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8 0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姬汪鲁世胄 开国公后裔①
述汪氏家谱一、二
新安山水神斧开,黄山白岳出奇景,率水横江泉流急,人杰地灵德昌盛。人文初祖炎黄帝,文和南下扎桃源,汪华联姻山越氏,旌城家塾文风传。石田馀园读书声,江南汪氏一大姓,行路勿忘开山难,处世立身德为先。
《韩非子·五蠹》② 篇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蛇虫……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根据中外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人类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三百万年以前。③ 中国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和距今五、六十万年之前的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石器和兽骨。陕西黄帝④陵山脚下有一座古朴庄严的黄帝庙,庙的正殿挂着一块醒目的匾额,上书“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孙中山先生曾有一首颂扬黄帝功绩的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后建立以分封为基础的周朝,为了巩固边疆统治,武王把东夷之地“鲁”⑤分封给了弟弟姬旦(周公)的儿子伯禽作为消灭商纣立功的奖赏,于是伯禽成了鲁国候王,伯禽的后裔鲁成公是鲁国第二十一代国君,鲁成公的二儿子姬汪,据族谱记载:“汪氏一世祖,名汪,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之次子也,母姒氏梦游白兔绕身,彩虹在天,感而有娠,汪降生时握手三日乃开,左手水纹,右手王纹,合成汪字,逐以为名,加之生于鲁地,又名曰姬汪鲁,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简王十三年,戊子(公元前573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获封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封汪候,妣王氏—大夫王绚之女,生子一:挺。公与夫人殁后,同葬于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河南新郑东南)。
二世:名挺,字文质,汪候独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也是孔子诞生之年,仕周官司谏。妣郑氏—郑君约之女,生子二:诵、芒。公与夫人殁后,同葬于洛阳牛耳山。
三世:名诵,字元通,号志道。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仕周官郡司马,仕居平阳,平阳郡始此,妣柳氏—河东柳怀之女,生子三:铖、铨、錡。汪钺于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年)仕鲁为公族大夫(上等爵位)迁居洛阳。汪铨殊有勇略,仕鲁官司马。汪錡于鲁哀公十一年死于郎山之战,年仅十九岁,即孔子颂扬的春秋杰出的少年民族英烈。”
诵公为中华汪氏实际启姓之祖,本姓姬,由于姓氏的规范化,成年后因觉祖名由来神详而引以姓汪,故奉颍川汪候为汪氏鼻祖。”于是姬汪鲁的子孙就姓汪了。汉姓汪氏素有“汪氏无二姓”的说法。
