好善乐施一时推为仁为长者时因流寇猖獗同兄弟志辰志酉二公及族兄弟子姪辈于屋后高阜之巅捐築城堡以为守御计众嘉其危急可恃大其名日寨后人不没其由来更加与专其名曰汪家寨嗣是世治则松青竹缘乌献胎卵于其中世乱则士女托处寇来莫上诚茲土一胜境也公元配姜孺人性贤淑克谨妇道当隋公避寇寨中偶下拾一死鹿归公忌其不祥怒而执之以殁众伤其误于是共展礼以慰幽冥遂葬于寨之南故今得以相传不朽继娶刘孺贤淑与元配等而福命之连举五丈夫子其后皆椒聊蕃衍瓜瓞绵长人咸以为乃翁盛德之报云
姻晚国学生徐庆锦云氏拜撰
时生公传
先生諱应玙字时生一峰公子也公性醇谨雅多善行積功累德悉数难终淑配方孺人幽间恭顺克夫相子允矣先生佳耦也举六丈夫子五嗣世居宿邑子庶孙繁闾里称为望族其季嗣諱志垙迁居太湖匕之缙绅士庶莫不钦其存心正大立行光明交口共赞以为南唐仁人君子东来德既邵而年復高经今八旬有四皇恩再卹丹诏重封湖誌借载可考今汪氏修辑家乘先生之孙维三兄以先生之行述示予兼及先生令嗣宝銯予喜六嗣之昌炽盛益慕先生之積累多焉
姻晚邑庠生王大成拜撰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咸若汪公传
登廊庙之上群羡曳紫拖青遊里巷之中共推银坑金穴此其人可以考当时未必足以传后世惟祇父恭兄德堪型俗则虽岩楼谷遯崦而令闻广誉终留不朽此汪公咸若所以藉匕于吾乡也公始祖自婺源迁松已二十余世公祖先居城北后迁于丁家庄太翁瑞先生子四公居幼无何先太翁谢世三兄继亡公独理家政朝夕劳瘁而敬事慈广友爱人早逝继配叶夫人举丈夫子一亭匕玉立而且兰、孙蔚起定卜高大门闾也晚童时日亲炙公之懿範至今景仰其情尤切于乡人之称公者茲当汪府谱成不揣固陋敬缕述之以誌不朽云
姻晚邑庠生徐锐翠菴氏拜撰
汪公右翁万孺人合传
公諱之迪字右臣号信菴文则公长嗣也幼聰颖出语警人稍长勤诵读富词藻人咸以大器期之屡应童子试下不遇遂弃举业偱例考授登仕郎性豪侠所交尽一时名流座客樽酒令人想孔北海风焉每邑值公件公區书尽善九岁母张太君卽世未几太翁病且危公早夜焚香愿以身代更隐为刺股和叶药以进太翁果愈越数载又奄卧床褥公侍汤药衣不解带厯四十有九日曩时公偶觸太翁怒卽跪请杖责曰大人力微恐贻手痛翁见泣禀恳切不觉气平而泪涔矣后太翁谢塵公哀毁尽致祭葬如礼其奉后母李太君生尽餋殁尽哀尤人所难能焉淑配万孺人系出望族素娴内则善相夫子孝养舅姑初孺人生父寝疾孺人亲侍汤药百余日不懈及捐馆孺人七日不食丧服三年世所罕有蓋以孝女为孝妇云其教嗣君洋远不因寡兄弟少宽一切家政十营八九人咸啧匕称女丈夫至痛失所天日夜号泣恨不欲生宗戚往来中馈修严不久或懈不以频小疏洋远体亲心克勤克俭所处较两亲在日更盛五孙林立曾孙四皆崭然见头角天之报施不爽矣园承公与孺人之爱殊厚稳悉生平洋远嘱为合立传畧登之家乘不敢以不敏谢爰据实而質言之无溢词焉
任当塗县教论契男杨北园继三氏
郵寄敬撰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君爵既圣功、二公合传并赞
