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3 07: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澹斋(1762年—1832年),字恭候,经商于浙江衢州,晚年回归石田,建汪氏花园“馀园”。汪氏八十九世。
汪夔, 字韻生。丁酉举人,汪汝纶的族叔、授业师。拣选知县,大挑二等,选授霍山县教谕。汪世九十世。
汪仰陶,祖籍休宁石田,汪子贤的叔父,新安中医最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汪氏九十一世。
汪汝纶,光绪癸未年(1883年)进士,任职刑部主事。汪氏九十一世。
汪子贤,字述祖,号林甫。清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恩科进士、吏部主事、文造司行走,至辛亥革命返乡。著有《余园诗稿》存世。汪氏九十二世。
汪德光(1888年-1960年),字仲容,晚年号归洁。清末毕业于浙江政法学堂,在校被选为同学会会长,中国同盟会会员,浙大毕业后和陈布雷、邵元冲等同学又前往北京贵胄学堂进修,在全国高校会考中名列前茅。曾任屯溪商会会长,1929年朱老五(朱富润)火烧屯溪及石田花园后离职,退居石田从医。1950年汪仲容携家眷迁屯溪下黎阳专事行医,主张哲学辨证科学诊断文字处方不收馈赠,治病不论贵贱一视同仁。家乡村民律免费晚年著有《检方统记》医稿。汪氏九十三世。
汪行之(1913年—2000年),笔名石潭居士,徽州著名书、画家,作品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书法楹联大观》、《黄山画人录》、《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等书籍。汪氏九十四世。
汪则之(1921年—1993年),别号沧一,笔名耕石,原名永嘉。徽州著名书、画家,作品均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书法楹联大观》、《黄山画人录》、《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等书籍。晚年与新安同仁创办新安书画社、中山书画社。安灵於黄山夫子峰下,与黄山风景高山流水同垂千古。汪氏九十四世。
汪汝琏,又名夷,字商玉,又字西绸,乾隆壬申恩科举人,著名墨商。父元昱名恒字维则,由休邑汪坞迁苏州。汪氏八十九世。
汪显宗,字振甲,号载榜,又号宸庇,乾隆十三年戊辰十月十一日寅时生,怀宁郑河人。顺天府膳生,历任浙江诸暨余杭县县丞旋署余杭知县。公,别有凌云志,艰难入帝乡,及锋旋乐泮,食余又胶庠,已觉文章贵,还教治绩光,图书披秘府,勋业炳余杭,佐治功粗就,贤劳事转忙,泉刀筹碟纲,险阻如羊肠,饮至初书策,分符复戒装,地缆褀乐土,命早遣巫阳,有志先朝露,佳儿亦陨霜,勋名看墨绶,世事底黄梁,遗爱碑仍峙,歌功句尚香,难将良吏报,翘首问穷苍。嘉庆五年庚申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卒,,得年五十有三。公少有大志,壮岁入京试,大兴县籍人,泮旋补食膳生,应顺天乡试,挑取四库馆膳録,由让叙分发浙江诸暨县县丞,丁父忧起,复调余杭县县丞,任满出铜板差,抵云南省会,到任报拣以知县用,未即任,遂恸于余杭县署,未几,长男芳桂分发山西典吏,亦恸于省寓,公之遭际隙见于此。汪氏八十八世。
汪之郊,字又庠,号焕菴,应嵩公长子,世居黟县安川。乾隆丙辰恩科举人,隐居不仕,乾隆三十八年截取国子监典簿,生平澹泊,安分饰智,驚愚假公济私一切把持武断鱼肉亲朋,皆所不为无用也,而外之呈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正具有大用而不肯轻为人用,而吾焕菴先生者,温伯雪子市南宜僚殆其流亚也。汪氏八十二世。
汪之祁,字又京,应嵩公次子,世居黟县安川。自幼奇特博闻,宏览仓经味道,甫弱冠游泮,不数岁筠谷郑学宪岁试冠军食饩,逾年科试宗工面谕曰,论文当尔为首第,既祉禀矣,可让之,是试虽至第二人,而文学起越正有目共赏。嗣后每试定列前矛。壬午岁贡生,平好施与振贫穷解锄横,抑暴排难解纷里闾,重有赖焉。娶胡氏,生二子,曰晃曰暠。汪氏八十二世。
汪之纪,字若海,元祚公次子,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正月二十五日戌时生,词气宏亮,才识敏卓,明末遭乱筹护多方。清初由枞镇移居横山北岭,嗣置产宅於野狐铺南河坂,时以铺保司兵二役累若地方,倡议施膄田数担,俾领租者报名承役,邻保仿其制,乡人永赖。邑侯李公亲书以“好义流芳”匾额旌之,永免本宅差徭捐资,买山妥瘗两世先棺,罔累昆季。康熙壬子同旌城溪口石田诸族梓追远录,以垂历代墓祀。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九月二十三日辰时卒,享寿七十有三。公事迹见康熙桐城县志。汪氏八十二世。
汪庆煇,儒士。例赠文林郎。公字学粹,号竹泉。乾隆二十年乙亥十月初七日午时生,道光四年甲申二月初四日未时卒,享寿六十有九,学问深纯,品楷端方,於地理选择尤嘉。山西即补知县姻晚 张协泰作赞曰:学问固纯茂,品概益端方,读书通万卷,经史佐膏梁。为文特纯古,弗得利於场,屡试辄不售,素志终难償。行年三十六,茹素以为常,步趋中绳尺,乡里树表坊。晚年精地理,选择尤精详,临终端坐逝,交游失所望,众被其德者,咸卜世其昌。汪氏八十六世。
汪炘(1865—194?),字秀章,原名炉青,更名炘,号鍊堂。桐城人。1893年癸已科第三十四名举人。1907年任香河知县,1908年任良乡知县,此后任直隶教谕。忠诚天授,孝友性成,言无苟且,行无诡从,遇孤寡则矜恤之,闻贫乏则周济之。人有颠危则扶持之,人恃强悍则屈抑之,无骄奢怠傲之习,有恭俭仁让之风,是以邑侯陈公举持户政,督修谱牒,族人均贴然心服,而绝少怨尤。1905年9月24日,吴樾行刺出洋考察的五大臣身亡。因吴曾与汪同住北京城内的桐城会馆,汪炘被逮捕审讯。汪炘卒于重庆,归葬桐城汪桥。汪氏八十九世。