汪氏在北方一直处于烟尘中,三十一世祖(江南始祖)汪文和,字君睦,汉献帝初平三年,壬申(公元192年)仕汉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文和公率士及家眷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令,封淮安候,逐居会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平黟、歙二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六县立新都郡,又举家迁居绩溪登沅洞汪村,妣孙氏,浙江富阳人,生子二:轸、超。公与夫人殁后,葬新都郡邵石山。在汪村人口发展较快,到四十五世,登沅洞汪村有限土地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因此开始大量外迁。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战祸横飞。汪氏第四十四世祖汪铁佛,字懋族,审时度势和堂兄汪华一起策划了一埸兵变,推翻了隋朝歙州旧政府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义旗,相继攻占宣、杭、睦、婺、饶六州,拥兵十万,号称“吴王”,汪华以“镇静地方,保境安民”等一系列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公元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征得民众同意,于622年由汪铁佛奏表归唐。唐王李渊授予汪华总管六州诸军兼歙县刺史,封“越国公”、“上柱国”。汪华的最大功绩,在于保境安民,促进了山越与中原汉文化的大融合,太宗贞观二年奉诏进京,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事、掌禁兵。
封汪铁佛为“开国公”,掌六州总管长史。太宗贞观十年,丙申(公元636年),授左武卫翌卫府中郎将,妣王氏,生子八:广、密、伦、廉、嶷、顺、当、雅。公殁后,葬绩溪东二十里白鹤山,汪铁佛的后代当时主要分布在休宁东关、新屯、旌城,江西婺源凤亭等地。
旌城位于休宁县溪口镇东,《新安名族志》记:唐“开成”年间,五十三世汪志高公始迁于此,有诗云:“旌城小邹鲁,大半家有塾。”;“旌城去城五十里,占断休阳好风水。”仅宋朝新安汪氏家族中进士就达十多人,六十九世汪世贤以贾妃亲属授承务郎,因沾着皇亲国戚,仅“门荫”入仕者达七人。宋、元以来旌城村因人口大量增多,逐渐向石田、溪口、金塍等附近村庄,以及池州、六安、两准、芜湖、宜兴、武进、丹徒、苏杭、嘉定、上海等地发展,旌城遂而成为十三族的发祥地。
六十八世祖名孔淳,字盂宜,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丙午进士,仕随州司户参军。从旌城搬迁至石田,石田西距休宁县城20余里,因村前率水河底垣石如墙而名石潭、石田。石田兼具山水人文之美,明朝石田汪氏人口巳达千余人,在门口溪一带形成了八门,每一门都有自已的宗祠和宅院。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八十九世祖汪淡斋、字公侯,年少外出,在浙江经商,晚年回归石田,用五年时间建了汪氏花园“馀园”。明清之际,汪姓列为十大徽商之中。汪氏先祖唐朝以前从戎多,唐朝开始经商,砚席,参政多,留下不少诗词文章,略选几首供观感。
秋 怀
不见家山近四年, 水窗风物较清妍。
寒宵酒引遽遽睫, 倦眼花蒙薄薄烟。
成佛巳甘灵运后, 思归肯让季鹰先。
黄金相印休夸诩, 争似城南二顷田。
清·状元—汪绎
—选自《清诗汇》
雾 中 花
名花笼雾认难真, 道是还非梦里身。
仿佛汉家宫殿冷, 隔帷遥见李夫人。
清·状元—汪应铨
— 选自《历代诗别裁集》
赠 张 公 子
儒本雍容讲艺时, 庐前王后感心期。
十年未脱诸生籍, 一顾终堑国土知。
畏垒尚余他日泪, 横山仍结故乡思。
寒登萧寺无人问, 惟悴西华鬓欲丝。
清·宰相—汪由敦
—选自《清诗汇》
题 归 故 乡
多荷君恩念旧臣, 许归丘壑养残生;
过家上冢宁先远, 醑酒挥金速里邻。
北宋·宰相—汪伯彦
—选自《安徽掌故》
碧山下看春耕
东南足稼穑,泽国山所钟。山田实硗确,俗朴唯力农。
