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昱” 从 何 来?
——屯溪简称源于汪王崇拜
屯溪简称“昱”,雅称“昱城”。关于“昱”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昱岭而得名,这一说法毫无说服力,昱岭位于歙县最东端,屯溪与歙县最西端的草市(今属屯溪区)相邻,两地相距80公里,并且从无隶属关系。另一种是说屯溪处于休屯盆地之中,日照充足,所以取简称“昱”,这一说法毫无文化底蕴可言,在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面前显得格外肤浅。况且这两种说法均不见于经传,不足以采信。
屯溪简称“昱”来自太阳山,太阳山之名与太阳菩萨有关,而太阳菩萨之名源于汪王崇拜。这尊太阳菩萨实有其人,他就是歙县华阳镇登源瀛洲汪村(766年划入绩溪县)人越国公汪华(586—649),是徽州人心目中的太阳,被尊奉为徽州地方保护神,不仅是徽州土主,而且是国家正神。汪华之所以被尊奉为太阳菩萨,有种说法是“汪王庙人称大王庙,慢慢地叫成太阳庙”,大王讹称“太阳”未免有些牵强,况且汪王崇拜中并无大王庙的叫法,只有“汪王庙、汪公庙、汪公大庙、忠烈庙、忠烈王庙”等名称。据南宋罗愿《新安志》卷1《姓氏》称“汪氏,古诸侯汪芒氏之裔”,加上汪芒氏图腾就是太阳,并且汪华威震华夷,功揭天地,与日争辉,光照千秋,所以自然而然被尊崇为“太阳菩萨”,如此命名天经地义。太阳菩萨威灵显赫,有求必应,深得徽州人信奉,也有人称之为“花朝菩萨”、“花朝老爷”、“汪公老爷”、“汪公大帝”。2005年5月,桐城市新安中学汪兴吾老师撰有《徽州的太阳——汪华》一文,再次表明汪华是徽州的太阳,是名符其实的。
太阳山,位于屯溪区尤溪(古称由溪)村后,屯溪市区触目可及,山上旧有孙王庙,故别称孙王山,今山顶建有孙王阁。太阳山海拔262米,山不在高,有神则灵,这尊大神就是太阳菩萨,屯溪简称“昱”就是因为此山而来的。金太阳家具城,就是因为与太阳山隔渐江相对而命名的。太阳山西边较为宽阔的江面称为“阳湖”,后来又用作村落、城镇名称。湖边村就是因为坐落于阳湖之畔而得名的,一些歙县古建筑今已移建于此。
将汪王崇拜有机地融入地名,不止屯溪一地,不止太阳一名,不止汪王一人,如歙县汪王山(乌聊山别称)、汪墓祠村、丰瑞里汪公山(凤凰山别称)、街口镇八老(爷)庙村、唐越(今称棠樾)、唐模(今属徽州区)、绩溪县七塔(七相公墓)等。不仅在徽州本土,而且汪王崇拜辐射周边,如黄山区太平湖镇汪王岭、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瓷都大道汪王庙等。汪王崇拜有机融入地名,这种现象足证汪王文化巨大的影响力。这些地名堪称汪王崇拜的活化石,不仅创造了独特的地名文化形式,而且提升了非凡的地名文化价值。
汪王崇拜虽然名称多有所异,但是主题不约而同,如祁门县社景、莲花、黟县渔亭游太阳(祭太阳),歙县蓝田、汪满田、溪头、大谷运、丰瑞里、绩溪县余川抬汪公(迎汪公)等。游太阳这一极富徽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已经载入《中国民间歌舞集成》。汪王崇拜,不仅仅在徽州本土普遍存在,而且随着徽州移民传入异乡,如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安徽省岳西县无愁畈、庐江县万丰村、太湖县赵河村、江西省浮梁县高岭、贵州省安顺市南门内青龙山、西秀区九溪村(屯堡第一村)、鲍家屯、吉昌屯等地均有汪公庙,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山屯、鲍家屯、吉昌屯等地均有抬汪公。
由是观之,太阳菩萨、太阳山、昱城虽然司空见惯,但是三者之间的派生关系却随着历史变迁而被后人淡忘,以至于昱城由来湮没无闻,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传承上的一大憾事。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因汪王崇拜而有太阳菩萨之号,因太阳菩萨而有太阳山之称,因太阳山而有昱城之名。昱城之昱,不仅是汪王崇拜的历史见证、汪王崇拜的文化延续,而且是汪王崇拜的真实写照、汪王崇拜的鲜活载体。屯溪以“昱”作为简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传奇色彩浓郁,而且传统魅力独特。
(歙县练江牧场七厂 方有正)
|
-
屯溪太阳山上孙王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