汪心濂(1886- ),字履诚,号敬之、肖愚。桐城人。光绪十二年丙戍四月二十一日丑时生。生而颖异,五岁读书,一日能熟万字。及至身长,坚心诵读,凡经史百家诸书无不通徹,童试屡列前行,合邑之士见者敬闻者慕识者往往以大器目之。民国二年就职于户部主事,此后一直在财政部工作。汪氏九十世。
汪世铭(1896-1977),字心渠,号佩之,曾用名张平。桐城人。1918年清华学校毕业,同年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回国后任职江西督理公署、东北军团长、交通部处长、财政部缉私副总指挥少将,湖南大学教授,军委会外事局中将副局长。1932年加入中国民社党,民盟中央常委,民社党革新派负责人之一。1949年参加新政协,任政务院参事,全国人大一至四届代表。汪氏九十世。
汪伏生(1902-1960),字心涛,南开大学毕业,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攻资源经济学。曾任天津《益世报》总编辑,南京《创导》主编。抗日战争期间任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总教官,少将。时任蒋纬国的汉文老师,以古文见长,尤《论语》、《左传》。1945年任行政院救济总署分配厅厅长,新政后任新华社英文教员。妣桐城相府张淑涵。汪氏九十世。
汪心汾(1910 - ),号小平,桐城人。业医,曾任台北共济医院院长、台北医院院长职,移居美国。汪氏九十世。
汪廉(1892-1964),字履和,号协亭,谱名声驹,别名谨仕,1892年壬辰十月二十八日亥时生。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先后任辽阳地方法院检察官、湖北地方法院检察官、重庆实验法院检察官。1945年9月,调任四川重庆地方法院推事兼院长。任职期间办理了轰动一时的“高秉坊贪污案”。 1946年7月调任湖南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1950年任湖南省政府参事。1964年2月病逝于长沙,享年74岁,葬湖南长沙革命公墓。汪氏九十世。
汪志天(1921.1.14—1990.3.29),号难元、南先,因参加北平地下党改名项子明,桐城人。就读北平师大附小、师大附中、崇德中学、华北联大学生会主席、北大地下党负责人,北京市委秘书长,北大党委书记,北大同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汪氏九十一世。
汪元圻,字肇封,号湘芷。镇江府学训导、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等职。汪氏八十八世。
汪亮钧(1827-1910),字秉衡,号和卿。镇江府学训导。汪氏八十九世。
汪凤藻(1851年10月16日-1918年),字云章,号芝房,江苏元和人。就读于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英文班、京师同文馆,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清廷驻俄使馆二等参赞。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年)回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盛宣怀任命其为南洋公学总理,同年因墨水瓶事件辞职。后又任翰林院侍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监督。其父为汪亮钧。他还有兄弟三人,分别为汪凤池、汪凤瀛、汪凤梁,他们兄弟四人皆为清末知府。汪氏九十世。
汪凤瀛(1854年-1925年2月8日),字志澄,号荃台,祖籍江苏元和,是晚清时期张之洞的重要幕僚。出生苏州元和汪氏家族,父亲为汪亮钧。早年曾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师从大儒黄以周。光绪十一年(1885年)被选为乙酉科拔贡。光绪十七年(1891年)随哥哥汪凤藻一同出使日本。光绪二十年(1894年)回国,以知府分发湖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起,出任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总文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又任洋务文案。他还曾任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提调。此后又担任过常德知府、武昌知府及长沙知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请他出任政府高等顾问。民国三年(1914年)任高等文官甄别委员会委员。民国四年(1915年),他反对袁世凯称帝,曾作《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1925年逝世。他与兄弟汪凤池、汪凤藻、汪凤梁皆为清末知府,时有“一家四知府”之称。汪凤瀛共育有八子,分别为汪荣宝、汪乐宝、汪东(汪东宝)、汪季琦(汪楚宝)、汪桢宝、汪衡(汪椿宝)、汪松宝、汪敏之(汪相宝)。另有女儿汪梅未(汪春绮)、汪梅梧。其中长女梅未是陈衡恪之妻。汪氏九十世。