二月戴胜降,杏花春色浓。昨夜雷雨过,沟洫水溶溶。
稚子牵犊饮,少妇炊朝饔。菱穰以待时,先自除田葑。
老夫春睡足,好鸟鸣雍雍。东皋一舒啸,徐徐曳短筇。
南宋 ·宰相—汪勃
— 选自《黟县风物诗词选》
竹枝歌《北京杂咏》(摘)
(一)
工艺局前人卖花, 凉棚四座品新茶,
茶余买得花归去, 一路迎风香到家。
(二)
不供匕箸用刀叉, 世界创新到酒家,
短窄衣衫呼崽子, 咖啡一盏进新茶。
(三)
左男右女座分明, 演剧新添义务名,
短短阐干三尺隔, 若逢青鸟莫叮咛。
(四)
赤日炎炎对茗炉, 御车夫役牧猪奴,
科头跣足棚边坐, 大扇芭蘸听说书。
—吏部主事·汪述祖
这四首竹枝词叙述清朝北京茶市风情
《馀园诗稿》(摘)
饥傍车前餐,倦倚车中坐,日高汗沾农,雨行泥没踝。
赤足苦奔驰,双轮疾若飞,前推复后挽,客子故嫌迟,
回头语客子,我亦犹人耳,欲贾乏钱刀,为衣无来耜,
辛苦效车牵,行行大道边,官书昨夜下,征车要征钱,
征钱月几许,悟不习西语。马上仆夫骄,衣裳何楚楚,
他人绣檐榆,我贫无襦裤,御车亦有命,苦乐乃悬殊。
人生苦乐异,半臂书新字,车行内外线,粉笔分明白,
号令记分明,往来左右行,莫道骢马过,叱咤使人惊。
—吏部主事·汪述祖
石潭诗稿 (摘)
(一)
处世立身求率真, 无私无欲倍精神。
仰天不愧心常乐, 最是平生不负人。
(二)
曾闻百行孝为先, 民族精神万代传。
忠厚传家真美德, 千金难买子孙贤。
(三)
由来宦海总浮沉, 落花时有惜花心,
花落花开感不尽, 世事如棋多变幻。
(四)
笔砚相随年复年, 爱诵唐诗三百篇,
静居陋巷率江边, 平生深得读书乐。
—石潭老人·汪行之
永嘉诗稿 (摘)
(一)
翻山越谷渡河川, 药篓满载叶藤根,
带雨归来还研墨, 一支画笔不轻丢。
(浩劫年.黄山药农)
(二)
不求画局舆人同, 画鹤何须更画松,
碧水如天羽似雪, 长留清白尺素中。
(三)
江滨两岸纵高楼, 不似当年屋若舟,
虽说维扬景色好, 黄山白岳在徽州。
(应郁达夫1934年作“屯溪夜泊”一绝)
—沧一·汪则之
休西石田汪氏《登云门词堂》分支《淡远堂》(其中一支)世系:
八十五世:公履, 生子一:相在。
八十六世:相在, 生子二:连吉、魁千。
八十七世:魁千, 生子一:乔如。
八十八世:乔如, 生子四:福望、恭候、宇焕、
幕滋。
八十九世:恭候,号澹斋。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卒于道光十二年(1762年—1832年)。少年外出,经商于浙江衢州府,经营油坊商货业,颇发达,晚年回归石田,建了汪氏花园“馀园”。妣金氏,生子四:观光、明也、品斯、自牧。
九十世:明也, 生子二:慕舜、仰陶。
九十一世:慕舜,生子三:子贤、子谷、子黻。
九十二世:子贤,字述祖,清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十二名进士,吏部主事,文造司行走,著有《馀园诗稿》等书籍存世。辛亥革命时返乡,妣曹氏,青阳人,生子三:德温、德光、德宣。
父 祖 铭 联
澹乎到人心,秋水一潭,春山百仞;
远哉君子泽,楹书万卷,庭浩千遍。
汪氏淡远堂楹联
书斋笔如椽,世俗之方外。方外集仙侣,山间掩洪流。
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垂帘不卷留香久,宿酒初醒闻雨来,赏心笔墨垂谋露,悦性篇章蔚绮霞。
应万事当知所止,
退一步则居之安。 —汪仰陶
馀 园 记
汪丈澹斋先生,世居休宁西乡石田。石田—名王田,实则石潭为得其真。先生赋质最优,性勤识卓,好观书,熟秦汉人文,隐于贾,久客三衢,尝舟行遇飓,波馀出险,归购舣舟式一台,适当石潭之上,楹额慎馀,盖自省也。已而构乐馀一间,亦复面山临水,稍异于慎馀之秀聚而忽觉幽雅,由是牵连旧筑惜馀三楹,曲折贯通,出人意表,天然图画,为地无多,逐为石潭一带,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园。经始于嘉庆壬申(公元1812年),迄道光辛卯(公元1831年)而园成。越壬辰年(公元1832年),先生捐馆舍,园固未有名也,具夫园之名不名亦何常之有,古来名园指不胜屈,往往当时煊赫,后则供人凭吊欷歔不能已。