予生也晚二公乔梓已相继辟榖谷其家言行俱未德目睹今年贵族纂修谱牒予馆里中族叔尊三舅兄字胜万者君爵公曾孙圣功公之令孙也诣予馆拳匕以二公合传相嘱余惊谢曰某不敏且生不同时未谙其实何敢传为奈腾万意甚执辞不获已爰以二公生评归禀家严蓋谓年代相则知之必也家严日二公系出望族自城内迁居池西与予族居趾相接世结朱陈君爵公生明季正身修德好古弗倦虽遭时不偶毫不以寻常知遇动其心设教西山裁成后学一时里中人士蓄道德而能文章者鲜不出其门下而圣功亦箕裘克绍其为人也本分自安不作风波于世上然诺不苟罔设浇诈於胸中当日仰风範者莫不爱之慕之焉二公生平大畧如此迄今孙曾鹊起气象力方新知二公之余泽长也予愧学疏筆拙未尽单扬爰卽家严之所评述者的约畧传之且为之赞
君爵公赞曰
品擬圭璧才若谪仙怀古袪俗守肃履谦树艺林之聲價绝俦类之攀援伟哉当代人杰其风徽直彪炳于百年
圣功公赞曰
本分以守已忠厚以居心待人浇凌不作处世温和是敦比之古则三代遗直论在今则叔季完人缅方规而仰硕德洵堪作后人之典型
姻晚庠生胡科拔聿裁氏敬撰
学龙公传
公諱学龙字振三号桧移志广公长房之孙道贞公之令长嗣也昆仲有三公居长与仲弟学风季弟学达存心仁厚兄弟可询孝弟弥斗笃壎尺可庚于乾隆三十二年同族兄学呈公商议谱事推始祖迁松之所自溯由徽之婺源而至虽然一脉相沿十有余代谱不叙则亲易疏于是跋山涉水倡议合族肇修谱牒族属昭然卽陈章而值明末之兵燹考旧稿可沿流而溯源同心校阅于残阙之余杀费苦心虽寒窗未扬名于父母修家乘卽留传于子孙中年弃儒苍镇贸易彼其三十六年在祖居城北与伯叔兄弟分迁合家同母朱氏夫人与亲兄弟等移居东乡长江庄三甲竹陂汉置其屋曰汪家屋而公一生之佳遇堪称盛德堪道与人疏才重义处世公平事亲克供子职无恭所生公配姚孺人善事公姑生举丈夫子文绅文缙二公绅虽青云未遂偕亲兄文禄报入成均后令长孙名洪箕裘克绍不振家聲至四十六年公弟学风復与呈公续修宗揩相校相纂以旧论之传疑阅正经经緯緯秩秩斌匕公虽幽冥亦有欢欣于泉下矣是为传
合族谨撰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
氏
宗
谱
卷
首
越
国
堂
汪公大旃先生传
先生諱道鸿字大旃又文公之次子也家居兴予族迂生平玉芳规雅躅脍炙人口予得之见闻者最悉先生貌魁梧性豁达读书畧观大意不屑匕于章句数奇未遇卒弃举子叶築草堂数禄岁聚乡之童子而教授焉课暇或裁吟风月畅遂幽怀或憑眺山水消遗世处尝谓义
皇上人先生持身动必以正绝少逢迎遇知已则谈笑竟日津匕不倦意洽卽呼触酣畅潇漓物外而尺寸不踰乡曲有争竞先生力为排解虽横暴亦信其公平无不输服间有无
礼于先生者则情恕理遗畧不与较其人亦旋自惭愧俯首悔罪至今犹称先生之德于不衰雁行有五友爱如一长兄澳公早逊抚遗孤如巳子迨其成人然后与诸弟均產而析 焉先生配邑望族葛公旭之女举丈夫子三皆卓荦人杰孙六少长虽不齐皆崭然见头角而恭义性尤颖異词场歌咏诸体一时奉为书作全家至先生敬爱所生和睦宗族尤其最著者也享寿六十有八下世已踰年而懿德善行至今啧匕未衰丁亥秋府新宗谱予不辞简陋敬抒管见以为先生传
眷晚庠生鄧应宿佐皇氏敬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