汪凤梁(1857- ),字蘭楣。光緒十六年進士,授編修,曾典試廣西,后任四川順慶府知府。曾數次受慈禧召見。汪氏九十世。
汪荣宝(1878年-1933年6月),字衮甫,一字太玄,小字梦珊,汪凤瀛长子(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三),江苏吴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华民国外交官。清末曾在兵部任职。1901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曾参加译书汇编社。回国后任教于京师大学堂,并曾任清廷民政部右参议。1911年时出任资政院议员、宪法协纂大臣。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又任众议院议员,并加入进步党。1914年起出使欧洲,曾任中华民国驻比利时公使、驻瑞士公使。1922年,调任中华民国驻日本公使。1931年万宝山事件后离职,在任时间长达十年,是驻日时间最长的中国公使。回国后,任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33年于北平逝世。其父汪凤瀛曾为清末张之洞幕僚、袁世凯总统府顾问,汪荣宝为其长子。汪荣宝共育有五子(延熙、懋熙、孝熙、绩熙、重熙)、二女(其一名静熙),其中长子汪延熙、三子汪孝熙、四子汪绩熙皆为中华民国外交官。汪氏九十一世。
汪乐宝(1881-?),字廉士,凤瀛次子,荣宝胞弟(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四)。曾为京师译学馆学生,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在民政部、大理院任职,民国任大理院总务厅统计科主任、书记官等职。汪氏九十一世。
汪杨宝(1883——1958),字寰父,汪凤梁次子(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六)。北洋大学学生,札幌农学专门学校毕业生,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大学农艺化学科毕业生,农学士,宣统二年农科进士。宣统三年翰林院检讨。留日学生监察员,苏州农业学堂监督,1912年江苏都督府外交司总务科长,191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学教员,1917年任农商部渔牧司司长,1923年农商部农林司司长,1924至1925年安徽省实业厅厅长,1925至1928年驻日本横滨总领事,1931年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日语教授。1953年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汪氏九十一世。
汪楫宝(1884-1958),字君济,汪凤藻独子(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在上海震旦学校读书,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司法部任科员,从此一直在司法部工作,由科员逐级提升至司长。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时升为次长。他是国民党员,抗日战争时随蒋政权到重庆,胜利后,又回到南京。解放南京前随蒋介石到台湾,后死在台湾。著有《民国司法志》。汪氏九十一世。
汪東(1890年-1963年6月),原名東寶,字叔初,後改字旭初,號寧庵,另號寄生、夢秋,又署寄安。江蘇吳縣人。汪凤瀛之子,汪荣宝之弟。中国教育家、文學家、學者、政治人物。1904年留學日本,先入成城學校;後入早稻田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哲學館。同時加入同盟會,擔任《民報》撰述。1910年回國,參加江蘇光復,1911年任江蘇省都督程德全秘書。1912年擔任《大共和報》、《民生日報》撰述,並參加南社。1913年冬起,歷任北京大總統府法政諮議,內務部編訂禮制會員,政事党禮制館嘉禮主任、編纂員,內務部僉事,民治司第三科科長等職。1917年赴浙江,歷任象山、於潛、余杭等縣知事。1923年9月與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創辦《華國月刊》。1925年任江蘇省長公署秘書。1927年受張乃燕之聘擔任第四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第四中山大學由國立東南大學(原南京高師)為基礎在1927年組建,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汪東為中央大學校歌作詞人,程懋筠為譜曲人;並曾兼任中大中文系主任,時中文系名家雲集,有如王伯沆、黃侃、胡小石、吳梅、汪辟疆等教授;1930年中央大學文學院長謝壽康調任中國駐比利時公使,出任中大文學院院長。1937年抗戰爆發,隨中央大學遷至四川重慶。期間曾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職。抗戰勝利後回南京,任國立禮樂館館長。1947年任國史館纂修,與柳詒徵、夏敬觀、冒鶴亭、汪辟疆、顧頡剛等人共事。1949年後,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政協常委、蘇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1963年在蘇州病逝。汪氏九十一世。