何也,名愈盛愈易衰,不名则盛衰于何寄,乃知先生当日之用心,惟自慎其馀,自惜其馀,自乐其馀而已。无名之见存也,何贵乎后有人焉从而名之耶。赘后先生三十二年而生,岂敢名先生之园于四十年之后哉。顾观园中楹额,慎馀惜馀乐馀,皆先生自为跋语,自号三馀主人,是先生不名此园而此园之名已前定也。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季秋,先生哲嗣品斯豫哉两兄,请予世侄长丰汪茂才牧云为园绘图,赘炎曰,是不可不名矣。窃取先生不名之意以名之曰“馀园”。当日不名已名,今日名忧未名,非第先生未尝名之,即赘炎亦未尝名之也。园在澹远堂之东,堂之上有寝楼,妥奉先祀,先生之神在焉,度先生必不呵赘炎妄,亦以为“馀园”也云尔。先生之营是园也,结构创于已意,匠役咸乐从其指挥,工料以积时而备无躁竞心,能使山色溪光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无不弯环回抱于此园。其溪山之弯环回抱也,又如亲戚之情话,如良朋久别而忽来,如名僧携琴而偶至,皆不召自集,肺腑浃洽,隐然可掬于心目之间,一任主人朝夕与溪山相对,尘俗无自樱其胸。先生之言曰:凡享清福,亦造物所忌,吾惟华屋山邱一视之,庶几仰答造物耳。晚居乐馀,自制挽句以伸其意。咸丰未年徽乱,家藏书画碑帖古瓷汉玉褚物迁于外,摧残十不存一,而先生之园无恙,园所弃藏不多亦无恙。嗟乎!什袭而珍之,载以避乱者皆可贵者也,非所谓馀也,可贵者毁而馀者存,信乎,馀味之无穷尽也,馀之时义大矣哉!吾人束发受书,经书外皆圣贤之馀也,馀何可少也,圣人与颜子不违仁,谓其馀日月至焉。夫其馀亦岂人之所及耶?先生才略不可一世,构是园不过出其馀技耳夫!孰知子孙之蒙馀泽,虽经劫馀而哲人之馀韵长留也。今牧云以馀年绘是园笔有馀妍,赘炎又以馀年为是园作记,亦觉墨有馀馨,殆皆馀兴未衰、馀勇可贾而得先生之馀意者乎?先生克家子四,伯子予未之见,仲子明生二兄振奇人也,尝对予言,人子事亲竭其力,令亲心慰,子志伸虽穷饿弗顾,况未必穷饿乎!后果自践其言,人咸服之。他如济弱扶倾,慷慨自任,娴弓刀骑射,通勾股算学,游黄山白岳,凌褚峰绝顶,健如俊鹘,皆其馀事。叔子澹泊凝静,道根最深,旱岁为科举学,不得意,园居课童子读,读必为之讲解,嫉恶如仇,见善如不及,修身慎行之君子也。其精于鉴赏书画,不苛不滥,又其馀事。季子敦尚古谊,初见余,即有休俗耻于为工,四民不全之慨,论甚伟且确,至于待人以诚,处物以和,亦其馀事也。先生之孙四人,长慕舜,次仰陶,次吾门汝纶,次云臣,或得祖父英气而济以厚气,或生有秀气而济以厚气,具体祖父之奇气清气,或恪守家训有深稳气,有迎人之善气。曾孙现五人,已崭然见头角,是皆先生之馀庆也。行见孙辈甲科济美,要皆数十年孝友相承之发见也。清芬之德馀及孙曾懋焉,慎焉,慎言其馀,慎行其馀,将行有馀力,即以学文,又可见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矣。何莫非先生善留馀地以贻之哉!夫惰则无馀,勤必有馀。故夜为日馀,冬为岁馀,阴雨为睛馀,读书之能用其者也,而居家之善蓄其馀亦然,夫惟三馀主人知之早矣。赘炎今年六月移家石潭,距园不过百步,与叔子季子可早夕见,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馀园有焉,闻多素心人乐与数辰夕,赘炎有焉。卅余年宿园中者叔子也,日数数至园中叙兄弟乐者季子也,间日一至园中者赘炎也。三人者今年其得二百二十一岁,人曰三寿作朋也,三人亦曰三寿作朋也,是皆馀园之馀话也,而未若馀园之馀蕴无所不包也。书至此,不觉主客各有馀情也,眼前已霜降矣,而时尚有馀燠也,红叶将满林,自园内观之更有馀艳也,逾月后园蓬快雪,我心人心皆有馀净也,转瞬入春继夏,园中禽鸟草木复有馀欣也。匪值此茶馀、琴馀、睡馀一置身馀园而馀欢迄未坠也,而皆不傀为馀园之绪馀也,予尤愿我都人士,沾溉其馀气也,沾溉其馀气好为之有馀师也,是为记。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立冬,
同县西乡板桥杨陈复赘炎记。
汪氏宗族自唐朝至清朝有八百余人中进士,八人中状元。清朝近亲中进士有:刑部主事汪汝纶;内阁中书汪声玲;五品衔吏部主事汪述祖;刑部主事汪时琛;光禄寺署直汪宝恕;国子监学正学录汪馨;栋选知县汪奎;花翎三品衔候选道汪延佐。
先祖父汪德光,字仲容,晚年号归洁(1888年—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主修法律,在校被选为同学会会长,中国同盟会会员,浙大毕业后和陈布雷、邵元冲等同学又前往北京贵胄字堂进修,在全国高校会考中名列前茅。先祖母北乡潘村人,早年病卒葬石田孔明山旁,公殁后葬昱城华山。 汪德光同胞兄弟三个,长兄汪德温,毕业于北京师大,弟汪德宣,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
先伯汪行之(1913年—2000年)、先父汪则之(1921—1990年),均为徽州著名书、画家,作品均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书法楹联大观》、《黄山画人录》、《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等书籍,兄弟二人及画友汪羊被时人称为“屯溪三汪”。
母宋家鸾蚌埠怀远南大街宋氏家族人,1943年因日寇侵入中原,随外祖母徐素珍远离家乡来到皖南昱城,外祖父因任蚌埠中学教师,带着学生到了四川。
先父而立之年历尽坎坷,其刻苦於丹青,“十年浩劫”后渐入坦途,其毕尽心力倾注书画,与同仁创建屯溪新安书画社、黄山市中山书画社,寒暑数载日执管不辍於“醉墨山房”,书画联谊四海,作品横流八荒,笔墨洒脱,篆刻苍劲有力,章法谨严,集诗词书画、篆刻技能于一身。《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联合时报》、《黄山日报》、《长江开发报》、《深圳特区报》、《湖南日报》、《新民晚报》、《海峡之声电台》、《黄山广播电台》等均多次对则之先生的作品给予评赞。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先生、日本书法家岗井宁子女士、美国洛杉机博物馆芮舒粲女士、日本画家太田黑八郎、刘海栗大师等对其作品均有高度评论,沈醉先生亲笔书写题诗赠则之先生:“相交应恨晚 ,羡君笔有神。”大文豪陈叔谅先生赞其为新安画派传人中之精莘。则之先生卒于一九九零年,黄山市市委书记在则之先生追悼会上作了《悼词》,知名人士钱继承先生作了《祭文》,陈叔谅先生作了《墓志铭》,则之先生安灵於黄山夫子峰下,与黄山风景高山流水同垂千古。翻阅吾祖文翰,重温历史变革,浅叙家谱之后,偶得几句:
(一)
吾祖精神笔下传, 留下诗书万千卷,
笑谈盛世怒责奸, 处世立身求率真。
(二)
宦海沉浮何须惧,⑥ 不可丧志神空虚,
淡泊名利尊厚德, 宁静致远身悠悠。
—汪扬文
①姬汪鲁—汪氏一世祖,开国公—唐王李渊封汪铁佛为开国公。
②战国未期哲学家(公六前280—233年),五蠢指五种人:学者、带剑者、言谈者、患御者、商工之民。
③1974年至1979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莱托利尔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距今约380—360万年;1973至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发现约距今35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④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
⑤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伯禽建都于曲阜,在山东西南部。
⑥旧以官场险恶,如处海潮中浮沉无定,故称官场为“宦海。”
—汪扬文 2011年8月
小说好写,史难记,前两稿写的内容较多、面较大,但有些细节无法复核,与其乱说还不如不说吧,所以此稿写的内容较少面很小。因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长辈、本家、同宗予以纠正。
—汪扬文 |
|