汪楚宝(1909.2.9~1984),字季琦,江苏苏州人,汪凤瀛四子,汪荣宝异母胞弟(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师从著名建筑家施嘉干,先后参与或主持过湖北金水建闸、昆明中央机器厂、修复青岛大港五号码头以及宿舍、仓库等多种工程,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工地主任及公司经理等职。民国36年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后任中华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汪季琦是中国建筑学会和《建筑学报》的主要创始人。汪氏九十一世。
汪椿宝(1914-1993),字衡,汪凤瀛六子,汪荣宝异母胞弟(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十三)。原国家出版局版权处长,退休干部。1914年8月生于北京。1935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转入经济系。汪氏九十一世。
汪梓宝(?-1998),字敬之,汪凤梁三子(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十一)。抗战前在汉口交通银行任职,抗战时撤退至重庆,胜利后到上海和他的朋友合办了一个矽钢片厂,解放后将厂交给了国家。1962年与陈翔九先生一起将一青铜器德鼎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此鼎为西周初年成王之器,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年此鼎成为上海博物馆馆藏中的第二大鼎。德所作之器共有四件,其捐赠的便是其中之一,上海博物馆现藏有德鼎和德方鼎,另两件德簋、叔德簋流失在美国。汪氏九十一世。
汪孝熙(1905年-1962年12月12日),字慈明,江苏吴县人,中华民国外交官。自瑞士日内瓦大学毕业后,任外交部帮办。1944年出任中华民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参事,后又任外交部东亚司司长。 1953年起出使欧洲,历任中华民国驻比利时公使、全权大使,兼驻卢森堡全权公使。1962年在任内病逝于比利时。其父汪荣宝也是中华民国驻外使节,曾任中华民国驻比利时、瑞士、日本公使。其长兄汪延熙、四弟汪绩熙也同为外交官。汪氏九十二世。
汪公纪 Charles(1909—2000),字绩熙,祖籍江苏吴县,1909年生于北平,汪荣宝四子。早年随父居住比利时、法国、瑞士,1922年回国。1923年就读于北平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赴日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升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返国,初任行政院整理委员会助理秘书,继任中国银行总行助理秘书。1936年任湖北省政府秘书。1937年任上海市政府秘书,同年随吴铁城去广东,任广东省政府秘书。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闽粤区宣传专员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抗战胜利后,任新闻局驻法国办事处处长。1945年被派为国民政府还都接收委员会委员。1951年去台湾,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处处长。1952任“驻日代表团”副团长,后任台湾东吴大学讲授西洋外交史。1956年任“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干事长。1957年兼任“教育部”世界名著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任“中日合作策进会”委员。1963年任“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大使。1965年任“外交部”顾问。1975年应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文系主任。著有《主宰美国命运的幕后集团》、《西方国家的自杀》、《洛柯菲勒家族秘录》、《丁丁历险记》、《朽庐随笔》、《日本史话》等。汪氏九十二世。
汪溪(1917—2011.1.20)江苏苏州人,原名春熙,笔名一觉。女,汪杨宝小女,小名全生。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抗大五分校教员,《大众时报》记者,《东北日报》记者、编委。1953年后,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采访写作教研室主任,《北京周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兼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工作。《美国的法西斯组织》译著,涉县华北新华书店1947年版,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撰写了一本自传《朝左走,向右转》。汪氏九十二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